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匯考

上古

天皇氏始推五運以木德王

按史記補三皇本紀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二頭淡

泊無所施為而俗自化木德王

地皇氏以火德王

按史記補三皇本紀地皇十二頭火德王姓十二人

興于熊耳龍門等山

燧人氏以火德王

按古史考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實穴居野處

山居則食鳥獸衣其羽皮飲血茹毛近水則食魚鱉

螺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腸胃于是有圣人以火德

王造作鉆燧出火教人熟食鑄金作刃民人大說號

曰燧人

太囗庖犧氏以木德王

按史記補三皇本紀太囗庖犧氏代燧人氏繼天而

王有圣德木德王注春令故易稱帝出乎震月令孟

春其帝太囗是也

按宋史律歷志在昔春皇以萬物生于東至仁體乎

木故德始于木

按拾遺記春皇者庖犧氏之別號以木德稱王故曰

春皇其明睿照于八區是謂太昊昊者明也位居東

方以含養蠢化囗于木德其音附角號曰木皇

女媧氏以木德王

按史記補三皇本紀女媧氏代宓犧立號曰女希氏

不承五運一曰女媧亦木德王蓋宓犧之后已經數

世金木輪環周而復始特舉女媧以其功高而充三

皇故頻木王也

炎帝神農氏以火德王

按史記補三皇本紀炎帝神農氏姜姓火德王故曰

炎帝以火名官

按宋史律歷志春皇德始于木木以生火神農受之

為火德

按劉恕外紀少典之君娶于有蟜氏之女曰安登生

二子焉長曰石年育于姜水故以姜為姓以火德代

伏羲氏治天下故曰炎帝因火德王故以火紀官為

火帝春官為大火夏官為鶉火秋官為西火冬官為

北火中官為中火

黃帝軒轅氏以土德王

按史記五帝本紀黃帝者少典之子神農氏世衰諸

侯尊軒轅為天子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索隱曰炎帝火黃帝土代之即黃龍地螾見也

螾土精大五六圍長十余丈

按宋史律歷志神農為火德火以生土黃帝受之為

土德

按竹書紀年黃帝軒轅氏二十年景云見

有景云之瑞赤方氣與青方氣相連赤方中有

兩星青方中有一星凡三星皆黃色以天清明時

見于攝提名曰景星有大螻如羊大螾如虹帝以

土氣勝遂以土德王

按拾遺記軒轅出自有熊之國母曰昊樞以戊己之

日生故以土德稱王時有黃星之祥

少昊金天氏以金德王

按史記五帝本紀黃帝居軒轅之丘娶于西陵之女

是為嫘祖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元囂是為

青陽

索隱曰元囂青陽是為少昊繼皇帝立者而史

不敘蓋少昊金德王非五運之次故敘五帝不數

之也

按宋史律歷志黃帝為土德土以生金少昊受之為

金德

按劉恕外紀少昊金天氏黃帝之子元囂也降居江

水邑于窮桑以金德王天下遂號金天氏

顓頊高陽氏以水德王

按史記五帝本紀不載 按宋史律歷志少昊為金

德金以生水顓頊受之為水德

按劉恕外紀帝顓頊高陽氏年十歲佐少昊二十即

帝位以水德紹金天氏為天子號高陽氏

帝嚳高辛氏以木德王

按史記五帝本紀不載 按宋史律歷志顓頊為水

德水以生木高辛受之為木德

按劉恕外紀帝嚳高辛氏生而神靈年十五佐顓頊

受封于辛年三十以木德代高陽氏為天子號高辛

陶唐氏

唐以火德王

按史記五帝本紀不載 按宋史律歷志高辛為木

德木以生火唐堯受之為火德

按劉恕外紀帝堯陶唐氏帝摯之弟也年十三佐摯

封植受封于陶年十五改國于唐摯廢諸侯尊堯為

天子以火德王

有虞氏

虞以土德王

按史記五帝本紀不載 按宋史律歷志唐為火德

火以生土虞舜傳之為土德

按通鑒前編虞帝舜元載春正月元日帝格于文祖

踐天子位于蒲阪以土德王

夏后氏

夏以木德王

按史記夏本紀不載 按封禪書夏得木德青龍止

于郊草木暢茂(

按孔子家語蔡邕獨斷鄭樵通志通鑒前編言夏以金德王蓋主五行相

生之義也而史記封禪書漢書郊祀志又言夏得木德獨斷通志前編后出無論家語在史漢前而

其說互異未知何故茲主正史故從封禪書云)

商以金德王

按史記殷本紀湯踐天子位改正朔易服色上白朝

會以晝 按封禪書殷得金德銀自山出(

按家語等書作以水

德王)

周以火德王

按史記周本紀不載 按封禪書周得火德有赤烏

之瑞

按家語等書

作以木德王

秦以水德王

按史記始皇帝本紀秦初并天下始皇推終始五德

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

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節旗皆上

黑數以六為紀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為步

乘六馬更名河曰德水以為水德之始剛毅戾深事

皆決于法刻削毋仁恩和義然后合五德之數于是

急法久者不赦

按漢書郊祀志秦始皇帝即位或曰黃帝得土德黃

龍地螾見夏得木德青龍止于郊草木鬯茂殷得金

德銀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烏之符今秦變周水德

之時昔文公出獵獲黑龍此其水德之瑞于是秦更

名河曰德水以冬十月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為名

音上大呂事統上法

高帝定以火德王

按漢書高帝本紀高祖為亭長為縣送徒驪山徒多

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亭止飲夜皆解

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愿

從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

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愿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

畏乃前拔劍斬蛇分為兩道開行數里醉困臥后人

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嫗何哭嫗曰人殺吾

子人曰嫗子何為見殺嫗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

當道今赤帝子斬之故哭人乃以嫗為不誠欲苦之

嫗因忽不見后人至高祖覺告高祖高祖乃心獨喜

自負諸從者日益畏之高祖立為沛公祠黃帝祭蚩

尤于沛廷而釁鼓旗幟皆赤由所殺蛇白帝子所殺

者赤帝子故也 又按本紀贊漢承堯運德祚已盛

斷蛇著符旗幟上赤協于火德自然之應得天統矣

按鄭樵通志漢紀漢五年二月甲午漢王即皇帝

位于汜水之陽以十月為正從火德色尚赤

文帝四年定仍秦水德王

按史記漢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史記張蒼傳孝文

皇帝四年蒼為丞相自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會天

下初定將相公卿皆軍吏張蒼為計相時緒正律歷

以高祖十月始至霸上因故秦時本以十月為歲首

弗革推五德之運以為漢當水德之時尚黑如故吹

律調樂入之音聲及以比定律令若百工天下作程

品至于為丞相卒就之

十五年以黃龍見詔申明土德

按史記文帝本紀十五年黃龍見成紀天子復召公

孫臣以為博士申明土德事(

按漢書郊祀志作十四年事今從史記本紀作

十五年事)

按漢書郊祀志文帝即位十三年魯人公孫臣上書

曰始秦得水德及漢受之推終始傳則漢當土德土

德之應黃龍見宜改正朔服色尚黃時丞相張蒼好

律歷以為漢乃水德之時河決金堤其符也年始冬

十月色外黑內赤與德相應公孫臣言非是罷之明

年黃龍見成紀文帝召公孫臣拜為博士與諸生申

明土德草改歷服色事

后漢

光武帝建武二年始正火德

按后漢書光武帝本紀建武二年春正月壬子始正

火德色尚赤

漢初土德色尚黃至此始明火德徽幟尚赤服

色于是乃正

文帝黃初元年詔以土德王

按魏志文帝本紀黃初元年十二月初營洛陽戊午

幸洛陽

魏略曰詔以漢火行也火忌水故洛去水而加

佳魏于行次為土土水之牡也水得土而乃流土

得水而柔故除佳加水變雒為洛

按宋書禮志魏文帝雖受禪于漢而以夏數為得天

故黃初元年詔曰孔子稱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

之冕樂則韶舞此圣人集群代之美事為后王法制

也傳曰夏數為得天朕承唐虞之美至于正朔當依

虞夏故事若殊徽號異器械制禮樂易服色用牲幣

自當隨土德之數每四時之季月服黃十八日臘以

丑牲用白

按冊府元龜魏文帝以漢延康元年十一月受禪給

事中博士蘇林董巴上表曰魏之氏族出自顓頊與

舜同祖舜以土德承堯之火今魏亦以土德承漢之

火于行運合于堯舜授受之次遂改延康元年為黃

初元年議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承土行十二月幸

洛陽以夏數得天故即用夏正服色尚黃

武帝泰始元年定以金德王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北齊書文宣帝本紀魏

武定八年夏五月冊曰漢劉告否當涂順民曹歷不

永金行納禪

按晉受魏禪此

云金行指晉也

按冊府元龜注史臣曰晉為金行服色尚赤考之天

道其違甚矣

按陳紹學林晉武帝泰始元年有司奏王者祖氣而

奉其始終晉于五行之次應尚金金生于巳事于酉

終于丑宣祖以酉日臘以丑日改景初歷為泰始歷

奏可

宋以水德王

按南齊書高帝本紀宋升明三年四月辛卯宋帝禪

位下詔曰相國齊王天誕睿圣河岳炳靈昔金政既

淪水德締構天之歷數皎然有征朕遜位別宮敬禪

于齊建元元年夏四月甲午上即皇帝位設壇柴燎

告天曰宋帝陟鑒干序欽若明命以命于道成水德

既微仍世多故實賴道成匡拯之功以弘濟于厥艱

敬簡元辰升壇受禪

齊以木德王

按梁書武帝本紀齊中興二年二月丙辰齊帝禪位

于梁璽書曰昔水行告厭我太祖既受命代終在日

天祿云謝亦以木德而傳于梁

梁以火德王

按陳書武帝本紀齊太平二年十月辛未梁帝禪位

于陳璽書曰昔者木運斯盡予高祖受焉今歷去炎

精神歸樞紐敬以火德傳于爾陳一依唐虞故事王

其時陟元后

北魏

道武帝天興元年定以土德王

按魏書道武帝本紀天興元年十有二月己丑帝臨

天文殿太尉司徒進璽綬百官咸稱萬歲詔有司議

定行次尚書崔元伯等奏從土德服色尚黃數用五

未祖辰臘犧牲用白五郊立氣宣贊時令敬授民時

行夏之正 按禮志天興元年定都平城即皇帝位

立壇兆告祭天地祝曰皇帝臣珪敢用元牡昭告于

皇天后土之靈上天降命乃眷我祖宗世王幽都珪

以不德篡戎前緒思寧黎元龔行天罰殪劉顯屠衛

辰平慕容定中夏群下勸進謂宜正位居尊以副天

人之望珪以天時人謀不可久替謹命禮官擇吉日

受皇帝璽綬惟神祗其丕祚于魏室永綏四方事畢

詔有司定行次正服色群臣奏以國家繼黃帝之后

宜為土德故神獸如牛牛土畜又黃星顯曜其符也

于是始從土德數用五服尚黃犧牲用白祀天之禮

用周典以夏四月親祀于西郊徽幟有加焉

孝文帝太和十五年更定以水德王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不載 按禮志太和十四年八

月詔曰丘澤初制配尚宜定五德相襲分囗有常然

異同之論著于往漢未詳之說疑在今史群官百辟

可議其所應必令合中以成萬代之式中書監高閭

議以為帝王之作百代可知運代相承書傳可驗雖

祚命有長短德政有優劣至于受終嚴祖殷薦上帝

其致一也故敢述其前載舉其大略臣聞居尊據極

允應明命者莫不以中原為正統神州為帝宅茍位

當名全化跡流洽則不專以世數為與奪善惡為是

非故堯舜禪揖一身異尚魏晉相代少紀運殊桀紂

至虐不廢承歷之敘厲惠至昏不闕周晉之錄計五

德之論始自漢劉一時之議三家致別故張蒼以漢

為水德賈誼公孫臣以漢為土德劉向以漢為火德

以為水德者正以嘗有水溢之應則不推運代相承

之數矣以土德者則以亡秦繼歷相即為次不推逆

順之異也以為火德者懸證赤帝斬蛇之符棄秦之

暴越惡承善不以世次為正也故以承周為火德自

茲厥后乃以為常魏承漢火生土故魏為土德晉承

魏土生金故晉為金德趙承晉金生水故趙為水德

燕承趙水生木故燕為木德秦承燕木生火故秦為

火德秦之未滅皇魏未克神州秦氏既亡大魏稱制

元朔故平文之廟始稱太祖以明受命之證如周在

岐之陽若繼晉晉亡已久若棄秦則中原有寄推此

而言承秦之理事為明驗故以魏承秦魏為土德又

五緯表驗黃星曜彩考氏定實合德軒轅承土祖未

事為著矣又秦趙及燕雖非明圣各正號赤縣統有

中土郊天祭地肆類咸秩明刑制禮不失舊章奄岱

逾河境被淮漢非若齷齪邊方僣擬之屬遠如孫權

劉備近若劉裕道成事系蠻裔非關中夏伏惟圣朝

德配天地道被四海承干統歷功侔百王光格同于

唐虞享祚流于周漢正位中境奄有萬方今若并棄

三家遠承晉氏則蔑中原正次之實存之無損于此

而有成于彼廢之無益于今而有傷于事臣愚以為

宜從尚黃定為土德又前代之君明賢之史皆因其

可褒褒之可貶貶之今議者偏據可絕之義而不錄

可全之禮所論事大垂之萬葉宜并集中秘群儒人

人別議擇其所長于理為悉秘書丞臣李彪著作郎

崔光等議以為尚書閭議繼近秦氏臣職掌國籍頗

覽前書惜此正次慨彼非緒輒仰推帝始遠尋百王

魏雖建國君民兆朕振古祖黃制朔囗跡有因然此

帝業神元為首案神元晉武往來和好至于桓穆洛

京破亡二帝志摧聰勒思存晉氏每助劉琨申威并

冀是以晉室銜扶救之仁越石深代王之請平文太

祖抗衡苻石終平燕氏大造中區則是司馬祚終于

郟鄏而元氏受命于云代蓋自周之滅及漢正號幾

六十年著符尚赤后雖張賈殊議蹔疑而卒從火德

以繼周氏排虐嬴以比共工蔑暴項而同吳廣近蠲

謬偽遠即神正若此之明也寧使白蛇徒斬雕云空

結哉自有晉傾淪暨登國肇號亦幾六十余載物色

旗幟率多從黑是又自然合應元同漢始且秦并天

下革刱法度漢仍其制少所變易猶仰推五運竟踵

隆姬而況劉石苻燕世業促褊綱紀弗立魏接其弊

自有彝典豈可異漢之承木舍晉而為土邪夫皇統

崇極承運至重必當推協天緒考審正次不可雜以

僣竊參之強狡神元既晉武同世桓穆與懷愍接時

晉室之淪平文始大廟號太祖抑亦有由紹晉定德

孰曰不可而欲次茲偽僣豈非惑乎臣所以慺慺惜

之唯垂察納詔令群官議之十五年正月侍中司空

長樂王穆亮侍中尚書左仆射平原王陸睿侍中吏

部尚書中山王王元孫侍中尚書駙馬都尉南平王

馮誕散騎常侍都曹尚書新秦侯游明根散騎常侍

南部令鄧侍祖秘書中散李愷尚書左丞郭祚右丞

霸城子衛慶中書侍郎封琳中書郎泰昌子崔挺中

書侍郎賈元壽等言臣等受敕共議中書監高閭秘

書丞李彪等二人所議皇魏行次尚書高閭以石承

晉為水德以燕承石為木德以秦承燕為火德大魏

次秦為土德皆以地據中夏以為得統之征皇魏建

號事接秦末晉既滅亡天命在我故因中原有寄即

而承之彪等據神元皇帝與晉武并時桓穆二帝仍

修舊好始自平文逮于太祖抗衡秦趙終平慕容晉

祚終于秦方大魏興于云朔據漢棄秦承周之義以

皇魏承晉為水德二家之論大略如此臣等謹共參

論伏惟皇魏世王元朔下迄魏晉趙秦二燕雖地據

中華德祚微淺囗獲推敘于理未愜又國家積德修

長道光萬載彪等職主東觀詳究圖史所據之理其

致難奪今欲從彪等所議宜承晉為水德詔曰越近

承遠情所未安然考次推時頗亦難繼朝賢所議豈

朕能有違奪便可依為水德祖申臘辰

北周

周以木德王

按隋書崔仲方傳高祖受禪仲方與高颎議正朔服

色事仲方曰晉為金行后魏為水周為木

文帝開皇元年詔以火德王

按隋書文帝本紀開皇元年二月即皇帝位六月癸

未詔以初受天命赤雀降祥五德相生赤為火色其

郊及社廟衣服冕之儀如朝會之服旗幟犧牲盡令

上赤戎服以黃 按禮儀志高祖即位將改周制詔

曰三代所尚眾論多端朕初受天命赤雀來儀兼姬

周已還于茲六代三正回復五德相生總以言之囗

宜火色垂衣已降損益可知尚色雖殊常兼前代其

郊丘廟社可依袞冕之儀朝會衣裳宜盡用赤昔丹

烏木運姬有大白之旗黃星土德曹乘黑首之馬在

祀與戎其尚恒異今之戎服皆可尚黃在外常所著

者通用雜色祭祀之服須合禮經宜集通儒更可詳

議 按崔仲方傳高祖受禪仲方與高颎議正朔服

色事仲方曰晉為金行后魏為水周為木皇家以火

承木得天之統又圣躬載誕之初有赤光之瑞車服

旗牲并宜用赤上從之

高祖走以土德王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通鑒綱目隋義寧二年

五月恭帝傳位于唐唐王即皇帝位推五運為土德

色尚黃

后梁

梁以金德王

按宋史律歷志自唐室下衰土德隤圯朱梁氏強稱

金統

后唐

莊宗仍唐舊以土德王

按五代史唐莊宗本紀不載 按宋史律歷志莊宗

中興唐祚重新土運

后晉

晉以金德王

按宋史律歷志五運相承晉以金

按冊府元龜同光纘服再承絕緒晉承唐后是為金

后漢

漢以水德王

按宋史律歷志漢以水

按冊府元龜漢氏承晉實當水行

后周

太祖廣順元年定以木德王

按五代史周太祖本紀不載 按宋史律歷志周以

按冊府元龜周太祖廣順元年司天上言歷代帝王

以五運相承前朝紹承水德今國家建號周朝合以

木德代水準經法國以歲暮為臘今歷日所行合以

今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丁未為臘從之

臣欽若等曰晉承后唐漢承晉本文不載承土

之德據周稱木德即是漢為水晉為金以繼唐土

德也

太祖建隆元年定以火德王

按宋史太祖本紀建隆元年三月壬戌定國運以火

德王色尚赤臘用戌 按律歷志國初有司上言國

家受周禪周木德木生火則本朝運膺火德色當尚

赤臘以戌日詔從之

章宗貞佑四年定以土德王

按金史章宗本紀不載 按張行信傳貞佑四年行

信為太子少保時尚書省奏遼東宣撫副使完顏海

奴言參議官王澮嘗言本朝紹高辛黃帝之后也昔

漢祖陶唐唐祖老子皆為立廟我朝迄今百年不為

黃帝立廟無乃愧于漢唐乎又云本朝初興旗幟尚

赤其為火德明矣五德之祀闕而不講亦非禮經重

祭祀之意臣聞于澮者如此乞朝廷議其事詔問有

司行信奏曰按始祖實錄止稱自高麗而來未聞出

于高辛今所據欲立黃帝廟黃帝高辛之祖借曰紹

之當為木德今乃言火德亦何謂也況國初太祖有

訓因完顏部多尚白又取金之不變乃以大金為國

號未嘗議及德運近章宗朝始集百僚議之而以繼

亡宋火行之絕定為土德以告宗廟而詔天下焉顧

澮所言特狂妄者耳上是之

為你推薦
龍族(1-3合集)(修訂版)
會員

《龍族》同名動畫正在騰訊視頻熱播,8月19日首播三集,每周五10:00更新一集。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轟然洞開,掩蓋于歷史中的戰爭就要在他面前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中國幻想扛鼎之作,千萬冊暢銷奇跡,三年修訂,六萬字新篇。每個人都曾是荒原上的孩子,走出去的那個是扛起戰旗的王。

江南 36.1萬讀過
麻衣神算子
會員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騎馬釣魚 738萬讀過
我叫趙甲第(原名:老子是癩蛤蟆)
會員

【扮豬吃虎+逆襲燃爽+掉馬打臉】豪門棄子打工記!烽火戲諸侯都市勵志作品、元祖級男頻爽文!影視劇《我叫趙甲第》原著!我叫趙甲第,綽號趙八兩,偽宅男,武力值不詳,智力值比較變態,理科無敵。聰明絕頂卻錦衣夜行,家財萬貫卻素袖藏金。別人笑我癩蛤蟆,我笑別人看不穿。看似屌絲一枚,實際卻是豪門繼承人、超一線富二代。但作為最“窮”富二代,我的底氣不是姓趙,是敢拿命賭明天。翻開本書,看“土強慘”如何一路逆襲、攪弄風云!

烽火戲諸侯 13.5萬讀過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會員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當年明月 275萬讀過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會員

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江南 3420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基隆市| 德保县| 乌拉特后旗| 师宗县| 南召县| 天镇县| 五河县| 峡江县| 买车| 绥宁县| 甘德县| 新闻| 石泉县| 兴义市| 桂东县| 栖霞市| 滨海县| 贵溪市| 普陀区| 麦盖提县| 中宁县| 京山县| 贵溪市| 安平县| 社旗县| 湟中县| 浦东新区| 雅江县| 车险| 扶沟县| 延寿县| 甘洛县| 兴隆县| 蓬莱市| 长武县| 天镇县| 北宁市| 孝昌县| 拉孜县| 伊金霍洛旗| 镇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