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1章 雜錄一

易經屯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

不字十年乃字

朱子曰耿氏解女子貞不字作嫁

笄而字此不字者未許嫁也卻與婚媾之義相通亦

說得有理伊川說作字育之字孔氏曰如有人逼近

于難遠有外應未敢遽進被近者所凌經久之后乃

得相合凡事皆象于此非惟男女而已

易經蒙九二包蒙吉納婦吉

程傳卦惟二陽爻上

九剛而過惟九二有剛中之德而應于五用于時而

獨明者也茍恃其明專于自任則其德不弘故雖婦

人之柔暗尚當納其所善則其明廣矣又以諸爻皆

陰故云婦

易經泰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程傳以爻義觀

之帝乙制王姬下嫁之禮法者也自古帝女雖皆下

嫁至帝乙然后制為禮法使降其尊貴以順從其夫

也六五以陰柔居君位下應于九二剛明之賢五能

倚任其賢臣而順從之如帝乙之歸妹然降其尊而

順從于陽則以之受祉且元吉也

易經觀六二窺觀利女貞象曰窺觀女貞亦可丑也

程傳二應于五觀于五也五剛陽中正之道非二

陰暗柔弱所能觀見也故但如窺覘之觀耳不能明

見剛陽中正之道則利如女子之貞雖見之不能甚

明而能順從者女子之道也在女子為貞也二既不

能明見九五之道能如女子之順從則不失中正乃

為利也

陰柔居內而觀乎外窺觀之象女子之正

也故其占如此丈夫得之非所利矣

咸卦亨利貞取女吉

本義咸交感也兌柔在上艮

剛在下而交相感應又艮止而感之專兌說則應之

至又艮以少男下于兌之少女男先乎女得男女之

正婚姻之時故其卦為咸其占亨而利貞取女則吉

蓋感有必通之理然不以貞則失其亨而所為皆兇

睽彖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

程傳中少二女雖同

居其志不同行亦為睽義女之少也同處長則各適

其歸其志異也言睽者本同也

革彖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

漸九五鴻漸于陵婦三歲不孕終莫之勝吉

云峰

胡氏曰二與五皆言婦五以二為婦正也三以四為

婦非正也三四相比而為夫婦婦雖孕而不育女歸

之不以漸者也故兇二五相應而為夫婦婦雖不孕

而三四莫能勝女歸之以其漸者也故吉周公于三

五二爻言婦之吉兇而卦詞所謂女歸吉者愈明矣

既濟六二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

程傳二陰也故

以婦言茀婦人出門以自蔽者也喪其茀則不可行

矣二不為五之求用則不得行如婦之喪茀也然中

正之道豈可廢也時過則行矣

禮記曲禮國君不名卿老世婦大夫不名世臣侄娣

士不名家相長妾

孔氏曰世婦謂兩媵也次于夫

人而貴于諸妾侄妻之兄女娣妻之妹從妻來為妾

也長妾妾之有子者應氏曰內助之賢而舊者如世

婦侄娣長妾雖其分不敵于女君其貴實隆于諸御

敬之而不名所以示夫內之有所統也

公庭不言婦女

呂氏曰肅敬者公庭之事也燕昵

者私庭之事也婦人私昵之事不可以言于公庭馬

氏曰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內內言不出外言不入

凡欲無相瀆而已又況公庭可言婦女乎

坊記寡婦不夜哭婦人疾問之不問其疾

孔氏曰

婦人疾問其安否不問其疾之所在也

喪大記男子不絕婦人之手婦人不絕男子之手

禮記疏三十曰壯有室妻居室中故呼妻為室室之

言實也今不云有妻而云有室者妻者齊也齊為狹

局云室者含妾媵事類為廣

禮記注女子十五許嫁者則亦衣帛

左傳女德無極婦怨無終

詩曰雖有絲麻無棄菅蒯雖有姬姜無棄憔悴

詩也姬姜大國之女憔悴陋賤之人

國語子夏曰古之嫁不及舅姑謂之不幸夫婦學于

舅姑者也

汲囗周書女生而成五

春分之日元鳥不至婦人不信清明又五日虹不見

婦人苞亂立冬又五日雉不入大水國多淫婦小雪

之日冬虹不藏婦不專一大寒之日雞不始乳淫女

亂男

莊子山木篇陽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

其一人美其一人惡惡者貴而美者賤陽子問其故

逆旅小子對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惡者

自惡吾不知其惡也陽子曰弟子記之行賢而去自

賢之行安往而不愛哉

孔叢子嘉言子張曰女子必漸乎二十而后嫁何也

孔子曰十五許嫁而后從夫陽動而陰應男唱而女

隨之義也以為繢組織纴者女子之所有事也黼黻

文章之義婦人之所有大功也必十五以往漸乎二

十然后可以通乎此事通乎此事然后乃能上以孝

于舅姑下以事夫養子也

抗志篇衛將軍文子之內子死復者曰皋媚女復子

思聞之曰此女氏之字非夫氏之名也婦人于夫氏

以姓氏稱禮也

儒服篇婦人懦夫以泣著愛

戰國策宋人有學者三年反而名其母其母曰子學

三年反而名我者何也其子曰我所賢者無過堯舜

堯舜名吾所大者無大天地天地名今母賢不過堯

舜大不過天地是以名母也其母曰子之于學者將

盡行之乎愿子之有以易名母也子之于學也將有

所不行也愿子之且以名母為后也

韓詩外傳夫臨照而有別妻柔順而聽從若夫行之

而不中道即恐懼而自竦此婦道也

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取婦之家三日不

舉樂思嗣親也是故昏禮不賀人之序也三月而廟

見禰來婦也厥明見舅姑降于西階婦升自阼階授

之室也憂思三日三月不殺孝子之情也故禮者因

人情為文詩曰親結其縭九十其儀言多儀也

齊王厚送女欲妻屠牛吐屠牛吐辭以疾其友曰子

終死腥臭之肆而已乎何為辭之吐應之曰其女丑

其友曰子何以知之吐曰以吾屠知之其友曰何謂

也吐曰吾肉善而去若少耳吾肉不善雖以吾附益

之尚猶賈不售今厚送子子丑故耳其友后見之果

丑傳曰目如擗杏齒如編貝

春秋繁露婦人無出境之事經禮也母為子娶奔喪

父母變禮也明乎經變之事然后知輕重之分可與

適權也

婦人雖貴皆為陰

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妾不奉君之命則媵女先

至者是也妻不奉夫之命則絕夫不言及是也

求雨之大體丈夫欲藏匿女子欲和而樂雨太多禁

婦人不得行入市

鴻烈解嫁女于病消者夫死則后難復處也

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

孕婦見兔而子缺唇見麋而子四目

子婦跣而上堂跪而斟羹非不費也然而不可省者

為其害義也待媒而結言聘納而取婦紱絻而親迎

非不煩也然而不可易者所以防淫也

淮南子齊俗訓帝顓頊之法婦人不辟男子于路者

拂之于四達之衢今之國都男女切踦肩摩于道

史記外戚世家后附錄褚先生曰浴不必江海要之

去垢馬不必騏驥要之善走士不必賢世要之知道

女不必貴種要之貞好傳曰女無美惡入室見妒士

無賢不肖入朝見嫉

王諫議集毛嬙西施善毀者不能蔽其好嫫姆倭傀

善譽者不能掩其丑

鹽鐵論趙女不擇丑好鄭嫗不擇遠近

說苑孟嘗君曰嫁女因媒而成不因媒而親

西京雜記許厘莊公一產二女曰夭曰茂楚大夫唐

勒一產二子一男一女男曰貞夫女曰瓊華近滕公

亦一生二女并以前生者為長

漢書谷永傳婦人不得與政事

白虎通女生外向有從夫之義

女離父母何法法水流去金也娶妻親迎何法法日

入陽下陰也

妻得諫夫者夫婦榮恥共之詩云相鼠有體人而無

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此妻諫夫之詩也諫不從不

得去之者本娶妻非為諫正也故一與之齊終身不

改此地無去天之義也

論衡氣壽篇婦人疏字者子活數乳者子死何則疏

而氣渥子堅強數而氣薄子軟弱也

俗圖畫女媧之象為婦人之形又其號曰女仲舒之

意殆謂女媧古婦人帝王者也男陽而女陰陰氣為

害故祭女媧求福佑也

潛夫論圖西施毛嬙可悅于心而不若丑妻陋妾之

可御于前也

釋名城上垣曰女墻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之

于丈夫也

容車婦人所載小車也其蓋施帷所以隱蔽其形容

也駢車駢屏也四面屏蔽婦人所乘牛車也

外史丑女不能冶時盛則變

士之委身于君猶女之結發于夫也禮不具而求媾

則女恥之

蜀志周顯王二十二年蜀侯使朝秦秦惠王許嫁五

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還到梓橦見一大蛇入穴中

一人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拙蛇山崩

時壓殺五人及秦五女并將從而山分為五嶺直頂

上有平石蜀王痛傷乃登之因命曰五婦冢山頂平

石為望婦堠作思妻臺其郡四出大道道實二十里

有衢今言十八里者昔蜀王女未嫁年二十亡王哀

悼不忍言二十故言十八也王女墓在城北今王女

陌是也

博物志婦人囗娠不欲令見丑惡物異類鳥獸食當

避其異常味不欲令見熊羆虎豹御及鳥射射雉食

牛心白犬肉鯉魚頭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聽誦

詩書諷詠之音不聽淫聲不視邪色以此產子必賢

明端正壽考所謂父母胎教之法故古者婦人囗娠

必慎所感感于善則善惡則惡矣囗娠者不可啖兔

肉又不可見兔令兒唇缺又不可啖生姜令兒多指

云又婦人囗娠未滿三月著囗衣冠平旦左繞井三

匝映詳影而去勿反顧勿令人知見必生男

嘔絲之野有女子方跪據樹而嘔絲北海外也

日南有野女群行見丈夫狀晶目裸袒無衣

搜神記魏襄王十三年有女子化為丈夫與妻生子

京房易傳曰女子化為丈夫茲謂陰昌賤人為王丈

夫化為女子茲謂陰勝陽厥咎亡一曰男化為女宮

刑濫女化為男婦政行也

拾遺記黃帝殺蚩尢有貙虎誤噬一婦人七日氣不

絕黃帝哀之葬以重棺石槨有鳥翔其冢上其聲自

呼為傷魂則此婦人之靈也后人不得令終者此鳥

來集其國園林中

草木狀鶴草出南海云是媚草上有蟲老蛻為蝶赤

黃色女子藏之謂之媚蝶能致其夫憐愛又水囗花

葉皆如鹿囗婦人懷囗佩其花生男交廣人佩之極

有驗然其土多男不厭女子故不常佩也

文心雕龍何曾蠲出女之科

秦女嫁晉從文衣之媵晉人貴媵而賤女

顏氏家訓夫禁童子之暴謔則師友之誡不如傅婢

之指揮止凡人之斗鬩則堯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誨

俗諺曰教婦初來教兒嬰孩

古樂府歌詞先述三子次及三婦婦是對舅姑之稱

其末章云丈人且安坐調弦遽未央古者子婦供事

舅姑且夕在側與兒女無異故有此言近代文士頗

作三婦詩乃為匹嫡并耦群妻之意又加鄭衛之詞

大雅君子何其謬乎

述異記光武時南海獻珊瑚婦人帝命植于殿前謂

之女珊瑚

越俗以珠為上寶生女謂之珠娘

崔鴻前涼錄張重華燕群寮于閑豫庭論講經義顧

問索綏曰孔子婦誰家女綏曰孔子婦姓亓官氏

玉燭寶典元日至月晦并酺食度水士女悉湔裳酹

酒于水湄以為度厄今世人惟晦日臨河解除婦人

或湔裙

歲時記歲前又為藏彄之戲周處風土記曰臘日之

后叟嫗各隨其濟為藏彄分二曹以校勝負辛氏三

秦記以為鉤弋夫人所起

唐書竇懷貞傳懷貞字從一神龍時進左御史大夫

中宗夜宴近臣謂曰卿喪妻今欲繼室可乎懷貞唯

唯俄而禁中寶扇障衛有衣翟衣出者乃韋后乳媼

王氏莒國夫人故蠻婢也懷貞納之不辭世謂媼囗

為懷貞每謁見奏請輒自署皇后阿而人或謂

之國軒然不慚以自媚于后

唐書張萬福傳萬福初在泗州遇李希烈反陳少游

悉以部刺史妻子質揚州萬福獨不遣謂使者為我

白公萬福妻老且丑不足慁公意卒不行

唐書樂志莫愁樂者出于石城樂石城有女子名莫

愁善歌謠古詞曰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

兩槳催送莫愁來者是也李義山詩曰海外徒聞更

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聞虎旅鳴宵柝無復雞人

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如何四

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此莫愁者洛陽人梁武

帝河中歌曰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莫

愁十三能織綺十四采桑南陌頭十五嫁為盧家婦

十六生兒似阿侯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郁金蘇合

香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珊瑚掛鏡爛

生光平頭奴子擎履箱人生富貴何所望恨不早嫁

東家王者是也盧氏之盛如此所云不早嫁東家王

莫詳其義近世周美成樂府西河一闋專詠金陵所

云莫愁艇子曾系之語豈非誤指石頭城為石城矣

唐國史補韓晉公聞徑山以為妖妄肩輿召至庭中

望其狀貌不覺生敬乃為設食出妻子以拜之妻乃

曰愿乞一號徑山曰功德山后聞自杭至潤婦人乞

號皆得功德山也

續博物志齊時有發古冢得銘云青州二十子東海

女郎河東賈昊以為司馬越女嫁為茍晞子婦驗之

果然

酉陽雜俎遭喪婦人有面衣期已下婦人著簂不著

面衣又婦人哭以扇掩面或有帷幄內哭者

云溪友議李涉至揚州遍歷諸寺遇一女子拜泣自

謂宋態也宋態者故吳興劉員外愛姬也劉李有昔

年之分因有詩贈曰長憶云仙至小時芙蓉頭上綰

青絲當時驚覺高唐夢惟有如今宋玉知又曰衡陽

夜宴使君筵解語花枝在眼前自從明月西沈海不

見姮娥二十年李君嘆曰不見蒙首而逢宋態誠終

身之幸喜恨無言于舊知也

桂苑叢談淮南節度杜佑先婚梁氏女梁卒策嬖姬

李氏為正嫡有敕封邑為國夫人崔膺密勸請讓追

封亡妻梁氏佑請膺為表略云以妾為妻魯史所禁

又云豈伊身賤之時妻同勤苦宦達之后妾向榮封

云云梁氏遂得追封李亦受其命時議美焉

兼明書柳文暢江南行云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近代詞人皆以為二人應

是生人忽于瀟湘之上相逢遇也明曰據其舊稱江

南曲是樂府閨情之詩也詩述婦人夫囗出行之后

于春月采蘋次見洞庭湖上有人為客而歸婦人因

問其夫其人答言于瀟湘之上逢見汝之夫更前去

也故此婦人言故人去不返春華復將晚言己之年

貌漸衰也不道新知樂祇言行路遠者此婦人憶其

夫在外戀新人而不歸托言行路遠耳婦人謂夫為

故人非謂生人逢遇也

李氏刊誤子夏喪服傳婦為舅姑齊衰五升布十一

月而練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禫后門庭尚素婦

服素縑衣以俟夫之終喪習俗以婦之服青縑謂其

尚在喪制故因循亦同夫之喪紀再周而后吉禮女

子在家以父為天婦人無二天則婦之為舅姑不服

齊衰三年著矣貞元十一年河中府倉曹參軍蕭據

狀稱堂兄至女子適李氏囗見居喪今時俗婦為舅

姑服三年恐為非禮請禮院詳定垂下詳定判官前

太常博士李岧議曰謹按大唐開元禮五服制度婦

為舅姑及女子適人為其父母皆齊衰不杖周蓋以

婦之道以專一不得自達必系于人故女子適人服

夫以斬而降其父母喪服傳曰女子已適人為父母

何以周也婦人不二斬也婦人從人無專用之道故

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父者子之天也夫者

妻之天也先圣格言歷代不敢易而此論之父母之

喪尚止周歲舅姑之服無容三年今之學者不本其

義輕重紊亂寖以成俗伏以開元禮元宗所修上纂

累圣旁求禮經其道昭明其文彰著藏之秘府垂之

無窮布在有司頒行天下率土之內固宜遵行有違

斯文命曰敗法亂紀伏請正牒以明典章此李岧之

論可謂正矣凡居士列得不守之

婚期云來日婦于庭拜舅姑次謁夫之長屬中外故

舊皆當婦禮即通謂之客故有拜客之名今代非親

非舊皆列坐而覿婦容豈其宜哉又郊天祭地止于

再拜其禮至重尚不可加今代婦謁姑嫜其拜必四

予輒詳之婦初再拜次則跪獻衣服文史承其筐篚

則跪而受之常于此際授受多誤故四拜相屬因為

疑又婦拜夫家長老長老答之則又再拜即其事也

士林威儀豈可效諸下俚耶拜謁姑嫜宜修典故再

申插地

周禮婦

拜插地

拜儀可觀

投刺始于雋不疑冠進賢冠帶礧具劍上謁暴勝之

上謁如今之投刺也爾后凡言謁見必先以此道其

姓名行于婦人即未知其所自然亦不失于禮敬其

有違舅姑在于他國者因節序推遷亦以名紙遠申

參奉之儀近代皆以絹囊緘之有同尺題重封也至

于婦來面謁舅姑合申投刺之禮豈宜亦以彩帛表

之卑敬有乖所宜削去

春明退朝錄凡官誥之制后妃銷金云龍羅紙十七

張銷金褾袋寶裝軸紅絲網金公主銷金大鳳

羅紙十七張銷金褾袋囗瑁軸紅絲網涂金銀

修儀婉容才人貴人美人銷金小鳳羅紙七張銷金

褾袋囗瑁軸紅絲網涂金銀內降夫人郡君團

窠羅紙七張暈銀褾袋宗室婦常使金花羅紙七張

法錦褾袋宗室女素羅紙七張法錦褾袋國夫人銷

金團窠五色羅紙七張暈錦褾袋郡夫人常使金花

羅紙七張法錦褾袋郡君縣太君遙郡刺史正郎以

上妻并銷金常使羅紙七張余命婦素羅紙七張

澠水燕談錄故事親王女皆封郡縣主趙普以元勛

諸女封郡主高懷德二女特封縣主當時禮官不言

其失諫官不言其非此典禮之誤也

夢溪筆談舊傳黃陵二女堯子舜妃以二帝道化之

盛始于閨房則二女當具任姒之德考其年歲帝舜

陟方之時二妃之齒已百歲矣后人詩騷所賦皆以

女子待之語多瀆慢皆禮義之罪人也

歲首畫鐘馗于門不知起自何時皇佑中金陵發一

冢有石志乃宋宗愨母鄭夫人愨有妹名鐘馗則

知鐘馗之誤亦遠矣

東坡集古者婦人爵因其夫貴以其子雖有過人之

才絕俗之行不表于世婦人有德行才智之能而不

得見于事有言語文章之美而不得聞于人而況仁

而不壽賢而不祿者乎此詩人所以賦彤管史氏所

以傳列女也

樂府解題定情篇漢繁欽所作若臂環致拳拳指環

致殷勤耳珠致區區香囊致扣扣跳脫致問佩玉結

恩皆婦人敘志之詞也

石林燕語古者婦人無名以姓為名或系之字則如

仲子季姜之類或系之謚則如戴媯成風之類各不

同周人稱王姬伯姬蓋周姬姓故云而后世相承遂

以姬為婦人通稱以戚夫人為戚姬虞美人為虞姬

自漢以來失之政和間改公主而下名曰帝姬此亦

沿習熟慣而不悟國姓自當為嬴余嘗以白蔡魯公

憚于改作而止

避暑錄話婦人以姓為稱故周之諸女皆言姬猶宋

言子齊言姜也自漢以來不復辨類以為婦人之名

故史記言高祖居山東好美姬漢書外戚傳云所幸

姬戚夫人之類固已失矣注漢書者見其言薄姬虞

姬戚姬唐姬等皆妾而非后則又以為眾妾之稱近

世言妾者遂皆為姬事之流傳失實每如是今謂宗

女為姬亦因詩言王姬之誤也

雞肋編古所謂媵妾者今世俗西北名曰祇候人或

云左右人以其親近而言已極鄙俚而浙人呼為貼

身或曰橫囗江南又為橫門尤為可笑

后山談叢詩云惟寡婦之笱寡婦乃用笱爾古之漁

笱亦有制也

野客叢談梁簡文帝眼明囊賦序曰俗之婦人八月

旦多以錦翠珠寶為眼明囊因清晨拭目唐人千秋

節以絲囊盛露亦襲其舊正八月初故事

金石錄載趙彥深母傅太妃碑額題齊故女侍中宜

陽國貞穆太妃傅氏碑案北史后魏女侍中視二品

然本后宮嬪御之職今以宰相母為之惟見于此仆

謂不但宰相母也如清河王岳母山氏封郡君授女

侍中入侍皇后元乂之妻亦拜女侍中封新平郡君

此類不一則知當時女侍中之號非必專處后宮嬪

御蓋有近宗與臣下妻為之者正以示殊寵耳然以

宰相之母尊為太妃其禮可見又今人稱母為北堂

萱蓋祖毛詩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按注諼草令人忘

憂背北堂也其意謂君子為王前驅不反家人思念

之切安得諼草種于北堂以忘其憂蓋北堂幽陰之

地可以種萱未嘗言母也不知何以遂相承為母事

倘謂北堂居幽陰之地則凡婦人皆可以言北堂矣

何獨母哉傳注之學失先王三百篇之旨似此甚多

沈約宋志謂舊記郭虞有三女于三月三日俱亡故

俗忌此日皆于東流水上祈禳祓潔摰虞引續齊諧

記則曰徐肇有三女云云非郭虞也

古詞長跪問故夫前輩引此以證古者女子未始不

跪拜古者女子之跪如呂后跪謝周昌蘇秦嫂四拜

自跪亦可證也或謂長跪二字如秦王長跪請教桓

范謂我寧見三公長跪之類不知此言男子長跪非

女子也觀吳越春秋女子知子胥非常人長跪以餐

與之此正女子長跪事

說者謂古之媵猶今之從嫁者也媵送也妾送嫡而

行故謂妾為媵如女英隨娥皇事舜是也案公羊傳

曰媵者何諸侯娶一國則二國往媵之以侄娣從侄

者兄之子娣者女弟也又考毛詩正義凡送女適人

者男女皆謂之媵僖五年晉人襲虞執其大夫井伯

以媵秦穆姬史傳稱伊尹有莘氏之媵臣是送女者

雖男亦名媵也毛詩求爾新特由不以禮嫁故父母

家男子婦女皆無媵之獨自而來故謂之新特

古者男女皆跪男跪尚左手女跪尚右手以別自唐

武后尊婦人始易今拜而不屈膝此見張建章渤海

國記不為無稽然又觀北史周時詔內外命婦拜宗

廟及天臺皆俯伏則知前此婦人已有不跪者矣

鄰幾雜志君實又說夾拜今陜府村野婦人皆如此

男子一拜婦人四拜男子一拜城外則不然

聞見后錄今歸州屈沱屈原舊居也世傳原有姊以

原施行不與眾合以見流放棄之獨歸故歸州又曰

秭歸袁崧云姊秭古字通用與原女嬃之嬋媛兮申

申其詈余之語合

字書博雅中出餪字注云女嫁三日餉食為餪女

耆舊續聞東坡有妾名朝云榴花朝云死于嶺外惟

榴花獨存故其詞多及之觀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

獨可見其意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陵县| 会同县| 通州市| 阿瓦提县| 张家界市| 昭觉县| 拉萨市| 板桥市| 伊吾县| 喜德县| 石狮市| 花垣县| 临猗县| 泽普县| 平顶山市| 罗定市| 永顺县| 容城县| 喜德县| 诸暨市| 英吉沙县| 鹤壁市| 抚松县| 叙永县| 蒙城县| 腾冲县| 沧州市| 济源市| 重庆市| 鸡泽县| 库车县| 萝北县| 灵山县| 高淳县| 阳春市| 永登县| 鄂尔多斯市| 当雄县| 伊金霍洛旗| 松江区| 阳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