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隱私——距離,是為了尊重
- 20幾歲一定要悟透的50個成功智慧
- 問道 宿春君
- 4428字
- 2016-02-26 10:08:26
假如一個人被人一眼就能看穿,讓人一覽無余的話,不僅難以受到別人尊重,而且還會因此而使別人更加小心防范,甚至陷自己于危險的境地。自己的秘密不要輕易示人,守住自己的秘密是對自己的一種尊重,是對自己負責的一種行為。
避免走進別人的“雷區”
秦檜當上宋朝的宰相后,許多人都想巴結他。有個人非常善于阿諛奉承,一向和秦檜的關系很好,并且受到多方關照,得了無數的好處。
為了使關系“更上一層樓”,這個人挖空心思,想辦法弄來了一條十分珍貴的波斯地毯,送給了秦檜。地毯送來后,秦檜讓家人鋪在了屋里,一看尺寸不多不少,大小正好合適。眾人紛紛稱贊送禮的人有眼光,想得真周到,那個人自己也沾沾自喜。但是秦檜自己的心里卻感到很不舒服。
原來,這個人為了博得歡心,此前每次到秦檜家里時,都仔細觀察屋子的大小,并加以準確地目測。因此,他送來的地毯才會完全合適。
不過,這個人的舉動不但沒有得到秦檜的褒獎,反而被秦檜找了個借口殺了。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秦檜感到這個人心計太深了,對自己的屋子大小都能計算得如此準確,毫厘不差,那么,他對自己其他方面的事情也一定了如指掌。秦檜感到,把這樣的人留在身邊實在太危險了。
事實上,不僅奸詐陰險的秦檜不愿意別人了解自己的隱私,許多人也都有這種心理。
有的人會認為關心別人的私事是一種關系親密的暗示,或者是導向親密關系的途徑。事實上有些東西是不方便與人分享的。
每個人都有不想讓大家知道的事情,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與人相處中,要極力避免談論別人的隱私,否則就會顯得你人格低下,缺乏修養,甚至破壞你與他人的和睦關系。
你的朋友,不論對你如何親密無間,不分你我,都有權利把隱私埋藏起來,不向你透露,不給你看到。你尊重朋友,就要避免打聽朋友的隱私。這不是冷漠,而是善解人意的體現。知道了朋友的隱私,對朋友、對自己只有壞處,沒有好處,給朋友增加了心理負擔,給自己增加了保密的責任感。有的人就好打聽別人的隱私,津津樂道,以此為快,這是不健康的心理反映,是趣味低級和作風庸俗的表現,這是品行端正,情操高尚的人所不齒和不為的。有的人好翻朋友的抽屜,亂拆朋友的信件,擅自翻閱朋友的日記,自詡親密待人,不分你我。這樣做不但惹人生厭,而且暴露了你的不良品行,降低了你的人格。此外,朋友不成熟的構思設想、未完成的論文、報告,也不要隨便打聽、泄露,以免破壞情緒、干擾思維,影響朋友的工作。
蕨菜和離它不遠的一朵無名小花是好朋友。每天天一亮,蕨菜和無名小花都扯著嗓子互致問候。日子久了,兩人都把對方當成自己最知心的朋友。同時,它倆發現,由于相距較遠,每天扯著嗓子說話很不方便,便決定互相靠攏,它們認為彼此之間距離越近,就越容易交流,感情也越容易加深。
于是,蕨菜拼命地擴散自己的枝葉,它蓬勃地生長,舒展的枝葉像一柄大傘一樣,無名小花則盡量向蕨菜的方向傾斜自己的莖枝,它倆的距離也越來越近了。
出乎意料的是:由于蕨菜的枝葉像一柄張開的大傘,它不僅遮住了無名小花的陽光,也擋住了它的雨露。失去陽光和雨露滋潤的無名小花日漸枯萎,它在傷心之余,不再與蕨菜共敘友情,相反還認為是蕨菜動機不良,故意謀害自己,便在心里痛恨起蕨菜來。
蕨菜呢,由于枝葉過于茂盛,一次狂風暴雨之后,它的枝葉被折斷得所剩無幾,身子光禿禿的。看著遍體鱗傷的自己,蕨菜把這一切后果都歸咎于無名小花身上,如果沒有無名小花,它也絕不會恣意讓自己的枝葉瘋長的。
于是,一對好朋友便反目成仇了。
所謂“保持距離”,說到底就是不要過于親密,一天到晚形影不離。保持距離,是一種雖形體疏遠而心靈愈加貼近的處理朋友關系的方式。
“保持距離”能使雙方產生一種“禮”,有了這種“禮”,就會相互尊重,避免碰撞而產生傷害。這種“禮”就是盡量避免打聽別人的隱私,無論是朋友的還是不親密的人,隱私就是別人的雷區。
避免談論別人的隱私一是不可在談話中拐彎抹角地刺探別人的隱私,二是不可知道了別人的一點點隱私就到處宣揚。宇宙之大,談資無所不有,何必非要以他人的隱私當作談資而后快呢?
在對待別人的隱私,要切忌人云亦云,以訛傳訛。為什么這樣說呢首先你要明白,你所知道的關于別人的事情不一定確鑿無疑,也許別處還有許多隱情你不了解。要是你不加思考就把你所聽到的片面之言宣揚出去,難免不顛倒是非,混淆黑白。話說出來口就收不回來,事后你完全明白了真相時才后悔不迭,但此時已經在同事之間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事實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相當復雜,你如果不知內幕,就不可信口雌黃,以免招惹是非。現實生活中有一種人,專好推波助瀾,把別人的隱私編得有聲有色,夸大其詞地逢人就說。人世間不知有多少悲劇由此而生。你雖不是這種人,但偶然談論別人的隱私,也許你無意中就為別人種下禍患的幼苗,其不良后果并非你所能預料的。
要是有人向你說某人的隱私,你惟一的辦法是,聽了像保守你自己的秘密一樣,不可做傳聲筒,并且不要深信這片面之詞,更不必記在心上。說一個壞人的好處,旁人聽了最多認為你是無知。把一個好人說壞了,人們就會覺你是存心不良。
要是一個朋友能將自己的隱私信息告訴你,那說明你們之間的友誼肯定要超出別人一截,否則她不會將自己的私密全盤向你托出。要是同時在別人嘴中聽到了自己的秘密被公開曝光,不要說,她肯定認為是你出賣了她。被出賣的朋友肯定會在心里不止千遍地罵你,并為以前付出的友誼和信任感到后悔。因此,不隨意泄露個人隱私是鞏固友情的基本要求,如果這一點做不好,恐怕沒有哪個朋友敢和你推心置腹。
如果你知道朋友的隱私,最好把它從記憶中抹掉,至少也要把好嘴巴這道關口,守口如瓶,不讓泄露出來,要注意避免談論朋友的隱私。撕開朋友痊愈的傷疤,暴露朋友隱匿的秘密,只能使朋友尷尬、不快,飽嘗痛苦和羞恨,而且會給搬弄是非的小人提供中傷、打擊、散布流言蜚語的材料。對朋友的隱私,更不可到處宣揚,或以此要挾,否則簡直是潑皮行徑、小人伎倆了。到這步田地,友誼的影子已蕩然無存,有的只是敵意的較量。
朋友心里面存有隱私是非常合理的事情,我們要給予尊重,讓朋友保留一片秘密的天空。好奇之心,希望知道朋友的隱私之情,也是在所難免的。可我們要懂得克制。侵入朋友隱私世界對己對人都是危險的事情。
所以,要想和朋友之間友誼長青,朋友間彼此不傷害,并且不會給對方帶來麻煩或造成損失,你就應該吸取蕨菜和無名小花的教訓——好朋友也要適當保持距離!
不要把自己變成“白紙”
有一年,一所中學里,發生了一起在當地很轟動的事件:一個女學生服毒自殺了。她是個三好學生,品學兼優、安分守己、尊重老師、團結同學。對于她的死,老師、同學及其家長皆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在她的作業本中發現了她的遺書,才揭開少女自殺之謎。
原來她有一位同班好友,兩人情投意合、無所不談。一次上完晚自習回家的路上,一個小流氓從路邊的黑暗中躥出來將她抱住欲行不軌。由于她大喊大叫,竭力反抗,嚇跑了小流氓,才得以安然無恙。事后,她忍不住把這件事告訴了她的朋友。
不久,她倆鬧了矛盾。她的朋友便把她的上述經歷傳播出去。結果道聽途說,飛短流長,當這段流言再傳回她自己耳朵里的時候,竟變成了她曾經被流氓強奸過的惡毒誹謗。
一個天真爛漫、純潔無瑕的少女哪能受得了如此的污辱。她決定以生命的代價來證明自己的清白,洗刷別人強加于她的恥辱。
聽了這個故事,我們不能不對這一純真、剛烈的少女表示無限的同情,對那位背信棄義,搬弄是非的“朋友”感到無比憤恨。但從另一角度來看,這位少女的悲劇,也在于自己過于單純,過于輕率。假如她不向她的那位“朋友”講出她的秘密,即使倆人反目成仇,也不會發生如此流言,當然也就避免了一場自殺悲劇。
她以年輕的生命為代價給人們留下了寶貴的啟示:自己的秘密不要輕易透露給他人。
秘密,是一個在辭書中都找不到的詞匯,但我們很容易對它做出正確的解釋,無非是指不宜公開之意。個人的秘密,便是只應個人知道而不應該告訴他人的事情。否則,也就不能稱其為個人秘密了。向他人過度公開自己秘密的人,往往會因此而吃大虧。
古羅馬哲學家、戲劇家塞內卡說過:“不相信任何人和相信任何人都同樣是錯誤的。”不相信任何人,無疑是劃地為牢,自我封閉,永遠也不會得到友誼和信任。而相信任何人,則屬于幼稚無知、良莠不分,終歸要吃虧上當。二者皆不足取。
17世紀西班牙一位著名思想家葛拉西安,曾經告誡人們:“看透別人就能主宰別人,被別人看透則會被別人主宰,勝利能因此易手。善于識破他人,可以號令全局,善于隱藏自己,就不必擔心會落入圈套。”“要想受到別人的尊重,就不要讓任何人了解你的全部。一旦被人識破你的才能局限后,你就很難獲得別人的敬仰和尊重。慎藏名度,名氣可保。”
要知道,秘密只能獨享,不能作為禮物送人,再好的朋友,一旦你們的感情破裂,你的秘密將人盡皆知,受到傷害的人不僅是你,還有秘密中牽連到的所有人。與人相處,不要把自己過去的事全讓人知道,特別是那些不愿讓他人知道的個人秘密,要做到有所保留。向他人過度公開自己秘密的人,往往會因此而吃大虧。因為世界上的事情沒有固定不變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不例外。今日為朋友,明日成敵人的事例屢見不鮮。你把自己過去的秘密完全告訴別人,一旦感情破裂,反目成仇或者他根本不把你當作真正的朋友,你的秘密他還會替你保守嗎?
也許,他不僅不為你保密,還會將所知的秘密作為把柄,對你進行攻擊、要挾,弄得你聲名狼藉、焦頭爛額。那時的你,后悔也來不及了。大家都是普通人,有著平常的善良與平常的心計。即使他不刻意去害你,但知道得太多,無心的傷害便不可避免。
不管在什么樣的環境,也還是要以情誼為重。把自己坦白得像一張紙,并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倒很可能被別人踐踏。保護好自己的隱私不僅僅意味著令人愉快的情誼,更意味著尊重,不把私人領域的事情帶到與你的朋友相處中來。
有些很個性化的東西,如果不是體現在合作的創意中,最好不要太淋漓盡致。因為個性是私人的,多少隱藏一點個性為好。
朋友不是生活伴侶,你不可能要求他們像父母、兄弟、姐妹一樣真正地包容你、體諒你。很多時候,朋友之間最好保持一種平等、禮貌的伙伴關系,彼此心照不宣地遵守同一種“游戲規則”,一起把“游戲”進行到底。更多的時候,你需要去體諒別人,站在別人的角度替他們想一想。這樣,你也許就更能理解為什么有些話不該說,有些事情不該讓別人知道。
除了自己對隱私的把握尺度以外,如何應對別人的關心或者窺探也是一門藝術。比如當同事在席間親切地問起,“你最近怎么樣”這類話題時,除了大而化之地說“還行”或者“挺好”之外,你還能怎么辦?你知道對方是出于善意的關心,你也知道對方期待著你在“還行”或者“挺好”之外能再多說點什么,以顯示你們的關系比一般客套更進一步。但無論如何,這時候必須謹記,千萬別把人家當成心理醫生。
你在希望別人不要探視你內心世界的同時,將心比心,你也不要用談論私事的方式來拉近和同事的關系。
了解別人的隱私是一件危險的事,更別說去談論、傳播了,也不要過分地把自己的秘密告訴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