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總論

淮南子

本經訓

帝者體太一王者法陰陽霸者則四時君者用六律

秉太一者牢籠天地彈壓山川含吐陰陽伸曳四時

紀綱八極經緯六合覆露照導普汜無私蠉飛蠕動

莫不仰德而生陰陽者承天地之和形萬殊之體含

氣化物以成埒類贏縮卷舒淪于不測終始虛滿轉

于無原四時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取予有節出入

有時開闔張歙不失其敘喜怒剛柔不離其理六律

者生之與殺也賞之與罰也予之與奪也非此無道

也故謹于權衡準繩審乎輕重足以治其境內矣是

故體太一者明于天地之情通于道德之倫聰明耀

于日月精神通于萬物動靜調于陰陽喜怒和于四

時德澤施于方外名聲傳于后世法陰陽者德與天

地參明與日月并精與鬼神總戴圓履方抱表懷繩

內能治身外能得人發號施令天下莫不從風則四

時者柔而不脆剛而不寬而不肆肅而不悖優柔

委從以養群類其德含愚而容不肖無所私愛用六

律者伐亂禁暴進賢而退不肖扶撥以為正壞險以

為平矯枉以為直明于禁舍開閉之道乘時因勢以

服役人心也帝者不體陰陽則侵王者不法四時則

削霸者不節六律則辱君者失準繩則廢故小而行

大則滔窕而不親大而行小則囗隘而不容貴賤不

失其體而天下治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深察名號

治天下之端在審辨大辨大之端在深察名號名者

大理之首章也錄其首章之意以窺其中之事則是

非可知逆順自著其幾通于天地矣是非之正取之

逆順逆順之正取之名號名號之正取之天地天地

為名號之大義也古之圣人謞而效天地謂之號鳴

而命施謂之名名之為言鳴與命也號之為言謞而

效也謞而效天地者為號鳴而命者為名名號異聲

而同本皆鳴號而達天意者也天不言使人發其意

弗為使人行其中名則圣人所發天意不可不深觀

也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號為天子者宜視天

如父事天以孝道也

深察王號之大意其中有五科皇科方科科黃科

往科合此五科以一言謂之王王者皇也王者方也

王者也王者黃也王者往也是故王意不普大皇

則道不能正直而方道不能正直而方則德不能

運周囗德不運周囗則美而不黃美而不黃則四

方不能往四方不能往則不可全于王故曰天覆無

外地載兼愛風行令而一其威雨布施而均其德王

術之謂也

深察君號之大意其中亦有五科元科原科權科溫

科群科合此五科以一言謂之君君者元也君者權

也君者溫也君者群也是故君意不比于元則動而

失本動而失本則所為不立所為不立則不效于原

不效于原則自委舍自委舍則化不行用權于變則

失中適之宜失中適之宜則道不平德不溫道不平

德不溫則眾不親安眾不親安則離散不群離散不

群則不全于君名生于真非其真弗以為名名者圣

人之所以真物也名之為言真也故凡百譏有黮黮

者各反其真則黮黮者還昭昭耳欲審曲直莫如引

繩欲審是非莫如引名名之審于是非也猶繩之審

于曲直也詰其名實觀其離合則是非之情不可以

相讕已

冊府元龜

尊號

古者盛德之君若三皇五帝皆典籍之所述也夏商

而下降號稱王秦并天下始兼三五而建號然后尊

極之名著矣歷代而下尊而不易時或因革理非沿

襲踵事增華其流彌盛乃至傾臣子之將順頌君上

之徽美守闕上書備物典策所以極光大之稱流景

鑠之懿也若乃欽明文思溫恭允塞堯舜之德垂于

緗素至于浚哲之后據天下之圖受三靈之命億兆

欣戴中外款附功崇德巨仁深澤廣繇是從人之欲

順帝之則擁神休而尊明號亦何讓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回县| 宣城市| 丰镇市| 辽阳县| 平凉市| 东光县| 文成县| 达孜县| 汾阳市| 广昌县| 山东省| 都昌县| 仙居县| 将乐县| 乐至县| 观塘区| 玛沁县| 昌江| 临夏市| 民勤县| 皮山县| 同仁县| 阳西县| 南雄市| 新蔡县| 崇明县| 行唐县| 宕昌县| 江华| 德州市| 铜陵市| 赤峰市| 奉节县| 东兴市| 咸丰县| 达日县| 长兴县| 额敏县| 株洲市| 清水县| 岢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