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祖門心印集録之,奉呈。
依古今通系圖勘之,梁武帝天監十九年,改元為普通元年,八年丁未,即魏明帝大和十年也。達磨和尚來至震旦,相當南岳大師生十三年,大和十九年達磨和尚示滅,當南岳大師生年廿一,梁武帝、魏明帝同時皇帝也。
大相國寺東經蔵戒律院圓則座主來,以照大師切々乞受法花法,照大師示云:「只觀無常迅速,一心要持經修行,數年講法花,念誦法花人也者。」以廿六日庚子日可授內約子。伏地禮拜,隨喜歸了。照大師志與胡文三枚,唐朝徐浩學士所書金剛般若經本四枚,可渡日本者也。七時行法了。經二。
廿五日 己亥 天晴。齋時,照大師送汁一杯、菜二杯,次茶。自作歸天臺奏狀,行向三藏房令見,無取舍,仍令清書照大師。三藏以照大師令開經藏,送當今新譯經福蓋正行所集經一部十二卷、父子合集經二卷 一 二,披見福蓋正行第一卷之處,龍樹菩薩集,西天譯經三藏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臣日稱奉詔譯,奧文注云:孔目官臣張永弼
講仁王經因明論唯識論沙門臣法秀證義
講法花經因明百法論沙門臣可煕證義
講仁王經百法因明論沙門臣超榮證義
講仁王經因明百法論慈云大師賜紫沙門臣清振證義
講唯識因明百法論明義大師賜紫沙門臣衍證義
講楞嚴經慈濟大師賜紫沙門臣智教證義當院
講圓覺經文章文惠大師賜紫沙門臣智普證義 當院
左街鑒義講百法論宣密大師賜紫沙門臣顯證義
左街講經首座講法華經百法因明論澄鑒大師沙門賜紫沙門
右街講論首座講百法論文章文鑒大師賜紫沙門用寧綴文
梵學寶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惠明筆受
梵字崇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明遠筆受當院
西天僧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天吉祥證梵義
梵才大師賜紫沙門臣惠詢奉 詔同譯
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宣秘大師賜紫沙門臣惠賢奉詔同譯
經々以下臈為初也。
景福殿使菓州團練使入內內侍省副知監譯經臣李允恭
朝散大夫右諌議大夫參知政事臣護延元水郡開國候食邑一千戸賜紫金魚袋臣囗囗囗
煕寧元年四月 日進。第二卷一切同前。第三卷譯經僧十四人同前,超榮逝去,仍證義七人,二年四月日進,入內內侍省內東頭供奉官勾當御藥院監譯經臣李舜舉、雅忠佐理功臣正奉大夫行右諌議大夫參知政事上柱國南陽郡開國侯邑一千戸賜紫金魚袋臣超抃同潤文。本一行也。推忠協謀同徳守正亮節佐理功臣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仆射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兼譯經潤文。 第四、五卷二年四月 日進,僧依譯人,證義七人,上柱國鄭國公食邑一萬戸實封肆仟二百戸臣富弼,如第三卷。第六卷三年四月進,講百法因明論圓覺仁王經沙門臣文正證義、超榮逝去,替潤如前,兼替有曾。推忠協謀同徳守正亮節佐理囗戴功臣開府儀同三司行尚書右仆射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兼譯經潤文使,上柱國魯國公食邑萬一千一百戸實封肆仟二百戸臣宣公亮潤文。第七、八同前,四年四月日進,僧俗如前,但筆受一人惠明逝去,第六卷、第九潤文一人。
朝散大夫諌議大夫參知政事上柱輕車都尉臨平都開國侯食邑一千二百戸實封六佰戸賜紫金魚袋臣馮京,四年四月進,梵學清光大師賜紫沙門臣智實筆受,梵惠明 處。第七、十一,四年四月進,僧俗同前。第十二卷潤文憑京,臣相如,推忠佐理功正奉大夫右諌議。以上如前,雖粵益事,毎年二、三卷譯出進奉,為知此由委記之耳。七時法了。經三。
廿六日 庚子 天晴。齋時,照大師送汁一杯、菜二杯。相國寺圓則座主來,受法華法了。借與儀軌一卷、次第二卷、形像儀軌一卷、梵字圖曼陀羅一紙。早々可書寫由示了。受法初后,地敷坐具各三度禮拜了。三藏奉借與智證大師大般若開題一卷了。七時法,經四。
廿七日 辛丑 天晴。齋時,照大師送汁菜各一杯。拜見父子合集二卷了。譯寮僧中五人如前,綴文二人加位所文素右街副僧録、用寧右街副僧録,監經潤文一人憑京如前。佛以優陀夷遣凈飯王許教化,王詣佛所,故名父子合集經也。雖廿五卷譯出,第一以下未清書進覽,因之不能拜見。廿五以下貝葉,而有其殘,未譯。進覽經以錦為標紙,以金為軸,莊嚴甚妙也。見大天國梵本法花經,八寸廣二寸五分貝葉,第一卷四枚,第二卷五枚半,第三卷四枚,文字頗小字也。父子合集經貝葉長一尺五寸,廣三寸,四十枚。譯出廿五卷,雖多羅葉文,少漢字,譯出枚數多也。七時法了。經五、六。梵義大師送茶三枚。
廿八日 壬寅 天晴。申時,少雨下。酉時,止了。齋時,三藏送乳羹三杯,三人料,菜四杯,一人料,小典座送羹一杯。次三藏來數克,見古今遍集圖,還房了。有請,即參向,點茶兩度。照大師與志古今遍集圖一帖,講律惠道和尚文送六卷抄、律要私抄、律行相、南海傳,郎付使返送合經本疏六卷、會正記十二卷、四分羯摩二帖了。此三經書共以要書,而歸南地日迫,不能書寫,送日本國。歸天臺申文以照大師清書,付司家永和了。七時法了。經七、八。入夜,三藏有請,即參向,儲種々珍菓,有酒茶。地比多學慈恩字,予學玄贊由被告示,小僧問:「攝釋、鏡水抄有無?」答無由,給以契丹僧作詮明抄,釋去贊書也者。三藏問:「八解脫大小乘觀差別?」以天臺義答了。
廿九日 癸卯 天晴。齋時,照大師送平茸煎物一杯,同口羹一杯。司家三人來乞錢,歸天臺文字等少故也。來日可與由約了。照大師持來令看梵字々母石折本、御篆天竺聲字母梵書序、御書御制序,推忠協謀佐功臣光祿大夫行尚書工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集賢殿大學士上柱國常山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戸食實封貳百戸臣賈昌朝奉敕書并篆字、御書天竺梵字后記,推忠協謀同徳守正亮節佐理功臣開府儀同三司行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上柱國京兆郡開國公食邑八千五百戸食實封貳仟八百戸臣章得象奉敕撰,記中云:「大平興國寺傳法院,國朝所建翻譯之館,載嚴勝范,延集清流,歳鑰深,具函迭委」云々。莊嚴五間二階堂,內造石大龜,立大石,高一丈,廣八尺,両面書之,依文多,不書之。堂只立一石,無他佛像。 真宗皇帝大宋慶暦五年三月十九日建立,大宋皇帝四重閣,內立大石,高二丈,廣一丈,委如前。囗照大師開經藏,自入見新譯經四百余卷,一帙借出了。今囗奉讀佛母寶徳藏般若經一部三卷了。新作目録三帖借出見之,上中如開元録,下卷眞言經,不空譯為始,報若三藏、天息災、法天、施護、法護。近來人也。法賢、惟凈等譯經也。天臺、慈恩二教,皇帝被入此目録。梵才三藏來,返所借法門等,志與福蓋正行所集經譯出草一部十二卷,所書改文字潤文字,潤文公卿右將軍右仆射諌議等文字也。最以有感。又志與法智大師碑文,自作也者。沙彌長命與當院沙彌三十余諸共參太平興國寺戒壇院,以錢二百三十文買沈香、薫陸香隨身。今日終日學明日受戒作法,禮佛燒香,至明日受戒,不出戒壇,明日官家有沙彌齋,其后受戒云云。圣秀行見還,語云:「諸寺沙彌百余人并立,禮佛五十遍,其后有官人,各與戒牒,尚書官人云々。有僧三人教種々事云々。以日本沙彌為上臈云々。當院沙彌令持衣柜、煎茶具,大儀式行戒壇了」云々。申時,戒壇主和尚來向,先出文狀,次來紫衣僧七人,同參禮拜,有法華壇,還了。次文惠大師來坐。七時法了。經一、二。
[仲冬廿一日鈴木洋友野瑍石川濟校]
一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