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子城之東廳事東有小池上有假山旁曰壺中林壑【旁曰壺中林壑舊鈔本旁作榜】 米友仁書池南北有亭南曰揚清北曰草堂廳事之西有寶翰閣亦友仁書額廳東北曰宣惠堂廳后曰皇華堂廳之東側曰頤齋齋后圃中曰望云堂紹興三十年楊和王子倓持節時作為思親也池旁曰繡春堂淳熙十五年史彌正建【徐康記官舍題名其來久矣非特紀歲月次先后而其人之賢不肖治行之能否亦繇此可考焉自守令而下凡在官者未之或廢也初元豐崇寧之間甞遣廷臣分行諸路號提舉措置塩事除授繼踵而屢經并省(屢經并省舊鈔本并作罷)政和之二年始罷官鬻行新鈔塩法于是兩河二浙荊湖江淮復置提舉司以緫之宣和五年又分淮浙為西路則八州軍三十八縣隸焉治平江府今在府治之東廳事獨無記康之承乏又當兵火后案籍殘缺欲為之而未暇會朝廷纂修先帝實錄史官移文郡縣諸司取會題名于是網羅闕遺訪問故老得承議郎王晉明而下訖于朝請大夫石彥和凡二十人皆以月日為次其未分路則或治會稽非今所部書之以著其始(書之以著其始舊鈔本之作次)而闕其所不可考者裒而刻諸石以備采擇焉惟政事之在天下莫如財用而山澤之利常居其半管仲治齊謹正塩筴國以富饒用能成九合之功自漢唐以來塩鐵榷酒均輸之議紛紛不同而常為國家大計所以制四夷安邊足用之本善乎魏尚書邢巒之言圣人斂山澤之貨以寬田疇之賦收關市之征以助什一之儲取此與彼非為身也御史中尉甄琛請弛河東塩池之禁以為為民父母而吝其酰醢兼有群生而榷其一物是專奉口腹而不及四體也巒譏之曰坐談則理高行之則夷闕于時咸以為然世宗卒從琛議其后豪貴封護甚于官司乃復禁如初夫古今異宜治非一軌下三章之約于結繩之代猶為密網太古之無事后世非所及而欲虞衡之官捐利予民安在其為知務也與其賦外橫斂曷若權制商賈為不失重輕之術哉為今之法者近是矣鈔有茶塩香礬四等茶塩之課故歲至七百萬緡塩利居五之四(鹽利居五之四舊鈔本五作茶又額以斛計者常不下百五十萬舊鈔本斛作歲無者字)并海縣道煮水者六所額以斛計者常不下百五十萬則所以裨 國計以國恢復之功者夫豈少哉而康獨有感焉者四人之中農為最勞以其終歲勤動寒耕而熱耘也今所謂亭戶則過于此加以負山帶海頑獷成俗急趨利而輕犯法使輸貨于官者價直以時毋或高下則盜販息盜販息則抵冒少犴獄簡不但公家利其入而已故樂以告后之人厥初建官兼治香礬后不復較而以摘山煮海正其名稱謂之提舉茶塩公事司蓋自宣和七年治也(蓋自宣和七年治也治當作始)紹興十年七月十六日右奉議郎提舉兩浙西路茶塩公事徐康記】
承議郎王晉明
政和二年十一月到任
朝奉郎李堯俊
政和四年到任
宣教郎曾纁
政和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到任七年罷任
奉直大夫吳林
奉議郎魏志崇
承事郎何志修
政和七年添差
宣教郎曾纁
宣和元年九月二十日到任
朝奉郎陳隆壽
宣和元年十一月十四日到任二年五月十五日改添差于越州置司三年二月就除兩浙提舉常平
朝奉大夫劉敏才
宣和二年到任三年五月罷
通直郎王韙
宣和三年五月到任六月物故
奉議郎李與權
宣和三年到任五年丁憂
通直郎李弼孺
宣和五年到任六年丁憂
奉議郎王據
宣和七年四月到任當年七月丁憂
通直郎王旸
宣和七年到任建炎二年五月任滿
奉直大夫陳述
建炎二年五月二十八日到任四年正月二十八日罷任
承議郎直秘閣梁汝嘉
建炎四年三月二十三日到任紹興二年二月十五日就除兩淛轉運判官
左宣教郎夏之文
紹興二年四月十九日到任三年四月十三日罷任
右通直郎張愿
紹興三年五月二十七日到任四年正月初九日罷任
右通直郎侯憲
紹興四年二月初三日到任五年四月十二日罷任
左宣教郎錢堪
紹興五年四月二十六日到任七年四月二十六日任滿
左朝請大夫石彥和
紹興七年四月二十七日到任九年四月二十七日任滿
右承議郎徐康
紹興九年四月二十八日到任十一年五月初三日滿替除權發遣嚴州續改知常州
右朝散郎米友仁
紹興十一年五月初四日到任十二年四月十一日除將作少監
右朝散大夫萬俟止
紹興十一年五月內到任紹興十三年八月內就除浙西提刑
右通直郎吳坰
紹興十三年九月四日到任至紹興十四年十二月三十日改除兩浙運判
右朝散大夫韋壽成
紹興十五年二月十三日到任當年七月二日改除倉部郎官【改除倉部郎官汲古本部誤郡】
右朝奉大夫直秘閣鄭僑年
紹興十五年七月初四日到任當年八月十九日與浙東提舉高顯謨兩易
右朝請大夫直顯謨閣高世定
紹興十五年八月二十六日到任十六年正月二十六日除直龍圖閣浙西提刑
左朝奉郎孫汝翼
紹興十六年七月初十日到任十七年正月二十七日除提點江淮等路坑冶鑄錢
右朝請大夫黃仁榮
紹興十七年七月十九日到任至十八年九月十一日罷任
右奉直大夫王晌
紹興十八年十一月十七日到任至十九年三月初三日就除知平江府
右朝散大夫王玨
紹興十九年十一月十五日到任紹興二十一年十二月十四日任滿
右朝散大夫李琛
紹興二十一年十二月十五日到任紹興二十四年五月初二日改除知婺州
左朝奉大夫孟處義
紹興二十四年五月初四日到任二十五年正月初七日改除淮南路轉運判官
右朝請大夫李流
紹興二十五年四月初三日到任六月初六日改差知明州
左朝議郎杜師旦
紹興二十五年七月初三日到任十月二十六日罷
右通直郎司馬倬
紹興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五日到任二十六年四月初十日罷
左朝請大夫趙子砥
紹興二十六年六月初二日到任當年八月二十二日致仕
右朝奉大夫陳抃
紹興二十六年閏十月初二日到任二十七年九月初八日改除浙西提刑
左朝請郎朱倬
未到任間改除右正言
右朝奉郎謝伋
紹興二十七年十一月自權知處州準告授十二月二十三日到任
左朝請郎呂廣問
紹興二十九年四月一日到任當年閏六月二十一日改除浙西提刑
左朝奉大夫直秘閣楊倓
紹興二十九年七月十四日到任三十年除直顯謨閣三十一年二月準勑主管臺州崇道觀
左朝請郎洪適
紹興三十一年三月初四日到任當月初六日改除江東提舉常平茶塩公事
右朝散大夫徐康
紹興三十一年四月初一日到任三十二年閏二月二十六日改除戶部郎官緫領淮東軍馬錢糧
左朝請郎章服
紹興三十二年七月初五日到任隆興二年七月二十五日改除吏部郎官
右朝奉大夫曾囗囗耆
隆興二年九月初七日到任干道元年三月初六日除尚書度支郎官
右朝奉郎姚憲
干道元年三月初十日到任干道二年八月七日改除本路提刑
右朝奉大夫劉敏士
干道二年十月二十二日到任至干道三年十二月初六日改除兩浙轉運判官
右朝請郎錢建
干道四年六月十五日到任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準勑主管臺州崇道觀
左承議郎芮輝
干道五年二十六日【干道五年二十六日汲古本作二月十六日】 到任六年八月內除江西運判
右朝散大夫直敷文閣胡堅常
干道六年九月十三日到任干道七年正月初二日改除兩浙運判
右奉議郎李結
干道七年正月十七日到任干道八年七月十六日罷
右朝散大夫葉模
干道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到任淳熙元年三月十一日召赴行在
朝散大夫陳峴
淳熙元年五月二十日到任至淳熙二年二月二十三日準告除直秘閣當年二月二十六日改除兩浙路轉運判官
承議郎直秘閣薛元鼎
淳熙二年三月初九日到任四年正月初五日改除戶部郎官
朝奉大夫潘畤
淳熙四年二月初五日到任五年六月兩易江東提舉
朝散郎顏師魯
淳熙五年十月初四日到任六年十二月十七日除直秘閣七年九月十二日召赴行在
承議郎趙伯渙
淳熙七年十月初八日到任十一月丁母憂
奉議郎張枃【張枃汲古本作張杓】
淳熙九年正月初八日到任當年九月內除直秘閣于當月二十五日除兩浙運判
奉議郎王尚之
淳熙十年正月二十八日到任當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召赴行在
朝散郎劉穎
淳熙十年閏十一月十四日到任十二年四月初二日改除浙西提刑
朝奉郎石起宗
淳熙十二年四月十七日到任當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改除
奉議郎羅點
淳熙十三年二月初二日到任十五年正月二十八日赴召
朝奉郎史彌正
淳熙十五年三月初六日到任九月初五日除直秘閣十六年改除淮東提舉
朝奉郎張體仁
淳熙十六年六月初三日到任紹熙元年十月除戶部郎官湖廣緫領
朝奉郎徐誼
紹熙元年十二月初一日到任三年五月初二日被旨赴行在奏事 已上補注
朝奉大夫黃遹
紹熙三年七月到任紹熙五年正月改除浙西提刑
朝請大夫鄭公顯
紹熙五年正月到任當年九月改除湖南提舉
朝請郎黃灝
紹熙五年十月到任慶元元年追兩官放罷
朝奉大夫許介
慶元元年三月到任當年九月兩易江東提舉
降授朝散大夫李唐卿
慶元元年十月到任二年復朝請大夫當月致仕
朝散大夫韓邈
慶元二年三月到任三年除直秘閣八月除浙西提刑
朝請大夫俞豐
慶元三年九月到任四年五月除浙東提刑
朝散大夫薛紹
慶元四年七月到任五年六月除浙西提刑
朝散郎任洙
慶元五年六月到任十二月除浙西提刑
中奉大夫陳昭嗣
慶元六年正月到任至嘉泰元年宮觀
朝請大夫趙善闿
嘉泰元年十月到任二年召赴 行在
朝請郎直秘閣任清叟
嘉泰二年十二月到任三年宮觀
朝奉大夫趙不囗毚
嘉泰三年三月到任十月除直秘閣四年召赴行在
朝散大夫史彌遠
嘉泰四年四月到任開禧元年改除司封郎官
承議郎黃犖
開禧元年三月到任二年六月召赴行在
朝散大夫陳耆壽
開禧二年六月到任嘉定元年除直秘閣當年除右曹郎官
朝奉郎林拱辰
嘉定元年閏四月到任二年除直秘閣淮東運判
朝奉大夫留恭
嘉定二年八月到任三年四月改除浙西提刑
朝奉郎章梾
嘉定三年五月到任四年閏二月除浙西提刑
承議郎應武
嘉定四年閏二月到任七月除宗正丞
朝散郎楊燁
嘉定五年八月初四日到任七年八月兼權提刑當月除左曹郎官
朝散郎吳格
嘉定七年九月九日到任除左曹郎官
承議郎王棐
嘉定九年八月到任九月兼權提刑十年正除
奉議郎魏豹文
嘉定十年十二月到任十二年十月除軍器少監
奉議郎程珌
嘉定十二年十一月到任十三年除秘書丞權右司郎官
承議郎朱在
嘉定十三年十二月到任十四年除右曹郎官十二月時暫兼權嘉興府
朝奉郎趙希齊
嘉定十四年閏十二月到任十五年罷
朝奉大夫劉垕
嘉定十五年十一月到任十七年宮觀
朝散大夫林介
嘉定十七年十月到任寶慶元年正月兼權提刑十一月除直秘閣浙西提刑
朝奉郎司馬述
寶慶元年十二月到任紹定元年正月除大理正八月除金部郎官
朝請大夫王栻
紹定元年十月到任
茶鹽司干辦公事廳
二一在醋庫巷一在郡樓之東
常平司干辦公事廳
二一在檢法廳之北一在郡樓之西
姑蘇館
在盤門里河西城下紹興十四年郡守王(日奐)建體勢宏麗為浙西客館之最中分為二曰南館北館紹興間始與虜通和使者歲再往來此館專以奉國信貴客經由亦假以檥船登城西望吳山皆在指顧間故又作臺于城上以姑蘇名之雖非故處因館而名亦以存舊事也制度尤瑰特為吳中偉觀此臺正據古胥門門跡猶存又有百花洲在臺下射圃在洲之東臺洲亦皆(日奐)所建并館額皆吳說書
吳會亭升羽亭候春亭茂苑亭春波亭
皆孫老橋之東吉利橋之西河北岸囗囗公流客館也
皇華亭平匯亭
在飲馬橋之東北岸亦客館
升平館
在梵門橋南
賓興館
在貢院前河西
望云館
在閶門河南
高麗亭
二一在閶門外一在盤門外舊高麗使人入朝作此亭以館之今猶仍舊名
吳門亭
在盤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