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0章

  • 壽世保元
  • 佚名
  • 3569字
  • 2015-12-29 09:34:23

一論灸勞蟲。于癸亥日灸兩腰眼低陷中之穴。每穴灸艾七炷。若灸十一炷。尤妙。須先隔一日前點穴方睡。至半夜子時。一交癸亥日期更灸。其蟲俱由大便中出。即用火焚之。棄于江河中。如蟲有黑嘴者。則其在內(nèi)已傷人腎臟矣。此不可治。蟲宜謹避。瘵有數(shù)蟲。如蜈蚣。

如小蛇。如蝦蟆。如馬尾。如亂絲。如爛面。如蒼蠅。如壁油蟲。上紫下白。形銳足細而有口。或如白蟻。孔竅中皆出。此皆勞瘵根毒。

一論四花穴。治骨蒸勞熱。以稻桿心量口縫。如何闊。斷其多少。以如此長裁紙四方。

當中剪小孔。別用長稻桿踏腳下。前取腳大指為止。后取腳曲 橫文中為止。斷了。卻還在結(jié)喉下。垂向背后。看稻桿止處。即以前小孔紙當中。安分為四花。灸紙角也。可灸七壯。此四穴正合太陽行背二行膈俞膽俞四穴。

一論泄瀉三五年不愈者。百會穴五七壯即愈。(有灸至二三十壯而愈者)一論小兒大人日久垂死者。

天樞(二穴在臍旁各開二寸是) 氣海(一穴在臍下一寸半) 中脘(一穴在臍上四寸)一論霍亂已死。而腹中尚有暖氣者。以鹽納臍中。以艾灸。不計其數(shù)。

一論翻胃垂死。男左女右。手拿棍一條。伸手放在地上。與肩一般高。肩上有窩。名肩井穴。灸三壯即效。

一論翻胃噎膈神效。

膏肓(二穴令病患兩手交在兩膊上則膊骨開以手指揣摸第四椎骨下兩旁各開三寸四肋三間之中按之酸痛是穴灸時手按則膊上不可放下灸至百壯為佳) 膻中(一穴在膝部中行兩乳中間陷中仰肘取之灸七壯) 三里(二穴在臍下三寸節(jié)外 兩筋間灸七壯)一論頭痛連齒。時發(fā)時止。連年不愈。謂之厥逆頭痛。

曲鬢二穴。在耳上。將耳卷前。正尖之上。可灸五七壯。左痛灸左。右痛灸右。

一論牙疼痛。隨左右所患肩尖。微近后骨縫中。小舉臂取之。當骨解陷中。灸五壯。灸畢。項大痛。良久乃定。永不發(fā)。

一論牙齒痛百藥不效。用艾炷如麥大。灸兩耳當門尖上。三壯立已。

一論治心痛神法。

兩手肘后陷處酸痛是穴。先用香油半鐘。煮湯溫服。即用艾入水粉揉爛為炷。每處灸五壯。其痛立止。

一論偏墜氣痛妙法。

蓖麻子一歲一粒。去皮搗爛。貼頭頂囟上。卻令患人仰臥。將兩腳掌相對。以帶子綁住二中指。于兩指合縫處。艾麥粒大。灸七壯。立時止痛。神效。

一論蠱病及痞塊。

中脘(一穴或兩分三寸) 右關(guān)(二穴) 分水(一穴在右) 章門(一穴在左)再用線比患人五手指之長。作朝圓賁。以銅錢調(diào)下背。至此錢所止脊骨處。

一論痞積妙法。

以雙線系開元舊錢一個。懸于頸上適中處所。錢胸前直垂而下。孔對臍為率。卻將頂上之線。

懸于喉上。向背后垂下。至錢孔對臍而止。用墨點孔之中。再錢之兩邊點處。各灸一火。至十余壯。更服他藥。痞積即消。其效甚速。

一論黃膽。

病患脊骨。自上數(shù)至下第十三椎下。兩旁各量一寸。灸三壯即效。

一論衄血良法。

項后發(fā)際。兩筋間。宛宛中。灸三壯立止。凡衄血自此入腦注法也。

一治衄秘法。

急用線一條。纏足小指。左孔取左。右孔取右。俱出則俱聽取。于脂頭上灸三壯。如綠豆大。若衄多時不止者。屈手大指。就骨節(jié)尖上灸各三壯。左取右。右取左。俱衄則俱取。

一論下血不止秘法。

命門一穴。用篾二條。自地至臍心截斷。令患人平立取之。取向后自地比至脊盡處是穴又須按其穴處疼。方可灸。不疼則不灸也。灸可七壯止。斷根永不發(fā)。

一論灸腸風(fēng)臟毒便血。久不止者。以患人平立量脊骨。與臍平處。椎上灸七壯。或年代深者。更于椎上兩旁各一寸。灸七壯。無不除根。

一灸痔疾。先以柳枝濃煎湯洗痔。艾灸其上。連灸三五壯。忽覺一道氣。轉(zhuǎn)入腸中。因大轉(zhuǎn)瀉。先血后穢。一論脫肛秘法。

百會一穴。尾 一穴。各灸三壯。炷如小麥大。當正午時。用桃柳枝煎湯浴凈。灸之立效。

灸諸瘡法

一論一切瘡毒大痛。或不痛。或麻木。如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其毒隨火而散蓋火以暢達拔引郁毒。此從治之法也。有回生之功。

隔蒜用大蒜頭去皮。切三文錢濃。安瘡上。用艾炷于蒜上灸之。三壯換蒜復(fù)灸。未成者即消已成者亦殺其大勢。不能為害。如瘡大。用蒜搗爛攤患處。將艾鋪上燒之。蒜敗再換。如不痛或不作膿。及不起發(fā)。或陰瘡。尤宜多灸。而仍不痛不作膿不起發(fā)者。不治。此氣血虛之極也。

一論腦項后疽。一名夭疽。俗名對口。男左女右。腳中指下俯面第三紋正中。用好蘄艾灸七壯。

一論發(fā)背。初起未破。用雞卵半截。蓋瘡上。四圍用面餅敷上。用艾灸卵殼尖上。

以病患覺癢或泡為度。臭汗出即愈。

一灸疔瘡。用大蒜搗爛成膏。涂四圍。留瘡頂。以艾炷灸之。以爆為度。如不爆。難愈宜多灸百余壯。無不愈者。又灸痘疔蛇蝎蜈蚣犬咬瘰囗。皆效。

一論灸痔神法。

用克薄蟲。其蟲圓而扁。去足。將此蟲令放痔上。用艾炷灸七壯。立效。

一論痔漏腫痛。膿水粘。痛不可忍。用艾炷如梧子大。灸尾閭骨尖上七壯。全愈。

一論瘰 已破。以男左女右手搦拳后紋盡處。豌豆大艾炷。灸三壯。三四日已。

一論瘰囗。用養(yǎng)榮湯。其 皆消。唯一二個不消者。用癩蝦蟆一個。剝?nèi)∑どw瘰 上。

又用艾灸皮上七壯。立消。

一治兩腳俱是疙瘩。腫毒骨痛。用獨蒜切片。鋪放癢痛處。每蒜一片。用艾灸二壯。去蒜。再換再灸。至愈為效。

一論赤白汗斑神法。

或以針刺之出血亦已。宜灸夾白穴。先于兩乳頭上涂墨。令兩手直伸夾之。染黑處即是穴也。

一論破傷風(fēng)。及風(fēng)犬咬傷。此方最易而效良。

用胡桃殼半個。填稠人糞滿。仍用槐白皮襯扣傷處。用艾灸之。若遍身汗出。其人大困則愈。遠年者。將傷處如前灸之亦效。

一論癲狗咬傷。并治瘰囗。用穿山甲(銼黃土炒) 熟艾 斑蝥上為末。和勻作炷。如黃豆大。每一齒傷處。用烏柏葉貼瘡口。灸十四壯。如無烏柏葉以干人糞薄薄貼之。

一人被人打死。或踢死。急救百會穴。在頭頂中。艾灸三壯立蘇。

一論婦人難產(chǎn)及胞衣不下。急于產(chǎn)婦右腳小指尖上。灸三壯。炷如小麥大。立產(chǎn)。

一論婦人無子。及經(jīng)生子。久不懷孕。及懷孕不成者。以女人右手中指節(jié)紋一寸。反指向上量之。用草一條。量九寸。舒足仰臥。所量草自臍心直垂下。至草盡處。以筆點定。此不是穴。卻以原草平折。以折處橫安前點處。其草兩頭是穴。按之有動脈。各灸三壯。如箸杪大。神驗。

一論小兒初生三四日。至七日。口噤不吮乳。多啼者。是客風(fēng)中于臍。循流至心脾二經(jīng)遂使舌強唇撮。灸承漿一穴。取法在唇棱下宛宛中是穴。次灸頰車二穴。各七壯。在耳下曲頰骨后是穴。

一論小兒臍風(fēng)。以艾灸臍下即活。

又方。用線比兩口角折中。以墨記之。放臍中四下。灸七壯。

又方。新針七個。刺兩眉口圓圈一百余下。

又方。用四角草燃火。將小兒在火上左右各轉(zhuǎn)三遭。令出汗即已。

一論小兒慢驚慢脾危癥。藥力不到者。但看兩腳面中間陷處。有太沖脈。即灸百會穴。

其穴直取前后發(fā)際折中。橫取兩耳尖折中。在頭之中心端正旋毛處是也。如有雙旋。及旋毛不正者非。艾炷約小麥許。但三五壯而止。灸后仍與醒脾散等補藥。

一論小兒雀目。夜不見物。灸手大指甲后一寸內(nèi) 橫文頭白肉際。各一炷。如小麥大。

一論小兒吼氣。無名指頭灸之良愈。

一論小兒脫肛瀉血。每廁臟腑撮痛不可忍者。灸百會二壯。

一論小兒驚風(fēng)。男左乳黑肉上。女右乳黑肉上。周歲灸三壯。二三歲兒灸五七壯。神效。

一灸蛇毒。人被蛇所傷。用艾當咬處灸之。引去其毒。即瘥。

益府秘傳太乙真人熏臍法能補諸虛百病。益壽延年。

麝香(五分為末入臍內(nèi)后用藥末放麝香上將面作團圍住上用槐皮灸一百二十壯不時須換槐皮)龍骨 虎骨 蛇骨 附子 南木香 雄黃 朱砂 乳香 沒藥 丁香 胡椒 夜明砂 五靈脂 小茴 兩頭尖 青鹽上各等分。共為末。入臍中。用艾灸之。

夫肺為五臟之華蓋。聲音之所出入。皮毛以之滋潤。腎水由之而生。腠理不密。則為風(fēng)寒暑熱。乘虛而入矣。有七情當調(diào)抑之。有郁結(jié)當解利之。或不審而傷于辛燥之藥。則氣不散留滯于肺中。多生粘痰。而喘急咳嗽。或傷于房勞。飲食不節(jié)。致使吐血咳血。作寒作潮頭眩體倦。精神怯弱。飲食不思等癥。醫(yī)者治之無益。則必用此急治。其效可勝言哉。用麝香以引透諸藥。入五臟六腑之中。大無不入。小無不至。丁香堅守其胃。啟飲食之進。青鹽入腎以實其子。使肺無泄漏。夜明砂以補其血。散內(nèi)傷之有余。乃伏翼之糞。食蚊子。蓋取其早餐雨露。夜飲人血。而得天人之氣。故能補五勞七傷之病。非此不能達也。乳香、沒藥、木香、小茴。升降其氣。不致咳嗽。龍骨、蛇骨、朱砂、雄黃。以削病根。兩頭尖巡視各經(jīng)絡(luò)。有推前拽后之功。附子、胡椒。補其元氣。使血行血室。氣歸氣宅。痰散為津液。五靈脂連操其肺。削有余。補不足。用槐皮之漿。閉押諸藥之性。使無走竄之患。用艾灸之有拔病除毒。起死回生之功。使其患勞瘵失血。陰虛遺精白濁。陽事不舉。精神倦怠。痰火等癥。婦人赤白帶下。子宮冷極無子。凡百重病。無所不能療者。用此。則接人性命延年益壽。得盧扁之妙術(shù)矣。其法先用面作一圈。將藥一料。分作三分。先以麝香入臍后以面圈置藥在內(nèi)。按緊。以槐皮蓋上。以蘄艾灸之。三十壯。但覺熱氣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一身熱透。其人必倦怠。沉沉而睡矣。至六十壯。必大汗如淋。上至泥丸。下至涌泉骨髓內(nèi)風(fēng)寒暑濕。臟腑中五勞七傷。盡皆拔除。至一百壯。則病少有不冰釋者矣。灸時慎風(fēng)寒。戒油膩生冷酒色。其效難以盡述。當珍藏之。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鸡西市| 河北区| 涡阳县| 马龙县| 泽普县| 临高县| 城口县| 武宁县| 和田市| 长宁区| 富阳市| 阿拉尔市| 彭水| 镇安县| 双城市| 阜新| 驻马店市| 通道| 怀柔区| 湄潭县| 临汾市| 冕宁县| 博乐市| 平南县| 疏勒县| 密云县| 涞水县| 马龙县| 宣威市| 丹巴县| 石阡县| 长沙县| 永安市| 封开县| 永新县| 嵊州市| 诸暨市| 保康县| 尖扎县| 驻马店市| 尼勒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