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 三國史記
- 金富軾
- 9210字
- 2015-12-27 00:56:24
雜志第九。
職官下。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零零
武官。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零一
侍衛府,有三徒,<眞德王>五年置。將軍六人,<神文王>元年,罷監置將軍,位自級囗至阿囗為之。大監六人,位自奈麻至阿囗為之。隊頭十五人,位自舍知至沙囗為之。項三十六人,位自舍知至大奈麻為之。卒百十七人,位自先沮知至大舍為之。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零二
諸軍官,將軍共三十六人,掌大幢四人,貴幢四人。<漢山>停[人謂營為停。]三人,<完山>停三人,<河西>停(+十)二人,<牛首>停二人,位自眞骨上堂至上臣為之。綠衿幢二人,紫衿幢二人,白衿幢二人,緋衿幢二人,黃衿幢二人,黑衿幢二人,碧衿幢二人,赤衿幢二人,靑衿幢二人,位自眞骨級囗至角干為之。至<景德王>時,<熊川州>停加置三人。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零三
大官大監,<眞興王>十年置。掌大幢五人,貴幢五人,<漢山>停四人,<牛首>停四人,<河西>停四人,<完山>停四人,無衿。綠衿幢四人,紫衿幢四人,白衿幢四人,緋衿幢四人,黃衿幢四人,黑衿幢四人,碧衿幢四人,赤衿幢四人,
靑衿幢四人,共六十二人,著衿。(眞骨),位自舍知至阿囗為之。次品自奈麻至四重阿囗為之。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零四
隊大監,領馬兵,囗衿一人,<音里火>停一人,<古良夫里>停一人,<居斯勿>停一人,<參良火>停一人,<召參>停一人,<未多夫里>停一人,<南川>停一人,<骨乃斤>停一人,<伐力川>停一人,<伊火兮>停一人。綠衿幢三人,紫衿幢三人,白衿幢三人,黃衿幢三人,黑衿幢三人,碧衿幢三人,赤衿幢三人,靑衿幢三人。<菁州>誓一人,<漢山州>誓一人,<完山州>誓一人。領步兵,大幢三人,<漢山>停三人,貴幢二人,<牛首>停二人,<完山>停二人,碧衿幢二人,綠衿幢二人,白衿幢二人,黃衿幢二人,黑衿幢二人,紫衿幢二人,赤衿幢二人,靑衿幢二人,緋衿幢四人,共七十人。囗著衿,位自奈麻至阿囗為之。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零五
弟監,<眞興王>二十三年置。領大幢五人,貴幢五人,<漢山>停四人,<牛首>停四人,<河西>停四人,<完山>停四人,無衿。碧衿幢四人,綠衿幢四人,白衿幢四人,緋衿幢四人,黃衿幢四人,黑衿幢四人,紫衿幢四人,赤衿幢四人,靑衿幢四人,囗衿幢一人,共六十三人。位自舍知至大奈麻為之。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零六
監舍知,共十九人,<法興王>十年置。大幢一人,<上州>停一人,<漢山>停一人,<牛首>停一人,<河西>停一人,<完山>停一人,碧衿幢一人,綠衿幢一人,白衿幢一人,緋衿幢一人,黃衿幢一人,黑衿幢一人,紫衿幢一人,赤衿幢一人,靑衿幢一人,囗衿幢一人,白衿武幢一人,赤衿武幢一人,黃衿武幢一人,無衿。位自舍知至大舍為之。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零七
少監,<眞興王>二十三年置。大幢十五人,貴幢十五人,<漢山>停十五人,<河西>囗囗{停十}二人,<牛首>停十三人,<完山>停十三人,碧衿幢十三人,綠衿幢十三人,白衿幢十三人,緋衿幢十三人,黃衿幢十三人,黑衿幢十三人,紫衿幢十三人,赤衿幢十三人,靑衿幢十三人。領騎兵:音里火停二人,<古良夫里{古良夫里}>停二人,<居斯勿>停二人,<參良火>停二人,<召參>停二人,<未多夫里>停二人,<南川>停二人,<骨乃斤>停二人,<伐力川>停二人,<伊火兮>停二人。緋衿幢三人,碧衿幢六人,綠衿幢六人,白衿幢六人,黃衿幢六人,黑衿幢六人,紫衿幢六人,赤衿幢六人,靑衿幢六人,囗衿(+幢)一{六}人,<菁州>誓三人,<漢山州>誓三人,<完山州>誓三人。
領步兵:大幢六人,<漢山>停六人,貴幢四人,<牛首>停四人,<完山>停四人,碧衿幢四人,綠衿幢四人,白衿幢四人,黃衿幢四人,黑衿幢四人,紫衿幢四人,赤衿幢四人,靑衿幢四人,緋衿幢八人,<菁州>誓九人,<漢山州>誓九人,<完山州>誓九人,共三百七十二人。六停無衿,此外皆著衿。位自大舍已下為之。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零八
火尺,大幢十五人,貴幢十人,<漢山>停十人,<牛首>停十人,<河西>停十人,<完山>停十人,綠衿幢十人,緋衿幢十人,紫衿幢十人,白衿幢十三人,黃衿幢十三人,黑衿幢十三人,碧衿幢十三人,赤衿幢十三人,靑衿幢十三人,屬大官。囗衿七人,<音里火>停二人,<古良夫里>停二人,<居斯勿>停二人,<參良火>停二人,<召參>停二人,<未多夫里>停二人,<南川>停二人,<骨乃斤>停二人,<伐力川>停二人,<伊火兮>停二人,碧衿幢六人,綠衿幢六人,白衿幢六人,黃衿幢六人,黑衿幢六人,紫衿幢六人,赤衿幢六人,靑衿幢六人,<菁州>誓二人,<漢山州>誓二人,<完山州>誓二人,領騎兵。大幢六人,<漢山>停六人,貴幢四人,<牛首>停四人,<完山>停四人,碧衿幢四人,綠衿幢四人,白衿幢四人,黃衿幢四人。黑衿幢四人,紫衿幢四人,赤衿幢四人,靑衿幢四人,緋衿幢八人,白衿武幢八人,赤衿武幢八人,黃衿武幢八人,領步兵。共三百四十二人,位與少監同。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零九
軍師幢王{幢主},<法興王>十一年置。王都一人,無衿。大幢一人,<上州>停一人,<漢山>停一人,<牛首>停一人,<河西>停一人,<完山>停一人,碧衿幢一人,綠衿幢一人,緋衿幢一人,白衿幢一人,黃衿幢一人,黑衿幢一人,紫衿幢一人,赤衿幢一人,靑衿幢一人,白衿武幢一人,赤衿武幢一人,黃衿武幢一人,共十九人,著衿。位自奈麻至一吉囗為之。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一零
(六)大匠尺幢主,大幢一人,<上州>停一人,<山{漢山}>停一人,<牛首>停一人,<河西>停一人,<完山>停一人,碧衿幢一人,綠衿幢一人,緋衿幢一人,白衿幢一人,黃衿幢一人,黑衿幢一人,紫衿幢一人,赤衿幢一人,靑衿幢一人,共十五人,無衿。位與軍師幢主同。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一一
步騎幢主,王都一人,無衿。大幢六人,<漢山>六人,貴幢四人,<牛首州>四人,<完山州>四人,碧衿幢四人,綠衿幢四人,白衿幢四人,黃衿幢四人,黑衿幢四人,紫衿幢四人,赤衿幢四人,靑衿幢四人,白衿武幢二人,赤衿武幢二人,黃衿武幢一{二}人,共六十三人,位自奈麻至沙囗為之。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一二
三千幢主,<音里水{音里火}>停六人,<古良夫里>停六人,<居斯勿>停六人,<參良火>停六人,<召參>停六人,<未多夫里>停六人,<南州{南川}>停六人,<骨乃斤>停六人,<伐力川>停六人,<伊伐兮>停六人,共六十人,著衿。位自舍知至沙囗為之。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一三
著衿騎幢主,碧衿幢十八人,綠衿幢十八人,白衿幢十八人,黃衿幢十八人,黑衿幢十八人,紫衿幢十八人,赤衿幢十八人,靑衿幢十八人,囗衿{囗衿幢}六人,<菁州>六人,<完山州>六人,<漢山州>六人,<河西州>四人,<牛首>幢三人,四千幢三人,共一百七十八人,位與三千幢主同。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一四
緋衿幢主,四十人,<沙伐州>三人,<囗良州>三人,<菁州>三人,<漢山州>二人,<牛首州>六人,<河西州>六人,<熊川州>五人,<完山州>四人,<武珍州>八人,共四十人,著衿。位自舍知至沙囗為之。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一五
師子衿幢主,王都三人,<沙伐州>三人,<囗良州>三人,<菁州>三人,<漢山州>三人,<牛首州>三人,<河西州>三人,<熊川州>三人,<完山州>三人,<武珍州>三人,共三十人,著囗{衿}。位自舍知至一吉囗為之。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一六
法幢主,百官幢主三十人,京余甲幢主十五人,小京余甲幢主十六人,外余甲幢主五十二人,弩幢主十五人,云梯幢主六人,沖幢主十二人,石投幢主十二人,共一百五十八人,無衿。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一七
黑衣長槍末步幢主,大幢三十人,貴幢二十二人,<漢山>二十八人,<牛首>二十人,<完山>二十人,紫衿二十人,黃衿二十人,黑衿二十人,碧衿二十人,赤衿二十人,靑衿二十人,綠衿二十四人,共二百六十四人,位自舍知至級囗為之。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一八
三武幢主,白衿武幢十六人,赤衿武幢十六人,黃衿武幢十六人,共四十八人,位與末步幢主同。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一九
萬步幢主,京五種幢主十五人,節末幢主四人,九州島萬步幢主十八人,共三十七人,無衿。位自舍知至大奈麻為之。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二零
軍師監,王都二人,無衿。大幢二人,<上州>停二人,<漢山>停二人,<牛首>停二人,<河西>停二人,<完山>停二人,碧衿幢二人,綠衿幢二人,緋衿幢二人,白衿幢二人,黃衿幢二人,黑衿幢二人,紫衿幢二人,赤衿幢二人,靑衿幢二人,共三十二人,著衿。位自舍知至奈麻為之。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二一
大匠大{尺}監,大幢一人,<上州>停一人,<漢山>停一人,<牛首>停一人,<河西>停一人,<完山>停一人,碧衿幢一人,綠衿幢一人,緋衿幢一人,白衿幢一人,黃衿幢一人,黑衿幢一人,紫衿幢一人,赤衿幢一人,靑衿幢一人,共十五人,無衿。位自舍知至大奈麻為之。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二二
步騎監,六十三人,王都一人,大幢六人,<漢山>六人,貴幢四人,<牛首>四人,<完山>四人,碧衿幢四人,綠衿幢四人,白衿幢四人,黃衿幢四人,黑衿幢四人,紫衿幢四人,赤衿幢四人,靑衿幢四人,白衿武幢二人,赤衿武幢二人,黃衿武幢二人,著衿。共六十三人,位與軍師監同。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二三
三千監,<音里火>停六人,<古良夫里>停六人,<居斯勿>停六人,<參良火>停六人,<召參>停六人,<未多夫里>停六人,<南川>停六人,<骨乃斤>停六人,<伐力川>停六人,<伊火兮>停六人,共六十人,著衿。位自舍知至大奈麻為之。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二四
師子衿幢監,三十人,位自幢至奈麻為之。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二五
法幢監,百官幢三十人,京余甲幢十五人,外余甲幢六十八人,石投幢十二人,沖幢十二人,弩幢四十五人,云梯幢十二人,共一百九十四人,無衿。位自舍知至奈麻為之。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二六
緋衿監,四十八人,領幢四十人,領馬兵八人。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二七
著衿監,碧衿幢十八人,綠衿幢十八人,白衿幢十八人,黃衿幢十八人,黑衿幢十八人,紫衿幢十八人,赤衿幢十八人,靑衿幢十八人,囗衿六人,<靑州>六人,<漢山>六人,<完山>六人,<河西>三人,<牛首>幢三人,四子{千}幢三人,共一百七十五人,位自幢至奈麻為之。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二八
皆知戟幢監,四人,囗王都,位自舍知至奈麻為之。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二九
法幢頭上,百九十二人,余甲幢四十五人,外法幢百二人,弩幢四十五人。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三零
法幢火尺,軍師幢三十人,師子衿幢二十人,京余甲幢十五人,外余甲幢百二人,弩幢四十五人,云梯幢十一人,沖幢十八人,石投幢十八人,共二百五十九人。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三一
法幢囗主,余甲幢四十五人,外法幢三百六人,弩幢百三十五人,共四百八十六人。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三二
三千卒,百五十人,位自大奈麻已下為之。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三三
凡軍號,二十三。一曰六停,二曰九誓幢,三曰十幢,四曰五州誓,五曰三武幢,六曰囗衿幢,七曰急幢,八曰四千幢,九曰京五種幢,十曰二節末幢,十一曰萬步幢,十二曰大匠尺幢,十三曰軍師幢,十四曰仲幢,十五曰百官幢,十六曰四設幢,十七曰皆知戟幢,十八曰三十九余甲幢,十九曰仇七幢,二十曰二囗,二十一曰二弓,二十二曰三邊守,二十三曰新三千幢。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三四
六停:一曰大幢,<眞興王>五年始置,衿色紫白;二曰<上州>停,<眞興王>十三年置,至<文武王>十三年,改為貴幢,衿色靑赤;三曰<漢山>停,本<新州>停,<眞興王>二十九年,罷<新州>停,置<南川>停,<眞平王>二十六年,罷<南川>停,置<漢山>停,衿色黃靑;四曰<牛首>停,本<比烈忽>停,<文武王>十三年,罷<比烈忽>停,置<牛首>停,衿色綠白;五曰<河西>停,本<悉直>停,<太宗王>五年,罷<悉直>停,置<河西>停,衿色綠白;六曰<完山>停,本<下州>停,<神文王>五年,罷<下州>停,置<完山>停,衿色白紫。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三五
九誓幢:一曰綠衿誓幢,<眞平王>五年始置,但名誓幢,三十五年,改為綠衿誓幢,衿色綠紫;二曰紫衿誓幢,<眞平王>四十七年,始置郞幢,<文武王>十七年,改為紫衿誓幢,衿色紫綠;三曰白衿誓幢,<文武王>十二年,以<百濟>民為幢,衿色白靑;四曰緋衿誓幢,<文武王>十二年,始置長槍幢,<孝昭王{孝照王}>二年,改為緋衿誓幢;五曰黃衿誓幢,<神文王>三年,以<高句麗>民為幢,衿色黃赤;六曰黑衿誓幢,<神文王>三年,以<靺鞨國>民為幢,衿色黑赤;七曰碧衿誓幢,<神文王>六年,以<報德城>民為幢,衿色碧黃;八曰赤衿誓幢,<神文王>六年,又以<報德城>民為幢,衿色赤黑;九曰靑衿誓幢,<神文王>七年,(+又)以<百濟>殘民為幢,衿色靑白。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三六
十停[或云三千幢。]:一曰<音里火>停,二曰<古良夫里>停,三曰<居斯勿>停,衿色靑;四曰<參良火>停,五曰<召參>停,六曰<未多夫里>停,衿色黑;七曰<南川>停,八曰<骨乃斤>停,衿色黃;九曰<伐力川>停,十曰<伊火兮>停,衿色綠。囗<眞興王>五年置。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三七
五州誓:一曰<菁州>誓,二曰<完山州>誓,三曰<漢山州>誓,衿色紫綠;四曰<牛首州>誓,五曰<河西州>誓,衿色綠紫。囗<文武王>十二年置。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三八
三武幢:一曰白衿武幢,<文武王>十五年置;二曰赤衿武幢,<神文王>七年置;三曰黃衿武幢,九年置。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三九
囗衿幢,<太宗王>元年置,衿色囗。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四零
急幢,<眞平王>二十七年置,衿色黃綠。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四一
四千幢,<眞平王>十三年置,衿色黃黑。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四二
京五種幢,衿色,一靑綠,二赤紫,三黃白,四白黑,五黑靑。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四三
二節末幢,衿色,一綠紫,二紫綠。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四四
萬步幢,九州島各二。衿色,<沙伐州>,靑黃靑紫;<囗良州>,赤靑赤白;<菁州>,赤黃赤綠;<漢山州>,黃黑黃綠;<牛首州>,黑綠黑白;<熊川州>,黃紫黃靑;<河西州>,靑黑靑赤;<武珍州>,白赤白黃。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四五
大匠尺幢,無衿。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四六
軍師幢,<眞平王>二十六年始置,衿色白。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四七
仲幢,<文武王>十一年始置,衿色白。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四八
百官幢,無衿。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四九
四設幢:一曰弩幢,二曰云梯幢,三曰沖幢,四曰石投幢,無衿。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五零
皆知戟幢,<神文王>十年始置,衿色黑赤白。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五一
三十九余甲幢,無衿[謂京余甲小京余甲外余甲等也,其數未詳。]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五二
仇七幢,<文武王>十六年始置,衿色白。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五三
二囗幢[或云外囗。]:一曰<漢山州>囗幢,<太宗王>十七{元}年置;二曰<牛首州>囗幢,<文武王>十二年置。衿色皆囗。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五四
二弓[或云外弓。]:一曰<漢山州>弓尺,<眞德王>六年置;二曰<河西州>弓尺,<眞平王>二十年置。無衿。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五五
三邊守幢[一云邊守。],<神文王>十年置:一曰<漢山>邊,二曰<牛首>邊,三曰<河西>邊。無衿。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五六
新三千幢[一云外三千。]:一曰<牛首州>三千幢,二曰<奈吐郡>三千幢,<文武王>十二年置,三曰<奈生郡>三千幢,十六年置。衿色未詳。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五七
衿,蓋『書傳』所謂徽織。『詩』云:“織文鳥章。”箋云:“織,徽織也。鳥章,鳥囗之文章。將帥以下,衣皆著焉。”『史記』『漢書』,謂之旗熾。熾與織,字異音同。『周禮』司常九旗,所畵異物者,徽織,所以相別。在國以表朝位,在軍又象其制而為之,被之以備死事。人徽織,以靑赤等色為別者,其形象半月,囗亦著于衣上,其長短之制未詳。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五八
大將軍花,三副,長九寸,廣三寸三分。上將軍花,四副,長九寸五分。下將軍花,五副,長一尺。大監花,大虎頰皮,長九寸,廣二寸五分,鈴黃金,圓一尺二寸。弟監花,熊頰皮,長八寸五分,鈴白銀,圓九寸。少監花,鷲尾,鈴白銅,圓六寸。火尺花,與少監同,鈴鐵,圓二寸。軍師幢主花,大虎尾,長一尺八寸。軍師監花,熊胸皮,長八寸五分。大匠尺幢主花,熊臂皮,長七寸[一云中虎額皮,長八寸五分。],鈴黃金,圓九寸。三千幢主花,大虎尾,長一尺八寸。三千監花,鷲尾。諸著衿幢主花,大虎尾,長一尺八寸五分。花以猛獸皮若鷲鳥羽作之,置囗上。若所謂豹尾者,今人謂之面槍。將軍花,不言物名。其數或多或少,其義未詳。鈴,行路置囗馬上,或云鐸。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五九
政官[或云政法典。],始以大舍一人,史二人為司,至<元圣王>元年,初置僧官,簡僧中有才行者,充之,有故則遞,無定年限。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六零
國統{僧統},一人[一云寺主。],<眞興王>十二年,以<高句麗><惠亮>法師為寺主。都唯那娘一人,阿尼大都唯那一人。<眞興王>始以<寶良>法師為之,<眞德王>元年加一人。大書省,一人,<眞興王>以<安臧>法師為之,<眞德王>元年,加一人。少年書省,二人,<元圣王>三年,以<惠英><梵如>二法師為之。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武官六一
州統,九人;郡統,十八人。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外官零零
外官。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外官零一
都督九人,<智證王>六年,以<異斯夫>為<悉直州>軍主,<文武王>元年,改為摠管,<元圣王>元年,稱都督。位自級囗至伊囗為之。仕{使}臣[或云仕大等。]五人,<眞興王>二十五年始置,位自級囗至波珍囗為之。州助[或云州輔。]九人,位自奈麻至重阿囗為之。郡大守{太守}百十五人,位自舍知至重阿囗為之。長史[或云司馬。]九人,位自舍知至大奈麻為之。仕大舍[或云少尹。]五人,位自舍知至大奈麻為之。外司正百三十三人,<文武王>十三年置,位未詳。少守[或云制守。]八十五人,位自幢至大奈麻為之。縣令二百一人,位自先沮知至沙囗為之。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外官零二
浿江鎭典。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外官零三
頭上大監一人,<宣德王>三年,始置大谷城頭上,位白{自}級囗至四重阿囗為之。大監七人,位與太守同。頭上弟監一人,位自舍知至大奈麻為之。弟監一人,位自幢至奈麻為之。步監一人,位與縣令同。少監六人,位自先沮知至大舍為之。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外官零四
外位,<文武王>十四年,以六徒眞骨出居{于}五京九州島,別稱官名,其位視京位。岳干視一吉囗,述干視沙囗,高干視級囗,貴于{貴干}視大奈麻,選干[一作撰干]視奈麻,上干視大舍,干視舍知。一伐視吉次,彼日視小烏,阿尺視先沮知。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外官零五
<高句麗>人位,<神文王>六年,以<高句麗>人授京官,量本國官品授之。一吉囗本主簿,沙囗本大相,級囗本位頭大兄從大相,奈麻本小相狄相,大舍本小兄,舍知本諸兄,吉次本先人,烏知本自位。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外官零六
<百濟>人位,<文武王>十三年,以<百濟>來人授內外官,其位次視在本國官銜。京官:大奈麻本達率,奈麻本恩率,大舍本德率,舍知本囗率,幢本奈率,大烏本將德。外官:貴干本達率,選干本恩率,上干本德率,干本囗率,一伐本奈率,一尺本將德。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外官零七
其官銜見于雜傳記,而未詳其設官之始及位之高下者,書之于后。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外官零八
葛文王檢校尙書左仆射上柱國知元鳳省事興文監卿大子{太子}侍書學士元鳳省待詔記室郞瑞書郞<孔子>廟堂大舍錄事參軍右衛將軍功德司節度使安撫諸軍事州都令佐丞上舍人下舍人中事省南邊第一。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外官零九
<高句麗><百濟>職官,年代久遠,文墨晦昧。是故不得詳悉,今但以其著于古記及<中國>史書者,為之志。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外官一零
『隋書』云:“<高句麗>官,有太大兄次大兄次小兄次對盧次意侯奢次烏拙次太大使者次大使者次小使者次褥奢次囗屬次仙人,凡十二木{等},復有內評外評五部褥薩。”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外官一一
『新唐書』云:“<高句麗>官凡十二級:曰大對盧,或曰吐囗{囗},曰郁折,主圖簿者。曰太大使者。曰囗衣頭大兄,所謂囗衣者,仙人也,{秉}國政,三歲一易,善職則否。凡代日,有不服則相攻,王為閉宮守,勝者聽為之。曰大使者,曰大兄,曰上位使者,曰諸兄,曰小使者,曰過節,曰先人,曰古鄒大加。”又云:“莫離支大莫離支中里小兄中里大兄。”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外官一二
『冊府元龜』云:“<高句麗>,<后漢>時其國置官,有相加對盧沛者古鄒大加[古鄒大加,<高句麗>掌賓客之官,如大鴻囗也。]主簿優[一作于]臺使者囗衣先人。一說,大官有大對盧,次有太大兄大兄小兄意俟奢烏拙太大使者小使者褥奢囗屬仙人,幷褥薩,凡十三{二}等。復有內評外評,分掌內外事焉。”右見<中國>歷代史。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外官一三
左輔右輔大主簿國相九使者中畏大夫。右見本國古記。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外官一四
廣評省匡治奈[今侍中]徐事[今侍郞]外書[今員外郞]兵部大龍部[謂倉部]壽春部[今禮部]奉賓部[今禮賓省]義刑臺[今刑部]納貨府[今大府寺]調位府[今三司]內奉省[今都省]禁書省[今秘書省]南廂壇[今將作監]水壇[今水部]元鳳省[今翰林院]飛龍省[今太仆寺]物藏省[今少府監]史臺[掌習諸譯語]植貨府[掌栽植菓樹]障繕府[掌修理城隍]珠淘省[掌造成器物]正匡元輔大相元尹佐尹正朝甫尹軍尹中尹(+等品職)。右<弓裔>所制官號。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外官一五
『北史』云:“<百濟>官有十六品:左平五人一品,達率三十人二品,恩率三品,德率四品,囗率五品,奈率六品,將德七品,施德八品,固德九品,季德十品,對德十一品,文督十二品,武督十三品,佐軍十四品,振武十五品,克虞十六品。自恩率以下,官無常員,各有部司,分掌眾務。內官有前內部谷內部內囗部外囗部馬部刀部功德部藥部木部法部后宮部,外官有司軍部司徒部司空部司寇部點口部(+客部)外舍部綢部日官部市部,長吏三年一交代。都下有方,各為五部,曰上部前部中部下部后部。部有五巷,士庶居焉。部統兵五百人。五方各有方鎭{領}一人,以達率為之,方佐貳之。方有十郡,郡有將三人,以德率為之,統兵一千一百人以下七百人以上。”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外官一六
『隋書』云:“<百濟>官有十六品,長曰左平,次大率,次恩率,次德率,次囗率,次奈率,次將德,次施德,次固德,次季德,次對德,次文督,次武督,次佐軍,次振武,次克虞。五方各有方領二人,方佐貳之。方有十郡,郡有將。”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外官一七
『唐書』云:“<百濟>所置(內)官,曰{有}內臣佐平,掌宣納事;內頭佐平,掌庫藏事;內法佐平,掌禮儀事;衛士佐平,掌宿衛兵事;朝廷佐平,掌刑獄事;兵官佐平,掌外兵馬事。”右見<中國>歷代史。
四零卷志九職官下外官一八
左輔右輔左將上佐平北門頭。右見本國古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