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你自己,世界就在你的掌握中
一個人的成功最終只能依靠自己,任何他人的幫助都只能起到助推作用,而不能成為決定因素。因此,在成功的道路上,我們必須學會掌控自己,使自己的內心不斷強大,只有這樣,一個人才能夠真正實現從內而外的崛起,只有這樣的崛起,才能真正將成功置于掌握之中,不會因外界的因素而改變。
聾蛤蟆的智慧——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有時候,我們很在乎別人的看法,被別人的看法所左右,可是,你是要成功還是要聽別人的話?如果有人說,你無法實現你的夢想,那你就當一回“聾子”吧!
心理寓言
一群蛤蟆在進行競賽,看誰先到達一座高塔的頂端。周圍有一大群圍觀的蛤蟆在看熱鬧。
競賽開始了,只聽到圍觀者一片噓聲:“太難為它們了!這些蛤蟆無法達到目的,無法達到目的。”
蛤蟆們開始泄氣了,可是還有一些蛤蟆在奮力摸索著向上爬去。
圍觀的蛤蟆繼續喊著:“太艱苦了!你們不可能到達塔頂的!”
其他的蛤蟆都被說服停下來了,只有一只蛤蟆一如既往地繼續向前,并且更加努力地向前。
比賽結束,其他蛤蟆都半途而廢,只有那只蛤蟆以令人不解的毅力一直堅持著,竭盡全力到達了終點。
其他的蛤蟆都很好奇,想知道為什么它能夠做到,結果大家驚訝地發現——它是一只聾蛤蟆!
詭計點撥
總有一些人喜歡對別人指手畫腳,并以“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自居,有的人耳根子軟,經不住別人的三言兩語就改變了自己的立場,放棄了原來的目標。其實,可能我們自己才是正確的,隨人俯仰、沒有主見,只會讓自己迷失。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有了堅定的信念,不畏懼風言風語,朝著既定目標努力攀登,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要實現理想,有時,我們必須做一個“聾子”。
在這則寓言中,一開始所有的蛤蟆都信心滿滿的,但隨著旁邊的噓聲,它們一個個都放棄了比賽,以為自己不可能到達塔頂。聾蛤蟆是幸運的,它的聾使它聽不到噓聲,堅強的毅力引領它抵達了那個眾蛤蟆眼中不可及的目標。
現實生活中的我們,面對困難,面對風言風語,要調整心態,有選擇性地聽取意見。在流言飛語中喪失自信,害怕退縮,終將一敗涂地。不要讓他人消極的思想影響你,它會毀掉你心中最美好的希望,其實,阻礙你成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要永遠記得:他人怎么說,在于你怎么聽、怎么看,“聾子”往往能成就冠軍。當我們遇到了不懷好意的干擾和攻擊的時候,不妨學習一下這只耳聾的蛤蟆,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獵殺駱駝——要有點“一根筋”的精神
一個人若想走上成功之路,首先必須有明確的目標。目標一經確立,就要心無旁騖,集中全部精力,勇往直前。只有專注于一個目標,才能聚集更大的力量前進。
心理寓言
有一位父親帶著三個孩子到沙漠去獵殺駱駝。他們到達了目的地。
父親問老大:“你看到了什么?”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獵槍、駱駝,還有一望無際的沙漠。”父親搖搖頭說:“不對。”
父親以同樣的問題問老二。
老二回答說:“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獵槍,還有沙漠。”
父親又搖搖頭說:“不對。”
父親又以同樣的問題問老三。
老三回答:“我只看到了駱駝。”
父親高興地說:“答對了。”
詭計點撥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在做事情之前不能為自己設立唯一的、明確的目標,眼中滿是誘人的目標,前進中也有了很多行動方向,常常在選擇的岔路口不知所措,一會兒想做這個,還沒做完又想起了那個,結果總在許多事情之間徘徊,導致一件事也沒能圓滿完成。如果在做事之初眼中只有一個目標,那么就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積聚最大的力量,向著一個明確的方向前進。
在這則寓言中,父親帶著兒子去沙漠的目的只有一個——獵殺駱駝,老大和老二沒有集中精力,他們的目標雜亂無章,最終獵到駱駝的可能性也不會太大,而老三則具備了一個優秀獵手的素質,他專注于一個目標——駱駝,心無雜念,獲得成功的可能性最大。
人生要走的道路很多,我們不能在經歷挫折、受到打擊之后才發現自己無法決定下一步該怎么走。行程之初,就要明確目標,而不是只看眼前的路。事實上,將精力集中在你最初的目標上,是獲得成功最有效的方法。你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并遵循內心和靈魂的指引,你的旅途將更加充實而有意義。無論前方的路途怎樣艱辛,只要你執著于自己的夢想,你就會充滿力量,輕松越過障礙,到達勝利的彼岸。
只差一遍雞叫——多一分堅忍,多一分成功
小不忍則亂大謀,堅持的過程也許很痛苦,但克制住了自己,成功便近在咫尺。不要給自己轉向的理由,堅持著,忍耐著,生命中神圣的時刻定會到來。
心理寓言
相傳,有兩個人向酒神求教如何釀酒。酒神授之以法:選端陽那天飽滿的米,與冰雪初融時清冽的高山流泉之水調和,注入千斤紫砂土鑄成的陶甕,再用初夏第一張看見朝陽的新荷蓋緊,緊閉九九八十一天,直到雞叫三遍后啟封,酒即成矣。
二人假以時日,歷盡千辛萬苦,克服重重艱難險阻,終于各自找齊了所有的材料。他倆按照酒神的吩咐把釀酒的材料調和密封好,然后潛心等待那激動人心的時刻的到來。
多么漫長的等待啊。
漫漫長路的終點終于觸手可及,第八十一天終于到來了。兩個人整夜都不能入睡,等著雞叫的聲音。
這時遠遠地傳來了第一聲雞叫,仿佛過了很久很久,依稀傳來了第二遍雞叫,第三遍雞叫什么時候才能傳來呢?
其中一個人忍不住了,他迫不及待地打開了陶甕,卻驚呆了——里面是一壇渾水,釀出的酒的味道又苦又酸,他后悔極了,失望地把酒灑在地上。
而另外一個,雖然欲望仿佛一把火一樣在他心里慢慢地燃燒,讓他按捺不住想要伸手,但他還是咬咬牙,堅持到了第三遍雞叫響徹天空。他打開陶甕,多么甘甜清澈、沁人心脾的美酒啊!
他成功了。與前者相比,他只是多等了一遍雞鳴而已。
詭計點撥
有時候,我們會期待一些神圣而重大的時刻,為了這些時刻,我們努力奮斗了很久。行程中,我們有時候會感到疲憊,有時候會急不可耐,這個時候,堅持一下,或許成功就在下一個路口。很多時候,失敗者并不是輸在才能與機遇上,而僅僅是敗在了那么一點點堅持和忍耐上。行百里者半九十,一點點的急躁,有時候會導致前功盡棄。
釀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釀出美味的酒更需要耐心和毅力。兩個人都經過了八十一天的等待,但第一個人沒有等到第三遍雞叫便打開了陶甕,得到的酒又苦又酸,第二個人抑制住了心里的欲望,堅持讓他得到了美酒。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區別,只是多了一點堅持和忍耐,有時是一年,有時是一天,有時僅僅只是一遍雞鳴。
一天的堅持每個人都能做到,一年的堅持很多人也能做到,但是更長時間的堅持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很多人在九十九步的時候放棄了,因此他們領略不到第一百步的美麗。黑夜每天都會來臨,你堅持著,天終究會亮;冬天的腳步漸漸逼近,你忍耐著,春天還會遠嗎?堅持是對一個人意志的考驗,等過了九九八十一天,等過了兩遍雞叫,你還在乎等待最后一遍雞叫嗎?
虛掩的門——成功的門從不上鎖
其實很多時候,虛掩的門只是一層遮人耳目的煙霧,誰被迷惑了,誰就錯過了前進的機會。只有大膽地邁出一步,勇于嘗試,才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心理寓言
古代波斯(今伊朗)有位國王,想挑選一名官員擔當一個重要的職務。
他把那些智勇雙全的官員全都招集了來,想試試他們之中究竟誰能勝任。
官員們被國王領到一扇大門前,面對這扇國內最大、來人中誰也沒有見過的大門,國王說:“愛卿們,你們都是既聰明又有力氣的人。現在,你們已經看到,這是我國最大最重的大門,可是一直都沒有打開過。你們之中誰能打開這扇大門,幫我解決這個久久沒能解決的難題?”
不少官員遠遠張望了一下大門,就連連搖頭。有幾位走近大門看了看,又退了回去,沒敢去試著開門。另一些官員也紛紛表示,沒有辦法開門。
這時,有一名官員走到大門下,先仔細觀察了一番,又用手四處探摸,用各種方法試著開門。幾經試探之后,他抓起一根沉重的鐵鏈子,沒怎么用力拉,大門竟然開了!
原來,這扇看似非常牢固的大門,并沒有真正關上,任何一個人只要仔細察看,并大膽試一試,比如拉一下看似沉重的鐵鏈,甚至不必費多大力氣推一下大門,都可以打開。如果連摸也不摸、看也不看,自然會感到對這扇貌似堅固無比的龐然大物束手無策了。國王對打開了大門的大臣說:“朝廷那重要的職務,就請你擔任吧!因為你不只限于你所見到的和聽到的,在別人感到無能為力時,你卻能仔細觀察,并有勇氣冒險試一試。”他又對眾官員說:“其實,對于任何貌似難以解決的問題,都需要開動腦筋仔細觀察,并有膽量冒一下險,大膽地試一試。”
那些沒有勇氣試一試的官員們,一個個都低下了頭。
詭計點撥
面對困難,我們常常以自己看到的表面現象來做出判斷,把困難無限地放大,不敢越雷池一步,而一旦問題得到解決,我們便會發出這樣的感嘆:原來這么簡單,自己為什么早沒想到?其實困難常常是這樣一扇門,它是虛掩著的,表面上堅固無比,可以讓意志薄弱的人放棄追尋,但堅毅者必能發現打開門的方法。貌似強大的對手,都有致命的弱點;再大的困難,也有解決的途徑。
國王把打開大門說得非常困難,甚至是不可完成的,官員們信以為真,在沒有嘗試的情況下就認為大門牢不可破,失去了晉升的機會。成功的官員勇于嘗試,他認真地觀察了大門,最終找到了開啟大門的鑰匙——鐵鏈子,虛掩的門就這樣被打開了。機會就像這扇虛掩的門,守在門外消極地觀望,只會與成功失之交臂。
其實,希望之門也是如此,它常常是虛掩的,推開它不需要花費太大的力氣,關鍵在于你能否克服心中的恐懼,勇敢出擊,找到開啟大門的鑰匙。不要被困難的表象所嚇倒,打開門的鑰匙就在我們自己手中。
狐貍的收獲——失敗并非總是成功之母
失敗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其實失敗也是一種幸運,關鍵在于你能否及時總結教訓,提高自己,把失敗當做下一次成功的敲門磚。
心理寓言
狐貍聰聰的肚子餓了,它東張西望地尋找獵物,突然發現一只粗心大意的兔子正在離它不遠的地方吃草。
聰聰大喜過望。它將肚皮緊貼著草地,躡手躡腳地爬過去,在一塊大石頭的后面停了下來。它望望兔子,又望望腳下,在心中計算著與兔子的距離。然后,它慢慢弓起身子,憋足勁兒,就像一支離弦的利箭,“嗖”地向兔子撲去。可是,它撲空了。
兔子一溜煙跑沒影兒了,聰聰卻沒有馬上離去。它一次又一次地用腳步丈量著那塊石頭與剛才兔子吃草的地方的距離,一次又一次地從石頭背后向那個地方撲去,直累得渾身大汗淋漓,也不肯休息。
烏鴉看了,覺得十分好笑,在一旁譏笑說:“哇,我的朋友,你是在捕捉空氣嗎?你如果能把空氣捉住,可真是個大發明喲!以后咱們沒有東西吃的時候,就捉空氣來填肚子。瞧瞧,這該有多妙啊!”
聰聰認真地說:“烏鴉太太,話可不能這樣說。兔子沒有捉住,能夠找到撲空的原因也是收獲啊!我不能讓這個收獲也跑掉呀!”
詭計點撥
在人的一生中難免會有失敗,我們需要加倍努力,更應該及時總結教訓,找到努力的方向。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失敗不加總結,或者將之拋于腦后,或者沉淪在失敗中自怨自艾,無法自拔。只有發現自己的不足,善于汲取失敗的教訓,并逐漸完善,才能走向成功。得失只在轉念間,失敗也是一種收獲,通過失敗,你可以更清楚地認識自己,找到不足,或許在下一次,你就是成功者。
狐貍在丟失了兔子之后,并沒有沮喪,而是把這次失敗當做下一次成功的鋪墊。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下一次遇到兔子的時候,狐貍很可能會捕捉到獵物。如果狐貍在失敗后沒有及時地總結教訓,貿然進行下一次獵食,可能還會空手而回。
遺憾是失敗的附屬品,我們可以給自己一個遺憾的理由,卻不可讓自己沉溺在遺憾里。雖然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并不是只要經歷了失敗就注定要成功,失敗是成功的鑰匙,但這把鑰匙需要你自己打磨、雕琢,并且找到正確的鎖眼。經歷過失敗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認真地總結每一次失敗,積極尋找新的方法和措施,才能從失敗中走出來,邁向新的成功起點。
柵欄上的釘眼——傷害可以彌補,但不能消除
很多時候,我們會因一時沖動而傷害別人,等我們悔悟的時候想去彌補,卻總是發現它已經像柵欄上的釘眼一樣無法消除。因此,我們要做情緒的主人,讓它緊跟理智的步伐,這樣方能廣交朋友,才能成大事。
心理寓言
從前,有個愛亂發火、脾氣很壞的小男孩,他的父親為了使兒子改掉這個壞毛病,決定教育教育他。一天,父親給小男孩一大包釘子,讓他每發一次脾氣,就用錘子在他家后院的柵欄上釘上一顆釘子。第一天,小男孩發了38次脾氣,就在柵欄上釘了38顆釘子。
過了幾個星期,由于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憤怒,小男孩每天在柵欄上釘釘子的數目逐漸減少。他發現控制自己的壞脾氣比往柵欄上釘釘子要容易得多,最后,小男孩終于改變了很多,變得不愛發脾氣了。他把自己的變化和感受告訴了父親。父親建議他說:“如果你能堅持一整天不發脾氣,就從柵欄上拔下一顆釘子。”幾個月過去,小男孩終于把柵欄上所有的釘子都拔掉了。
這一天,父親拉著他的手來到柵欄邊,對小男孩說:“兒子,你按我說的話做得很好。但是,你看一看那些釘子在柵欄上留下的小眼,柵欄再也無法恢復原來的樣子了。當你向別人發脾氣的時候,你的言語就像釘子一樣,在人們的心中留下很難愈合的疤痕。以后不管你怎么挽救,傷害永遠客觀地存在。你要記住,要想不給別人帶來傷害,唯一的辦法就是控制自己的脾氣,不要輕易向別人發火,學會幫助別人,你才會有越來越多的朋友。”
詭計點撥
有位哲人說過,憤怒是腐蝕生活的毒藥,沖動是扼殺生活安詳的魔鬼。誰都有不順心的時候,這是人之常情,但是,我們必須學會控制情緒。生活和事業上的成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控制情緒和嚴格的自我約束。弱者任思緒控制行為,強者讓行為控制思緒。如果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問題便失去理智、大動肝火,就很容易影響人際交往。生活中,我們常因一時的沖動而失去朋友,與其事后懊悔莫及,不如事先控制自己的情緒。發泄情緒不僅不利于解決問題,反而會深深地傷害別人。
小男孩受到父親的教育后,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憤怒,但柵欄是無辜的,它卻因為小男孩的憤怒受到了傷害,再也不能恢復原來的樣子了。由此可見,對別人造成傷害之后,無論所采取的補救措施多么完美,都于事無補。
惡語傷人與向別人投匕首沒什么兩樣,如果任由不良情緒支配,就會成為情緒的奴隸,吞下因惡劣情緒所造成的惡果。“動心忍性”,能夠“曾益其所不能”,成大事者必能寵辱不驚,心態平和,贏得別人的尊重和信任。所以,無論你是偉人還是普通人,能夠時刻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就能夠收獲人生歷程中最大的快樂。
懸崖邊的鷹——很多“逢生”的機會藏在“絕處”
安逸會束縛前進的腳步,不愿離開舒適安逸的生活,即便是鷹也無法展翅飛翔。要想讓自己的人生有所成就,就必須懂得放棄,給自己制造懸崖,然后才能書寫人生最壯麗的篇章。
心理寓言
有一個老人在山里打柴時,拾到一只很小的、樣子怪怪的鳥,那只怪鳥和出生剛滿月的小雞一樣大小。因為它實在太小了,又不會飛,老人就把這只怪鳥帶回家給小孫子玩耍。小孫子很調皮,他將怪鳥放在小雞群里,充當母雞的孩子,讓母雞養育。母雞沒有發現這個異類,全權負起一個母親的責任。
怪鳥一天天長大了,后來人們發現那只怪鳥竟是一只鷹。人們擔心這只鷹再長大一些會吃雞,為了保護雞,大家一致強烈要求:要么殺了那只鷹,要么將它放生,讓它永遠也別回來。因為和這只鷹相處的時間長了,有了感情,這一家人自然舍不得殺它,他們決定將它放生,讓它回歸大自然。
然而,他們用了許多辦法都無法讓這只鷹重返大自然。他們把它帶到很遠的地方放生,過不了幾天,鷹又飛回來了。他們驅趕它,不讓它進家門,他們甚至將它打得遍體鱗傷……許多辦法試過了,都不奏效。最后他們終于明白:原來鷹是眷戀它從小長大的家園,舍不得那個溫暖舒適的窩。
后來村里的一位老人說:“把鷹交給我吧,我會讓它重返藍天,永遠不再回來。老人將鷹帶到附近最陡峭的懸崖絕壁旁,然后將鷹狠狠地向懸崖下的深澗扔去。那只鷹開始也如石頭般向下墜去,然而快要到澗底時,它終于展開雙翅托住了身體,開始緩緩滑翔,然后輕輕拍了拍翅膀,飛向了蔚藍的天空,它越飛越自由舒展,越飛動作越漂亮。它越飛越高、越飛越遠,漸漸變成了一個小黑點,飛出了人們的視野,永遠地飛走了,再也沒有回來。
詭計點撥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會被生活所累。”沉湎于安逸,是人性中惰性的反映。人們喜歡舒適安逸的生活,一旦適應了它,便不愿再離開、再改變。但是,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們不應該被安逸的生活所麻痹,做人應有點危機意識。舒適會束縛住飛翔的翅膀,使人再也不能展翅高飛。只有將自己置身于生活的懸崖邊,經受危難的考驗,生活才會更精彩,天空才會更蔚藍。
在很大程度上,這只鷹正是我們的寫照。我們即使知道自己是一只鷹,有時卻寧肯過著雞一樣的安穩生活,也不愿意展翅翱翔。但是,鷹本來就是鷹,它是屬于天空的,生活在雞窩里只會讓它一生碌碌無為。老人給了鷹懸崖,也給了它翱翔的天空。放棄了雞窩的溫暖,鷹得到了搏擊長空的勇氣。
老子曾說過:“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安逸的生活會滋生我們的惰性,讓我們停下前進的腳步,殊不知,溫室的花朵是經不起陽光的眷顧的。我們總是對現有的東西不忍放棄,對安逸的生活戀戀不舍,如果我們想要點亮自己的人生,就必須懂得在關鍵時刻把自己帶到人生的懸崖,然后發掘出自己最大的潛能,迸發出生命中最閃亮的火花。
廢石與佛像——在收獲之前先把“學費”交夠
人總想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是不可能的。即使天資再好,若經受不住雕琢之苦,也不能成為完美的藝術精品。
心理寓言
一位著名的雕刻師準備塑造一尊佛像給人供奉,經過精挑細選,他看上一塊質感上乘的石頭,開始雕刻。
沒想到,雕刻飾才拿起銼刀敲幾下,這塊石頭就痛不欲生,不斷哀號:“好痛,好痛,師傅,不要再刻了,還是讓我躺著吧!”雕刻師只好停工,讓其躺在地上,另外找了一塊質感差一點的石頭重新雕刻。這塊石頭任憑刀琢棒敲,咬緊牙關堅忍承受,默然不出一語。雕刻飾漸入佳境,在精雕細琢下,果然將這塊石頭雕成了極品,大家驚嘆其為杰作,將佛像送到大雄寶殿,供善男信女日夜頂禮膜拜。從此,該廟宇香火鼎盛,遠近馳名。
不久,無法忍受雕刻之痛的那塊石頭被人廢物利用,鋪在通往廟宇的馬路上。人車頻繁經過,又要承受風吹雨打,實在痛苦不堪,石頭內心憤憤不平,質問廟里那尊佛像,說道:“你資質比我差,卻享盡人間禮贊尊崇,我卻每天遭受凌辱踐踏、日曬雨淋,憑什么?”
佛像只是微笑,說:“你天資雖好,卻耐不住雕琢之苦,怎能抱怨別人呢?”
詭計點撥
舞臺上的鮮花和掌聲是每個人都渴望得到的,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堅持到上臺表演的那一刻。冰心曾經說過:“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美麗。當初它的芽兒卻浸透了奮斗的淚水,灑遍了犧牲的細雨。”如果把生命比做一把披荊斬棘的“刀”,那么挫折就是一塊不可或缺的“磨刀石”,為了使生命這把“刀”更加鋒利,就必須勇敢地接受挫折的磨礪。梅花香自苦寒來,惰性太重的人成就不了大事,經受過痛苦的人才能嘗到幸福的喜悅。
雕刻師最初選擇的那塊石頭各方面的資質都非常好,在雕刻師眼中,將它雕刻成佛像再合適不過了,它卻因為不能忍受疼痛而放棄了。資質稍差的石頭咬緊牙關堅忍承受疼痛,最終成為受人膜拜的佛像。條件優越并不代表成功,經歷雕刻才能成為精品。資質好的石頭放棄了雕刻,也放棄了成為佛像的機會,最終只能是一塊普通的石板。
成功不是憑空等來的,坐享其成,再好的天賦也會浪費掉。成功的路上要經歷很多艱難困苦,不要抱怨,也不要逃避,咬牙挺過去,鮮花和掌聲就會屬于你。玉不琢,不成器,感謝歲月的每一次雕刻,每一刀的痛苦過后,你離成功就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