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
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秦觀被貶郴州,這首詞表達的就是他當時的愁緒以及對前途的迷茫,意境凄婉。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開篇景物描寫在虛實之間。詞人可能看見了煙霧籠罩樓臺、渡口月光迷蒙的景象;可能只是借幻想中的情景渲染隱秘、昏暗的氣氛。“桃源望斷無尋處”是他由衷的感慨。“桃源”取自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典故,指與俗世隔絕的理想世界,在這首詞里寄托著詞人對理想精神家園...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賞析】
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秦觀被貶郴州,這首詞表達的就是他當時的愁緒以及對前途的迷茫,意境凄婉。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開篇景物描寫在虛實之間。詞人可能看見了煙霧籠罩樓臺、渡口月光迷蒙的景象;可能只是借幻想中的情景渲染隱秘、昏暗的氣氛。“桃源望斷無尋處”是他由衷的感慨。“桃源”取自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典故,指與俗世隔絕的理想世界,在這首詞里寄托著詞人對理想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