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 悟真直指
  • 劉一明
  • 4988字
  • 2015-12-27 01:16:14

七言律詩十六首以表二八之數。

二八者,十六之數。按一月上弦,水中之金八兩,下弦,金中之水八兩,二八合為一斤。金水勻和,光輝不偏不倚,至中至正,丹法取此兩弦之象。修持大道者,蓋以陰中之陽為真陽,即上弦也;陽中之陰為真陰,即下弦也。陰中之陽,陽與陰和;陽中之陰,陰與陽和。真陰真陽相合,合而為一,是謂二八一斤,金丹成象。律待十六首,表二八者,即表此也。

其一

不求大道出迷途,縱負賢才豈丈夫?

百歲光陰石火爍,一生身世水泡浮。

只貪利祿求榮顯,不覺形容暗悴枯。

試問堆金如山岳,無常買得不來無?

塵寰盡是聲色之界,名利之鄉,以苦為樂,以假為真,損精耗氣,鑿喪性命,有死而已。悟之而能超出者,至人也;不知而陷于內者,迷人也。故古來成道仙真,幼而家庭孝友,所以全人倫;至四十而行不動心之道,所以保性命。盜百年歲月,倏忽間耳,一生榮辱,轉眼時也。若不知返本還元,歸根復命,一時大限到來,縱有黃金堆積,只落的空手而去。仙翁曰:“試問堆金如岱岳,無常買得不來無?”真是金鐘法鼓,驚醒一切矣。

其二

人生雖有百年期,夭壽窮通莫預知。

昨日街頭猶走馬,今朝棺內已眠尸。

妻財拋下非君有,罪業將行能自欺。

大藥不求爭得遇,知之不煉是愚癡。

世人爭名奪利,日夜不休,自謂壽數無終,可以長享安樂。怎曉天壽長短,窮通得失,非人所能預知。勿謂世希百歲之人,即壽至百歲,終久難免荒郊一葬。常見世人忽在忽亡,竟至行路之間,說笑之際,猛然暴死者.不可勝數。噫!睜眼時財妻屬我,貪戀不休。閉眼時諸物一空,帶不去些子,只落的萬般罪孽,滿載而歸。何若早早看破世事,急訪明師,以求大藥。倘機緣相逢,大藥得遇,便是大福分,大根基。直下猛力修煉,即可出死入生,以了無常。若既遇而不下肯心修煉者,便是自暴自棄,癡愚之人,辦與看不破世事者相等,終亦必亡而已,何貴于知哉。

其三

學仙須是學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

二物會時情性合,五行全處龍虎蟠。

本因戊己為媒聘,遂使夫妻鎮合歡。

只候功成朝北闕,九霞光里駕翔鸞。

上二詩,是教人看破世事,急求大藥,以脫生死矣。夫脫生死之道,學仙之道也。但仙有數等,了性而出陰神者,鬼仙也;了命而留形住世者,地仙也;性命俱了,身外有身,形神俱妙,與道合真者,天仙也。鬼神雖是陰神,出入自便,然而宅室不固,猶有拋身入身之患。地仙雖能留形住世,然而法身難脫,猶有幻身委物之累。二者一落于有死,一落于有生,均未能了脫其生死。惟天仙脫幻身而成法身,超出造化之外,無生無死,能脫生死,與天齊壽,永久不壞也。學者欲脫生死,須學天仙。始學天仙,非金丹大道不能。

金者,堅剛不壞之物;丹者,混成無礙之象。堅剛不壞,混成無礙,渾然一氣,如天之虛圓不測,無物不包,無物能傷。故道成之后,號曰天仙。因其永久不壞,又曰金仙。因其隱顯不測,又曰神仙。其實金仙、神仙,總是天仙。欲修天仙,舍金丹之道,余無他術矣。這個金丹,即人秉受于天,至善無惡,良知良能,圓成無虧之靈根,乃先天至陽之氣凝結而成者。其中含陰陽,藏五行,有其氣而無其質,非一身后天有形有象,渾濁之物可比。若經陰符陽火,煅煉成熟,永遠不壞,名曰七返九還金液大還丹。金丹者,混成本性之別名,非本性之外,又有一金丹。這個丹人人具足,個個圓成,處圣不增,處凡不減,乃仙佛之種子,圣賢之根本。但未經火煅煉則陽極必陰,圓極必虧,落于后天。知識開而私欲雜,氣質發而天良昧,良知良能,俱變不良,無復純白之體,故古圣人設金丹返還之道,使人人歸家認祖,復我本來原有之物事耳。

如何謂之返還?返者,我已去而復來之說,還者,我已失而又得之謂。,夫本性靈根有昧者,皆因陰陽不和,五行相傷之故。若果陰陽合一,五行攢簇,仍是當年囫囫圇圇,圓成故物矣。二物者一剛一柔,一健一順,一真知,一靈知,一真情,一靈性。真知具于道心,主剛健,發而為真情;靈知藏于人心,主柔順,含而為靈性。真知靈知分離,則健非所健,順非所順,剛柔失節,真情靈性變而為假情假性矣。真知靈知相合,則健所當健,順所當順,剛柔隨時。假情假性,變而為真情靈性矣。仙翁曰:“二物會時情性合,豈不太煞分明乎”。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之五氣。此五氣在先天,則為元性、元情、元精、元神、元氣之五元。在后天,則為游魂、鬼魄、陰精、識神、妄意之五物。五元具有仁、義、禮、智、信之五德;五物具有喜、怒、哀、樂、欲之五賦。五行全者,先天后天,混合攢簇,以五元而統五物也。龍為陽,主生機,屬東方木,在人為性;虎為陰,主殺機,屬西方金,在人為情。五行不和,則各一其性,五元變為五物,五德化為五賊,龍東虎西,性亂情迷,則為氣性妄情,殺氣而削生氣矣。五行若全,則同歸一性,五物變為五元,五賊化為五德。龍蟠虎踞,性定情忘,則為真情真性,殺氣亦成生氣矣。

修丹之道,不過調和剛柔,使其健順相當,性情相合而已。性情相合,陰陽會、五行全,仍是渾然天理,至善無惡,良知良能,原本之物事,而金丹復還矣。但先天原本失散以后,性東情西,剛柔不應,若無調和之物,來往通信,彼此隔絕,終不相知。

調和之物,即戊已二土也。戊土主動,屬陽,已土主靜,屬陰。寂然不動者,己土也;感而遂通者,戊土也。戊己二土,在五德為真信。真信在中而性定,真定用外而情和。性定情和,性情歸根,如夫妻合歡,仁義禮智,歸于一信,性情精神,會于一氣。三家相見,五氣朝元,還元返本,金丹凝結,一名圣胎,再加向上功夫,從有為而入無為。十月溫養,固濟牢封,抽其健情之太過,添其順性之不及。用天然真火,朝屯暮蒙,煅盡后天陰氣。無質生質,從微而顯,氣足神全,霹靂一聲,金蟬脫殼,身外有身,功成名遂,朝北闕而駕翔鸞,白日飛升,為純陽不死之天仙,豈不快哉!

噫!本來真性號金丹,四大為爐煉作團。悟之者立躋圣位,迷之者萬劫沉淪。有志者可不勉諸。

其四

此法真中妙更真,都緣我獨異于人。

自知顛倒由離坎,誰識浮沉定主賓。

金鼎欲留朱里汞,玉池先下水中銀。

神功運火非終旦,現出深潭日一輪。

上詩言修煉金丹,須要性情相合,五行皆全,方能成功。然藥物易知,火候最難。火候者,修煉之法程也。呂祖云:“上德者,以道全其形,是其純陽之未破;下德者,以術延其命,乃因坎離之已成。”蓋以下德者,必須假法以追攝之。法者,術也。若無法無術,不能返本還無,命基不固,大道難成。故仙翁曰:“此法真中妙更真,都緣我獨異于人。”法而曰真曰妙,則為至真至妙之法。法至于真,則能竊陰陽,奪造化,轉生殺,逆氣機。法至于妙,神鬼不能測,蓍龜不能卜,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乃為圣為賢之道,非一切旁門小法,所能窺其涯涘也。修煉真法之妙,妙在何處?妙在乎顛倒耳。顛倒者,顛倒陰陽,逆施造化也。

離坎者,離為火,外雄而內雌。其內雌為真陰,在人為靈知藏于人心,人心動而靈知飛,如火之上炎也;坎為水,外暗而內明。其內之明為真陽,在人為真知,具于道心,道心昧而真知藏,如水之下流也。用顛倒者,生道心,定人心也。道心生,則真知剛健,而精一之水上升;人心定,則靈知柔順,而亢燥之火下降。水上火下,而水火相濟矣。靈知為性,性屬木,木性柔,易浮。其知為情,情屬金;金情剛,易沉。靈知浮而用事為主,真中有假;真知沉而不彰為賓,假陷其真,此順行也。定主賓者,以真知之情為主,使沉下者而浮上:以靈知之性為賓,使浮上者而沉下。主賓反覆,而金木相并矣。水火交,金木并,道心健,人心順,真知靈知,兩而合一,性情相投,金丹焉能不結?但此等真著妙法,非色非空,要在人所不知,而己獨知之處做出,故曰自知,又曰誰識。人不識而自知之,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矣。是道也,有先后,有急緩,若不知先后急緩之妙用,縱能識得藥物,則顛倒難施,主賓不定。故緊接曰:“金鼎欲留珠里汞,玉池先下水中銀”。

金者,堅剛之物;玉者,溫柔之物;鼎者,煉藥之物;池者,養火之物。金鼎玉池,喻修真之道,以剛柔為體也。人心屬離,離本乾體,即金鼎也。具地二之火為靈知,乃坤家柔順中心之物,即本來之良能也。人心本來空空洞洞,虛靈不昧,因交后天識神,借靈生妄,見景起塵,隨風揚波,無有一時停息。如朱里之汞,遇火則飛,最難存留。《參同》所謂太陽流珠,常欲去人者是也。道心屬坎,坎本坤體,即玉池也。內藏天一之水為真知,乃坎宮剛健中正之物,即本來之良知也。因落后天,客氣用事,正氣退位,陽陷陰中,真為假蔽,沉溺欲海,良知有昧,如水中之銀,絕無而僅有矣。銀為金類,水中銀,即水中所藏之金。此金在先天為本性之良知,在后天為道心之真知。因其真知,至剛至健,喻之曰真鉛;因其真知,成仙成道,又喻之曰真種。古來圣賢,皆采此一味大藥而了性命。

人心靈知,雖是易動,若得道心之真知制之,則靈歸于真,自不飛走,《參同》所謂卒得金華,轉而相因者是也。黃鶴賦云:“離內七般朱砂,無真種則時刻難留。”七般朱砂乃涕、唾、精、津、氣、血、液。七般朱砂不定,皆由人心之靈不定。然人心之靈不定,皆因道心有失,而不定之。若欲留人心之靈知,須先下此道心之真知。真知真種之下,內有主宰,不為雜氣所惑,人心之靈知,自然凝結不散。借道心制人心,以人心順道心,以真知統靈知,以靈知養真知。剛柔相當,健順如一,性情和合,不出半個時辰,結為一粒圓明寶珠,靈光朗照,一切陰邪之氣,不得而傷,故曰神功運火非終旦,現出深潭日一輪。

神功者,即神明默運,慎獨之功。火者,即真知靈知,剛柔合一之和氣。運火者,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運此真知靈知,剛柔合一,不使有一點滓質,留于方寸之間耳。這個神功之火,如立竿見影,呼谷傳聲。若下肯心,不待終日,即能陰中返陽,如深潭日山,陰氣自退也。詩中最要處,是“欲留”“先下”四字。其中有先發制人,義不及賓之旨。識得此旨,則顛倒陰陽,和合四象,反掌之易,此外丹法象也。外丹即還丹之別名,因其已去而復來,已失而仍得,從外而還于內,故謂外丹,又謂還丹。若巳還后,即是內丹,此內外之分別也。

其五

虎躍龍騰風浪粗,中央正位產玄珠。

果生枝上終期熟,子在腹中豈有殊?

南北宗源翻卦象,晨昏火候合天樞。

須知大隱居廛市,何必深山守靜孤。

上詩言還丹之事。此詩言大丹之道。大丹之道,乃一時之功。此一時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難遇易錯,稍有不謹,先天真一之氣,得而復失。先天真一之氣,即還丹也。因其還丹,乃剛柔二氣,交合而成。故謂真一之氣,非還丹之外別有真一之氣也。當還丹到手,道心剛健,人心柔順,真知靈知,混而成一,圓陀陀、光灼灼,仍是有生之初,良知良能,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本來面目之物事。此個物事,因其性剛,號曰真鉛;因其氣壯,又曰雄虎。真鉛雄虎,總是一個浩然正氣,至善無惡,秉彝良知良能之天真耳。既得復此天真,須要將此天真,復于父母末生以前,五行不到之處,方能成得一個永久不壞之天真。故當天真復還,溫之養之,謹封牢藏,虛極靜篤,陽氣充足,靜極又動,靈苗發現,呂祖所謂中霄漏永,溫溫鉛鼎,光透簾幃之時。當此之時,陽光出窟,如虎雄壯,其勢不可遏止,急用真性中一點虛靈之火迎之。虛靈之火,謂之牝龍。虎躍龍騰者,陰陽搏聚之象。風浪粗者,虎出窟而風生,龍出潭而浪起,陰陽相爭之義。龍虎交會,性情相投,合而為一,入于中央。先天之氣,自虛無中來,凝而為一粒黍珠,圣胎有象。圣胎者,谷神也;谷神者,即玄牝交而合一之神。陽玄即虎情,陰牝即龍性。性情合而圣胎結,元牝立而谷神生,到此地位,有為事畢,無為事彰,不必再為造作,聽其自然。如果生枝上,終有成熟之日。子在腹中,終有產生之時。但圣胎凝結,雖要無為,還有防危慮險之功,不可不知。南北宗源翻封象者,南為火,北為水,圣胎凝結,和氣熏蒸,水火歸于宗源,自相烹煎,任其天然,勿忘勿助之功也。晨昏火候合天樞者,晨為一日之首,陽氣用事;昏為一夜之首,陰氣用事。天樞者,陰陽之氣機,當陽而用陽,當陰而用陰,火候進退,暗合晨昏之機,日乾夕惕之功也。勿忘勿助,日乾夕惕,溫養十月,換去后天爻卦,脫去先天法身,我命由我不由天矣。是道也,在人類中而修,在市塵中而作,大機大用,真著實行之功,非空空無為寂滅之學。故曰須知大隱居塵市,何必深山守靜孤。

其六

人人自有長生藥,自是迷徒枉把拋。

甘露降時天地合,黃芽生處坎離交。

井蛙應謂無龍窟,籬鷃爭知有鳳巢。

丹熟自然金滿屋,何須尋草學燒茅。

上三詩還丹大丹,藥物火候,詳明且備矣。但恐學人,誤認金丹為燒煉凡物而成,故此詩緊接上詩以提醒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称多县| 松江区| 桐乡市| 靖边县| 南郑县| 格尔木市| 汉川市| 庐江县| 隆化县| 师宗县| 邛崃市| 潍坊市| 同德县| 中山市| 金平| 巴东县| 巴彦县| 京山县| 安多县| 巍山| 三门县| 武乡县| 登封市| 都匀市| 四子王旗| 象山县| 象州县| 巫山县| 桂阳县| 香格里拉县| 德安县| 建德市| 新泰市| 社旗县| 洞口县| 兴仁县| 新乡县| 扎鲁特旗| 柏乡县| 金塔县| 马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