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雜錄
書名: 明倫匯編人事典卷人事總部作者名: (清)陳夢雷本章字數: 7563字更新時間: 2015-12-27 00:10:41
左傳引逸詩云俟河之清人壽幾何兆云詢多職競
作羅
雖有絲麻無棄菅蒯雖有姬姜無棄憔悴凡百君子
莫不代匱
周道挺挺我心囗囗講事不令集人來定
禮義不愆何恤于人言
淑慎爾止無載爾偽
我之懷矣自詒伊戚
引古諺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心則不競何憚于病
注
即既不能令又不受命之意
庇焉而縱尋斧焉
畏首畏尾身其余幾
鹿死不擇音
雖鞭之長不及馬腹
雖有挈瓶之智守不假器
室于怒市于色
臣一主二
無過亂門
惟亂門之無過
國語引逸詩天之所支不可壞也其所壞亦不可支
也
引古諺無過亂人之門
獸惡其網民惡其上
兵在其頸
佐饔者嘗焉佐斗者傷焉
禍不好不能為禍
注
蓋言財色之禍生于好之
眾心成城眾口鑠金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黍稷無成不能為榮黍不為黍不能蕃膴稷不為稷
不能蕃殖所生不疑唯德之基
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無成功
觥飯不及壺囗
戰國策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又
怒于室者色于市
引古諺服亂以勇治亂以智事之計也立傅以行教
少以學義之經也
樹德莫如滋去疾莫如盡
六韜引古諺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
來
管子引逸詩鴻鵠將將唯民歌之濟濟多士殷民化
之
引古諺墻有耳伏寇在側
晏子引逸詩樂矣君子直言是務
列子引古諺生相憐死相捐
人不婚宦情欲失半人不衣食君臣道息
田父可坐殺
莊子引古諺聞道百以為莫己若
美成在久惡成不及改
眾人重利廉士重名賢士尚志圣人貴精
墨子引逸詩必擇所堪必謹所堪
魚水不務陸將何及
荀子引逸詩如霜雪之將將如日月之光明為之則
存不為之則亡
長夜漫兮末思騫兮太古之不慢兮禮義之不愆兮
何恤人之言兮
涓涓源水不壅不塞轂既破碎乃大其輻事以敗矣
乃重太息
墨以為朗狐貍而蒼
引古諺衣與繆與不女聊
欲富乎忍恥矣傾絕矣故舊矣與義分背矣
呂氏春秋引逸詩將欲毀之必重累之將欲踣之必
高舉之
大戴禮引逸詩魚在在藻其志在餌
淮南子引逸詩君子有酒小人鼓缶雖不見好亦不
見丑
說苑引逸詩皇皇上帝其命不忒天之與人必報有
德
引周諺囊漏貯中
后漢書引逸詩皎皎練絲在所染之
古諺枯魚銜索幾何不囗
居者無載行者無埋
注
言生不隱謀死不隱忠也
截趾適履孰云其愚何與斯人追欲喪軀
中流失船一壺千金
百足之蟲三斷不蹶
百足之蟲至死不仆
騏驥之衰也駑馬先之孟賁之倦也女子勝之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寧為雞口無為牛后
注
顏氏家訓口作尸雞中之主
也后作從牛子也
禽困覆車
注
言禽獸困急能抵觸傾覆人車也
貴其所以貴者貴
注
所以貴人所同貴也
仁不輕絕智不輕怨
厚者不毀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也
死者復生生者不愧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積羽沈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眾口銷金積毀銷骨叢輕折軸羽翮飛肉
利令智昏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鑒于水者見面之容鑒于人者知吉與兇
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千金之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騎衡
注
衡樓殿邊欄
楯也
變古亂常不死則亡
雖有親父安知不為虎雖有親兄安知不為狼
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沖風之末力不能漂鴻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家絫千金坐不垂堂
人貌榮名豈有既乎
注
言貌有衰落以榮名為表飾
則稱譽無極也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
有病不治常得中醫
兒婦人口不可用
不習為吏視已成事
前車覆后車誡
欲投鼠而忌器
社鼷不灌屋鼠不熏
孰為為之孰令聽之
良工不琢
揉曲木者不累日銷金石者不累月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以莛撞鐘
腐木不可以為柱卑人不可以為主
千人所指無病而死
括糠及米
人所歌舞天必從之
人之所從天必從之
人所咀嚼神必兇之
貴易交富易妻
幾事不密禍倚人壁
幾微不密則害成
幾事不密禍倚人門
作舍道傍三年不成
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
之下其實難副
彀弩射市薄命先死
時無赭澆黃土
君子重襲小人無由入正人十倍邪僻無由來
唇亡而齒寒河水崩其壞在山
力田不如遇豐年力桑不如見國卿刺繡文不如倚
市門
金不可作世不可度
狐欲渡河無奈尾何
婦死腹悲惟身知之
二人同術誰昭誰冥二虎同穴誰死誰生
人之相去如九牛尾
人聞長安樂則出門而西向笑知肉味美則對屠門
而大嚼
少所見多所怪見囗駝言馬腫背
深不絕涓泉稚子浴其淵高不絕丘陵跛羊游其巔
斧小不勝柯
昨日何生今日何成必念歸厚必念治生日慎一日
完如金城
山上斫檀先殫
注
言二木相似也
同檖
音兮
斫檀不諦得檕迷檕迷尚可得駁馬
注
檕迷駁馬亦
二木相似者
檕
音系
疲馬不渡澠水
注
言澠水流疾也
問婦人欲買赭不謂下有黃土欲買釵不謂山中
自有楛
一夫兩心拔刺不深
吐珠于澤誰能不合
智如禹湯不如常耕
越阡度陌互為主客
猛虎不處卑勢勁鷹不立垂枝
失晨之雞思補更鳴
如不知足則失所欲
救寒無若重裘止謗莫若自修
屋漏在上知之在下
妍皮不裹癡骨
福至心靈禍來神眛
終身讓車不枉一舍
莫三人而迷
惑者知反迷道不遠
不斑白語道失
白刃交前不顧流矢
堂前不糞除郊草不瞻耘
一淵不兩蛟
一棲不兩雄
兩雄不并棲
井水無大魚新林無長木
林中不賣薪湖上不鬻魚
觸露不掐葵日中不剪韭
乳犬攫虎伏雞搏貍
白璧不可為冶容多后福
將飛者翼伏將奮者足局將噬者爪縮將文者且樸
中規不密用墜禍辟
鐸以聲自穴膏以明自鑠虎豹之文來射猿狖之捷
來擉
上求材臣殘木上求魚臣干谷
遁關不可復亡犴不可再
無鄉之社易為黍肉無國之稷易為求福
臆乘掉磬內則舅姑若使介婦毋敢敵偶于冢婦不
敢并行不敢并命不敢并坐注云不敢掉磬齊人以
絞訐為掉磬崔云北海人以相激事為掉磬(
掉徒鈞反按字典杜吊切調去聲)
朝定真冷契丹主聞唐莊宗為亂兵所害哭曰我朝
定猶華言朋友也真冷遺命也出莊子山木篇桑雩
曰舜之將死真冷禹曰汝戒之哉形莫若緣情莫若
率注冷曉也謂以真道曉語禹也
希通錄杜牧之息夫人廟詩至竟息亡緣底事可憐
金谷墮樓人至竟畢竟也詩人習用至竟字按后漢
樊英傳論朝廷若待神明至竟無他異其余史書未
見用此字
俚談以不可用為不中用自晉時已有此語左傳成
二年郄子曰克于先大夫無能為役杜預注不中為
之役使
癸辛雜識衛山齋云凡字皆有對如饑之對飽寒之
對暖悲之對歡之類是也獨有渴字無不渴一字對
之此雖戲言亦似有理
瑯嬛記古之老人飯后必散步欲搖動其身以消食
也故后人以散步為消搖
井觀瑣言今人以干求請托為鉆班孟堅賓戲曰商
鞅挾三術以鉆孝公李周翰注鉆者取必入之義如
以鐵鉆之也今人以見陵于人為欺負漢書韓延壽
待下吏恩施厚而約誓明或欺負之者延壽痛自刻
責此鉆與欺負語所本
明屠隆清言子房虎嘯安期生豹隱于海濱藥師龍
驤魏先生蠖屈于囗穴繄豈異才實命不同
三九大老紫綬貂冠得意哉黃粱公案二八佳人翠
眉蟬鬢銷魂也白骨生涯
口中不設雌黃眉端不掛煩惱可稱煙火神仙隨宜
而栽花竹適性以養禽魚此是山林經濟風晨月夕
客去后蒲團可以雙跏煙島云林興來時竹杖何妨
獨往
覆雨翻云何險也論人情只合杜門嘲風弄月忽頹
然全天真且須對酒
道上紅塵江中白浪饒他南面百城花間明月松下
涼風輸我北囗一枕
凈幾明囗好香苦茗有時與高衲談禪豆棚菜圃暖
日和風無事聽閑人說鬼
老去自覺萬緣都盡那管人是人非春來尚有一事
關心只在花開花謝
囗苦備嘗好丟手滋味渾如嚼蠟生死事大急回頭
年光疾于跳丸
無物能牢何況蠢茲布袋有形皆壞不聞爛郄虛空
坐禪而不明心取骨頭為工課馬祖戒于磨磚談經
而不見性鉆故紙作生涯達摩所以面壁
草色花香游人賞其有趣桃開梅謝達士悟其無常
修凈土者自凈其心方寸居然蓮界學坐禪者達禪
之理大地盡作蒲團
立身而認骨肉太親則人緣難遣學道而求形神俱
在則我相未融
餳粘油膩牽纏最是愛河瞎引盲趨展轉投于苦海
非大雄氏誰能拯之
知事理原有頓漸則南北之宗門不廢知升墜分干
情想則過現之因果昭然
若無后來報應則造物何以謝顏回除卻永劫災殃
則上帝胡獨私曹操
禿須黃面揣骨法豈有如許公侯道氣文心標風流
亦是可兒措大
招客留賓為歡可喜未斷塵世之攀緣澆花種樹嗜
好雖清亦是道人之魔障
角弓玉劍桃花馬上春衫猶憶少年俠氣癭瓢膽瓶
貝葉齋中夜衲獨存老去禪心
寶箓祈仙金函禮佛造物尚不得牢籠褐衣披體破
帽蒙頭君相又安能陶鑄
臨池獨照喜看魚子跳波繞徑閑行忽見蘭芽出土
亦小有致時復欣然
盤一菜永絕腥膻飯僧宴客何煩六甲行廚茅屋
三楹僅蔽風雨掃地焚香安用數童縛帚未見元放
翛然尚覺右丞多事
菜甲初肥美于熱酪莼絲既長潤比羊酥
楊柳岸蘆葦汀池邊須有野鳥方稱山居香積飯水
田衣齋頭纔著比丘便成幽趣
竹風一陣飄揚茶疏煙梅月半彎掩映書殘雪
真使人心骨俱冷體氣欲仙
登華子岡月夜犬聲若豹游赤壁磯秋江鶴影如人
但想前賢神明開滌
山河天眼里不知山河即是天眼世界法身中不知
世界即是法身
如來為凡夫說空以凡夫著有故為二乘人說有以
二乘人沉空故著有則入輪轉之途沉空則礙普度
之路是故大圣人銷有以入空一法不立從空以出
有萬法森然
黃虀淡飯允宜山澤之臞曲幾匡囗久絕華清之夢
棺則朽于木囗則朽于土土木何勞分別沉則化于
水焚則化于火火水安用商量
紅潤凝脂花上纔過微雨翠勻淺黛柳邊乍拂輕風
問婦索釀甕有新篘呼童煮茶門臨好客先生此時
情興何如
癡矣狂客酷好賓朋賢哉細君無違夫子醉人盈座
簪裾半盡酒家食客滿堂瓶甕不離米肆燈燭瑩瑩
且耽夜酌爨煙寂寂安用晨炊生來不解攢眉老去
彌堪鼓腹
若想錢而錢來何故不想若愁米而米至人固當愁
曉起依舊貧窮夜來徒多煩惱
白仲奇窮悍婦同于馮衍德園高隱孤居頗似王維
我固當勝之
明霞可愛瞬眼而輒空流水堪聽過耳而不戀人能
以明霞視美色則業障自輕人能以流水聽弦歌則
性靈何害
詩堪適性笑子美之苦吟酒可怡情嫌淵明之酷嗜
若詩而嫉囗爭名豈云適性若酒而猖狂罵座安取
怡情
鑠金玷玉從來不乏彼讒人洗垢索瘢尤好求多于
佳士止作疾風過耳何妨微云點空
學道歷千魔而莫退遇辱堅百忍以自持到底無損
毫毛轉使人稱盛德當時之神氣不亂入夜之魂夢
亦清
金吾厚享千鍾命慳于豆醬學士御食二器數定于
橘湯余幼丁貧賤每藜藿之飯不充壯忽持齋想肉
食之簿已盡
大臣雅度嫌王勃之恃才明主知人想李白之薄福
盈庭滿座斷結駟于貴人累牘連篇絕八行于政府
情塵既盡心鏡遂明外影何如內照幻泡一消性珠
自朗世瑤原是家珍
善謔浪好詼諧吐語傷于過綺取快佐歡亦無大害
揚隱微談中冓為德毋乃太涼積愆消福吾戒之
人生于五行亦死于五行恩里由來生害道外于六
賊亦成于六賊妙處只在轉關
云棲蓮老佛隴燈公嶺表憨山湖南窮介有西方美
人之思碧浪朱生西泠虞氏湘靈逸客鏡水隱鱗有
天際真人之想
聰明而修潔上帝固錄清虛文采而貪殘冥官不愛
詞賦
凡夫迷真而逐妄智慧化為識神譬之水涌為波不
離此水圣人悟妄而歸真識神轉為智慧譬之波平
為水當體無波
樓前桐葉散為一院清陰枕上鳥聲喚起半紅日
一泓濠上便同莊叟之觀片石林間堪下米顛之拜
天上兩輪逐電晝夜不休人間二鼠嚙藤剎那欲斷
立雪斷臂祇緣藝壓當行擘面攔胸直是酒逢知己
敢飯著衣生世無補飾巾待壙顧影多慚庶幾哉白
魚囗簡食奇字于腹中黃鳥度枝遺好音于世上
比丘鼻臭荷香來池神見斥童子乃以香嚴而圓通
元卿目玩宮卉為天神所呵古德有因桃花而悟道
茶熟香清有客到門可喜鳥啼花落無人亦自悠然
翠微僧至衲衣全染松云斗室經殘石磬半沉蕉雨
水色澄鮮魚排荇而徑度林光淡蕩鳥拂閣以低飛
曲徑煙深路接杏花酒舍澄江日落門通楊柳漁家
催租吏只問家僮知主人之不理生產收稼奴徑達
主母笑先生之向如外賓
八關齋久何敢然寄興于持螯五斗量慳聊復爾托
名于泛蟻
侶猿猴友虎豹不能孫登之穴居馴鳥雀畜鳧魚頗
似何點之野逸
高人品格既有愧井丹潔身名士風流亦不至相如
慢世
天討有罪生來幸免馬驢世棄不才隱去敢云鴻豹
有分有限耗星臨宮顧我論萬事總不如人無慮無
憂天喜坐命嬴人只一籌至要在我
持論絕無鬼神見怪形而驚怖平居力詆仙佛遇疾
病而修齋儒者可笑如此稱柴數米時翻名理于廣
筵媚乞墦日掛山林于齒頰高人其可信乎
為龍為蛇生既謝陽秋于太史呼牛呼馬死亦任月
旦于時人
以文章為游戲將希劉勰逃禪看齒發之衰頹自信
鮑昭才盡
荊扉纔掩便逢客過掃門飯粟一空輒有人求譽墓
萬事從來是命一毫夫豈由人
家坐無聊不念食力擔夫紅塵赤日汝官不達尚有
高才秀士白首青襟
峰巒窕窈一拳便是名山花竹扶疏半畝何如金谷
少文五岳興聊托于臥游元亮一園趣果成于日涉
月出青松光映琉璃夜火風搖翠筱寒生窣堵秋煙
虛空不拒諸相至人豈畏萬緣是非場里出入逍遙
逆順境中縱橫自在竹密何妨水過山高不礙云飛
孔孟以經常治世不欲炫奇怪以駭時釋老以妙道
度人故每現神通以聳眾
凡情自縛則摶沙捻土一身纏為葛藤空觀一成則
割水吹毛四大等于枯木
熏蒸德香則果未成而靈根漸長熬煎欲火則目未
瞑而惡趣現前
吃菜而生美好揀擇則吃菜不異吃葷作善而求自
高勝人則作善還同作惡
人若知道則隨境皆安人不知道則觸涂成滯人不
知道則居鬧市生囂雜之心將蕩無定止居深山起
岑寂之想或轉憶炎囂人若知道則履喧而靈臺寂
若何有遷流境寂而真性沖融不生枯槁
英雄降服勁敵未必能降一心大將調御諸軍未必
能調六氣故姬亡楚帳霸主未免情哀疽發彭城老
翁終以憤死
來鳴禽于嘉樹音聞兩寂悟圓通耳根印朗月于澄
波色相俱空領清虛眼界
雨過天清會妙用之無礙鳥來云去得自性之真如
檀之形能出門而迎佛虎丘之石解聽法而點頭
故知山河大地咸見真如瓦礫泥沙并存佛性
酬應將迎世人奔其膻行消磨折損造物畏其虛名
世界極于大千不知大千之外更有何物天宮極于
非想不知非想之上畢竟何窮吾嘗于此茫然安得
問之大覺
衰年嶺表余生相傳仙去鄰媼夜哭還券垂老無家
每想斯人潸然欲涕
云長香火千載遍于華彝坡老姓名至今口于婦孺
意氣精神不可磨滅如此
慧遠臨終檢戒于食蜜薩真濟渡留錢于空舟古德
慎行至此使人心志凜然
三徑竹間日華淡淡固野客之良辰一編下風雨
瀟瀟亦幽人之好景
春衣杜陵急管平樂真稱名士之風流雨中山果燈
下草蟲想見高人之胸次
好散阿堵亦復不能積書趣在個中平生只愛種樹
醇醪百斛不如一味太和之湯良藥千包不如一服
清涼之散
積想情堅思女因而化石磨礱功久鐵杵且會成針
今人纔學修行便希得證稍不見效輒退初心道其
可幾乎
不是鄴侯著眼懶殘只一丐者若非豐干饒舌寒拾
兩個火頭
籬邊杖屨送僧花須于巾角石上壺觴坐客松子
落我衣裾
待月看云偶見鶴形之使焚香掃室時迎鳥爪之姑
鳴騶呵殿歌兒挈傀儡于場中揭地掀天童子弄形
影于燈下
張三不是他李四亦不是他總認郵亭為本宅長卿
不是我緯真亦不是我莫把并州當故鄉
風翻貝葉絕勝北闕除書水滴蓮花何似華清宮漏
一室經行賢于九衢奔走六時禮佛清于五夜朝天
鳴琴流水疑魴鮪之來聽散帙當軒喜藤竹之交翳
娟娟月露下薝卜而生香裊裊山風入松篁而成韻
閑情清曠未解習鍛之機野性蕭疏恥作投梭之達
負苓而罵庖犧鑿開混沌采薇而薄周武決裂堤防
善星腹笥部藏不免泥囗云光口墜天花難逃閻老
所以初祖來自迦毗盡掃文字室利往參摩詰悉杜
語言
太原則哲幾畜疑于掇煤瑯琊故知竟因讒而投杼
嗚呼知己難哉吾欲挽九原而起鮑叔取千金以鑄
子期
陳思逸藻僅朱邸于遮須庾信高才乃皤形于地府
身后結局如此眼前文興索然
觀號千秋吾愧賀老之舍宅樓高三級復慚都水之
棲真物在亦不苦留期到翛然便去
周犨營產原從車子而償逋韓相卜居乃為木工而
定磢凡事前定如斯世人計較可息
靈運才高不入白蓮之社裴休詩好何關黃蘗之宗
故子昂杜甫韻語騁意氣于藝林寒山船子吟哦寫
性靈于天籟寫性靈者佛祖來印騁意氣者道人指
呵
室無長物心本宅乎清虛門多雜賓性不近乎狷介
行誼雖無大損凈業未免有妨
據囗嗒爾聽豪士之譚鋒把盞醒然看酒人之醉態
大臣赫赫甫丘墓便已就荒文士沾沾問姓名多云
不識名利至此使人心灰
夫人有絕技必傳有至性不朽靈心巧思魯般以木
匠千秋報主存孤李善以傭奴百世
核人貴實浮論難憑從古圣賢不能無謗試問釋迦
于移山之口佛云乎哉叩宣尼于伐木之夫何圣之
有
道人好看花竹寄托聊以適情居士偶聽弦歌不染
何妨人道清曠亦自有致寂莫無令太枯
眉睫纔交夢里便不能張主眼光落地死去又安得
分明故學道之法無多只在一心不亂
戴發含齒生幸托于中華方袍圓冠名復綴于下士
田園雖少負郭妻孥尚免饑寒榮期之樂已多老氏
之學知足
若富貴貧窮由我力取則造物為無權若毀譽嗔喜
隨人腳根則讒夫愈得志
世法須從身試大道不在口譚暇日清言有味恐于
實際無當猝然遇境不撓此是學問得力
袁盎報十世之仇不知雖經萬劫而必報師子償殺
命之債不知雖逋小債而必償萌芽各認根苗點滴
不差檐溜罪在則福不集福少則行難圓此圣賢之
所以慎作業也
口奉清齋過客時供粱肉身衣短褐兒童或曳羅衫
固知供奉之綺裘不富于公孫之布被
囗家恩愛心常作平等之觀上帝悲田眼不見可憎
之物性鮮貪嗔六時畏作惡趣心能領略四季都是
良辰昔人不云乎此老終當以樂死青溪白石倏生
瀟灑之懷黑霧黃埃便起炎囂之念此是心依境轉
恐于學道無當必也月隨人走月竟不移岸逐舟行
岸終自若則幾矣
醒時思作佳夢夢去未必如所思生前念佛修行死
后猶恐忘初念何也眾生奔馳情識一往易昏學人
積累熏修務求根熱
隔壁聞釵釧聲比丘名為破戒比丘之心入故也同
室與婦人處羅什不囗成真羅什之心不入故也固
知染凈在心何關形跡
方外偶過僧道倒雙屣急開竹戶迎來座中倘及市
朝掩兩耳輒敕松風吹去
樓窺睥睨中隱隱江帆家在半村半郭山倚精廬
松下時時清梵人稱非俗非僧
華屋朱門過王侯而掉臂黃頭歷齒對兒子而傷心
高人之輕富貴也易斷恩愛也難
觀上虞論衡笑中郎未精元賞讀臨川世說知晉人
果善清言
王重陽闌入臥內馬鈺內子能知戒阇黎金甲傳食
太守夫人破
美人傅粉涂香終淪于糞土猛士格虎剸象死制于
螻蟻古鏃繡刀舊日戰爭之地蝕釵灰襖昔時歌舞
之場英雄漠漠精靈秦晉茫茫歲月娑羅居士釀酒
治蔬無日不延賓客杜門禁足經年懶過鄰家白香
山云丘墅有泉石花竹者靡不游人家有美酒鳴琴
者靡不過吾甚愧其言
永明禪師云向不遷境上虛受輪回于無囗法中自
生系縛
續清言饑乃加菜食美于珍味倦然后臥草薦勝
似重裀流水相忘游魚游魚相忘流水即此便是天
機太空不囗浮云浮云不囗太空何處別有佛性
皮囊速壞神識常存殺萬命以養皮囊罪卒歸于神
識佛性無邊經書有限囗萬卷以求佛性得不屬于
經書
入市而嘆過路客紛紛擾擾總是行尸反觀而照主
人翁靈靈瑩瑩無非活佛
仕宦能登甲第方免官府差徭學道未出陰陽終受
閻君約束
暗室貞邪誰見忽而萬口喧傳自心善惡囗然凜于
十王考校
香花幢蓋顯本性之彌陀羅剎夜叉現心中之魔鬼
性源既湛則鐵面銅頭化為諸佛心垢未除則玉毫
金相亦是群魔
至人除心不除境境在而心常寂然凡人除境不除
心境去而心猶牽絆萬緣皆假一性惟真圣人借假
以修真愚夫喪真而逐假
入道場而隨喜則修行之念勃興登丘墓而徘徊則
名利之心頓盡故一念不清宜以佛性而淘洗六根
未凈可取戒香而熏蒸
天堂人樂樂盡則苦趣至故其成佛也難閻浮人苦
苦極則創心生故其成佛也易
形同木石未免委運而銷亡神同虛空豈得隨形而
隕滅形有銷亡故愚蒙止知現在神無隕滅故圣智
照見多生
六道輪轉如江帆日夜乘潮乘潮未有棲泊一證菩
提若海艘須臾登岸登岸豈復漂流
富室多藏萬寶夜深猶自持籌愈積愈吝窖中時現
精光老夫第得一錢宵臥何能貼席不散不休篋里
如聞嗥吼
名華芳草春園風日洵饒紅樹青霜秋林景色逾勝
條風既鬯細草茸生嫩柳韶姿紅藥齊含花藿芳春
景大殢人清露晨流碧梧初放新篁爽氣綠陰映入
簾幃首夏時尤堪賞
常想病時則塵心漸滅常防死日則道念自生風流
得意之事一過輒生悲涼清真寂莫之鄉愈久轉增
意味
萬緣虛幻總屬心生六道輪回皆由自作目翳除則
空華陡滅心障撤則妄業全消
今日騎獅坐象眾生之境界過來饒他帶角披毛佛
祖之真性自若譬如小水匯為巨流入流原自小水
真金囗于猛火出火還是真金
釋迦曾作眾生身經乎多劫其他諸佛菩薩誰不來
自眾生闡提亦有佛性語載于圣經其他蠢動含靈
誰不具有佛性若佛祖天然佛祖修行之法何為若
眾生只是眾生向善之途遂絕
今生根鈍是前世之行未修今行苦修則來世之根
當利勿以無緣而自棄力辦肯心而不回今世既種
善因來生必成勝果列圣皆累劫修成大道豈一世
便了
古德云塵勞中嘗應著力生死上不須用心塵勞不
著力安得行圓生死若用心恐為心障
非災橫禍世人常嘆無因分付安排皇天必自有說
若現在隱微無據恐過去夙行有虧彼既不差我當
順受
成仙作佛必是善人至孝真忠自然度世張仲文昌
未始從師授道關君天帥不聞得訣何人故求道勿
急尋師積功且須修德
苦惱世上意氣須溫嗜欲場中肝腸欲冷
士大夫禪機迅利何鋒不摧制行穢污何業不作揚
言度世冥司之勾帖忽來開口乞哀幽部之鐵鞭已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