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自汗門
- 蘭室秘藏
- 李東垣 金元間
- 2927字
- 2015-12-26 23:56:39
自汗論
或問濕之與汗為陰乎為陽乎曰西南坤土也在人則為脾胃也人之汗猶天地之雨也陰滋其濕則為霧露為雨也陰濕下行地之氣也汗多則亡陽陽去則陰勝也甚為寒中混勝則音聲如從甕中出濕若中水也相法家有說土音如居深甕里言其壅也遠也不出也以明其濕審矣又知此二者亦為陰寒也內經云氣虛則外寒雖見熱中蒸蒸為汗終傳大寒知始為熱中表虛亡陽不任外寒終傳寒中多成痹寒矣色以候天脈以候地形者乃候地之陰陽也故以脈氣候之皆有形無形之可見者也
治濕勝自汗補衛氣虛弱表虛不任風寒黃 麻黃根(各一錢) 羌活(七分) 生甘草 當歸梢 生黃芩 半夏(姜制各五分)麥門冬 生地黃(各三分) 豬苓(二分) 蘇木 紅花(各一分) 五味子(七個)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中風證必自汗不得重發其汗故禁麻黃而用根節也
治六月七月間濕令大行子能令母實而熱旺濕熱相合必刑庚大腸寒冷以救之燥金受濕熱之邪絕寒水生化之源源絕則腎虧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軟癱瘓不能動行步不正兩足欹側此藥主之黃 (一錢五分) 橘皮 白術 澤瀉(各五分) 人參 白茯苓 升麻(各三分) 炙甘草麥門冬 當歸身 生地黃 神曲末 豬苓(各二分) 柴胡 酒黃柏 黃連 蒼術(各一分) 五味子(九個)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熱服
治盜汗之圣藥也當歸 生地黃 熟地黃 黃柏 黃芩 黃連(各等分) 黃 (加倍)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前服小兒減半服之
治頭重如山此濕氣在頭也麻黃根(炒五錢) 苦丁香(五分) 羌活(炒) 連翹(炒各三分) 紅豆(十個)上為細末鼻內 之
靈壽縣董監軍癸卯冬大雪時因事到真定忽覺有風氣暴至診候得六脈俱弦甚按之洪實有力其證手攣急大便秘澀面赤熱此風寒始至加于身也四肢者脾也以風寒之邪傷之則搐急而攣痹乃風淫未疾而寒在外也內經曰寒則筋攣正謂此也本人素飲酒內有實熱乘于腸胃之間故大便秘澀而面赤熱內則手足陽明受邪外則足太陰脾經受風寒之邪用桂枝甘草以卻其寒邪而緩其急搐又以黃柏之苦寒滑以瀉實而潤燥急救腎水用升麻葛根以升陽氣行手足陽明之經不令遏絕更以桂枝辛熱入手陽明之經為引用潤燥復以芍藥甘草專補脾氣使不受風寒之邪而退木邪專益肺金也加人參以補元氣為之輔佐加當歸身去里急而和血潤燥此藥主之芍藥(五分) 升麻 葛根 人參 當歸身 炙甘草(各一錢) 酒黃柏 桂枝(各二錢)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熱服不拘時令暖房中近火摩搓其手
治癘風滿面連頭極癢不任眉毛脫落先砭其處令惡氣消盡后服此藥連翹 升麻(各六分) 桔梗(五分) 生黃芩 生地黃(各四分) 黃 蘇木 黃連 地龍全蝎 當歸(各三分) 白豆蔻 人參(各二分) 甘草(一分半) 梧桐淚(一分) 麝香(少許)桃仁(三個) 虻蟲(去翅足炒三個) 水蛭(三個炒令煙盡)上銼如麻豆大除連翹梧桐淚白豆蔻另為細末麝香虻蟲水蛭三味同為細末都作一服水二盞酒一盞入連翹煎至一盞去渣再入白豆蔻二味并麝香等再煎至七分稍熱早飯后午前服之忌酒濕面生冷硬物
治兩手指麻木四肢困倦怠惰嗜臥乃熱傷元氣也黃 (八錢) 生甘草 人參(各五錢) 白芍藥(三錢) 柴胡(二錢五分) 炙甘草 升麻(各二錢) 五味子(一百四十個)上 咀分作四服每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食遠服
治兩腿麻木沉重黃 (八錢) 甘草(六錢) 青皮(四錢) 升麻 柴胡 當歸梢 澤瀉(各二錢) 橘皮(一錢) 紅花 五味子(一百二十個)上 咀分作四服每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前熱服
治面黃汗多目赤四肢沉重減食腹中時時痛咳嗽兩手寸脈短右手脈弦細兼澀關脈虛升麻 柴胡 當歸(各二分) 神曲(三分炒) 澤瀉(四分) 大麥 曲 蒼術(各五分)黃(二錢五分) 炙甘草(八分) 紅花(少許) 五味子(二十個)上 咀分作二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遠服
治秋冬每夜五更嗽連聲不絕乃至天曉日高方緩日苦兩脅下痛心下痞悶臥而多驚筋攣肢節疼痛痰唾涎沫日晚神昏呵欠不進飲食麻黃(八錢) 蒼術(五錢) 黃 (一錢五分) 草豆蔻(六分) 柴胡 羌活(各五分) 生甘草 當歸梢 防風(各四分) 炙甘草 黃芩(各三分) 五味子(九個)上 咀分作二服水二盞煎至一盞稍熱臨臥服
清利頭目寬快胸膈人參 蔓荊子(各五分) 防風(一錢) 葛根(一錢五分) 黃 (三錢) 甘草(四錢)上 咀分作二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臨臥熱服以夾衣蓋覆不語須臾汗出為效
治寒濕所客身體沉重胃脘痛面色痿黃蒼術(二錢) 麻黃 炒神曲 橘皮 白茯苓 澤瀉(各一錢) 桂梗 半夏 草豆蔻仁豬苓(各五分) 黃 (三分) 炙甘草(二分) 杏仁(十個)上都作一服水二盞生姜五片煎至一盞去渣食前熱服
治盜汗炒黃柏 炒知母(各一錢五分) 炙甘草(五分)上為粗末生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前溫服
治打撲閃損腰痛不可忍乳香 沒藥(各錢) 白萵苣子(一兩炒黃) 烏梅(一個) 白粟米(一抄炒黃)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溫酒空心下
治表中虛熱或遇夜則甚黃 (一錢) 柴胡(七分) 生甘草 黃連(酒制) 黃芩 芍藥 地骨皮 生地黃(去血熱) 蒼術(各五分) 當歸身 升麻(各三分)上 咀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遠溫服如身體力困者加麥門冬五味子(各五分)人參甘草(各一錢)
治遍身壯熱骨節疼痛升麻 羌活 蒼術(各一錢) 防風(八分) 柴胡 甘草(各七分) 當歸 本(各五分)橘皮(三分) 冬加麻黃(不去節) 春加麻黃(去節)上 咀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后以蔥醋湯發之得微汗為效
治表有風證因連日酣飲其證復來右口角并眼頗有側視及左手左腳腿麻木疼痛天麻 芍藥 神曲(炒) 羌活(肢節不痛去之) 茯苓(各三分) 人參 黃連(各四分) 當歸(五分) 黃 甘草 升麻 葛根 黃柏 蒼術(各六分) 澤瀉(七分) 柴胡(九分)上 咀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遠溫服或加豬苓(六分)
治膝中無力伸而不得屈屈而不能伸腰背腿膝沉重行步艱難防己(酒洗一兩) 羌活 柴胡 滑石(炒) 炙甘草 栝蔞根(酒洗各五錢) 澤瀉 防風(各三錢) 苦參(酒洗) 川烏(各一錢) 肉桂(五分)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煎愈風湯下空心服
治午后發熱背惡風四肢沉重小便或多或少黃色此藥又治汗后發熱白術(一兩) 生地黃(炒) 地骨皮 澤瀉知母(各七錢) 赤茯苓 人參 炙甘草 柴胡(各五錢)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遠溫服如小便快利減茯苓澤瀉(一半)如有刺痛一料藥中加當歸身(酒洗七錢)
治久瘧熱多寒少不止白術 白茯苓 人參 甘草 柴胡 薄荷葉 黃芩(各等分)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生姜三片棗一枚煎至一盞去渣不拘時候服
治發熱晝少而夜多太陽經中尤甚晝病則在氣夜病則在血是足太陽膀胱血中浮熱微有氣也既病人大小便如常知邪氣不在臟腑是無里證也外無惡寒知邪氣不在表也有時而發有時而止知邪氣不在表不在里知在經絡也夜發多而晝發少是邪氣下陷之深也此雜證當從熱入血室而論之生地黃(酒洗炒) 熟地黃 蒲黃 丹參(酒炒) 當歸(酒炒去土) 漢防己(酒洗炒) 柴胡(去蘆) 甘草梢(炙) 羌活(各一兩) 桃仁(去皮三錢湯浸)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空心溫服
治面有 或生瘡或生痤痱及粉刺之類并去皮膚燥癢去垢膩潤澤肌膚皂角(三斤去皮弦子另搗) 好升麻(八兩) 楮實子(五兩) 白芨(一兩細銼) 甘松(七錢)砂(連皮) 白丁香(臘月收) 三柰子(各五分) 綠豆(八合揀凈另搗) 糯米(一升二合)上為細末用之如常
白丁香 白芨 白牽牛 白蘞(各一兩) 白芷(七錢) 當歸梢 白蒺藜 升麻(各五錢)白茯苓 楮實子(各三錢) 麻黃(去節二錢) 白附子 連翹(各一錢五分) 川椒(一錢)上為細末用之如常
麻黃 升麻(去黑皮) 防風(各二錢) 羌活(去皮) 當歸身 白芨 白檀(各一錢)上用小油半斤以銀器中熬綿包定前藥于油中熬之得所澄凈去渣入黃蠟一兩再熬之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