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5章 曲筆

  • 史通通釋
  • 浦起龍
  • 3060字
  • 2015-12-27 00:10:26

肇有人倫,是稱家國。父父子子,君君臣臣,親疏既辨,等差有別。蓋“子為父隱,直在其中”,《論語》之順也;略外別內,掩惡揚善,《春秋》之義也。自茲已降,率由舊章。史氏有事涉君親,必言多隱諱,雖直道不足,而名教存焉。其有舞詞弄札,飾非文過,若王隱、虞預毀辱相凌,子野、休文釋紛相謝。用舍由乎臆說,威福行乎筆端,斯乃作者之丑行,人倫所同疾也。亦有事每憑虛,詞多烏有:或假人之美,藉為私惠;或誣人之惡,持報己仇。若王沈《魏錄》濫述貶甄之詔,陸機《晉史》虛張拒葛之鋒,班固受金而始書,陳壽借米而方傳。此又記言之奸賊,載筆之兇人,雖肆諸市朝,投畀豺虎可也。

然則史之不直,代有其書,茍其事已彰,則今無所取。其有往賢之所未察,來者之所不知,今略廣異聞,用標先覺。案《后漢書更始傳》稱其懦弱也,其初即位,南面立,朝群臣,羞愧流汗,刮席不敢視。夫以圣公身在微賤,已能結客報仇,避難綠林,名為豪杰。安有貴為人主,而反至于斯者乎? 將作者曲筆阿時,獨成光武之美;諛言媚主,用雪伯升之怨也。且中興之史,出自東觀,或明皇所定,或馬后攸刊,而炎祚靈長,簡書莫改,遂使他姓追撰,空傳偽錄者矣。陳氏《國志劉后主傳》云:“蜀無史職,故災祥靡聞。”案黃氣見于姊歸,群烏墮于江水,成都言有景星出,益州言無宰相氣,若史官不置,此事從何而書?蓋由父辱受髡,故加茲謗議者也。

古者諸侯并爭,勝負無恒,而他善必稱,己惡不諱。逮乎近古,無聞至公,國自稱為我長,家相謂為彼短。而魏收以元氏出于邊裔,見侮諸華,遂高自標舉,比桑乾于姬、漢之國;曲加排抑,同建鄴于蠻貊之邦。夫以敵國相仇,交兵結怨,載諸移檄,用可致誣,列諸緗素,難為妄說。茍未達此義,安可言于史邪?夫史之曲筆誣書,不過一二,語其罪負,為失已多。而魏收雜以寓言,殆將過半,固以倉頡已降,罕見其流,而李氏《齊書》稱為實錄者,何也?蓋以重規亡考未達,伯起以公輔相加,字出大名,事同元嘆,既無德不報,故虛美相酬。然必謂昭公知禮,吾不信也。語曰:“明其為賊,敵乃可服。”如王劭之抗詞不撓,可以方駕古人。而魏書持論激揚,稱其有慚正直。夫不彰其罪,而輕肆其誅,此所謂兵起無名,難為制勝者。尋此論之作,蓋由君懋書法不隱,取咎當時。或有假手史臣,以復私門之恥,不然,何惡直丑正,盜憎主人之甚乎!

蓋霜雪交下,始見貞松之操;國家喪亂,方驗忠臣之節。若漢末之董承、耿紀,晉初之諸葛、毋丘,齊興而有劉秉、袁粲,周滅而有王謙、尉迥,斯皆破家殉國,視死猶生。而歷代諸史,皆書之曰逆,將何以激揚名教,以勸事君者乎!古之書事也,令賊臣逆子懼;今之書事也,使忠臣義士羞。若使南、董有靈,必切齒于九泉之下矣。

自梁、陳已降,隋、周而往,諸史皆貞觀年中群公所撰,近古易悉,情偽可求。至如朝廷貴臣,必父祖有傳,考其行事,皆子孫所為,而訪彼流俗,詢諸故老,事有不同,言多爽實。昔秦人不死,驗苻生之厚誣;蜀老猶存,知葛亮之多枉。斯則自古所嘆,豈獨于今哉!

藎史之為用也,記功司過,彰善癉惡,得失一朝,榮辱千載。茍違斯法,豈曰能官。但古來唯聞以直筆見誅,不聞以曲詞獲罪。是以隱侯《宋書》多妄,蕭武知而勿尤;伯起《魏史》不平,齊宣覽而無譴。故令史臣得愛憎由己,高下在心,進不憚于公憲,退無愧于私室,欲求實錄,不亦難乎?嗚呼!此亦有國家者所宜懲革也。

虞預相凌《晉書王隱傳》:大興初,令隱撰晉史。時著作郎虞預私撰《晉書》,而生長東南,不知中朝事,數訪于隱,并借隱所著書盜寫之。后更疾隱,形于言色。隱竟以謗免歸。

休文釋紛《南史》:裴子野曾祖松之,齊永明末,沈約撰《宋書》,稱松之已后無聞焉。子野更撰為《宋略》二十卷,其敘事評論多善,而云戮淮南太守沈璞,以其不從義師故也。沈懼,徒跣謝之,請兩釋焉。

王沈濫述貶甄《晉書王沈傳》:高貴鄉公將攻文帝,召沈告之。沈馳白帝,不忠于主,甚為眾論所非。按:沈所撰《魏書》已逸,述甄事無考。郭《評》:沈不忠于魏,故甄后之貶,濫述其事,彰曹丑也。

陸機虛張拒葛陸機有《晉三祖紀》,見《本紀》篇。按:《晉書宣紀》,魏太和五年及青龍二年,懿凡兩拒蜀丞相亮。

受金借米班生受金,陳壽求米,見《史官建置》篇柳虬注。《困學紀聞》:受金事未詳。予考《陳壽傳》有謂丁子,覓千斛米,丁不與,竟不立傳之說。但有“或云”二字。或之者,疑之也,恐亦未可盡信。

伯升之怨《后漢書》:齊武王字伯升,光武長兄也。王莽篡漢,兵革并起。伯升部署賓客,自稱柱天都部。圣公即位,拜伯升大司徒。及伯升拔宛,光武破王尋、王邑,兄弟威名益盛。更始君臣謀誅伯升,害之。

明皇所定《后漢東平王蒼傳》:顯宗永平十五年,行幸東平。帝以所作《光武本紀》示蒼,蒼因上《光武受命興頌》,帝甚善之。按:顯宗,明帝廟號。

馬后攸刊《后漢皇后紀》:顯宗明德馬皇后,伏波將軍援小女也。肅宗即位,尊之曰皇太后。自撰《顯宗起居注》,削去兄防參醫藥事,曰:“吾不欲令后世聞先帝數親后宮之家。”

蜀無史職《后主傳評》:國不置史,注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

黃氣見自秭《先主傳》:章武二年,先主軍秭歸,于亭駐營。黃氣見自秭歸十余里中,廣數十丈。

群烏墮江水《后主傳注》:《漢晉春秋》曰:江陽有烏,從江南飛渡江北,不能達,墮水死者以千數。

有景星出《后主傳》:景耀元年,史官言景星見,于是大赦,改元。

無宰相氣《費傳》:延熙十四年夏,成都望氣者曰:都邑無宰相氣。

父辱受髡《晉書陳壽傳》:壽父為馬謖參軍,謖為諸葛亮所誅,壽父亦坐被髡。壽為亮立傳,謂亮將略非長,無應敵之才。議者以此少之。

李稱實錄語見《浮詞》篇原注。

公輔大名《北史》:李百藥父德林,少孤,未有字。魏收謂之曰:卿識度必至公輔,吾以此字卿。王《訓故》:《左傳》云:魏,大名也,故云。按:“大名”句見《左傳》閔元。

元嘆《吳志顧雍傳》:雍字元嘆。蔡伯喈嘗避怨于吳,雍從學琴書。《注》:《江表傳》曰:伯喈謂曰:“卿必成名,今以吾名與卿。”故雍與伯喈同名也。又《吳錄》曰:言為伯喈所嘆,故以為字焉

惡直丑正語見《左傳》昭二十八。

盜憎主人《家語觀周》:盜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亦見《左傳》成十五。

董承耿紀《蜀志》:先主同曹公還許。時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詔,當誅曹公,先主遂與承等同謀。《魏武紀》:備之未東也,陰與董承等謀反,舉兵屯沛。五年,承等謀泄,伏誅。按:耿紀攻許燒營,見《因習》篇。又《魏武紀注》:《三輔決錄》曰:紀字季行,為丞相掾。又《獻帝春秋》曰:收紀等將斬之,紀呼魏王名曰:“恨吾不自生意,竟為群兒所誤耳。”

諸葛毋丘諸葛誕見《因習》篇。《晉景紀》:正元二年,魏鎮東大將軍毋丘儉、揚州刺史文欽舉兵作亂,矯太后令,移檄郡國,為壇盟于西門之外,帥眾六萬,渡淮而西。帝征之。儉聞欽敗,宵遁安風津,都尉追斬之。《魏志誕》、《儉傳》誕字公休,儉字仲恭。儉都督揚州,反,敗見夷滅。誕不自安,朝廷微知,征誕為司空。誕愈恐,遂反。按:王應麟曰:儉、誕等千載有生氣矣。故鄭漁仲有《晉史》黨晉之言。又按:《通志略》毋丘以邑為氏,無貫音。

劉秉袁粲《宋書袁粲傳》:粲字景倩,與齊王、劉秉平決萬機。順帝即位,詔移石頭。時齊王功高,天命有歸。粲密有異圖,劉秉宋代宗室,與粲相結。謀克日矯太后令,使攻齊王。事泄,齊王遣軍主戴僧靜向石頭。僧靜挺身暗往,粲子最覺有異人,以身衛粲。僧靜直前斬之,父子俱殞。其后并誅秉,秉事在《宗室傳》。

王謙尉迥亦見《因習》篇。

秦人不死未詳。

蜀老獨存未詳。按:《困學紀聞》云:蜀老獨存,知葛亮之多在枉,武侯事跡湮沒多矣。然則蜀老事,王氏亦未有所考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炎陵县| 达日县| 象州县| 辰溪县| 栾城县| 邹平县| 蒙阴县| 尤溪县| 南靖县| 上饶市| 长垣县| 阿克陶县| 宽城| 罗平县| 新疆| 扶沟县| 枣庄市| 宁晋县| 璧山县| 松江区| 讷河市| 阿勒泰市| 达州市| 兴城市| 临沧市| 新巴尔虎右旗| 浏阳市| 达孜县| 马山县| 太谷县| 阿拉善左旗| 离岛区| 扶绥县| 祁东县| 涟源市| 重庆市| 航空| 班玛县| 三明市| 蓝山县| 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