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0章 小兒門

  • 蘭室秘藏
  • 李東垣 金元間
  • 2726字
  • 2015-12-26 23:56:39

治驚論

外物驚宜鎮心以黃連安神丸若氣動所驚宜寒水石安神丸大忌防風丸治風辛溫之藥必殺人何也辛散浮溫熱者火也能令母實助風之氣盛皆殺人也因驚而泄青色先鎮肝以朱砂之類勿用寒涼之氣大禁涼驚丸風木旺必克脾胃當先實其土后瀉其子閻孝忠編集錢氏方以益黃補土誤矣其藥有丁香辛熱助火火旺土愈虛矣青橘皮瀉肺金丁香辛熱大瀉肺與大腸脾實當瀉子今脾胃虛反更瀉子而助火重虛其土殺人無疑矣其風木旺證右關派洪大掌中熱腹皮熱豈可以助火瀉金如寒水來乘脾土其病嘔吐腹痛瀉痢青白益黃散圣藥也今立一方先瀉火補金大補其土是為神治之法

黃 (二錢) 人參(一錢) 炙甘草(五分)上 咀作一服水一大盞煎至半盞去渣食遠服加白芍藥尤妙此三味皆甘溫能補元氣甘能瀉火內經云熱淫于內以甘瀉之以酸收之白芍藥酸寒寒能瀉火酸味能瀉肝而大補肺金所補得金土之位金旺火虛風木何由而來克土然后瀉風之邪夫益黃散理中丸養神丸之類皆治脾胃寒濕大盛神品之藥也若得脾胃中伏熱火勞役不足之證及服熱藥巴豆之類胃虛而成慢驚之證用之必傷人命夫慢驚風者皆由久瀉脾胃虛而生也錢氏以羌活膏療慢驚風誤矣脾虛者由火邪乘其土位故曰從后來者為虛邪火旺能實其木木旺故來克土當于心經中以甘溫補土之源更于脾土中瀉火以甘寒更于脾土中補金以酸涼致脾土中金旺火衰風木自虛矣損食多進藥愈前藥是也

治胃中風熱黃 (二錢) 陳皮(去白) 人參(各一錢) 芍藥(七分) 生甘草 熟甘草(各五分) 黃連(少許)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五分食前服

二月間有一小兒未滿一百日病腹脹二日大便一度瘦弱身黃色宜升陽氣滋血益血補血利大便蝎梢(二分) 神曲末 升麻(各三分) 當歸 濃樸(各一錢) 桃仁(十個)上都作一服水一大盞煎至半盞去渣食遠熱服

治小兒失乳以食飼之未有食腸不能克化或生腹脹四肢瘦弱或痢色無常濃樸 青皮(各二分) 橘紅 半夏 蒼術 人參(各三分) 枳實 麥 面 神曲末(各五分)上為極細末水煮面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水送下食前忌飽食

時初冬一小兒二歲大寒證明堂青脈額上青黑腦后青絡高起舌上白滑喉鳴而喘大便微青耳尖冷目中常常淚下仍多眵胸中不利臥而多驚無搐則寒黃柏 橘皮 葛根 連翹 蝎梢 炙甘草(各一分) 升麻 黃 柴胡(各二分) 當歸身麻黃(各三分) 吳茱萸 生地黃 地龍(各五分)上 咀都作一服水一大盞半煎至六分去渣乳食后熱服服藥之后添喜笑精神出氣和順乳食旺

治黃疳土色為熱為濕當小便不利今反利知黃色為燥胃經中大熱發黃脫落知膀胱與腎俱受土邪乃大濕熱之證鼻下斷作瘡者土逆行榮氣伏火也能乳者胃中有熱也寒則食不入喜食土者胃不足也面黑色者為寒為痹大便青寒褐色血黑色熱蓄血中間黃色腸中有熱治法當滋榮潤燥除寒熱致津液防風 黃連(各一分) 黃柏 炙甘草 麻黃(不去根節) 羌活(各二分) 山梔子仁 柴胡茯苓(各三分)當歸(四分) 大蕪荑 白術(各五分)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用水一大盞半煎至六分去渣食前稍熱服

治小兒面色痿黃腹 脹食不能下白術 柴胡(各半分) 升麻(一分) 桂枝 麻黃 吳茱萸 濃樸 羌活 草豆蔻 神曲末蒼術 澤瀉 白茯苓 豬苓 黃柏 橘紅(各二分) 青皮 黃連(各五分) 杏仁(二個)上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前溫服

枳實 黃連(去須) 濃樸(各五分) 干姜 姜黃 豬苓(各一錢) 橘皮 甘草 白術(各一錢五分) 砂仁 澤瀉 茯苓(各二錢) 半夏(四錢) 黃芩(一兩二錢)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五十丸溫水下

黃連(五錢) 黃芩(二錢) 濃樸(七分) 姜黃(五分) 干生姜 人參(各四分) 甘草(三分) 枳實(二分) 橘皮(一分)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隨乳下

疹論

夫 疹始出之證必先見面燒腮赤目胞亦赤呵欠煩悶乍涼乍熱咳嗽嚏噴足稍冷多睡驚并瘡疹之證或生膿胞或生小紅 或生癮疹此三等不同何故俱顯上證而后乃出蓋以上諸證皆太陽寒水起于右腎之下煎熬左腎足太陽膀胱寒水夾脊逆流上頭下額逆手太陽丙火不得傳導逆于面上故顯是證蓋旺癸寒水克丙丁熱火故也諸 證皆從寒水逆流而作也醫者當知此理乃敢用藥夫胞者一名赤宮一名丹田一名命門主男子藏精施化婦人系胞有孕俱為生化之源非五行也非水亦非火此天地之異名也象坤土之生萬物也夫人之始生也血海始凈一日二日精勝其血則為男子三日四日五日血脈已旺精不勝血則為女子二物相搏長生先身謂之神又謂之精道釋二門言之本來面目是也其子在腹中十月之間隨母呼吸者陽氣也而生動作滋益精氣神饑則食母血渴則飲母血兒隨日長皮肉筋骨血脈形氣俱足十月降生口中尚有惡血啼聲一發隨吸而下此惡血復歸命門胞中僻于一隅伏而不發直至因內傷乳食濕熱之氣下流合于腎中二火交攻致榮氣不從逆于肉理惡血乃發諸疹皆出于膀胱旺水其瘍后聚肉理歸于陽明故三番 始顯之證皆足太陽旺膀胱克丙小腸其始出皆見于面終歸于陽明肉理熱化為膿者也二火熾甚反勝寒水遍身俱出此皆出從足太陽傳變中來也當外發寒邪使令消散內瀉二火不令交攻其中令濕氣上歸復其本位可一二服立已仍令小兒以后再無二番 出之患此內經之法覽者詳之

治 證悉具消化便令不出如已出希者再不生防風 羌活 麻黃根 升麻 生地黃 連翹(初出者減出大者加) 酒黃柏(各五分) 當歸身黃連(各三分) 川芎 本 柴胡 葛根 酒黃芩 生黃芩 蒼術(各二分) 細辛 生甘草白術 陳皮 蘇木 紅花(各一分) 吳茱萸(半分)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空心服夫 疹出者皆因內傷必出 榮氣逆故也大禁牽牛巴豆食藥宜以半夏枳術大黃益智仁之類去其泄瀉止其吐若耳尖冷呵欠睡中驚嚏噴眼澀知必出 也諸大膿泡小水泡 疹癮三色皆榮氣逆而寒復其表宜以四味升麻湯中加當歸身連翹此定法也如肺成膿 先嗽喘或氣高而喘促加人參少加黃芩以瀉伏火而補元氣如心出小紅 必先見嗌干驚悸身熱肌肉腫脈弦洪少加黃連如命門出癮疹必先骨疼身熱其疼痛不敢動搖少加生地黃又加黃柏諸 疹皆為陰證瘡須皆因內傷飲食脾胃不足榮氣逆行雖火熱內熾陰覆其外治法如前辨小兒 證呵欠 嚏噴 睡中發驚或耳光冷 眼澀或辨復食口熱 或口醋氣 奶瓣不消或腹中痛如 證少具其 未發乃與升麻湯三五錢帶熱服之待身表溫和 疹已顯服藥乃止如其身涼其 未出辨得是 證無問服數直候身表溫和及 瘡已顯然后乃止只時時與桔梗湯寬胸膈利咽喉

如 已出只時時與之快咽喉寬利胸膈桔梗(二錢) 甘草(一錢炙)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渣大溫時時服之不可計服數如見傷食證又見 證先與不犯大黃巴豆藥克化過再與升麻湯如食重傷前藥不能過再與犯大黃巴豆藥過如大便行當即便與升麻湯服之恐 子內陷以后臨時作罪過如 子已出稠密身表熱急與下項

如 子已出稠密身表熱急與此藥服之防后青干黑陷黍粘子(炒香) 當歸身(酒洗) 炙甘草(各一錢) 柴胡 連翹 黃 黃芩(各一錢五分) 地骨皮(二錢)上同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渣溫服空腹服藥畢且休與乳食

治小兒寒郁而喘喉鳴腹滿鼻流清涕脈沉急而數麻黃 草豆蔻仁 益智仁(各一錢五分) 吳茱萸 濃樸(各二分) 當歸梢 甘草 柴胡生黃芩(各一分) 升麻 神曲 蘇木(各半分) 全蝎(二個) 紅花(少許)上銼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渣食遠服忌風寒微有汗則效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房产| 北宁市| 迁安市| 出国| 乐业县| 鹤庆县| 民丰县| 台州市| 乡宁县| 辽阳市| 福清市| 太保市| 思南县| 奉化市| 读书| 封开县| 临猗县| 龙海市| 平江县| 东海县| 曲阜市| 微山县| 隆林| 浦江县| 思南县| 博客| 吉林省| 衡水市| 延寿县| 平原县| 项城市| 镇平县| 郓城县| 澎湖县| 湘潭市| 临桂县| 江口县| 桂林市| 长丰县| 乐东| 来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