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7章

  • 壽世保元
  • 佚名
  • 4920字
  • 2015-12-29 09:34:23

京山王府香豆豉鹽(一斤) 薄荷葉(四五兩) 草果(十個去皮) 蒔蘿(二兩) 小茴(一兩) 花椒(一兩)官桂(二個) 紅豆(去皮五錢) 陳皮(切絲二兩) 甘草(去皮切二兩) 杏仁(去皮切二兩) 瓜仁(五錢) 橙皮(切絲二兩) 紫蘇(切絲二兩) 姜(二片臨時切絲) 菜瓜(十斤去穣切片臨時用)上藥俱為末。于三月三。或五月五。用大黃豆一官斗。水淘凈。浸一宿曬干。籠蒸熟。

冷一宿。細面拌勻。用羅篩去粗渣。登箔十二尺高。蘆席攤豆。約二指濃。用黃蒿或楮葉并席。

密覆七日。上有黃衣。取曬干簸凈。入料物。六月六日下。不用水。攪勻。一日拌四五次。

裝壇內。逐日輪曬。至三七傾出。曬半干濕。復入壇內取用。或將油拌。即是濕豆豉。

糯米醬法糯米一小斗。如常法做成酒。帶漿入炒鹽半斤。

淡豆豉(半斤) 花椒(三兩) 胡椒(五錢) 大茴(二兩) 小茴(二兩) 干姜(二兩)上與酒漿鹽藥。俱合作一處。磨成漿。則成醬。調和五味最佳。

神仙醋法清明日用糯米一小斗。注水浸一七日。不許下手放水米內。去一七日后。將米放蒲。包吊在屋檐上。四月八日取下米。入水三壺。桃條攪一七日。封固壇內。六月六日來開。其味酸美延壽酒好上等堆花燒酒一壇。入龍眼去殼一斤。桂花四兩。白糖八兩。封固經年。愈久愈佳。

其味清美香甜。每隨量飲。不可過醉。能安神定志。寧心悅顏香口。卻病延年。

賽襄陵酒妙方烏頭(去皮臍) 細辛 白芷 良姜 官桂(去粗皮) 白術(去油蘆各十二兩) 杏仁(一斤十兩去皮尖)上為末。入白面一百斤。攪令勻。用綠豆五斤煮熟。略冷。同和一處。做成小塊。內用桑麻葉包裹。外用白紙包裹。嘗風處置箔攤上。過一七日翻一次。方法用白米一斗。用此面十二兩。

通治

一論解諸毒。療諸瘡。利關竅。通治百病。此藥真能起死回生。當制十數萬錠濟人。奇效不可盡述。

神仙太乙紫金丹(一名萬病解毒丹一名紫金錠一名玉樞丹)山茨菇(南北處處有之俗名金燈籠葉似韭花似燈籠色白似有黑點結子上有三棱二月開花三月結子四月初苗枯空地得之遲則苗腐爛難尋矣與有毒老鴉蒜極相類但蒜無毛茨菇有毛包裹剝去皮洗極凈焙干二兩) 川文蛤(一名五倍子錘破刮洗令凈焙干二兩) 千金子(一名續隨子去殼揀色極白者用紙包裹換紙欲十數次去盡油以色白再研紙無油成霜為度一兩) 麝香(揀盡血毛皮殼細研凈三錢) 紅牙大戟(蘇州紫大戟為上江南土戟次之去蘆根洗極凈焙干一兩半此方綿大戟色白者太峻利反能傷人弱人并有吐血者慎之慎之)上制法。宜端午七夕重陽。吉日修合。量藥多寡。預期數日前。將前五味各為極細末。

設盥洗盆。出入必凈手。各用新潔器盛。紙蓋。至期用數盆。各逐盆配合分兩。攪和數百次。極勻。仍重羅兩遍。根據方用糯米濃稠調和。于木臼內杵數千下。極光潤為度。每錠一錢。每服一錠。病勢重者連服。通利一兩行。無妨。用溫粥補住。要極其潔凈。如法修制。

一切飲食藥毒蟲毒瘴氣惡菌河 吃死牛馬駝羸等諸毒。并用涼水磨服。南方蟲母瘴癘傷人。才覺意思不快。即磨服一錠。或吐或利即愈。

一發背對口。天蛇頭無名疔腫楊梅等。一切惡瘡。諸風癮疹赤腫。未破時。及痔瘡并用無灰淡酒磨服。及用涼水調涂瘡上。日夜各數次。覺癢立消。已潰出膿血者。亦減分數。

一陰陽二毒。心悶狂言妄語。胸膈壅滯。邪毒未發。及瘟疫。及喉蛾纏喉風。冷水薄荷一小葉研下。

一心氣痛并諸氣。用淡酒或淡姜湯磨服。

一赤白泄瀉。肚腹急痛。霍亂絞腸痧等癥。及諸痰病。并用薄荷湯磨服。

一男子婦人。急中癲邪。喝叫亂走。夢交鬼胎。狂亂失心。及羊兒豬癲等風。中氣口眼斜。牙關緊急。語言謇澀。筋脈攣縮。骨節風腫。手腳腰腿周身皆疼痛。行步艱辛。諸風諸癇。并用暖無灰酒下。

一自縊溺水死。心頭暖者。驚死客忤死。未隔宿者。冷水磨灌下。

一蛇毒風犬。一應惡蟲傷。冷水磨涂傷處。另用淡酒磨下。

一久近瘧疾。臨發時東流水煎桃柳枝湯磨下。

一小兒急驚慢風。五疳五痢脾病黃腫。癮疹瘡瘤。牙關緊急。并用蜜水薄荷小葉同磨下及搽。量兒大小。一丸作二三服。

一牙痛。酒磨涂。及含藥少許。良久下。

一湯火傷。流水磨涂傷處。

一打撲傷損。炒松節無灰酒下。

一年深日近頭痛。太陽疼。用酒入薄荷研爛。磨紙花貼太陽穴上。

一諸蠱腫脹。大麥芽煎湯下。

一婦人女子。經水不通。紅花煎湯下。有孕婦人不可服。

一家患傳尸癆。兄弟五人。已死者三。方急令服此藥。遂各進一錠。一下惡物如膿狀。

一下死蟲如蛾形。俱獲生。遂以此藥廣濟傳尸癥。無不驗者。

女子久患癆瘵。為尸蟲所噬。磨一錠。服之。一時吐下小蟲十余條。后服蘇合香丸。

凡半月。遂如常。藥品雖不言補羸。瘦人服之并效。誠衛身之寶也。每料費銀不過二錢。可救數十人。內有山茨菇、千金子。皆有子可種。可如法合制以濟人。

一牛馬六畜中毒。亦以此藥救之。

一方。加雄黃透明者三錢。歷試治諸瘡。極效。

萬應剪金丹 天數五。地數五。金木水火土。若人病血氣。能救世間苦。

青皮(去穣三錢) 黃連(去皮三錢) 半夏(湯泡七次約九個) 烏梅(七個全) 杏仁(二十五個不去皮尖) 陳皮(去白三錢) 木香(一兩) 檳榔(二十一個) 枳殼(去穣二錢) 巴豆(三十五個去殼) 黃丹(水飛一兩) 乳香(二錢) 沒藥(二錢) 御米(五錢) 黃蠟(二兩捶入水中去渣一兩五錢)上為末。用黃蠟溶開。入藥末和勻。如硬。加蜜少許。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湯列于后紅痢。甘草湯下。白痢。干姜湯下。赤白痢。椿根白皮湯下。產后痢。當歸湯下。噤口痢蓮肉、山藥、防風、粟米湯下。痢下如魚腦膿汁。用真人養臟湯加附子一片煎湯下。水泄。用五苓散煎湯下。霍亂。姜湯下。口吐清水。訶子湯下。頭痛腰疼。冷氣沖心。下元虛損。酒下。咳嗽。桔梗、杏仁湯下。氣痛。宿食不消。生姜湯下。心痛。酒下。腹痛。

蔥白湯下。臍下痛。芥菜湯下。蛔蟲寸白蟲咬心痛。檳榔湯下。時氣。井花水下。渾身壯熱砂糖水下。陽毒。梔子、黃連湯下。陰毒。附子、棗兒湯下。虛熱。柴胡、竹茹湯下。寒熱。烏梅湯下。上焦虛熱。大黃湯下。脾胃虛寒。酒下。一切風痛。升麻湯下。大小便不通。木通湯下。一切瘡疼。蘿卜湯下。五勞七傷。豬膽湯下。打撲傷損。酒下。小兒天吊驚風。防己湯下。

十仙奪命丹三棱 莪術 木香 沉香 丁香 沒藥 川芎 皂角 苦葶藶 巴豆(去殼捶去油各等分)上為細末。棗肉為丸。如櫻桃大。每一丸。空心。涼水送下。

一梅核氣。一鼓滿。一積聚痞結。一 瘕氣塊。一冷腹痛熱水瀉。

一冷心疼。一食積。一氣積。一經脈不通。一冷積。

金瘡

夫金瘡者。或刀斧槍劍所傷。出血不止。若出血太多者。外用止血生肌之藥。內用清心補血而調理之。大抵脈浮細易治。緊數者。難治。

一治金瘡出血不止。

海螵蛸(五錢) 白龍骨(五錢) 五倍子(二兩) 赤石脂(一兩) 血竭(三錢五分) 麝香(少許)上為細末。以冷水洗凈。敷于傷處。百發百中。

一治刀傷石磕。損血不止。腫痛不可忍。用蔥一大把。切爛。搗如泥。熟研乘熱敷之。

如冷再換。其痛即止。

一治傷破手足。血出不止。一時無藥。即以自己小便淋洗傷處。雖痛甚而即愈。

一治石傷刀損破者。用磚上陳鍛石研細末。敷腫處。血止即愈。不出膿。又不痛。神效一止血住痛生肌。

金瘡丹嫩老鼠(未生毛不拘多少) 韭菜根上各等分。石臼搗爛。入嫩鍛石末于內。摻干成餅。為度。陰干。用時以刀刮藥末。敷傷處。

一論金瘡所傷。并一切 瘡。馬斷梁等瘡。

一捻金用 月黑牛膽一個。裝入鍛石四兩。白礬一兩。陰干取出。入黃丹炒一兩。研和敷患處。

凡一切手足皮膚。偶然出血不止。或槍刀刺傷。或傷破手腕。血長流不止。用手指緊捺患處。或麻繩扎住。半日或一日即住。急服八物湯。生血氣為主。

一治箭傷。能收斂金瘡口。無疤痕。用劉寄奴為末。摻之立效。

一治金瘡箭鏃所傷。用松樹懸皮。生為末。鍛石 通紅。研為細末。和勻敷之。止血收瘡口。神效。

一治毒箭傷破欲死者。用鹽汁敷之。如無鹽。用靛青搽瘡。立愈。

一治打破肢體。血出不止。(中州傅體愛傳)用生半夏為末。摻患處立止。

一凡刀斧所傷。血不止。切勿飲水。令血不止而死者多。若血不止。急以布蘸熱湯含之令冷水浸之即止。

一箭頭入骨肉。不能出者。用鵝管石為末。撒在四圍。箭頭自出。

一治刀斧重傷。斫斷手足。血出不止。痛入骨髓。急用手按上捉住。

降真香(二兩銼末) 老松香(五錢)上同研細末。童便洗凈。四圍用藥敷住。止血住痛。生肌接骨。

一治金瘡腫痛。出血不止。寒熱口干。此氣虛血無所附。而血不歸經也。以補中益氣湯加五味、麥冬主之。陽氣復而愈。

一治刀斧傷破。打破跌破。出血不止。開口不合。用此止血生肌住痛。立時見效。

金瘡散銀末 發灰 血竭 人指甲(燒存性) 珍珠(燒存性各等分)上為末。研勻。每用摻于患處。立效。

一治醫針入。而針折在肉中。以鼠腦搗如膏涂之。

鐵棘竹木諸刺。在肉中不出。并蛇骨刺入毒痛。方用燒死鼠敷之。

齒傷

一人齒咬破指頭。痛不可忍。久則爛脫手指。并手掌。諸方不載。急用人尿使瓶盛之。

將患指浸在內。一宿即愈。如爛者。用食蛇龜殼燒灰敷之。如無龜。用鱉殼燒灰。搽敷立愈。

中毒

人為百藥所中傷。其脈洪大者生。微細者死。又曰。洪大而遲者生。微細而數者死。大凡百毒所中。用甘草綠豆水煎服之。能解百毒。

一方。宜多灌香油為最良。

一治信毒水粉山砒霜。及一切殺人之毒。

巴豆殼(壯者十四個弱者七個) 花椒(去目五分) 甘草(五分)上共搗為末。涼水化服。實時嘔吐。如不吐再服。其毒盡出。如嘔吐不止。用舊壁土滾水泡服。立止。

一論中砒霜毒。于肉飯中得之者。則易治。飲酒中得之者。則散歸百脈。難治。若在胃膈作痛。可吐。在腹中。可下。急服藥。得吐泄則愈。

一中砒霜毒諸方一方。用綠豆半升。細擂去渣。以新汲水調服。

一方。用人糞汁灌之。立愈。

一方。用臘月豬苦膽服之。立已。

一方。用旱稻草燒灰。以新汲水淋汁。絹巾濾過。冷服一碗。毒從下利。

一方。刺羊血飲之。立效。

一方。用黑鉛。井水磨服效。

一方。用生麻油一碗。灌之立愈。

一方。用羊血陰干收貯。用井花水調服。

一方。用新鴨血殺吃之。不用水調。

一中砒霜水粉毒。用膽礬一分研爛。入井水一小盞和勻。服之立解。

一中山砒霜毒將死。用絲瓜根、木槿葉研。涼水調吃一二碗。立解。

一中信毒水粉山砒霜毒。并小兒蟲積。用荸薺食之。立解。

一中巴豆毒。煮黃連湯飲之。

一中巴豆毒。利下不止。

干姜(炮) 黃連(炒)上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涼水調服。

一中水粉毒陳壁隔去硝屑。水丸。百草霜為衣。水送下。

一解砒霜毒。

硫黃(四錢) 綠豆(粉五錢)上為細末。冷水調。頻頻緩服。冬月用溫服。如肚痛再加一服。待肚不痛。用雞毛探吐。吐后用溫溫稀粥。四五日不可食飯粽。以此救數人效。

一治誤吞金鐵并銅錢。羊脛骨炭火燒存性為末。每服三錢。米飲送下。取下物從大便中出。一治誤吞銅錢。或金銀等物不能化者。用砂仁濃煎湯服之。其物自下。

一治誤吞針。用雄磁石為末。丸如櫻桃大。吞下。即服通利之藥。打下大便而出。

昔有一女子。將針尖誤咽下肚。諸醫不治。用蠶豆煮熟。同韭菜吃下。針同菜由大便而出。

一兒誤吞針。鯁喉不下。死在須臾。用黑砂糖和黃泥為丸。令兒吞下。泥裹針于內。由大便而下。

一方。用木炭燒紅。急搗細末。米湯調服。

一方。用磁石一塊。當呵之自出。

一中半夏毒。以生姜汁飲之。

一中杏仁毒。搗鹽汁解之。

一中桐油毒。柿餅嚼吃。立解。

一中花椒毒。閉氣不通。新汲水飲之。

一中藜蘆毒。蔥煮汁服。解之。

一中阿芙蓉毒。或致不省人事。用釅醋溫熱。入砂糖灌下一二碗。探吐之。

一中草烏、川烏、附子之毒。嘔吐不止。以香油灌下立解。

一方。用多年陳壁土泡湯。如渴用水調服之。

一飲饌中毒。用黑豆、甘草煮汁。恣飲無虞。中砒霜者亦效。

一治人或酒后口渴。或發熱太甚。夜間吃水。誤食水蛭在腹。或至三五個月。而面黃肌瘦。

腹脹滿。諸藥不效。用泥土為丸。香油為衣。丸如綠豆大。每服一百丸。或二百丸。空心。

溫水送下。其蛭從土而下。且油能泄瀉泥土水蛭之出也。故效。

一治誤食河豚魚毒。一時危困。倉卒無藥。用香油多灌之。毒出盡。即瘥。否則殺人。

又法。用白礬末。以沸湯調灌之。立愈。

一治誤吞田螺。哽喉不下。死在須臾。用鴨一只。以水灌入口中。少頃。將鴨倒懸。令出涎水。與患人服之。不一刻。其骨即化。

一治誤食鱔鱉蝦蟆毒。用豆豉一大合。新汲水浸。令豉水濃。溫服之。此三物令人大小便秘。臍下痛。有致死者。

一治誤食蟹中毒。煮紫蘇飲一兩盞。即解。

一方。以生藕汁。或煮干蒜汁服。均效。

一治凡中六畜肉毒。用犀角濃磨水。只服一碗便好。

一治誤中斑蝥毒。煮黑豆汁飲之。又宜澤蘭葉研汁飲之。

補遺

一治服信毒方。建昌胡春寰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田县| 杨浦区| 蒙自县| 伊宁市| 昌邑市| 镇宁| 栖霞市| 龙山县| 潍坊市| 阳城县| 金沙县| 新昌县| 永春县| 芜湖县| 阿图什市| 呈贡县| 鄂州市| 安新县| 屯留县| 新乐市| 大安市| 蕉岭县| 福清市| 神木县| 隆化县| 卫辉市| 临澧县| 扎囊县| 天等县| 汉川市| 安达市| 涞源县| 衡阳县| 巴中市| 南雄市| 乾安县| 江孜县| 珲春市| 柏乡县| 盐源县|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