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6章

  • 三國史記
  • 金富軾
  • 4084字
  • 2015-12-27 00:56:24

列傳第六。

<強首><崔致遠><薛聰>。

四六卷列傳六強首零一

<強首>,<中原京><沙梁>人也。父<昔諦>奈麻。其母,夢見人有角,而妊身反{及}生,頭后有高骨。<昔諦>以兒就當時所謂賢者,問曰:“此兒頭骨如此,何也?”答曰:“吾聞之,<伏羲>虎形,<女囗>蛇身,<神農(nóng)>牛頭,<皇陶{(diào)皐陶}>馬口,則圣賢同類,而其相亦有不凡者。又觀兒首有囗子,于相法,面囗無好,頭囗無惡,則此必奇物乎!”

四六卷列傳六強首零二

父還謂其{妻}曰:“爾子非常兒也,好養(yǎng)育之,當作將來之國士也。”及壯,自知讀書,通曉義理。父欲觀其志,問曰:“爾學佛乎?學儒乎?”對曰:“愚聞之,佛世外敎也。愚人間人,安用學佛為?愿學儒者之道。”父曰:“從爾所好。”遂就師讀『孝經(jīng)』『曲禮』『爾雅』『文選』。所間{聞}雖淺近,而所得愈高遠,魁然為一時之杰。遂入仕歷官,為時聞人。

四六卷列傳六強首零三

<強首>常{嘗}與<釜谷>冶家之女野合,情好頗篤。及年二十歲,父母媒邑中之女有容行者,將妻之,<強首>辭不可以再娶。

父怒曰:“爾有時名,國人無不知,而以微者為偶,不亦可恥乎。”<強首>再拜曰:“貧且賤非所羞也,學道而不行之,誠所羞也。嘗聞古人之言曰:‘糟糠之妻,不下堂;貧賤之交,不可忘。’則賤妾所不忍棄者也。”

四六卷列傳六強首零四

及<太宗大王>卽位,使者至,傳詔書。其中有難讀處,王召問之。在王前一見說釋無疑滯。王驚喜,恨相見之晩,問其姓名。對曰:“臣本<任那><加良>人,名<字頭{牛頭}>。”王曰:“見卿頭骨,可稱<強首>先生。”使制回謝皇帝詔書表。文工而意盡,王益奇之,不稱名,言<任生>而已。<強首>未嘗謀生,家貧怡如也。王命有司,歲賜<新城>租一百石。<文武王>曰:“<強首>文章自任,能以書翰致意于<中國>及二邦,故能結好成功。我先王請兵于,以平者,雖曰武功,亦由文章之助焉。則<強首>之功,豈可忽也?”授位沙囗,增俸歲租二百石。

四六卷列傳六強首零五

至<神文大王>時卒,葬事官供其賻。贈衣物匹段尤多,家人無所私,皆歸之佛事。其妻之{乏}于食,欲還鄉(xiāng)里。大臣聞之,請王賜租百石。妻辭曰:“妾,賤者也,衣食從夫,受國恩多矣。今旣獨矣,豈敢再辱厚賜乎?”遂不受而歸。<新羅>古記曰:“文章則<強首><帝文><守眞><良圖><風訓><骨囗{骨番}>。”<帝文>已下事逸,不得立傳。

四六卷列傳六崔致遠零一

<崔致遠>,字<孤云>[或云<海云>。],王京<沙梁部>人也。史傳泯滅,不知其世系。<致遠>少,精敏好學。至年十二,將隨海舶入求學,其父謂曰:“十年不第,卽非吾子也,行矣勉之!”<致遠>至,追師學問無怠。

四六卷列傳六崔致遠零二

<干符>元年甲午,禮部侍郞<裴瓚>下,一舉及第,調(diào)授<宣州><囗水>縣尉。考績?yōu)槌袆锗O侍御史內(nèi)供奉,賜紫金魚袋。時<黃巢>叛,<高騈>為諸道行營兵馬都統(tǒng)以討之。囗<致遠>為從事,以姿{委}書記之任,其表狀書啟傳之至今。及年二十八歲,有歸寧之志,<僖宗>知之,<光啟>元年,使將詔書來聘。留為侍讀,兼翰林學士守兵部侍郞知瑞書監(jiān)(+事)。<致遠>自以西學多所得,及來將行己志,而衰季多疑忌,不能容,出為<大山郡>大守{太守}。

四六卷列傳六崔致遠零三

<昭宗><景福>二年,納旌節(jié)使兵部侍郞<金處誨>,沒于海,卽差<囗城郡>太守<金峻>為告奏使。時<致遠>為<富城郡>大守{太守},囗{王}召為賀正使,以比歲饑荒,因之,盜賊交午,道梗不果行。其后<致遠>亦嘗奉使如,但不知其歲月耳。故其文集有上大師{太師}侍中狀云:“伏聞:東海之外有三國,其名<馬韓><卞韓><辰韓>。<馬韓>則<高麗{高句麗}>,<卞韓>則<百濟>,<辰韓>則<新羅>也。<高麗{高句麗}><百濟>,全盛之時,強兵百萬,南侵,北撓,為<中國>巨囗。皇失馭,由于征。<貞觀>中,我<太宗皇帝>,親統(tǒng)六軍渡海,恭行天罰,<高麗{高句麗}>畏威請和,<文皇>受降回囗。此際我<武烈大王>,請以犬馬之誠,助定一方之難,入朝謁,自此而始。后以<高麗{高句麗}><百濟>,踵前造惡,<武烈七{武烈入/武烈王}>朝請為鄉(xiāng)導。

至<高宗>皇帝<顯慶>五年,勅<蘇定方>,統(tǒng)十道強兵樓舡萬只,大破<百濟>,乃于其地,置<扶余>都督府,招緝遺氓,囗{囗}以官,以臭味不同,屢聞離叛,遂徙其人于<河南>。<摠章>元年,命英公<徐績{李績}>,破<高句麗>,置<安東>都督府。至<儀鳳>三年,徙其人于<河南><囗右>。<高句麗>殘囗類聚,北依<大白山{太白山}>下,國號為<渤海>。<開元>二十年,怨恨天朝,將兵掩襲<登州>,殺刺史<韋俊>。于是,皇帝大怒,命內(nèi)史<高品><何行成>大卿{太仆卿}<金思蘭>,發(fā)兵過海攻討,仍就加我王某,為正大尉{太尉}持節(jié)充寧海軍事<囗林州>大都督。以冬深雪厚,苦寒,勅命回軍。至今三百余年,一方無事,滄海晏然,此乃我<武烈大王>之功也。今某儒門未{末}學,海外凡村{材},謬奉表章,來朝樂土,凡有誠懇,禮合披陳。伏見:<元和>十二年,本國王子,<金張廉>風飄,至<明州>下岸,<浙東>某官,發(fā)送入京。<中和>二年,入朝使<金直諒>,為叛臣作亂,道路不通,遂于<楚州>下岸,囗至<楊州>,得知圣駕幸。大尉{太尉}差都頭<張儉>,監(jiān)押送至<西川>。已前事例分明。伏乞:大師{太師}侍中,俯降臺恩,特賜水陸券牒,令所在供給舟舡,熟食及長行驢馬草料,幷差軍將,監(jiān)送至駕前。”此所謂太師侍中,姓名亦不可知也。

四六卷列傳六崔致遠零四

<致遠>自西事大,東歸故國,皆遭亂世,屯囗蹇連,動輒得咎,自傷不偶{遇},無復仕進意,逍遙自放,山林之下江海之濱,營臺囗植松竹,枕藉書史,嘯詠風月。若<慶州><南山><剛州><氷山><陜州><淸涼寺><智異山><雙溪寺><合浦縣>別墅,此皆游焉之所。最后,帶家隱<伽耶山><海印寺>,與母兄浮圖<賢俊>及<定玄>師,結為道友,棲遲偃仰,以終老焉。始西游時,與<江東>詩人<羅隱>相知。負才自高,不輕許可人,示<致遠>所制歌詩五軸。

四六卷列傳六崔致遠零五

又與同年<顧云>友善,將歸,<顧云>以詩送別,略曰:“我聞海上三金鱉,金鱉頭戴山高高。山之上兮,珠宮,貝闕,黃金殿,山之下兮,千里萬里之洪濤。傍邊一點<囗林>碧,鱉山孕秀生奇特。十二乘船渡海來,文章感動<中華國>。十八橫行戰(zhàn)詞苑,一箭射破金門策。”『新唐書藝文志』云:“<崔致遠>『四六集』一卷『桂苑筆耕』二十卷”注云:“<崔致遠><高麗>人,賓貢及第為<高騈>從事。”其名聞上國如此。又有『文集』三十卷,行于世。初我<太祖>作興,<致遠>知非常人,必受命開國,因致書問有“<囗林>黃葉,<鵠嶺>靑松”之句。其門人等,至國初來朝,仕至達官者非一。<顯宗>在位,為<致遠>密贊祖業(yè),功不可忘,下敎,贈內(nèi)史令,至十四歲<大平{太平}>二{三}年壬戌{癸亥}五{二}月,贈謚<文昌侯>。

四六卷列傳六薛聰零一

<薛聰>,字<聰智>,祖<談捺>奈麻,父<元曉>。初為桑門,掩{淹}該佛書,旣而返本,自號<小性居士>。性明銳,生知道待{道術}。以方言讀九經(jīng),訓導后生,至今學者宗之。又能屬文,而世無傳者。但今南地,或有所制碑銘,文字囗{缺}落不可讀,竟不知其何如也。

<神文大王>以仲夏之月,處高明之室,顧謂曰:“今日,宿雨初歇,熏風微涼,雖有珍饌哀音,不如高談善謔,以舒伊郁。吾子必有異聞,囗為我陳之?”

四六卷列傳六薛聰零二

曰:“唯,臣聞昔花王之始來也,植之以香園,護之以翠幕,當三春而發(fā)艶,凌百花而獨出。于是,自邇及遐,艶艶之靈,夭夭之英,無不奔走上謁,唯恐不及。忽有一佳人,朱顏玉齒,鮮妝囗服,伶囗而來,綽約而前曰:‘妾履雪白之沙汀,對鏡淸之海而{面}沐春雨以去{垢},快{袂}淸風而自適,其名曰薔薇。聞王之令德,期薦枕于香囗,王其容我乎!'又有一丈夫,布衣韋帶,戴白持杖,龍鐘而步,囗而來曰:‘仆在京城之外,居大道之旁,下臨蒼茫之野景,上倚嵯峨之山色,其名曰白頭翁。竊謂左右供給雖足,膏梁以充腸,茶酒以淸神,巾衍儲藏,須有良藥以補氣,惡石以囗毒。故曰雖有絲麻,無棄菅囗,凡百君子,無不代囗。不識,王亦有意乎?’或曰:‘二者之來,何取何舍?’花王曰:‘丈夫之言,亦有道理,而佳人難得,將如之何?’丈夫進而言曰:‘吾謂王聰明識理義,故來焉耳,今則非也。凡為君者,鮮不親近邪囗{囗},疎遠正直,是以,<孟軻>不遇以終身,<馮唐>郞潛而皓首,自古如此,吾其奈何?’花王曰:‘吾過矣,吾過矣!'”于是,王囗然作色曰:“子之寓言,誠有深志,請書之,以謂{為}王者之戒。”遂擢以高秩。

四六卷列傳六薛聰零三

世傳<日本>國眞人,贈<新羅>使判官詩序云:“嘗覽<元曉>居士所著,『金剛三昧論』,深恨不見其人,聞<新羅>國使,卽是居士之抱孫,雖不見其祖,而喜遇其孫,乃作詩贈之。”其詩至今存焉,但不知其子孫名字耳。至我<顯宗>在位十三歲,<天禧{干興}>五{元}年辛酉{壬戌},追贈為弘儒侯。或云,<薛聰>嘗入學,未知然不。

四六卷列傳六崔承佑零一

<崔承佑>,以<昭宗><龍紀>二年入,至<景福>二年,侍郞<楊涉>下及第。有『四六』五卷,自序為『囗本集』。后為<甄萱>作檄書,移我<太祖>。

四六卷列傳六崔承佑零二

<崔彥囗>年十八,入游學,禮部侍郞<薛廷珪>下及第。四十二還國為執(zhí)事侍郞瑞書院學士,及<太祖>開國,入朝,仕至翰林院大學士{太學士}平章事。卒謚<文英>。

四六卷列傳六崔承佑零三

<金大問>本<新羅>貴門子弟。<圣德王>三年,為<漢山州>都督,作傳記若干卷。其『高僧傳』『花郞世記』『樂本』『漢山記』猶存。

四六卷列傳六崔承佑零四

<樸仁范><元杰><巨仁><金云卿><金垂訓>輩,雖僅有文字傳者,而史失行事,不得立傳。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水县| 拉孜县| 齐河县| 会昌县| 龙南县| 霸州市| 景德镇市| 武定县| 都兰县| 贡觉县| 新竹市| 石屏县| 翼城县| 营口市| 赤壁市| 兰西县| 仪征市| 青神县| 遵义县| 富裕县| 米林县| 徐汇区| 瑞安市| 家居| 西青区| 泰顺县| 固始县| 陈巴尔虎旗| 前郭尔| 咸丰县| 遵化市| 西乌珠穆沁旗| 黎川县| 石狮市| 怀远县| 镇江市| 清远市| 皋兰县| 两当县| 武夷山市| 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