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 悟真直指
- 劉一明
- 3259字
- 2015-12-27 01:16:14
金丹者,即人秉受良知良能之本性。此性人人具足,個個圓成,處圣不增,處凡不減,不待他求,自己本有。若下肯心,直登圣城,性定命凝,永久不壞,是良知良能之本性,即長生之大藥也。一切迷徒,不究圣賢實理,不推性命根源,舍近求遠,棄真認假,空空一世,到老無成,枉自擺拋,豈不可嘆可悲哉!
人生本來良知之健德,秉之于天,即天也,本來良能之順德,,受之于地,即地也;本來虛靈不昧之神為靈性,乃地之氣所化,即火也,本來純粹不雜之精為真情,乃天一之氣所化,即水也。人能健順如一,則身中天地相合,如甘露灑心,而煩惱頓脫。人能精神不耗,則身中坎離相交,如黃芽自生,而元氣乃復。甘露降者,心清也。黃芽生者,意靜也。心清意靜,良知良能,一靈真性,懸于虛空之中,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常應常靜,造化難移,萬物難屈,我命由我不由天。長生之道在是,彼井中之蛙,怎知有此龍窟籬內之鷃?安知有此鳳巢?聞藥物火候之說,疑為茅法燒煉之術,奇奇怪怪,無所不為。殊不知修煉大丹,成熟之日,金玉滿堂,保命全形,富貴無比。一切世間滓質之物,何足戀乎?
其七
要知產藥川源處,只在西南認本鄉。
鉛遇癸生須急采,金逢望后不堪嘗。
送歸土釜牢封固,次入流珠廝配當。
藥重一斤須二八,調停火候托陰陽。
上詩言人人有長生之藥,而末言藥生之處、藥生之時,故此詩發明藥生端的;佼學者隨時用功,謹慎火候耳。
西南者,坤方,為月晦極復蘇,陰極生陽之地,在人為靜極初動之時,這個靜極之動,即是大藥發現之時。但動非外來客氣情欲之動,亦非內里心意念頭之動,乃天心良知之動,道心真知之動。這個天心良知,道心真知,因其能超凡入圣,起死回生,故取象為藥物;因其靜極之時,萬緣俱息,天心良知,道心真知,有一點光輝露其端倪,故取象為產藥之處;因其天心良知,道心真知,為黑中之白,虛無中來,動從靜生,如川之有源,故取象為藥生川源之處。這個藥在先天為天心之良知,在后天為道心之真知。道心者,即天心之影子;真知者,即良知之影子。因其天心陷于后天,不能常存,有時發現,別名為道心;因其良知沉于欲海,光氣暗晦,亦間或不昧,別名為真知。若到返還以后,道心仍是天心,真知仍是良知,有時發現,間或不昧,即是道心真知之本鄉。蓋有時發現,間或不昧處,有一點先天真一之生機存焉。借此一點生機,逆而修之,何難由道心真知,而復還于天心良知耶。但復還不難,總要知的靜極而動,川源之處.老子云: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易》曰:反復其道,七日來復。皆指此道心真知所生之川源耳。
既知藥生川源,須明下手時候。修丹妙用,只是取道心一味為丹母,因其道心剛健,具有真知之情,取象為真鉛,鉛中有銀,外黑內白。道心中有真知,外晤而明,故仙真皆以道心真知比真鉛。不肯直指說破者,鄭之重之,恐為匪人所竊盜也。這個道心真知,為情欲掩埋,陷溺已深,不能自出,既知川源,可以漸采復還。復還之法,仍要在情欲中尋求。真知乃天一所生,為純粹至清之陽水,壬水也。情欲乃地六所生,為滓質至濁之陰水,癸水也。壬水藏于癸水之中,非癸水生,而壬水不現,真鉛不見。鉛遇癸生者,正陰陽二氣交接,癸方生而猶未用事。壬水未散,真知未昧,急須采取歸于懸胎鼎內,則情欲無施,亦自消滅。張三豐所謂要采他出墻花兒朵朵鮮者是也。金逢望后者.既得真知來復,借此一點真知之真情,增而又增,進于剛健中正,純粹之精。如鉛中煉出白金,色足明亮。到此地位,良知良能,炯炯不昧,曲直而能應物,潛躍無不隨心。信步走去,頭頭是道,猶如一輪明月當空,照見三干大干世界,通幽達冥,可以不用增添之功,棄有為而入無為矣。若不知火候,持盈未已,圓極必虧,明極反暗,如望后之月.陽中生陰。真知有傷,真者昧而假者來,所有者后天之滓質,何堪嘗之乎?
故當真知復圓之時,急送中央土釜,封鎖堅牢,不使些子滲漏,復以本性中一點虛靈流珠配合,借陰濟陽,以虛養實,防危慮險。期必至于剛柔如一,陰陽相當。二八數足,不多不少,進于礦盡金純,無一點氣質而后已。然欲二八數足,全憑調停火候,明老嫩,知止足,辨吉兇,識急緩。時當進陽即進陽,時當運陰即運陰。大小無傷,兩國俱全。自然先天真一之氣,從虛無中來,凝結不散,圣胎成象矣。調停火候,正以剛柔不停而調之。藥重一斤,剛柔俱歸中正,二八相當,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混成,剛柔悉化,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感而遂通、寂然不動,永為不壞之物矣。噫!月至圓存乎口訣,時至子妙在心傳。藥物本自難知,火候亦不易曉,學者可不急求真師乎?此詩藥物火候,還丹大丹妙用,無不包括在內,為十六詩中著緊之處。讀者須要細心窮究,不可輕放一字過去。果有所梧,就證真師,可因一言而知萬法矣。
其八
休煉三黃及四神,若尋眾草更非真。
陰陽得類方交感,二八相當自合親。
潭底日紅陰怪滅,山頭月白藥苗新。
時人要識真鉛汞,不是凡砂及水銀。
上詩言真鉛真汞,二藥配合,方能成就金丹。然或人疑金丹是世間有形之物,燒煉而成,故此詩緊接曰:“休煉三黃及四神,若尋眾草更非真。”三黃者,琉黃、雄黃、雌黃也;四種者,朱砂、水銀、鉛、硝也。三黃四神眾草,與我非類,焉能接命?焉能了性?不能接命了性,盡是空事,非真道也。《三相類》曰:“同類易施功兮,非種難為功。”人秉天地陰陽二氣而生身,身中即具陰陽之氣,陰陽之德。陽者剛也,陰者柔也。剛之德主命,柔之德主性。是陽剛陰柔者,即性命之源也。同類者,陽以陰為類,陰以陽為類。陰陽得類,則剛柔相應,如夫妻久別,忽然相會,未有不交感者也。二八者,陰中之陽為真陽,剛健中正也;陽中之陰為真陰,柔順中正也。剛柔俱歸中正,陰陽相當,不偏不倚,自然相合相親,渾然一氣,凝結而不散矣。
陰陽得類,二八相當,后天中返出先天,道心剛健,人心柔順,真知靈知,兩而相合,本來一點良知良能之靈根,從慮無中露出。如潭底紅日上升,陰怪自滅;似山頭偃月高掛,藥苗新鮮。蓋以正氣生而邪氣自退,真者復而假者即消矣。潭底日紅,山頭月白,皆狀真陽發現,天心復見之象。天心復見,知能俱良,是謂金丹。這個金丹,是我本來所具真陰真陽,剛柔配合網成,乃盡性至命之真寶,豈是凡砂水銀演練而成乎?
其九
陽里陰精質不剛,獨修一物轉羸尪。
勞形按引皆非道,服氣餐霞總是狂。
舉世謾求鉛汞伏,何時得見龍虎降?
勸君窮取生身處,返本還元是藥王。
上詩言金丹藥物,不是外之三黃四神,眾草凡物,則修道者必于一身而修矣。殊不知人自先天真陽失陷之后,一身所有者,乃陽里之陰精耳。陰精不僅是交感之精。凡涕、唾、津、液、血、氣,皆是陰精。其質不剛,身存則存,身亡則亡,隨幻身而有無之。若修此陽里陰精一物,而欲保命全形,轉覺嬴尫,事終難成。彼世之勞形按影,服氣饗霞,與夫千門萬戶,不是煉陰精,便是補陰精,與道相隔,愈修愈遠。安能伏真鉛真汞,而歸于一氣;驅真龍真虎而合為一家耶。夫金丹之道,生身之通也;生身之道,陰陽兩而合一之道,陰陽合一,其中有生機存焉。生人之道,借凡父凡母而生幻身;生仙之道,借靈父圣母而成真身。靈父即剛健之真知,圣母即柔順之靈知.生人生仙,俱不外乎陰陽。但不過有圣凡之分,逆順之別耳。若人窮究生身之理,大悟大徹,知的父母如何能會,如何能交.如何受胎,如何保胎,如何胎全,如何生產,如何乳哺,如何能行,如何能長。則修道始終,明明朗朗,可以一往直前,返本還元,起死回生,保命全形,而為大藥王矣。蓋修真大道。只是一個生身之理,更無別法。彼一切旁門,孤陰寡陽,著空執相,獨修一物之徒,豈知有此乎?
其十
好把真鉛著意尋,莫教容易度光陰。
但將地魄擒朱汞,自有天魂制水金。
可謂道高龍虎伏,堪言德重鬼神欽。
已知永壽齊天地,煩惱無由更上心。
上詩教人窮取生身之處,返本還元。然返本還元,須要識得真鉛一味大藥。識得真鉛,則識得一萬事畢,其他皆易事耳。真鉛不是別物,即前所云道心之真知是也。真知又名真種,識不得真種,修道無本,萬般作用,徒勞功力,故曰好把真鉛著意尋,著意尋三字,有格物致知,窮理功夫在內。學人欲修大道,其若先窮實理:實理通徹,下手修為,立桿見影。若不窮通,妄冀天寶,便是懸虛不實,空度光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