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方∶燒羊角末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常服蒲黃方寸匕,日三,良。
論曰∶凡人大便有血即是痔病,勿得慢之,慎干棗、油膩、豬、魚,夫患痔在身,所服各藥,皆不得力,徒棄功夫,一無所益,欲服餌者,當斷之乃可服也。第一槐子仁丸,大有效驗,方在前篇中,必須事之,勿致疑也。
治脫肛方∶蒲黃(二兩)上一味,以豬肪和,敷肛門上納之,日二三,愈。
又方∶腸出不入,生栝蔞取汁,豬脂等分,湯上溫涂納之,瘥。
又方∶以鐵精粉上納之,每出即粉,取瘥止。
<篇名>疥癬第八
內容:論一首方三十四首灸法一首論曰∶瘡疥癬之病,皆有諸蟲,若不速愈,三年不瘥,便為惡疾,何者?諸蟲族類極盛,藥不能當,所以須防之,不可輕也。凡療疥癬,黃酒中加烏蛇脯一尺,烏頭附子茵芋石楠莽草各等分,大秦艽散中加之。亦有大效。小小疥瘙十六味,小秦艽散亦相當。(《千金》云∶小秦艽散中加烏蛇二兩)
<篇名>香瀝
內容:主燥濕癬及疥百瘡方∶沉香松節(各一斤,一方更有柏節、松節各一斤)上二味,破之如指大,以布袋盛之,令置麻油中半食久,出取一口瓷坩穿底,令孔大如雞子,以松葉一小把藉孔上,以坩安著白碗上,以黃土泥坩固濟,令濃五分,以藥納坩中,以生炭著藥上使燃。其瀝當流入碗中,燃盡,乃開出坩取汁,以敷瘡上,日再。并治白禿,疽惡瘡皆瘥。當服小秦艽散,即瘥。
<篇名>礬石瀝
內容:主干濕癢及惡瘡白禿方∶礬石硫黃芒硝大鹽(各三分)松脂(六合)白糖(八兩)上六味,切,諸藥令如指大,先取甑蔽仰銅器上,納甑中以藥安蔽上,以松脂白糖布藥上都訖,重以大蔽覆之,炊五升米,藥汁流入器中,其汁密覆之,臨用小溫涂瘡上,日再。
治癬秘方∶搗羊蹄根分以白蜜和之,刮瘡四邊令傷,先以蜜和者敷之,如炊一石米頃,拭去更以三年大醋和涂之,以敷癬上,燥便瘥,若刮瘡處不傷,即不瘥。
治久疥癬方∶丹砂雄黃雌黃(各一兩)茹(三兩)亂發(一兩,洗凈)松脂白蠟(各一兩)巴豆(十四枚,去皮)豬膏(二斤)上九味,先煎發令消盡,納松脂蠟等三上三下,去滓,末茹石藥等納中更煎,一沸止,敷之三數度,瘥。
治久癬不瘥方∶細研水銀霜如粉,和臘月豬膏,先以泔清洗瘡,拭干涂之,一涂即瘥,后時重發,更涂即永瘥,妙。涂時大須薄,慎勿濃。
又方∶水銀礬石(燒)蛇床子黃連上四味各一兩,臘月豬膏七合,和攪不見水銀為熟,敷之,治一切無問幼小諸瘡。(上方加漆頭茹一兩)治諸瘡癬療不瘥方∶水銀(一斤)豬膏臘月者(五斤)上二味,以鐵器中壘灶馬通火,七日七夜勿住火炊之,停冷取豬膏,去水銀不妨別用,以膏涂一切諸瘡,無不應手即瘥。
又方∶牛尿(一升)羊蹄根(切,五升)上二味,納羊蹄漬一宿,日曝之干,則納尿中漬一宿,尿盡止,搗作末,涂諸瘡癬上,和豬脂用,更精。
又方∶諸瘙疥,皆單用水銀豬膏,研令極細涂之。
又方∶取生烏頭十枚,切,煮取汁洗之,即瘥。
治癬方∶凈洗瘡取醬瓣尿和涂之,瘥止。
又方∶水銀蕪荑(末)上二味酥和涂之,即瘥。
又方∶正日中午時灸病處,影上三姓灸之,咒曰∶癬中蟲,毛茸茸,若欲療,待日中。
又方∶取酥墨涂之。
凡諸瘡癬初生時,或始痛癢即以種種單方救之,或嚼鹽涂之,妙。
又方∶取鯉魚之。
又方∶取姜黃涂之。
又方∶取牛李子涂之。
治癬方∶取黃蒿穗作末粉,敷之,日三夜二,一切濕癬,并瘥。
又方∶取八月八日日出時,令病患正當東向戶長跪,平舉兩手,持戶兩邊,取肩頭小垂際骨解宛宛中灸之,兩火俱下,各三壯,若七壯,十日愈。
又方∶搗刺薊汁服之。
又方∶服地黃汁佳。
又方∶服驢尿良。
又方∶燒蛇皮一具,酒服良。
又方∶搗莨菪蜜和封之良。
又方∶熱拓煎餅,不限多少,日一遍薄之良。
又方∶酢煎艾涂之瘥。
又方∶搗羊蹄根和乳涂之。
又方∶大醋和雄黃粉先以新布拭之令癬傷,敷之妙。
治疥百瘡經年不瘥方∶楝實(一升)地榆根(五兩)桃皮(五兩)苦參(五兩)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稍溫洗之,日一度。
治疥濕瘡浸淫,日痛癢不可堪,搔之黃水汁出,瘥復發方∶取羊蹄根,勿令婦女小兒貓犬見之,凈去土,細切熟熬,以大醋和凈洗敷瘡上,一時間以冷水洗之,日一敷。凡方中用羊蹄根,皆以日未出前采者佳。
又方∶作羊蹄根散,癢時搔汁出以粉上,又以生根揩之,神驗。
療渴利后發瘡,坐處瘡疥,及疵癬方∶薔薇根(三兩)石龍芮(三兩)苦參(二兩)黃(二兩)黃連(二兩)芍藥(三兩)雀李根(三兩)黃柏(三兩)黃芩(三兩)當歸(一兩)續斷(一兩)栝蔞(四兩)大黃(一兩)上一十三味,搗篩煉蜜和以飲服之,丸如梧子大,一服十五丸,日三,加至三十丸,瘡瘥乃止,所是癰疽皆須服之。(《千金》云∶薔薇飲服之。)又方∶赤小豆(一升,熬,納酢中,如此七遍)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炙)瞿麥(二兩)白蘞(二兩)當歸(二兩)黃芩(二兩)豬苓(二兩)防風(一兩)黃(三兩)薏苡仁(三兩)升麻(四兩)上一十二味,搗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夜一。
治疥疽諸瘡方∶水銀胡粉(各一兩)黃連(二兩)黃柏(七分)礬石(三分,燒)附子(三分)蛇床子(半兩)苦參(一兩)上八味,下篩六種,水銀、胡粉別以豬脂研,令水銀滅不見,乃以豬膏合研令調如泥,以敷瘡上,日三夜一。
<篇名>代指第九
內容:方六首治代指遞腫方∶以毛雜黃土作泥,泥指上令濃五分,納灰中令熱,可忍之,泥干即易之,不過數反,即瘥。
又方∶單煮地榆作湯漬之,半日便愈。
治代指方∶麻沸湯納指其中,即愈。
又方∶先刺去膿,炙魚皮令溫,以纏指周匝,痛止愈。
治指疼欲脫方∶取豬脂和姜末稍令熱,納指甲中,食頃即瘥。
治指掣痛方∶取醬清和蜜任多少,溫涂之,即愈。
<篇名>濕熱瘡第十
內容:方三十四首治濕熱諸惡瘡方∶野狼牙(五兩)芍藥(五兩)大黃(三兩)白芷(五兩)黃柏(五兩)丹參(五兩)上六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以洗之,日三度。
治濕熱瘡多汁粉散方∶芎大黃白蘞芍藥黃連槐皮龍骨(各一兩)上七味,搗篩為散,以粉瘡上,日三度。
又洗之方∶茵芋(三兩)石楠(三兩)莽草(三兩)蛇床子(二兩)躑躅(二兩)礬石(二兩)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洗瘡,日再。
治惡瘡三年不瘥方∶巴豆(去皮)甘草上二味,等分細下為散,先別煮甘草湯洗瘡訖,以藥敷之,先從四面起向中心,日三夜一。
治惡瘡似火爛洗湯方∶取白馬矢曝干,以水和煮十沸,絞取汁洗之,極佳。
治惡瘡十年不瘥,似癩者方∶蛇脫皮(一枚)上一味,燒之,末下篩,以豬脂和敷之,良。
又方∶苦瓠上一味,咀,煮取汁洗瘡,日三度,洗煎以洗癬甚良,須先以泔清洗瘡也。
治諸惡瘡烏頭膏方∶烏頭雄黃雌黃芎升麻(各半兩)亂發(如雞子大一枚)松脂(如雞子大一枚)上一十三味,切,以豬膏三升急煎,令亂發消盡,去滓,停小冷,以真珠二錢匕投中攪令相得,以敷之。凡用膏,皆令先溫酢泔清洗瘡,拭干乃敷之,訖,以赤石脂黃連散粉之。
此治諸惡瘡皆瘥。
<篇名>梔子湯
內容:主表里俱熱,三焦熱實,身體生瘡,或發即大小便不利方∶芒硝(二兩)大黃(四兩)梔子仁(七枚,擘)黃芩(三兩)知母(二兩)甘草(二兩,炙)上六味,咀,以水五升,煮減半,下大黃,煮取一升八合,絞去滓,納芒硝分為三服又方∶礬石(燒)蠟松脂亂發上四味,各半兩,豬脂四兩,煎之令發焦,納礬石令消,納松脂,次納蠟,去滓。先刮洗瘡以涂之,日再三,不痛,久瘡時愈,新瘡遲愈,癢瘡頭禿皆即愈生發,此膏勝飛黃膏及諸名藥。
治諸瘡久不瘥,并療六畜方∶棗膏(三斤)上一味,以水三斗,煮取一斗五升,數洗,取瘥為度。
治身瘡及頭瘡不止方∶以菖蒲末敷之,日三夜一。
治濕熱瘡惡瘡洗湯方∶槐子(二升)蛇床子(一兩)黃連(五兩)當歸芍藥黃柏(各三兩)上六味,切,以水三斗煮取一斗五升,去滓以洗瘡,日三度。
治濕熱瘡方∶生地榆(二斤)上一味,以水三斗煮取一斗五升,以洗瘡日三度。
<篇名>烏膏
內容:主種種諸瘡治不愈方∶水銀(一兩)黃連(一兩)經墨(半兩)上三味,末之,以不中水豬脂和敷之,不過三四度,愈,神效。欲多任人,惟不治金瘡,其藥惟須熟研。
惡瘡黃水出流方∶燒故鞍屜氈灰,和臘月豬脂封涂。
又方∶藜蘆巴豆上二味,等分,燒灰,和臘月豬脂封涂。
又方∶松脂(灰)薰陸香(各五分)生地黃汁(五合)白羊脂(二分)石鹽(半兩)亂發灰(半兩)上六味,以豬脂一升,煎取五合,納地黃汁煎成膏,去滓,貼之,日再,瘥止。
治惡瘡瘡方∶杏仁(去皮)巴豆(各二兩,去皮)藜蘆黃連(各一兩)水銀(一錢許)上五味,以青羊脂和研水銀令滅,先以鹽湯洗之,去上痂,敷瘡日二。
時氣病后得風,生瘡疼癢,搔之黃汁出方∶皂莢(炙)烏頭礬石(各三兩)黃連(一升)牡蠣(四兩)藜蘆桂心(各一兩六銖)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七升,去滓,先搔瘡令血出,溫洗瘡,緩浸良久,佳。
卒患發熱瘡方∶取炭長二尺者二枚,燒令赤,置地中,以水二升灌之,取地上汁洗瘡,即瘥。
瘡中惡肉出方∶取烏梅二七顆燒作灰,敷瘡中,其瘡中惡肉乃盡矣。
治惡瘡方∶取白芨煮汁洗瘡訖,敷膏。膏用桑東向枝作末,以臘月豬膏和敷之,亦主狗瘡,初大痛,一宿即愈。
瘡初患似癤,后破無痂,疼痛難忍,名曰豬喙瘡方∶燒豬鼻作灰敷之,瘥。
反花瘡方∶煎柳葉為煎,涂之瘥。
又方∶燒馬齒草灰敷之。
又方∶燒鹽末灰敷之。
又方∶以蜘蛛幕裹之。
<篇名>王不留行湯
內容:主白禿及頭面久瘡,去蟲止痛方∶王不留行(五兩)桃東南枝(五兩)茱萸根皮(五兩)蛇床子(三升)牡荊(三升)苦竹葉(切,三斗)蒺藜(三升)大麻仁(一升)上八味,以水二斗,煮取一斗,洗瘡日再,并治疽及月蝕瘡爛。
治白禿方∶三月三日桃花開者陰干柏子,赤桑根。
上三味,為末,豬脂和,先以灰汁凈洗禿處,拭干涂之。
又方∶細柳枝(一握)水銀皂莢(炙)上三味,以醋煎如餳涂之。
<篇名>松脂膏
內容:主白禿及癰疽百瘡方∶木蘭闌皮(一兩)礬石杜蘅雄黃附子大黃石楠秦艽真米苦參水銀(各二兩)松脂(六兩)上一十二味,以醋漬一宿,豬膏一斤半煎之,侯附子黃,去滓,乃納礬石、雄黃,水銀。更著火煮三沸,還濕地待凝,以敷瘡,瘥。
又方∶以牛肉作五味脯,炙令香,及熱拓瘡上,不過三四度,即瘥。
治頭瘡腫方∶燒杏仁令黑磨涂,復取束柴葛蔓及干魚頭燒灰,和薰黃臘月豬脂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