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雜錄

孔子家語六本篇孔子曰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則沒

君非民不治民犯上則傾故君子不可不嚴也小人

不可不整一也

關尹子三極篇圣人之治天下不我賢愚故因人之

賢而賢之因人之愚而愚之不我是非故因事之是

而是之因事之非而非之知古今之大同故或先古

或先今知內外之大同故或先內或先外天下之物

無得以累之故本之以謙天下之物無得以外之故

含之以虛天下之物無得以難之故行之以易天下

之物無得以窒之故變之以權以此中天下可以制

禮以此和天下可以作樂以此公天下可以理財以

此周天下可以御侮以此因天下可以立法以此觀

天下可以制器圣人不以一己治天下而以天下治

天下天下歸功于圣人圣人任功于天下所以堯舜

禹湯之治天下天下皆曰自然

老子居位章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囗天下其鬼不

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圣人亦

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貪損章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

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

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管子牧民篇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

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

也滅不可復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

四曰恥禮不逾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故

不逾節則上位安不自進則民無巧詐不蔽惡則行

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

錯國于不傾之地積于不涸之倉藏于不竭之府下

令于流水之原使民于不爭之官明必死之路開必

得之門不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處不可久不行

不可復錯國于不傾之地者授有德也積于不涸之

倉者務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養桑麻育六畜也

下令于流水之原者令順民心也使民于不爭之官

者使各為其所長也明必死之路者嚴刑罰也開必

得之門者信慶賞也不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不求

不可得者不強民以其所惡也不處不可久者不偷

取一世也不行不可復者不欺其民也故授有德則

國安務五谷則食足養桑麻育六畜則民富令順民

心則威令行使民各為其所長則用備嚴刑罰則民

遠邪信慶賞則民輕難量民力則事無不成不強民

以其所惡則詐偽不生不偷取一世則民無怨心不

欺其民則下親其上

版法解治之本二一曰人二曰事人欲必用事欲必

工人有逆順事有稱量人心逆則人不用事失稱量

則事不工事不工則傷人不用則怨故曰取人以己

成事以質成事以質者用稱量也取人以己者度恕

而行也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故曰審用財慎施報察稱量故用財不可以嗇用力

不可以苦用財嗇則費用力苦則勞矣

治國有三器亂國有六攻明君能勝六攻而立三器

則國治不肖之君不能勝六攻而立三器故國不治

三器者何也曰號令也斧鉞也祿賞也六攻者何也

親也貴也貨也色也巧佞也玩好也三器之用何也

曰非號令無以使下非斧鉞無以畏眾非祿賞無以

勸民六攻之敗何也曰雖不聽而可以得存雖犯禁

而可以得免雖無功而可以得富夫國有不聽而可

以得存者則號令不足以使下有犯禁而可以得免

者則斧鉞不足以畏眾有無功而可以得富者則祿

賞不足以勸民號令不足以使下斧鉞不足以畏眾

祿賞不足以勸民則人君無以自守也

子華子虎會問篇國不足為也事不足治也有意于

為則狹矣有意于治則陋矣夫有國者有大物也所

以持之者大矣狹且陋者果不足以有為也

夫人主自智而愚人自巧而拙人若此則愚拙者請

矣巧智者詔矣詔多則請者加多矣請者加多則是

無不請也主雖巧智未無不知也以未無不知應無

不請其道固窮為人主而數窮于其下將何以君人

乎窮而不知其窮又將自以為多夫是之謂重塞之

國上有諱言之君下有茍且之俗其禍起于欲為也

其禍起于愿治也

亢倉子政道篇人無法以知天以四時寒暑日月星

辰之所行知天若四時寒暑日月星辰之所行當則

諸生血氣之類皆得其處而安其產矣人臣亦無法

以知主以主之賞罰爵祿之所加知主若主之賞罰

爵祿之所加宜則親囗遠近賢不肖者皆盡其力而

以為用矣信全則天下安信失則天下危夫百姓勤

勞則物殫盡物殫盡則爭害之心生而不相信矣人

不相信由政之不平也政之不平吏之罪也吏之有

罪刑賞不齊也刑賞不齊主不勤明也夫主勤明則

刑賞一刑賞一則吏奉法吏奉法則政下宣政下宣

則人人得其所而交相信矣是知天下不相信者由

主不勤明也

墨子七患篇國有七患七患者何城郭溝池不可守

而治宮室一患也邊國至境四鄰莫救二患也先盡

民力無用之功賞賜無能之人民力盡于無用財寶

虛于侍客三患也仕者待祿游者憂反君修法討臣

臣懾而不敢拂四患也君自以為圣智而不問事自

以為安強而無守備四鄰謀之不知戒五患也所言

不忠所忠不信六患也畜種菽粟不足以食之大臣

不足事之賞賜不能喜誅罰不能威七患也以七患

居國必無社稷以七患守城敵至國傾七患之所當

國必有殃

三辯篇周成王之治天下也不若武王武王之治天

下也不若堯舜

商子說民篇辯慧亂之贊也禮樂淫泆之征也慈仁

過之母也任譽奸之鼠也亂有贊則行淫泆有征則

用過有母則生奸有鼠則不止八者有群民勝其政

國無八者政勝其民民勝其政國溺政勝其民兵強

故國有八者上無以使守戰必削至亡國無八者上

有以使守戰必興至王用善則民親其親任奸則民

親其制合而復者善也別而者奸也章善則過匿

任奸則罪誅過匿則民勝法罪誅則法勝民民勝法

國亂法勝民兵強故曰以良民治必亂至削以奸民

治必治至強

荀子王制篇夫兩貴之不能相事兩賤之不能相使

是天數也勢位齊而欲惡同物不能淡則必爭爭則

亂亂則窮矣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使有

貧富貴賤之等足以相兼臨者是養天下之本也書

曰惟齊非齊此之謂也馬駭輿則君子不安輿庶人

駭政則君子不安位馬駭輿則莫若靜之庶人駭政

則莫若惠之選賢良舉篤敬興孝悌收孤寡補貧窮

如是則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傳曰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此之謂

也故君人者欲安則莫若平政愛民矣欲榮則莫若

隆禮敬士矣欲立功名則莫若尚賢使能矣是君人

者之大節也三節者當則其余莫不當矣三節者不

當則其余雖曲當無益也孔子曰大節是也小節是

也上君也大節是也小節一出焉一入焉中君也大

節非也小節雖是也吾無觀其余矣

夫堯舜者一天下也不能加毫末于是矣權謀傾覆

之人退則賢良知圣之士案自進矣刑政平百姓和

國俗節則兵勁城固敵國案自屈矣務本事積財物

而勿忘棲遲薛越也是使群臣百姓皆以制度行則

財物積國家案自富矣三者體此而天下服

大略篇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禮也天子外屏諸侯內

屏禮也外屏不欲見外也內屏不欲見內也

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故古者列

地建國非以貴諸侯而巳列官職差爵祿非以尊大

夫而已主道知人臣道知事故舜之治天下不以事

詔而萬物成農精于田而不可以為田師工賈亦然

以賢易不肖不待卜而后知吉以治伐亂不待戰而

后知克

韓子詭使篇圣人之所以為治道者三一曰利二曰

威三曰名夫利者所以得民也威者所以行令也名

者上下之所同道也非此三者雖有不急矣今利非

無有也而民不化上威非不存也而下不聽從官非

無法也而治不當名三者非不存也而世一治一亂

者何也夫上之所貴與其所以為治相反也夫立名

號所以為尊也今有賤名輕實者世謂之高設爵位

所以為賤貴基也而簡上不求見者世謂之賢威利

所以行令也而無利輕威者世謂之重法令所以為

治也而不從法令為私善者世謂之忠官爵所以勸

民也而好名義不進仕者世謂之烈士刑罰所以擅

威也而輕法不避刑戮死亡之罪者世謂之勇夫民

之急名也甚其求利也如此則士之饑餓乏絕者焉

得無巖居苦身以爭名于天下哉故世之所以不治

者非下之罪上失其道也常貴其所以亂而賤其所

以治下之所欲常與上之所以為治相詭也

八說篇使人不衣不食而不饑不寒又不惡死則無

事上之意意欲不宰于君則不可使也今生殺之柄

在大臣而主令得行者未嘗有也虎豹必不用其爪

牙而與鼷鼠同威萬金之家必不用其富厚而與監

門同資有土之君說人不能利惡人不能害索人欲

畏重己不可得也

八經篇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惡故賞罰

可用賞罰可用則禁令可立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君執柄以處勢故令行禁止柄者殺生之制也勢者

勝眾之資也廢置無度則權瀆賞罰下共則威分是

以明主不懷愛而聽不留說而計故聽言不參則權

分乎奸智力不用則君窮乎臣故明主之行制也天

其用人也鬼天則不非鬼則不困勢行教嚴逆而不

違毀譽一行而不議故賞賢罰暴舉善之至者也賞

暴罰賢舉惡之至者也是謂賞同罰異賞莫如厚使

民利之譽莫如美使民榮之誅莫如重使民畏之毀

莫如惡使民恥之然后一行其法禁誅于私家不害

公罪賞罰必知之知之道盡矣

立道篇明主其務在周密是以喜見則德僨怒見則

威分故明主之言隔塞而不通周密而不見故以一

得十者下道也以十得一者上道也明主兼行上下

故奸無所失伍官連縣而鄰謁過賞失過誅上之于

下下之于上亦然是故上下貴賤相畏以法相誨以

和民之性有生之實有生之名為君者有賢知之名

有賞罰之實名實俱至故福善必聞矣

人主篇人主之所以身危國亡者大臣太貴左右太

威也所謂貴者無法而擅行操國柄而便私者也所

謂威者擅權勢而輕重者也此二者不可不察也夫

馬之所以能任重引車致遠道者以筋力也萬乘之

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諸侯者以其威勢也

威勢者人主之筋力也今大臣得威左右擅勢是人

主失力人主失力而能有國者千無一人虎豹之所

以能勝人執百獸者以其爪牙也而使虎豹失其爪

牙則人必制之矣今勢重者人主之爪牙也君人而

失其爪牙虎豹之類也

心度篇圣人之治民度于本不從其欲期于利民而

已故其與之刑非所以惡民愛之本也刑勝而民靜

賞繁而奸生故治民者刑勝治之首也賞繁亂之本

也夫民之性喜亂而不親其法故明主之治國也明

賞則民勸功嚴刑則民親法勸功則公事不犯親法

則奸無所萌故治民者禁奸于未萌而用兵者服戰

于民心禁先其本者治兵戰其心者勝

新語無為篇夫道莫大于無為行莫大于謹敬何以

言之昔虞舜治天下彈五弦之琴歌南風之詩寂若

無治國之意漠若無憂民之心然天下治周公制作

禮樂郊天地望山川師旅不設刑格法懸而四海之

中奉供來臻越裳之君重譯來朝秦始皇事逾煩天

下逾亂法逾滋而奸逾熾兵馬益設而敵人逾多秦

非不欲為治然失之者乃舉措暴眾而用刑太極故

也是以君子尚寬舒以苞身行中和以統遠民畏其

威而從其化懷其德而歸其境美其治而不敢違其

政民不罰而畏罪不賞而歡悅漸漬于道德被服于

中和之所致也夫法令者所以誅惡非所以勸善故

曾閔之孝夷齊之廉豈畏死而為之哉教化之所致

也故曰堯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紂之民可比屋而

誅者教化使然也

韓詩外傳成侯嗣公聚斂計數之君也未及取民也

子產取民者也未及為政也管仲為政者也未及修

禮故修禮者王為政者強取民者安聚斂者囗故聚

斂以招谷積財以肥敵危身囗國之道也明君不蹈

傳曰善為政者循性情之宜順陰陽之序通本末之

理合天人之際如是則天氣奉養而生物豐美矣不

知為政者使情厭性使陰乘陽使末逆本使人詭天

氣鞠而不信郁而不宣如是則災害生怪異起群生

皆傷而年谷不熟是以其動傷德其靜囗救故緩者

事之急者弗知日反理而欲以為治詩曰廢為殘賊

莫知其尤

淮南子俶真訓古之治天下也必達乎性命之情其

舉錯未必同也其合于道一也夫夏日之不被裘者

非愛之也燠有余于身也冬日之不用翣者非簡之

也清有余于適也夫圣人量腹而食度形而衣節于

己而已貪污之心奚由生哉故能有天下者必無以

天下為也能有名譽者必無以趨行求者也圣人有

所于達達則嗜欲之心外矣

春秋繁露民無所好君無以權也民無所惡君無以

畏也無以權無以畏則君無以禁制也無以禁制則

比肩齊勢而無以為貴矣故圣人之治國也因天地

之性情孔竅之所利以立尊卑之制以等貴賤之差

務致民有所好必有所好然后可得而動也故設賞

以勸之有所好必有所惡有所惡然后可得而畏也

故設罰以畏之既有所權又有所畏然后可得而制

國之所以為國者德也君之所以為君者威也故德

不可共威不可分德共則失恩威分則失權失權則

君賤失恩則民散民散則國亂君賤則臣叛是故為

人君者固守其德以附其民固執其權以正其臣

為人君者居無為之位行不言之教寂而無聲靜而

無形執一無端為國源泉因國以為身因臣以為心

以臣言為聲以臣事為形有聲必有響有形必有影

聲出于內響報于外形立于上影應于下響有清濁

影有曲直響所報非一聲也影所應非一形也故為

君虛心靜處聰聽其響明視其形以行賞罰之象

大戴禮記盛德篇古之御政以治天下者冢宰之官

以成道司徒之官以成德宗伯之官以成仁司馬之

官以成圣司寇之官以成義司空之官以成禮故六

官以為轡司會均入以為軜故御四馬執六轡御天

地與人與事者亦有六政是故善御者正身同轡均

馬力齊馬心惟其所引而之以取長道遠行可以之

急疾可以御天地與人事此四者圣人之所乘也是

故天子御者太史內史左右手也六官亦六轡也天

子三公合以執六官均五政齊五法以御四者亦惟

其所引而之以之道則國治以之德則國安以之仁

則國和以之圣則國平以之義則國成以之禮則國

定此御政之體也

說苑敬慎篇國有五寒而冰凍不與焉一曰政外二

曰女厲三曰謀泄四曰不敬卿士而國家敗五曰不

能治內而務外此五者雖祠無福除禍必得致福則

說叢篇王者知所以臨下而治眾則群臣畏服矣知

所以聽言受事則不欺蔽矣知所以安利萬民則海

內必定矣

揚子先知篇圣人之法未嘗不關盛衰焉昔者堯有

天下舉大綱命舜禹夏殷周屬其子不膠者卓矣唐

虞象刑惟明夏后肉辟三千不膠者卓矣堯親九族

協和萬國湯武桓桓征伐四克由是言之不膠者卓

矣禮樂征伐自天子所出春秋之時齊晉實予不膠

者卓矣

申鑒政體篇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

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陰陽以統其精氣剛柔以品

其群形仁義以經其事業是為道也故凡政之大經

法教而已矣教者陽之化也法者陰之符也仁也者

慈此者也義也者宜此者也禮也者履此者也信也

者守此者也智也者知此者也是故好惡以章之喜

怒以囗之哀樂以恤之若乃二端不愆五德不離六

節不悖則三才允序五事交備百工惟厘庶績咸熙

天作道皇作極臣作輔民作基惟先囗王之政一曰

承天二曰正身三曰任賢四曰恤民五曰明制六曰

立業承天惟允正身惟常任賢惟固恤民惟勤明制

惟典立業惟敦是謂政體也致治之術先屏四患乃

崇五政一曰偽二曰私三曰放四曰奢偽亂俗私壞

法放越軌奢敗制四者不除則政末由行矣俗亂則

道荒雖天地不得保其性矣法壞則世傾雖人主不

得守其度矣軌越則禮囗雖圣人不得全其道矣制

敗則欲肆雖四表不能充其求矣是謂四患興農桑

以養其生審好惡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

備以秉其威明賞罰以統其法是謂五政民不畏死

不可懼以罪民不樂生不可觀以善雖使布五教

咎繇作士政不行焉故在上者先豐民財以定其志

帝耕籍田后桑蠶宮國無游民野無荒業財不虛用

力不妄加以周民事是謂養生君子之所以動天地

應神明正萬物而成王治者必本乎真實而已

天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

身上有師傅下有燕臣大則講業小則咨詢不拒直

辭不恥下問公私不愆外內不貳是謂有交

問明于治者其統近萬物之本在身天下之本在家

治亂之本在左右內正立而四表定矣

問通于道者其守約有一言而可常行者恕也有一

行而可常履者正也恕者仁之術也正者義之要也

至哉此謂道根萬化存焉爾是謂不思而得不為而

成執之胸心之間而功覆天下也

自天子達于庶人好惡哀樂其修一也豐約勞佚各

有其制上足以備禮下足以備樂夫是謂大道天下

國家一體也君為元首臣為股肱民為手足下有憂

民則上不盡樂下有饑民則上不盡膳下有寒民則

上不具服徒跣而垂旒非禮也故足寒傷心民寒傷

問君以至美之道道民民以至美之物養君君降其

惠民升其功此無往不復相報之義也故太平備物

非極欲也物損禮闕非謙約也其數云耳

問善治民者治其性也或曰冶金而流去火則剛激

水而升舍之則降惡乎治曰不去其火則常流激而

不止則常升故大冶之爐可使無剛踴水之機可使

無降善立教者若茲則終身治矣故凡器可使與顏

冉同趨投百金于前白刃加其身雖巨跖弗敢掇也

善立法者若茲則終身不掇矣故跖可使與伯夷同

或曰圣王以天下為樂曰否圣王以天下為憂天下

以圣王為樂凡主以天下為樂天下以凡主為憂圣

王屈己以申天下之樂凡主申己以屈天下之憂申

天下之樂故樂亦報之屈天下之憂故憂亦及之天

下之道也

潛夫論務本篇凡為人之大體莫善于抑末而務本

莫不善于離本而飭末夫為國者以富民為本以正

學為基民富乃可教學正乃得義民貧則背善學淫

則詐偽入學則不亂得義則忠孝故明君之法務此

二者以為成太平之基致休征之祥

中論慎所從篇夫人之所常稱曰明君舍己而從人

故其國治以安暗君違人而專己故其國亂以危乃

一隅之偏說也非大道之至論也凡安危之勢治亂

之分在乎知所從不在乎必從人也人君莫不有從

人然或危而不安者失所從也莫不有違人然或治

而不亂者得所違也若夫明君之所親任也皆貞良

聰智其言也皆德義忠信故從之則安不從則危暗

君之所親任也皆佞邪愚惑其言也皆奸回諛從

之安得治不從之安得亂乎

劉勰新論法術篇法術者人主之所執為治之樞也

術藏于內隨務應變法設于外適時御人人用其道

而不知其數者術也懸教設令以示人者法也人主

以術化世猶天以氣變萬物氣變萬物而不見其象

以術化人而不見其形故天以氣為靈主以術為神

術以神隱成妙法以明斷為工淳風一澆則人有爭

心情為既動則立法以檢之建國君人者雖能善政

未有棄法而成治也故神農不施刑罰而人善為政

者不可廢法而治人舜執干戚而服有苗征伐者不

可釋甲而制寇

譚子化書君之于民異名而同愛君樂馳騁民亦樂

之君喜聲色民亦喜之君好珠玉民亦好之君嗜滋

味民亦嗜之其名則異其愛則同所以服布素者愛

士之簪組服士之簪組者愛公卿之劍佩服公卿之

劍佩者愛王者之冕旒是故王者居兆民所憂之地

不得不慮也況金根玉輅奪其貨高臺崇榭奪其力

是賈民之怨是教民之愛所以積薪聚米一歲之計

而易金換玉一日之費不得不困不得不儉

君儉則臣知足臣儉則士知足士儉則民知足民儉

則天下知足天下知足所以無貪財無競名無奸囗

無欺罔無矯佞是故禮義自生刑政自寧溝壘自平

甲兵自停游蕩自耕所以三皇之化行

五朝名臣言行錄王荊公治天下專講求法度如彼

修身之潔宜足以化民矣然卒不逮王文正呂晦叔

司馬君實諸人者以其所為無誠意故也明道嘗曰

有關睢麟趾之意然后可以行周官之法度蓋深達

乎此

蘇軾序田錫奏議曰自太平興國以來至于咸平可

謂天下大治而田公之言常若有不測之憂近在朝

夕者何哉古之君子必憂治世而危明主明主有絕

人之資而治世無可畏之防夫有絕人之資必輕其

臣無可畏之防必易其民此君子所甚懼也方漢文

時刑措不用兵革不試而賈誼之言曰天下有可長

太息者有可流涕者有可痛哭者后世不以是少漢

文亦不以是甚賈誼由此觀之君子之遇治世而事

明主法當如是也

遵堯錄君明君之福臣忠臣之福君明臣忠則朝廷

治安得不謂之福乎

君子在朝則天下必治蓋君子進則常有亂世之言

使人主多憂而善心生故天下所以必治小人在朝

天下必亂蓋小人進則常有治世之言使人主多樂

而怠心生故天下所以必亂

詰責杜延年治郡不進乃善識治體者夫治郡不進

非人臣之大罪而宣帝必欲詰責之何邪蓋中興之

際內而朝廷外而郡縣法度未備政事未修民人未

安堵或治郡不進則百職廢矣烏可不責之夫一郡

尚爾況天下乎予謂漢宣帝識治勢

三代之治在道而不在法三代之法貴實而不貴名

后世反之此享國與治安所以不同

孔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以君言之

則宣帝明帝以臣言之則趙廣漢張敞得之又曰道

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以君言之則文帝景帝

以臣言之則龔遂黃霸得之君臣優劣于此可見

貴耳集古今治天下各有所尚唐虞尚德夏尚功商

尚老周尚親秦尚刑名西漢尚材謀東漢尚節義魏

尚辭章晉尚清談周隋尚族望唐尚制度文華本朝

尚法令議論

見聞搜玉天下之治也宰相求士于天下天下之亂

也天下之士有求于宰相宰相求士將以任天下之

事也則因事以量士士盡其才而事理矣天下安得

而不治士求于宰相志于爵祿也宰相以天下之爵

祿私于士士之求愈多而爵祿不足以應之天下安

得而治

郁離子微或問勝天下之道曰在德何以勝德曰大

德勝小德小德勝無德大德勝大力小德敵大力力

生敵德生力力生于德天下無敵故力者勝一時者

也德愈久而愈勝者也夫力非吾力也人各力其力

也惟大德為能得群力是故德不可窮而力可困人

言五伯之假仁義也何足道哉郁離子曰非仁人之

言也五伯之時天亂極矣稱諸侯之德無以加焉雖

假而愈于不能圣人有取也故曰誠勝假假勝無至

誠吾不得而見矣得見假之者亦可矣

侯城雜識治人之身不若治其心使人畏威不若使

人畏義治身則畏威治心則畏義畏義者于不善不

禁而不能為畏威者禁之而不敢為不敢與不能何

啻陵谷

化于未萌之謂神止于未為之謂明禁于已著之謂

察亂而后制之謂瞽秦漢之治其瞽也與不師古而

瞽之師孰謂之非瞽也

三代之化民也周而神后世之禁民也嚴而拙不知

其拙也而以古為迂孰迂也哉

潛溪邃言天下一物也譬之千鈞烏獲能舉之力不

若獲則或壓焉或僨焉甚可畏也然則舉天下有要

乎曰有德以懷之刑以威之

奇子雜言曾子治世用人理財盡之矣子思治世九

經三重盡之矣曾子得其要子思識其全

方山紀述治天下以得民心為本得民心以散財為

先散財以節用為急

木幾冗談治治世而用重典治亂世而用輕典譬如

拯溺而錘之以石救焚而投之以薪

續性理會通郁離子曰一指之寒弗燠則及于其手

足一手足之寒弗燠則周于其四體氣脈之相貫也

忽于微而至大故疾病之中人也始于一腠理之不

知或知而忽之也遂至于不可救以死不亦悲夫天

下之大亡一邑不足以為損是人之常言也一邑之

病不救以及一州由一州以及一郡及其甚也然后

傾天下之力以救之無及于病而天下之筋骨疏矣

是故天下一身也一身之肌肉腠理血脈之所至舉

不可遺也必不得已而去則爪甲而已矣窮荒絕僥

圣人以爪甲視之雖無所不愛而損之可也非若手

足指之不可遺而視其受病以及于身也故治天下

者惟能知其孰為身孰為爪甲孰為手足指而不逆

施之則庶幾乎弗悖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强县| 奉新县| 吐鲁番市| 麻阳| 云梦县| 张家界市| 哈巴河县| 康保县| 宾阳县| 金华市| 蓬安县| 周宁县| 策勒县| 周口市| 新乐市| 西乌| 新郑市| 民丰县| 娱乐| 松阳县| 东乌| 大关县| 昭苏县| 双辽市| 贵定县| 祁连县| 长海县| 永川市| 神木县| 曲水县| 宁南县| 韩城市| 筠连县| 玉山县| 石柱| 交口县| 香河县| 瑞丽市| 峨眉山市| 会同县| 开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