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 三國典略
  • 丘悅
  • 4987字
  • 2015-12-27 01:27:29

八〇、陳霸先遣錢明領水軍出江寧浦,要擊齊人糧運,盡獲其舡。于是齊軍大餒,殺馬驢而食之。(卷三三二)

八一、以糧運不繼,調市人饋軍。建康令孔奐以麥屑為飯,用荷葉裹之,壹宿之間得數萬裹,以給兵士。會陳蒨遣送米三千石、鴨千頭,霸先即炊黍煮鴨,誓申一戰。計糧分肉,人獲數臠。(卷三三二)

八二、周王思政固守潁川。思政運米數百車,欲向孔城,齊大都督破六韓常與洛州刺史可朱渾寶愿前后要襲,獲之。乃啟于齊王澄曰:“常自鎮河陽已來,頻出關口、大谷二道,所有要害,莫不知悉。請于形勝之處營筑城戍,安置士馬,截其往來。彼之咽喉既斷,潁城吞滅可期。且孔城以西,年谷不稔,東道斷絕,亦不能存。”王納其計。(卷三三二)

八三、梁陸法和多聚兵艦,欲襲襄陽、寇武關,梁王使止之。法和謂使者曰:“法和是求道之人,常不希釋梵天王坐處,豈規人主之位?但于空王佛所與主上香火因緣,見主上應有報至,故救援耳。今既被疑,是業不可改也。”(卷三三四)

八四、梁陸納叛湘州時,造二艦,衣以牛皮,高十五丈。一曰青龍,一曰白虎。選其驍勇者乘之以戰。(卷三三四)

八五、齊司徒斛律光筑吞周、平隴、定夸三城于境上。(卷三三四)

八六、蕭紀兵次西陵,艫舳旌戈,翳川曜日。護軍陸法和于硤兩岸筑二壘,運石填江,鐵鎖斷之。梁主令法和壘北斷白雁城道,別立小柵。(卷三三五)

八七、侯景作尖項(頂)木驢攻城,石不能破也。羊侃作雉尾矩,灌以膏臘,取擲焚之,乃退。(卷三三六)

八八、初,魏世,山崩,得三石角,藏于武庫。至是齊主入庫,賜從臣兵器,持此角賜平秦王歸彥,曰:“爾事常山不得反,事長廣得反。反時,將此角嚇漢也。”(卷三三八)

八九、梁邵陵王綸篤好書史,妙工草隸。為丹陽尹,擅造甲仗,梁武知之。綸并沉于江中,及后出征,器械并缺,乃獨嘆曰:“吾昔聚仗,本備非常,朝廷見疑,逼使分散。今日討逆,卒無所資。”(卷三三九)

九〇、侯景篡位,遷豫章王撩別宮。白虹貫日三重,其夜,月入太微,掩帝坐。景所帶劍水精標無故墜落,景身自俯拾,心極惡之。(卷三四二)

九一、齊綦連猛有勇力。梁使來聘,有武藝人,求欲相角。猛帶兩鞬,左右馳射,并取四弓,疊而挽之,梁人嗟服。(卷三四七)

九二、梁以護軍將軍陸法和為郢州刺史,封江乘縣公。法和嘗軍次白帝,謂人曰:“諸葛孔明可謂名將,吾目見之,此城旁有埋弩箭鏃一斛許。”因令掘之,果如其言。(卷三四九)

九三、文育小字猛奴。到都見太子詹事周舍,舍命兄子弘讓教之書計。文育課弘讓曰:“誰能學取此富貴,但有大槊耳。”弘讓壯之,教之騎射,文育大悅。(卷三五四)

九四、羊侃字祖忻。嘗從梁王宴樂游苑。時少府啟兩刃槊成,長二丈四尺三寸。梁王因賜侃河南國紫騮馬,令試之。侃執槊上馬,左右擊刺,特盡其妙。觀者登樹。梁主曰:“此樹必為侍中折矣。”俄而果折。因號此矛肖為折樹槊。(卷三五四)

九五、北齊安州刺史盧胄,入海島,得一人脛,可長二丈,以為槊,獻于神武。諸將咸莫能用,唯彭樂舉之。胄未幾遇疾,痛聲聞外。巫言海神為崇,因此而卒。(卷三五四)

九六、周太祖宇文泰之母曰王氏。初,孕五月,夜夢抱子升天,才不至而止。寤,以告德皇帝。皇帝喜曰:“雖不至天,貴亦極矣。”(卷三六二)

九七、周蔡祐字承先,陳留圉人。齊安郡守襲之子也,有膂力,便騎射。太祖以其戰功賜姓大利稽氏。(卷三六二)

九八、周陸逞字季明,綏掘郡公通之弟也。初名彥,字世雄。魏文帝嘗從容謂之曰:“爾既溫裕,何乃字世雄?且為世之雄,非所宜也。于爾兄弟又復不類。”遂改焉。(卷三六二)

九九、高長恭以淮南之亂,恐為將帥,嘆曰:“我去年面腫,今歲何為不發?”至是,齊主使徐之范飲以毒藥。長恭謂妃鄭氏曰:“我盡忠事上,何辜于天而遭賜鴆之禍?”(卷三六五)

一〇〇、梁簡文方頰豐下,眉目秀發。(卷三六五)

一〇一、齊韓鳳、穆提婆、高阿那肱共處衡軸,號曰“三貴”。瞋張拳,有啖人勢。(卷三六六)

一〇二、和士開常言曰:“瑯琊王目光弈弈,數步射人,向者暫對,不覺汗出。”(卷三六六)

一〇三、周武帝還自東伐,初遇疾,口不能言,臉垂覆目。(卷三六六)

一〇四、梁謝答仁聞侯景奔,乃自東陽率眾候之。至錢塘,間趙伯超曰:“公得何消息,而閉門見拒?”伯超曰:“汝頰邊頞有耳否?侯王已死,遠近悉平。君將此兵欲向何處?”答仁曰:“審如公言,死無所恨。”(卷三六七)

一〇五、齊太上主生囗〈齒真〉牙,問于尚藥典御鄧宣,以對。太上主怒而撻之。中書監徐之才拜賀曰:“此智牙,生者聰明長壽。”太上悅而賞之。(卷三六八)

一〇六、徐之才年十三,劉孝綽見之,言曰:“徐郎燕頷,班超之相也。”(卷三六八)

一〇七、陸法和進于巴陵,見王僧辯,謂之曰:“貧道已卻侯景一臂,更何能為?檀越宜即遂取侯景。”(卷三六九)

一〇八、高歡營主尉景欲執爾朱兆,歡嚙臂止之。(卷三六九)

一〇九、梁劉之遴字思貞,文范先生虬之子也。博綜文史。尚書令沈休之深敬器之。右手偏直,不得屈伸,每畫則以紙就筆。(卷三七〇)

一一〇、齊王誅諸元姻黨,死者凡七百二十一人,悉投尸于漳水。剖魚者得人爪甲,鄴都為之不食魚也。(卷三七〇)

一一一、后周盧昌期、祖英伯反,宇文神舉討平之。神舉以英伯壯節,欲令寬赦。軍人已割其髀肉如鵝卵矣。英伯顏色不變,遂遣誅之。(卷三七二)

一一二、王僧辯平侯景。或謂僧辨曰:“朝士來者,孰當先至?”僧辯曰:“其周孔正乎?”俄而孔正與弟孔讓自拔迎軍。僧辯甚喜,謂之曰:“公可坐膝上。”弘正對曰:“可謂加諸膝也。老夫何足當之。”(卷三七二)

一一三、侯景左足上有肉瘤,其狀如龜,戰應克捷,瘤則隱起;如其不勝,瘤則低下;及奔敗,瘤陷肉中。(卷三七二)

一一四、齊許惇長須垂至帶,省中號為長髯公。文宣嘗因酒酣,握惇須稱美,遂以刀截之,唯留一握。惇不敢復長,人號為齊髯公。(卷三七四)

一一五、侯景使宋子仙等執梁湘東王世子方諸及中撫軍長史鮑泉、司馬虞預于郢州。是日子仙等至,百姓奔告,方諸以五色雜彩編鮑泉白須,對之雙六,弗之信也。告者既眾,方命闔門。縣門未下,子仙已入。方諸等膜拜,而鮑泉循于床下。子仙窺見泉素髯間彩,疑愕憚之。及其被執,莫不驚笑。(卷三七四)

一一六、李庶,黎陽人。魏大司農諧之子也,以清卞每接梁客。徐陵謂其徒曰:“江北唯有李庶可語耳。”庶無須髯,人謂天閹。崔諶嘗玩庶曰:“教弟種須,取錐刺而為竅,以馬尾插之。”世傳諸崔多惡疾,以呼沱為墓田。故庶答之曰:“先以方回施貴族,藝眉有效,然后樹須。”邢邵笑謂諶曰:“卿不諳李庶,何故犯之?”(卷三七四)

一一七、周太子赟有失德。柱國王軌因內宴上壽,捋武帝須曰:“可愛好老公,恨后嗣弱耳。”(卷三七四)

一一八、周武帝不豫,止于云陽宮。內史柳升私問姚僧坦曰:“至尊貶膳日久,脈候何如?”對曰:“天子上應天心,非愚所及,凡庶如此,萬無一全。”(卷三七五)

一一九、齊南陽王綽與齊主俱五月五日生。武成以綽母李夫人非嫡,故貶之為弟。俗云,其日生者,腦不壞爛,死后逾一年,方許收殮。毛髮不落,如生人焉。(卷三七五)

一二〇、齊主于涼風堂召孝昭第二子百年,遣左右亂捶擊之。又令曳以繞堂,所行之處,血皆遍地。(卷三七五)

一二一、齊主將殺開府高德正,召而謂之曰:“聞爾病,我為爾針。”以刀子刺之,血流沾地。(卷三七五)

一二二、周師圍江陵,謝答仁請守子城,梁主即授城內大都督。既而召王裒謀之,裒以為不可。答仁請入不得,嘔血而去。(卷三七五)

一二三、寇雋歸老,不復朝覲。天王思與相見,乃令入朝。雋身長八尺,須髮皓然,容止端詳,音韻清朗。天王與之同席而坐,因訪洛陽故事,不覺屢為前膝。(卷三七七)

一二四、齊孟業有盛名,初,司州牧清河王岳聞業名,召為法曹。見其容貌短小,笑而不言。及尋斷決之處,乃謂業曰:“卿決斷之明,可謂有過軀之用。”(卷三七八)

一二五、李繪儀貌端偉,神情朗儁。舅河間邢晏每與之言,嘆其高遠,稱之曰:“若披煙霧,如對珠玉。宅相之奇,良在此甥。”文襄嗣業,晉代山東諸郡,其特降書征者,唯繪、清河太守辛術二人而已。(卷三八〇)

一二六、梁楊白花字長茂,武都仇池人,大眼之子也。少有勇力,容貌環偉。(卷三八〇)

一二七、山幺目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卷三八〇)

一二八、嵇叔夜之為人,其醉也隗峨如玉山之將頹。(卷三八〇)

一二九、衛玠從豫章下,人久聞其姿,觀者如堵,玠先有羸疾,發遂死。時人謂“看殺衛玠。”(卷三八〇)

一三〇、人嘆王恭形茂者,濯濯如春月柳。(卷三八〇)

一三一、王右軍見杜洪理,嘆曰:“膚如凝脂,眼如點漆,此神仙中人也。(卷三八〇)

一三二、裴叔則有儁彩,容儀,脫冠、灑服、亂頭皆好有人見之曰:“裴叔則如玉山行,光映照人也。”(卷三八〇)

一三三、時人目李宣國如玉山之將摧。(卷三八〇)

一三四、衛伯玉為尚書令,見樂廣與朝中名士談義,奇之曰:“自昔諸子弟造之曰‘此人水鑒也,瑩然若披云霧而睹青天。”(卷三八〇)

一三五、撫軍問孫興幺:“劉真長何如?”曰:“清簡令淑。”“王仲祖何如?”曰:“溫潤恬和。”(卷三八〇)

一三六、范豫章謂王荊州曰:“卿風流儁望,真后來之秀。”王曰:“不有此舅,焉有此甥。”(卷三八〇)

一三七、庾子嵩目和嶠;“森森如千丈之松,雖磊砢有節目,施之大廈,有棟梁之用也。”(卷三八〇)

一三八、崔孝芬取貧家子賈氏以為養女,有姿色,騰納之,請以邑號。(卷三八一)

一三九、齊武成曾有疾,自云初見空中有五色物,稍近,變成一美婦人,去地數丈,亭亭而立。徐之才云:“此至靈所致。”即進湯,服一劑,便覺稍遠。又服,還變成五色物。數劑,疾平。(卷三八一)

一四〇、趙隱字彥深,年五歲,母傅便孀居。傅謂之曰:“家貧兒小,何以能濟?”隱泣而言曰:“若天矜見,大當仰報。”年十歲,司徒崔光奇之,謂賓客曰:“古人云:觀眸子,足以知之,此兒必當遠至。”(卷三八四)

一四一、周賀若敦嘗從太祖校獵于甘泉宮。圍人不齊,獸多越逸,太祖大怒。圍內唯有一鹿,俄亦突圍而走,敦躍馬馳之。鹿上東山,敦棄馬步逐山半,掣之而下。太祖大悅。(卷三八六)

一四二、高歡嘗夢履眾星而行,覺而內喜,遂傾產以結客。(卷三九八)

一四三、宇文永貴,昌黎大棘人也。母初孕貴,夢有老人抱一兒授之,曰:“賜爾是子,俾壽且貴。”及生,形類所夢,故以永貴字之。(卷三九八)

一四四、齊陽休之,幼年將仕,夢鄴城東南有大冢,上有銅柱,跗為蓮花。休之從西北而登,以手捉柱,柱右轉。夢中咒曰:“三匝而止。”柱如其言。榮貴之后,所居之宅,竟在其地。(卷三九八)

一四五、祖珽知齊太上有大志,深自結納。嘗啟曰:“昨夢大王乘龍上天,愿深自愛。”太上大喜。即位之后,擢拜中書侍郎。(卷三九八)

一四六、梁孝元字世誠,梁武第七子也,小字七符。初,梁武夢眇目僧執香爐,稱托生王宮。既而采女石氏侍,始褰戶幔,有風回裙。梁武帝意感幸之,采女夢月墮懷中,遂孕。孝元載誕之夕,舉室光明,室中有非常香氣及紫胞之異。(卷三九八)

一四七、江陵平梁,御史中丞沈炯遷長安。太祖授儀同三司,甚禮待之。炯恐太祖愛其文才,桓閉門卻掃,無所交游。時有文章,隨即毀棄,不令流布。嘗獨行,經漢武通天臺,為表奏之,陳己思歸之意。奏訖,其夜炯夢見有宮禁之所,兵衛甚嚴,炯便以情事陳訴。聞有人言:“甚不惜放卿,幾日可至,若一月內見關出,此恐不復由我。”寤而異之。當時以為恍忽,十余日,便有命放還,遂與王克等并得東歸。(卷三九九)

一四八、陰子春嘗為東莞太守。時青州刺史三神念毀壞臨海神廟,當座囗〈扌柬〉上有一大蛇,役夫下擒,入于海水。爾夜子春夢見一人詣其府,云:“有人見苦,被壞宅舍。既無所托,欲憩此境。”子春心密記之。經二日,方知神念毀廟,因辦牲醑,立宇祠之。數日,夢一朱衣人謝曰:“得君厚惠,當以州相報。”經月余,魏軍欲襲朐山,子春預知,設伏摧破,梁武以為南青州刺史。(卷三九九)

一四九、齊李鉉字寶鼎,渤海南皮人也。春夏務農,秋冬入學,經疏之多發自于鉉。嬰疾在床,夜夢孔子,憤其廣為疏例,系而捶之。既寤之后,其疏例焚,尋而病愈。(卷四〇〇)

一五〇、周獲梁俘王褒、王克、劉瑴、宗懔、殷不害等至長安。太祖喜曰:“晉氏平吳之利,二陸而已。今定楚之功,群賢畢至。可謂過之矣。”乃謂褒及克曰:“吾即王氏甥也,卿等并吾之舅氏,當以親戚為情,勿以去鄉分意。”皆厚待引為賓客。(卷四〇五)

一五一、柳遐母嘗乳間發疽,醫云須人吮膿,遐應聲即吮。旬日遂瘳,咸以為孝感所致。(卷四一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滨县| 麦盖提县| 蒲江县| 且末县| 札达县| 德庆县| 南宁市| 凤台县| 宁化县| 布尔津县| 峨眉山市| 梅河口市| 纳雍县| 辉南县| 莱西市| 平塘县| 长子县| 商河县| 宜城市| 阿拉尔市| 庐江县| 枣强县| 崇义县| 康定县| 吉木乃县| 林西县| 武川县| 额济纳旗| 固安县| 色达县| 武冈市| 岳阳县| 张家界市| 青铜峡市| 钟山县| 横峰县| 新昌县| 康保县| 合作市| 西昌市| 新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