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臟受疳〕 發熱夜啼。胸高咳嗽。用天冬。麥冬。苦楝皮。桑白皮。橘紅。生地。(各三錢)河水十碗煎至一碗。再入白蜜八兩。(煉熟)山藥一兩為末。再煎成膏。每日服三次即〔食傷成疳〕 六月收五谷蟲洗凈。入竹筒封之。待干研末。入麝香少許。每服一二錢。
米湯下。 食積腹硬者。用香圓半干者。入尿缸中。(每日更換者。)浸一月。取起洗凈。曬干研末。白湯調服一錢。年小者三五分。肚軟仍服肥兒丸。
〔完谷不化〕 脾胃不能消運所致。用綠礬一錢為餡。作面饅頭一個。蒸好曬干。火存性研細。綠者轉為紅色。用砂糖調服一錢。以大便如常即止。
〔五疳丸〕 治一切疳疾皆效。羊肝一具。(竹刀切片新瓦上焙干)海螵蛸。(二兩醋浸炒黃)白米。(炒五錢)和羊肝同搗。丸如黍米大。日服二錢。米湯下。肚大筋青。口舌生瘡皆效。
〔五疳八痢〕 面黃肌瘦發焦。諸藥不效。用牙皂莢。(二個去皮炙酥)蛤粉。(三錢)麝香。(一分另研)大蝦蟆。(二個。瓦上炙焦黑枯存性。)俱為末。米糊為丸。粟米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下。
〔疳鼓〕 久疳腹脹如鼓者。大蝦蟆一個剖開。入白豆蔻四十九粒。外用黃泥固濟。火存性。每服一錢五分。淡酒下甚效。 如因濕氣而成者。用雞屎。(炒燥一兩)入丁香一錢。研〔久疳不愈〕 疳積病久。身體羸弱。不能重藥下者。雄豬肝。(不見水者四兩。竹刀批開。)新荷葉。(曬干為末。每用二錢。)入肝內蒸熟。空心服之。半日后得下惡物從大便而出即效。再以人參茯苓白術之類調理。 立秋后大蝦蟆。(去頭足腸。以麻油涂之。)凈瓦上炙熟食之。積穢自下。連服五六枚。一月之后形容頓改。其效如神。一切疳積。瀉痢。疳泄皆治。
〔走馬牙疳〕 即腎經受疳。肌肉瘦。遍身生瘡。寒熱時。頭熱腳冷。牙床腐爛潰脫。
走馬者。言其危急之癥。多因痘疹余毒所致。或熱甚而成者。患之甚者黑腐而臭。宜多吃綠豆汁解熱。初起用人中白。(即多年尿缸中澄下白 。以風日久干者為良。或尿壺中白堿洗凈。瓦上 紅研極細。)先用荊芥湯洗疳處。日敷六七次。(涎從外出為吉。涎毒內收為兇。)或用婦人尿桶中白垢。(火 研細一錢)銅綠。(真者三分)麝香。(一分)和勻研細。貼之神效。
川黃竹葉十草。青黛。(各六分)麝香。(少許)俱研細和勻。敷患處神效。如口臭涎穢。黑腐不脫。牙落無血。用藥不效。穿腮破唇。皆不治之癥。 馬桶堿。(不拘多少。米醋 三次。)常年擦牙則無是病。
〔疳痢〕 益母草葉煮粥食。并絞汁服之。立效。 雞肫皮炒黃色為末。每服一錢。并治水泄及脾胃虛弱。
〔肚腹脹滿〕 脹久成鼓脹者。用豬肚一個。入大蒜肉四兩。同煮蒜化為度。(忌鹽醬。)食之三個全效。(余治一人十二歲時交夏腹滿。用廣、半、腹皮之藥。隨減隨發。至兩月后。
朝暮脹急。連及腰胯。氣急食少。諸藥不應。食蒜肚兩個如舊。五六個不再發。)〔鍋焦丸〕 小兒常服健脾消食。能治黃瘦大便不結。水瀉等癥。鍋焦。(炒黃三斤)神曲。(炒三兩)砂仁。(炒二兩)山楂。(蒸四兩)蓮肉。(去心四兩)雞肫皮。(炒一兩)共碾細末。加〔肥兒丸〕 治面黃肌瘦。食積脾疳。大便不結。疳瀉等癥。山藥。(二兩炒)茯苓。
白扁豆。(炒)五谷蟲。(洗凈焙燥)山楂。(炒)白芍。(炒)麥芽。(炒)神曲。(炒)當歸。
(各一兩五錢)白術。(土炒一兩)陳皮。(一兩)史君子肉。(煨八錢)胡黃連。(七錢姜汁炒)生甘草。
(七〔班龍丸〕 治小兒一切內熱潮熱。神昏不寧。咳嗽痰涎。及驚風驚搐等癥。天竺黃。
辰砂。膽星。(姜汁炒)枳殼。茯神。硼砂。(各一兩)琥珀。(七錢)山藥。(二兩)沉香。
雄黃。
(貯瓷器內。每服一丸。薄荷或燈心湯下。
〔稀痘丹〕 赤小豆。大黑豆。綠豆。生甘草。(各等分焙燥為末)用大竹一段。(兩頭留節。刮去青。鉆一孔入藥末填滿。以木針塞之。熔黃蠟護口。)至冬間浸入糞窖中月余。
立春前三日取起。水洗凈。掛臨風處百余日。取出再研。(不用時原存竹筒內不蛀。) 每用藥末三錢。配入綠萼梅蕊。(不經手取下。鍛石內窨燥。研末一錢。)不拘春秋時。清晨用經霜絲瓜藤上細藤絲。煎湯調服。(服藥后。忌葷腥。油膩。十日內得利下青黑糞為驗。則胎毒出矣。每年服一次。) 時痘行年。用玳瑁。犀角。各水磨服。日三次最良。并治心熱血凝研勻。即于午時搽小兒頭頂心。及心前心后。兩手心。兩足心。兩臂彎。兩腿彎。兩脅肋。共十三處。均搽如象棋大。勿使藥余多。不可洗去。聽其自落。搽過一次。出痘數十粒。二次出痘數粒。三次則終身不出。過周歲七夕重九皆可搽。
〔六味稀痘飲〕 將發痘時預服之。出痘無虞。山楂。牛蒡子。紫草。(各一錢) 防風。
荊芥。(各一錢二分)甘草。(五分)生姜一片。水煎服。 將出未見點時。用綠萼梅蕊三錢。
草蘭五朵。水煎服。(花須預收焙燥。或蜜藏住。)即多者可少。并得易發。
〔治痘不起〕 紫草茸。(即紫草根頭白毛)五分滾湯。砂鍋內煎服即起。(按本草紫草治斑疹痘毒。活血涼血。利大腸。痘欲出未出。血熱毒盛。大便閉澀者。宜用之。若已出而紅活。及白陷。大便利者。不宜用。惟用茸以取其初得陽氣相類之義。發痘如神。有益無損。)綠萼梅蕊。(五錢焙)桃仁。朱砂。甘草。(各一錢)老絲瓜。(枯燥成筋者近蒂三錢燒存性)俱研末。每服五分。白湯調下。隱在皮膚之間者。服之即起。并治麻癥斑癥。(按本草老絲瓜燒灰存性。甘平無毒。能通脈絡而去風。解毒消腫化痰。治痘瘡不快。用枯者燒存性。入朱砂研末。蜜水調服甚妙。) 出痘時或因觸犯。或痘不起。多用胡荽。(即 荽菜。) 搗汁和酒。臥處。門戶。床帳。及墻壁各處噴之即起。如手足未發齊者。水煎湯溫洗神效。(若兒虛弱。天時陰寒。即無變癥。用之最妙。若兒壯實。春夏晴暖。又所不宜。)用紅棗燒煙熏之亦妙。不論冬夏陰晴。凡出痘家皆宜用。能轉逆為順。
〔天蘿水〕 (一名西來甘露飲。)治痘瘡清熱解毒。及斑疹煩熱。口渴。咳嗽。疹色枯燥。或譫語喘急。睡臥不寧。服之神效。痘癥發熱三四日而熱不退。痘色紅紫口渴。大便燥結之癥。服之即能紅潤。 絲瓜藤霜降后三日近根三尺剪斷。將根頭一節倒插入新瓦瓶中。
上以物蓋之。勿使灰入。次日另用新壇一只。將瓶中之汁傾在壇內。將藤仍插入瓶中。三日后汁收盡。(不拘三五枝數)將壇封固窨于泥地上。如遇熱癥痘疹。每服兩酒杯。和蜜少許溫服二三次。勝于別味涼藥。若夾斑痘疹。和犀角磨汁服。寒月和酒服。一切時疫熱癥。或配藥服之甚驗。
〔防痘入目〕 未見痘時。用綠豆七粒。令兒自投井中。頻看井中七次而還。 胭脂。
(不拘多少。)口中嚼汁。頻揩眼眶。則痘不入目。 如已見點。用牛蒡子。(不拘多少。)乳母口中嚼爛。貼兒頭上囟門。則痘不入目。
〔痘瘡入目〕 目中已生痘。用芥菜子一合研碎。入百草霜同研勻。男女各吐津一口。
拌勻作餅。(左目則貼右足心。右目則貼左足心。)兩目皆有。貼左右足心。一晝夜即消。黑狗耳上取血一滴。入眼角即去。 兔糞。(炒黃為末。)煉蜜丸綠豆大。用木通蟬蛻煎湯下三十丸。以好為度。 眼內有痘痛楚者。用浮萍。(曬干為末三錢。曬時攤竹篩上。下用水映。
則易〔痘瘡入目后生膜翳〕 白菊花。谷精草。綠豆皮。(各等分)為末。每用一錢。用柿餅一個。米泔水一盞。同煎。候水干。只吃柿餅。日三次。十日效。
〔痘后眼疳〕 菊花。蛤粉。兔糞。草決明。谷精草。(各一兩)蟬蛻。(去翅足三錢)為末。雞肝一具。(不落水者。)竹刀批開。入藥末一錢。箬裹蒸熟食之。以好為度。
〔痘瘡作癢〕 荊芥穗。(一把束成帚)刷痘癢處。以散郁邪。其癢即止。再以茵陳梗葉燒煙。房內熏之。
〔痘陷不起〕 痘色變黑氣欲絕者。穿山甲。(洗凈。蛤粉炒令黃脆為末。)每用五分。
紫蘇煎湯。加酒調服。即發紅色如神。 倒陷黑色。口唇冰冷。取狗蠅。(七枚。狗身上夏月最多。冬月藏于耳中以鑷取。)焙干為末。酒調下。移時即紅潤如常。 痘瘡倒陷。人中白。(火 為末。) 水調三錢服之。陷者自起。年大倍加。(此三方。按本草亦皆驗過而無礙。勝如用人牙多矣。)〔治痘口渴〕 紅花子。牛蒡子。水煎細細咽之。即口中如煙。服之即止。(按紅花子能治血熱煩渴。天行時痘。宜水吞數粒甚效。)〔痘瘡擦破〕 松花糝之即效。 發熱發癢擦破。用蟬蛻。地骨皮。(各一兩) 為末。
每服二三匙。白湯服。日二三次。
〔爛痘及誤抓破者〕 黃牛糞。(在風露中久干者火 成灰)取中心白者為末。以薄絹包盛于瘡上撲之。如久不愈。墻上白螺螄殼。 研敷之。
〔痘瘡潰爛〕 蕎麥面用絹袋盛撲爛處。或鋪席上襯臥。
〔斑爛〕 痘出抓成瘡。濃血淋漓者是。多年墻屋上爛草。焙燥研極細。糝瘡上即效。
(此草善解瘡毒之功甚驗。) 氣虛血熱。遍身皆是者。鋪席上。令兒坐臥其間甚驗。 黃豆殼燒白灰。研細糝之。 遍身無皮。膿水粘衣被。茶葉。(不拘斤數揀去子梗凈。) 入滾水一泡。隨即撈起。乘濕鋪床上。用草紙隔一層。令兒睡一夜則膿皆干。神效。
〔濕爛〕 痘疹十余日。濕爛不結痂。干綠豆粉糝之。
〔痘后頭上破碎不結痂〕 黑豆。(炒焦為細末)香油調敷。
〔痘后不收膿〕 墻上草研末。(即前治斑爛之草。)敷之。內服保元湯。人參。(一錢)黃。(二錢)甘草。(五錢)生姜二片。水煎。不拘時服。
〔痘痂燥〕 痂皮濺起作痛。或痘痂欲落不落者。白蜜。(不拘多少) 略用湯和稀。
時時以鵝翎潤痛處。痘痂易落無痕。
〔痘瘡不靨及痂靨不落〕 豬骨髓。白蜜。共搗勻。火上熬三五沸退涼。用雞翎刷上。
數次即落。 如不能脫靨。用乳香房內焚之。
〔痘痂不落腫而成斑痕者〕 馬齒莧。(搗汁)豬脂油。(熬凈)石蜜。各等分。共熬成膏。
涂腫處即消。并治痘后腫毒。
〔落靨后 痘疤痛癢〕 馬齒莧。(搗汁一碗)冰糖。(一兩)豬脂油。(三錢)綠豆。
赤小豆。(研末各五錢)先將莧菜汁同豆末熬成膏。加入糖油和勻涂之。
〔出汗不止〕 牡蠣粉。貝母。(各五錢)粳米粉。(一升)和勻。絹袋盛。周身撲之即止。
〔痘有漿時腹瀉〕 大魁栗。(以酒壇頭黃泥和濕火煨熟)服之即止。
〔痘中出蛆〕 桃葉。(不拘多少揉軟)蓋在痘瘡上。并墊身下即消。或用真麻油滴一點痘上。即消盡不再生。(并治夏季一切瘡毒皆效。)〔痘疔〕 凡痘中數顆不起。變黑而痛者痘疔也。綠豆。菀豆。(各四十九粒各燒存性)珍珠。(一分。入豆腐內煮過研細。)油發灰。(二分)俱為極細末和勻。用胭脂水調成膏。先以銀針挑破痘疔。拭去紫血。敷藥疔上。 升麻煎濃湯去渣。將胭脂浸湯內。揉出紅汁。即以脂棉蘸汁。時時涂之。
〔暑天火痘〕 遍身皆紅者是。白花地丁搗汁。白酒沖服。并治痘喘。用水煎服甚驗。
〔痘后余毒〕 初發紅腫。用赤小豆。綠豆。黑大豆。(各等分) 為末。醋調時時敷之。
如已成癰毒。四圍涂之即消。
〔痘毒〕 即高腫不宜開刀。 大蝦蟆。(一個取皮) 中用針穿五七孔。蓋在毒上。
燥則易之。至三四個立消。并不再發。(冬月在亂石下。或沿河近水石岸尋之。) 羯羊屎以新瓦洗凈置屎于其中。上下以瓦覆定。慢火炙燥。煙盡存性。研細末。香油調敷。
〔痘毒潰爛〕 百合。(焙研細末) 糝之。 自潰出膿之后。脾胃虛弱。膿清不斂。
人參。黃 。白術。(炒各一錢)甘草。(三分)加姜一片。棗二枚。水煎食遠服。以好為度。
〔痘后疳蝕瘡〕 遍身及肢節生瘡。膿水不絕。鵝口繭。(不拘多少) 將生明礬末。
裝入滿。火燒枯為末。干糝瘡口內即斂。
〔痘后面瘡〕 密陀僧。白僵蠶。白芷。鷹矢白。白附子。(各等分) 研極細末。以水調敷。 凡痘后不宜即吃豆腐。魚腥。肥肉。多食致泄脾氣。
〔麻疹發散〕 櫻桃核。(四十九粒) 敲碎。蔥頭一個。水煎服。即能透發。 分開頂門。內有紅筋瘰挑破。即悶者易出。 如發時腹瀉。只宜清解。不宜止瀉。用西河柳五錢。
水煎服。 如悶疹發不出。喘嗽煩悶躁亂者。用西河柳葉。(風干為末。)每服四錢。水煎服。
疹〔治疹不透〕 頭面眼眶腫脹。氣喘命在頃刻者。以熏法治之。生蔥頭。(斤許連須搗爛。) 放在盆內〔兒大盆大。蔥亦加多。〕 盆上用木架將小兒睡在盆架上。然后將滾水沖入盆內。以蔥氣熏兒周身。稍溫即抱起。此法須在密布帳中。勿受一線風吹。直待汗干。即得透發全好。(須防小兒手足入滾水。) 杏仁。(十粒去皮尖。研細末。) 酒釀。(乃酒初釀之酒母。不可誤服燒酒酒漿)調服發喑疹最效。
〔冬月麻疹〕 因寒不得發透。喘渴悶躁者。麻黃。(去節湯泡過)用蜜酒拌炒八分。
加入治疹藥中。一服立透。
〔誤吞諸蟲〕 飲靛青水即瀉出。
〔腹內蟲積〕 檳榔為末。清晨蜜水調服。 使君子肉。(半生半熟)每日食數粒。榧子切片多吃甚效。如覺咬痛。(痛時惡心吐水流涎。時痛時止者。為蟲痛。) 用五靈脂二錢。
白枯礬五錢。研勻。每服一二錢。不拘時服。以好為度。
〔寸白蟲〕 色白兩頭尖長三五分不等。常從肛門口出。檳榔。(八兩)榧子。(一斤)木香。(一兩)俱切片微炒為末。每服二三錢。先吃素三日。擇初三四五更先吃炙肉。口中嚼汁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