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藝文
- 明倫匯編皇極典寬嚴部
- (清)陳夢雷
- 3675字
- 2015-12-27 00:42:20
連珠 晉陸機
臣聞春風朝煦蕭艾蒙其溫秋霜霄墜芝蕙被其涼
是以威以齊物為肅德以普濟為弘
使人畏愛悅服策 唐白居易
問政不可寬寬則人慢刑不可急急則人殘故失
于恢恢則漏網而為弊務于察察則及泉而不祥
將使寬猛適宜囗密合制上施畏愛之道下有悅
服之心刑政之中何者為得
臣聞圣人在上使天下畏而愛之悅而服之者由乎
理大罪赦小過也書曰宥過無大況小者乎刑故無
小況大者乎故宥其小者仁也仁以容之則天下之
心愛而悅之矣刑其大者義也義以糾之則天下之
心畏而服之矣臣竊見國家用法似異于是何則糾
察之政急于朝官而寬于外官懲戒之刑加于小吏
而縱于長史是故權輕而過小者或反繩之寄重而
罪大者或反赦之臣伏思之恐非先王宥過刑故之
道也然則小大之喻其猶魚邪魚之在泉者小也察
之不祥魚之吞舟者大也漏之不可刑煩猶水濁水
濁則魚喁政慢猶防決防決則魚逝是以善為理者
舉其綱囗其網綱舉則所羅者大矣網囗則所漏者
小矣伏惟陛下舉其綱于長吏囗其網于朝官舍小
過以示仁理大罪而明義則畏愛悅服之化暗然而
日彰于天下矣
厲法禁 宋蘇軾
昔者圣人制為刑賞知天下之樂乎賞而畏乎刑也
是故施其所樂者自下而上民有一介之善不終朝
而賞隨之是以上之為善者足以知其無有不賞也
施其所畏者自上而下公卿大臣有毫發之罪不終
朝而罰隨之是以下之為不善者亦足以知其無有
不罰也詩曰剛亦不吐柔亦不茹夫天下之所謂權
豪貴顯而難令者此乃圣人之所借以徇天下也舜
誅四兇而天下服何也此四族者天下之大族也夫
惟圣人為能擊天下之大族以服小民之心故其刑
罰至于措而不用周之衰也商鞅韓非峻刑酷法以
督責天下然所以為得者用法始于貴戚大臣而后
及于囗賤故能以其國霸由此觀之商鞅韓非之刑
非舜之刑而所以用刑者舜之術也后之庸人不深
原其本末而猥以舜之用刑之術與商鞅韓非同類
而棄之法禁之不行奸宄之不止由此其故也今夫
州縣之吏受賂以鬻獄其罪至于除名而其官不足
以贖則至于嬰木索受笞棰此亦天下之至辱也而
士大夫或冒行之何者其心有所不服也今夫大吏
之為不善非特簿書米鹽出入之間也其位愈尊則
其所害愈大其權愈重則其下愈不敢言幸而有不
畏強御之士出力而排之又幸而不為上下之所抑
以遂成其罪則其官之所減者至于罰金蓋無幾矣
夫過惡暴著于天下而罰不傷其毫毛鹵莽于公卿
之間而纖悉于州縣之小吏用法如此宜其天下之
不心服也用法而不服其心雖刀鋸斧鉞猶將有所
不避而況木索笞棰哉方今法令至繁觀其所以防
奸之具一舉足且入其中而大吏犯之不至于可畏
其故何也天下之議者曰古者之制刑不上大夫大
臣不可以法加也嗟夫刑不上大夫者豈曰大夫以
上有罪而不刑歟古之人君責其公卿大臣至重而
待其士庶人至輕也責之至重故其所以約束之者
愈寬待之至輕故其所以堤防之者甚密夫所貴乎
大臣者惟其不待約束而后免于罪戾也是故約束
愈寬而大臣益以畏法何者其心以為人君之不我
疑而不忍欺也茍幸其不疑而輕犯法則固已不容
于誅矣故夫大夫以上有罪不從于訊鞫論報如士
庶人之法斯以為刑不上大夫而已矣天下之吏自
一命以上其蒞官臨民茍有罪皆書于其所謂歷者
而至于館閣之臣出為郡縣者則遂罷去此真圣人
之意欲有以重責之也奈何其與士庶人較罪之輕
重而又以其爵減耶夫律有罪而得以首免者所以
開盜賊小人自新之涂而今之卿大夫有罪亦得以
首免是以盜賊小人待之歟天下惟無罪也是以罰
不可得而加如知其有罪而特免其罰則何以令天
下今夫大臣有不法或者既以舉之而詔曰勿推此
何為者也圣人為天下豈容有此曖昧而不決故曰
厲法禁自大臣始則小臣不犯矣
君術策四 蘇轍
臣聞古者君臣之間相信如父子相愛如兄弟朝廷
之中優游悅懌歡然相得而無間知無所不言言無
所不盡開心平意表里洞達終身而不見其隙當此
之時天下之人出身以事君委命于上而無所憂懼
安神定氣以觀天下之政蕩然肆志有所欲為而上
不見忌其所據者甚堅而無疑是以士大夫皆敢進
而擅天下之大功至于后世君臣相虞皆有猜防之
憂君不敢以其誠心致諸其臣而臣亦不敢直己以
行事二者相與齟齬而不相信上下相顧鰓鰓然而
不能以自安而尚何暇及于天下之利害故天下之
事每每擾敗而無所成就臣竊傷之而以為其弊在
于防禁之太深而督責之太急夫古之圣人至嚴而
有所至寬至易而有所至險使天下有所易信而有
所不可測用之各當其處而不失節是以天下畏其
嚴而樂其寬至于后世之君徒知天下之不可以甚
寬也而用之其君臣之際使其公卿大臣終日憂懼
不得安意肆志以自盡于其上而以為畏威徒知天
下之不可甚嚴也而用之其法律之事使其天下之
官吏欺其長上得以茍免取容不畏天子之法而以
為行惠蓋其所以用之之術甚悖而不順者至于如
此夫天下之人上自百官而下至于庶民其為奸安
可窮盡而天子者以其一身寄乎其中論其眾寡之
勢則天下至眾而天子至寡論其智詐巧偽之術則
天下之眾固必有過于天子者吾欲臨之以天子之
威則彼有所畏憚而不敢言多為之堤防以御其變
詐則彼之智將有以出于堤防之所不能及是以古
之圣人推之以至誠而御之以至威容之以至寬而
待之以至易以君子長者之心待天下之士而不防
其為詐談笑議論無所不及以開其歡心故天下士
大夫皆欣然而入于其中有所愧恥而不忍為欺詐
之行力行果斷而無憂懼不敢之意其所任用雖其
兄弟朋友之親而不顧徇私之名其所誅戮雖其仇
怨囗睚之人而不恤報怨之嫌何者君臣相信之篤
此所謂至嚴而有所至寬者也然至大吏縱橫放肆
犯法而無忌天下之所指目律令之所當取則雖天
子有所不可輒釋使之一入而不可解而后天下知
有所畏此所謂至易而有所至險二者其事不同而
相與為用夫是以至寬而天下無頹惰靡迤之風至
險而君臣無猜防逼迫之慮夫惟能通其君臣之歡
而盡行其刑法之所禁而后可以及此也
論寬猛二道奏 上官均
臣聞治天下有二道寬與猛而已寬過則緩而傷義
事有廢弛之弊猛過則急而傷恩官吏有弊法茍免
之患術雖不同其囗政害民一也自熙寧以來朝廷
以法度整齊四方諸路監司不能深明朝廷之意往
往務為慘核刻深之政郡縣望風畏栗大抵以趣辦
為事類文具而無實不暇長計遠以便民為意而
四方之民有憔悴愁嘆之音此傷猛過急之弊也自
陛下臨御數下德音務從寬大四方欣然仰戴德澤
然比聞諸道監司又不能明陛下之美意妄意朝廷
風旨一切以茍簡縱弛為事疲囗污庸之吏視而不
劾紛糾紊繆之政知而不察外求寬厚之名以要譽
于一時此矯枉過寬士大夫守義不篤之患也方陛
下講修百度以差役之法行于四方尤在郡縣夙夜
悉心以推行朝廷愛民之政若怠惰不舉委成于胥
吏太守玩而不察監司視而不糾朝廷遣使廉訪頗
有其實或風聞于上當顯責以厲遠近庶幾按察之
吏不敢寬縱郡縣之官不敢偷惰人人警懼修職宣
布陛下之德澤以惠黎庶
治勢略 秦觀
哲宗元佑初觀以蔡州教授舉賢良方正進策三
十篇其治勢略云
圣主之于天下豈嘗有意用術哉天下有強勢吾則
有寬術天下有弱勢吾則有猛術非強非弱天下無
勢非寬非猛吾亦無術蓋無勢者天下之常而無術
者圣人之至術也雖然御強勢者必以寬而強之弊
實生于寬御弱勢者必以猛而弱之弊實生于猛何
則昔漢之文景承高祖開創之后接呂氏蹀血之余
除非謗去肉刑減笞法定棰令可謂寬矣而諸侯逆
命外寇侵邊孝武不勝其憤力攘匈奴誅兩粵大臣
相繼而入獄二千石連頸而伏誅巫蠱之禍至于夫
婦父子之間而不相保由是言之豈非強之弊實生
于寬耶昔唐肅宗器本刻深以刑名自喜安史之亂
來歸者戮于獨柳之下待罪者斃于縲紲之中可謂
猛矣而慶緒薦興思明復起代宗深鑒其事舍脅從
之罪緩污染之誅至于封豕長蛇無所懲艾忠臣義
士切齒不平王室陵夷之漸蓋基于此由是言之豈
非弱之弊實生于猛耶是故救強之弊必于崇寬之
時救弱之弊必于尚猛之日昔陵陽嚴詡將去潁川
謂掾史曰我以柔弱召必選剛猛代到將有僵仆者
矣及何并至郡首治鍾威趙季李款之獄果如詡言
以詡并觀之則天下之勢可以前百年而預定古者
刑罰世輕世重不為定論文王之時關市譏而不征
周公成王之時則關市有征矣至兇年然后弛之推
此類而言則先王之法度大抵皆審天下之勢而為
之者也傳曰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
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夫傳
所謂和者則臣之所謂圣人之至術者歟
安民論 李覯
君者親也民者子也吏者其乳保也親不能自育其
子育之者乳保也君不能自治其民治之者官吏也
赤子之在襁褓知有乳不知有母也細民之在田野
知有吏不知有君也乳之不才則饑之渴之驚之癇
之親雖慈不能幸其子以生也吏之不才則窮之役
之殺之害之君雖仁不能幸其民以安也然乳保之
任不離帷房之間親之臥起可以接也官吏之職必
遠畿甸之外君之視聽無由及也是故擇吏不可不
慎也竊思今之所謂良吏者多不得其衷焉不師古
道不觀人情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而已其務近名
者則曰政必以猛其務陰德者則曰政必以寬其務
自異者則曰前之政猛矣我必以寬前之政寬矣我
必以猛其務自守者則曰何必以猛何必以寬斷諸
法而已矣是皆一偏之論也政必以猛乎其如善人
何多其逮捕峻其推鞫苛察則謂之智深文則謂之
公火之炎矣無間玉石霜之隕矣孰分蘭蕙仁者之
愛果如是哉政必以寬乎其如惡人何弛其囚系輕
其刑戮以容奸為大度以緩令為識體鴟梟鳴樹而
弗忍言弋射虎豹食人而弗忍機陷義者之斷果
如是哉政必改前乎則前人之猛治者皆惡人也我
改以寬孰謂可哉前人之寬治者皆善人也我改以
猛孰謂可哉政必以法乎則法輕而情重者何以威
之哉法重而情輕者何以恩之哉是故近名者刻薄
之人也陰德者柔邪之人也自異者詭激之人也自
守者畏囗之人也皆不足以知治體矣仲尼曰寬以
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蓋言寬猛不可偏任也失
之于寬則濟以猛失之于猛則濟以寬寬猛并行然
后為治也何謂寬猛并行哉于善則寬而于惡則猛
也囗陶曰宥過無大刑故無小過雖大而宥其寬也
故雖小而刑其猛也明主誠宜處寬猛之用以命郡
吏謹察其所為而廢興之則治道一致而百姓阜康
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