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 壽世青編
  • 尤乘
  • 14079字
  • 2015-12-26 23:43:14

服藥須知

夫病之所由來,因放逸其心,逆于生樂,以精神殉智巧,以憂患殉得失,以勞苦殉禮節,以身世殉財利。四殉不置,心為之病也。極力勞形,躁暴氣逆,當風飲酒,食嗜辛咸,肝為之病矣。飲食失節,溫涼失度,久坐久臥,大飽大饑,脾為之病矣。呼叫過常,辨爭陪答,冒犯寒暄,恣食酸咸,肺為之病矣。久坐濕地,強力涉遠,縱欲勞形,三田漏溢,腎為之病矣。

五病即作,故未老而羸,未羸而病,病至則重,重則必斃。嗚呼!是皆弗思而自取之也。今既病矣,而后藥之,得非臨渴掘井乎!然必以慎起居,戒暴怒,簡言語,清心寡營,輕得失,收視聽,節飲食,忌肥濃、炙 、生冷。凡食勿頓而多,任可少而頻,食不欲急,急則傷脾,法宜細嚼緩咽,勿太熱,勿太冷,又不得雜,雜則物性或有相反,則脾與胃不大可慮哉!茍能慎之,服藥自效。設仍率性任情,不守戒忌,豈特藥力無功,而其疾更劇矣,是不可不慎。

煎藥有法

慎用水。按方書所載。

長流水 即千里水,但當取其流長而來遠耳。不可泥于千里之外者,以取其來遠通達。

用以煎治手足四肢病,及通利二便之藥也。

急流水 湍上峻急之流水也,以其急速而達下,取以煎利二便及足脛之風濕藥也。

順流水 其性順而下流,故亦取治下焦腰膝之病,及二便之藥也。

逆流水 慢流洄瀾之水也,以其逆而倒流,取其調和發吐痰飲之藥也。

半天河水 即長桑君授扁鵲飲以上池之水,乃竹籬藩頭管內所盛之水也,取其自天而降,未受下流重濁之氣,故可以煉還丹、調仙藥之用。

春雨水 立春日,空中以器盛接之水,其性始得春升生發之氣,可以煎補中氣及清氣不升之劑。古方謂婦人無子者,于立春日清晨,以器盛空中之雨水,或者日百草曉露之水,夫妻各飲一杯,還房當即有孕,取其資始資生,發育萬物之意耳。

秋露水 其性稟收斂肅殺之氣,取煎祛祟之藥,及調敷蟲疥癬瘡風癩之用。

井華水 清晨井中第一汲者,其天一真元之氣浮結水面,取煎滋陰之劑及修煉丹藥之用。

新汲水 井中新汲未入缸甕者,取其無所混濁,用以煎藥為潔。

甘瀾水 以器盛水,又以器揚濯之,使其珠沫盈于水面,約以百次為度,取其性變溫柔,能理傷寒陰癥。

潦水 即無根水,山谷中無人處,新坎中水也,取其性止而不流,且有土氣,清者可煎調脾胃補中氣之劑。

冬霜水 陰盛則露結而為霜,霜能殺物,性隨時異也。解酒毒,治熱病。收霜法,雞羽刷,貯瓶密封候用,一方治寒熱癥,秋霜一錢,熱酒送下,奇效如神。

臘雪水 冬至后第三戊為臘,其水解時疫丹石毒。煎茶煮粥,止消渴,洗目赤如神,及調和殺蟲藥用。

陰陽水 即生熟水,新汲水合百沸湯,和勻是也。入燒鹽飲之,消醉飽過度。霍亂肚脹者,飲一二升,吐出痰食即痊。凡霍亂嘔吐,不能令納食,其勢危者,先飲數口即定。

菊英水 蜀中有長壽源,其源多菊花,而流水皆菊花香,居人飲其水者,壽皆二三百歲。故淵明好植菊花。日采其華英浸水烹茶,期延年也。夫《本草》雖有諸水之名,而未及其用,今特表而出之。

按《千金方》云:煎人參須用流水,用止水即不驗。今甚有宿水煎藥,不惟無功,恐有蟲毒,陰氣所侵,益蒙其害。即滾湯停宿者,浴面無顏色,洗身成癬。已上諸水,各有所宜,臨用之際,宜細擇焉。

慎火候,按方書所載。

桑柴火 桑木能利關節,養津液,得火則良。《抱樸子》云:一切仙藥,不得桑煎不服。桑乃箕星之精,能助藥力,除風寒痹痛。久服不患風疾故也。

櫟炭火 宜 煉一切金石之藥,以其堅也。

金粟火 即粟米殼也, 煉丹藥用。

炭火 宜烹煎焙炙百藥丸散。

白炭 誤吞金銀銅鐵在腹,燒紅急為末煎湯呷之,甚者刮末一錢,井水調服,未效再服。又解水銀輕粉毒。

石炭 今西北所燒之煤即是,不入藥用。

蘆荻火 竹火 宜煎一切滋補藥。

按火有文武。從容和緩,不疾不徐,文火也。恐熾焰沸騰,則藥汁易涸,氣味不全耳,并用紙蘸水封器口煎之。如煎探吐痰飲之劑,當用武火,取其急速而發吐之也。

慎煎器。必用砂銚瓦罐。如富貴家,凈銀之器,煎之更妙。切忌油穢腥氣,銅、錫、鐵鍋。或煎過他藥者,必滌潔凈。器口用紙蘸水封之。

慎煎藥之人。有等魯莽者,不按水火,率意煎熬,或藥汁太多而背地傾藏,或過煎太少而私攙茶水,供應病患,惟圖了事。必擇謹慎、能識火候者,或親信骨肉,按法煎造。其去渣必用新絹濾凈,取清汁服。

慎服藥。凡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后藥;病在心腹以下者,先藥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脈者,宜饑食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飽食而在夜。在上不厭頻而少,在下不厭頻而多。少服則滋潤于上,多服即峻補于下,其藥氣與谷氣不欲相逢,食氣下則服藥,藥氣退則進食,有食前食后服,宜審此意。

服藥忌食

凡服藥,不可雜食肥膩、魚酢、陳羹、犬豕諸肉,及胡荽、生蒜、蔥韭、生菜、瓜果、生冷、滑滯之物。并忌見死尸、產婦、淹穢等事。

有蒼術 忌桃、李、雀肉、青魚、蛤、菘菜。

有黃連、胡黃連 豕肉、冷水并忌。

有甘草 忌豕肉、海菜、菘菜。

有桔梗、遠志、烏梅 忌豕肉、冷水、生蔥。

有地黃、何首烏 忌一切血、蔥、蒜、菜菔。

有半夏、菖蒲、補骨脂 忌羊肉、飴糖。

有細辛、常山 忌生菜、生蔥。

有丹參、茯神、茯苓 忌一切酸味物并醋。

有牡丹皮 忌胡荽、蒜。

有仙茅、牛膝 忌牛乳、羊肉。

有蒼耳 忌豕肉有吳茱萸 忌豕心、肺、豕肉、慈姑。

有荊芥 忌河豚,一切魚蟹。

有二冬 忌鯉魚、鯽魚。

有鱉甲 忌莧菜。

有澤瀉 忌海蛤。

有枸杞、萆 忌牛肉、牛乳。

有肉桂、蜂蜜 忌蔥。

有濃樸、蓖麻 忌炒豆。

有巴豆 忌冷水。

有薄荷 忌鱉肉。

有紫蘇、丹參、龍骨 忌鯉魚。

有商陸 忌犬肉。

有當歸 忌濕面。

有附子、烏頭、天雄 忌豉汁、稷米。

有土茯苓、威靈仙 忌茶、面湯。

有陽起、云母、鐘乳、礬石、 砂 并忌羊血。

飲食禁忌節要

(不可同食)食豬肉 忌姜、羊肝。

豬肝 忌魚酢。

豬心肺 忌飴。

羊肉 忌梅子、酢。

羊心、肝 忌椒、筍。

犬肉 忌蒜、魚。

牛肉 忌姜、栗子。

牛肝、牛乳 忌魚。

雞肉、雞子 同忌蒜、蔥、芥、李。

鴨子 忌李。

鵪鶉 忌菌、木耳。

雀肉 忌李、醬。

鯉魚 忌雞、豬肝、葵菜。

鯽魚 忌豬肝、蒜、雞、糖。

魚酢 忌綠豆、醬。

黃魚 忌蕎麥。

鱸魚 忌乳酪。

鱘魚 忌干筍。

蟹 忌柿、橘、棗。

蝦子 忌雞、豕。

李子 忌蜜。

棗 忌蔥、魚。

韭 忌牛肉、蜜。

梅子 忌豕肉。

胡荽、炒豆 忌豕肉。

莧菜 忌鱉。

楊梅 忌蔥。

蕎麥 忌豕、羊、雉肉、黃魚。

黍米 忌牛肉、葵菜、蜜。

綠豆 忌榧子,能殺人,魚酢。

病有十失

驕恣率性,不遵戒忌,一也。

輕命重財,治療不早,二也。

聽信巫禱,廣行殺戮,不信醫藥,三也。

諱疾試醫,言不由中,四也。

不善擇醫,信人毀譽,或從蓍卜,五也。

急欲速效,旦暮更張,雜劑亂投,六也。

索即寫方,制炮失宜,私自加減,七也。

侍奉不得人,煎丸失法,怠不精詳,八也。

寢興不適,飲食無度,九也。

過服湯藥,蕩滌腸胃,十也。

病有八不治

室家乖戾,處事不和,動成荊棘,一也。

恣縱 淫,不自珍重,二也。

憂思想慕,得失縈懷,三也。

今日預愁明日,一年營計百年,四也。

煩躁暴戾,不自寬慰,五也。

窘若拘囚,無瀟灑志,六也。

怨天尤人,廣生懊惱,七也。

以死為苦,難割難舍,八也。

卻病十要

一要靜坐觀空,萬緣放下,當知四大原從假合,勿認此身為久安長住之所,戰戰以為憂也。

二要煩惱現前,以死喻之,勿以爭長較短。

三要常將不如我者,巧自寬解,勿以不適生嗔。

四要造物勞我以生,遇病卻閑,反生慶幸。

五要深信因果,或者夙業難逃,卻歡喜領受,勿生嗟怨。

六要室家和睦,無交謫之言入耳。

七要起居務適,毋強飲食,寧節毋多。

八要嚴防嗜欲攻心,風露侵衣。

九要常自觀察,克治病之根本處。

十要覓高朋良友,講開懷出世之言,或對竹木魚鳥相親, 然自得,皆卻病法也。

病有七失不可治

病有七失不可治者,失于不審,失于不慎,失于不信,失于怠忽過時,失于不擇醫,失于不辨藥,失于自立意見。應補責醫以瀉,畏功責醫欲補;應針欲艾,應灼欲砭。七者之中,有一于此,即為難治。

非止醫家之罪,實病家之自誤也。矧有醫不慈仁,病者猜鄙二理,交馳于病,為害者不少。由是言之,醫者不可不慈仁,病者不可多猜鄙,如犯之則招禍。在醫者當以救濟為心,在病家務以精誠篤摯為念,各盡其極,乃治病求愈之大端也。

老人病不同治法

常見年高疾患,將同少年混投湯藥,妄行針灸,務欲速愈。殊不知老年之人,血氣已衰,精神減耗,至于視聽不至聰明,手足舉動不隨其志,身體勞倦,頭目昏眩,宿疾時發,或秘或泄,或冷或熱,皆老人之常也。勿緊用針藥,急求痊愈,往往因此別致危殆。且攻病之藥,或汗或吐,或解或利。緣衰老之人不同年少,年少者真氣壯盛,雖汗吐轉利,未致危殆。其老弱者汗之則陽氣泄,吐之則胃氣逆,下之則元氣脫,立致不可救。此養老之大忌也。大率老人藥餌,止用扶持,只可溫平順氣,進食補虛,中和之劑,不可用市肆購買,他人惠送,未識方味者與之服餌,切須詳審。若有宿疾時發,則隨其疾狀,用和平湯劑調順,三朝五日,自然痊退,惟是調停飲食,隨其食性變饌治之。此最為良法也。

治婦人病有不能盡法之弊

治婦人疾,有不能盡圣人之法者。今富貴之家,居奧室之中,處幃幔之內,甚又以帛 手臂,既不能行望色之神,又不能殫切脈之巧,四者有二缺焉。黃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氣色澤。形氣相得,謂之可治,色澤以浮,謂之易已。形氣相失,謂之難治,色夭不澤,謂之難已。又曰:診病之道,觀人勇怯,骨肉皮膚,能知其情,以為診法。若病患脈病不相應,既不得見其形,醫者止據脈供藥,其可得乎!如此言之,烏能盡其術哉!此醫家之公患,世不能革,醫者不得不盡理質問,以憑調治。病家見其所問煩逮,意其脈道不精,往往得藥不服,似此甚多。扁鵲見齊侯之色,尚不肯信,況其不得見者乎,嗟哉!

妄庸議病

世有病患親朋故舊,交游來問疾者,其人曾不經一事,未讀一方,自夸了了,談說異端,或言是虛,或言是實,或云是風,或云是氣。紛紛繆說,種種不同,使亂病患心意,不知孰是。遷延已久,時不待人, 然致禍,各自走散。設有明醫,識病深淺,探究方書,熟知本草,看病不爾,大誤人事,何況妄議者乎!

古方無妄用

鄱陽周順,醫有十全之功,云:古方如《圣惠》、《千金》、《外臺秘要》,所論病原脈癥,及針灸法,皆不可廢,然處方分劑,與今大異,不深究其旨者,謹勿妄用。有人得目疾,用古方治之,目遂突出。又有婦人因產病,用《外臺秘要》坐導方,其后反得惡露之疾,終身不瘥。曾有士人得腳弱病,方書羅列,積藥如山,而疾益甚。余今悉屏去,但用杉木為桶,盛水濯足,并令排樟腦于兩股間,以腳繃系定,月余安健如初。南方多此疾,不可不知。順固名醫,語必不妄,故錄于此。

草藥不可妄用

《甲志》云:紹興十九年三月,英川僧希 ,往州南三十里 口掃塔,有客船自番禺至,舟中士人攜一仆,病腳弱,不能行,舟師憫之曰:吾有一藥,治此病如神,餌之而瘥者,不可勝計。既賽廟畢,飲胙頗醉,乃入山求得,草漬酒,授病者,今天未明服之,如其言,藥入口即呻吟云:腸胃如刀割截痛。遲明而死。士人以咎舟師,舟師恚曰:何有此!即取昨夕所余藥,自漬酒服之,不超時亦死。蓋此山多斷腸草,人誤食之輒死,舟師所取藥,為根蔓所纏,醉不暇擇,徑投酒中,以此致禍。則知草藥不可妄用也。

真菊野菊

蜀人多種菊,以苗可以菜,花可以藥,園圃悉能植之。今人多采野菊供藥肆,頗有大誤。真菊延齡,野菊殺人。如張華言:黃精益壽,鉤吻殺人。形類相似之誤,有如此。

服餌忌羊血

服餌之家,忌食羊血,雖服餌數十年,一食則前功盡喪,以其能解藥力如此。

論婦人病有不同治法

孫真人云:寧醫十男子,莫醫一婦人。以嗜欲多于丈夫,故感病倍于男子。蓋其慈戀愛憎,嫉憂患,染著堅牢,情不自抑,以此成疾,非外感六氣,必內傷七情之所致也。七情之病不可醫,誠以情想內結,自無而有,思慮過當,多致勞損。是以釋氏稱說酢梅,口中水出,想蹈懸崖,足心酸楚,大都如此。若非寬緩情意,改易心志,則雖金丹大藥,亦不能已。蓋病出于五內,無有已期,藥力不可及也。法當令病者存想以攝心,抑情以養性。

葛仙翁曰:凡婦人病,兼治其憂恚,令寬其思慮,則疾無不愈矣。

凡人在病中,百念灰冷,雖有富貴,欲享不能,反羨貧賤而健者。人能于平日無病時,作是想頭,病從何來!及一切名利、得失、恩怨亦自淡然。

用藥例丸散湯膏各有所宜

藥有宜丸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漬者,宜煎膏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湯酒者,并隨藥性不可過越。湯者,蕩也,煎成清汁是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研成細末是也。

丸者,緩也,作為丸粒也,不能速效,舒緩而治之也。

漬之者,以酒浸藥也,有宜酒浸以助其力,如當歸、地黃、知母、黃柏,陰寒之氣味,假酒力而行氣血也。有用藥銼細,如法煮酒密封,早晚頻飲,以行經絡,或補或攻,漸以取效是也。

細末者,不循經絡,止去胃中及腑臟之積,及治肺疾咳嗽為宜。氣味濃者,白湯調;氣味薄者,煎之,和渣服丸。治下焦之病者,極大而光且圓,治中焦者次之,治上焦者極小,面糊者,取其遲化,直至下焦;或酒取其散;或醋取其收。如半夏、南星及利濕者,以姜汁稀糊丸,取其易化也,湯泡蒸餅,尤易化,滴水亦然。煉蜜丸者,取其遲化而氣循經絡也。蠟丸者,取其能達下焦,而治腸 等疾。

凡修合丸劑,用蜜只用蜜,用飴只用飴,勿相雜用。且如丸藥,用蠟取其固護藥氣,欲其經久不失味力,且過膈關而作效也。今若投蜜相和,雖易為丸,然下咽亦即散化,如何得至腸中?若或有毒藥,不宜在上化,豈徒無益,而反為害,全非用蠟之本意。

凡煉蜜宜先掠去沫,令熬色微黃,試水不散,再熬一二沸作丸,則收潮而不粘成塊也。

冬月煉蜜,煉時要加二杯水為妙,《衍義》云:每蜜一斤,只煉得十二兩,是其度數也。和藥末要乘極滾時和之,臼內搗千百杵,自然軟熟,容易作條,好丸也。

凡為末,先須細切,曬燥退冷搗之,有宜合搗者,其滋潤之藥,如天麥冬、生熟地黃、當歸輩,先切曬之獨搗。或以慢火隔紙焙燥,退冷搗之,則為細末。若入眾藥,少停回潤,則和之不勻也。凡濕藥,燥皆大耗蝕,當先增分兩,待燥稱之乃準。其湯酒中不須如此。

凡合丸藥用蜜,絹令細篩,散藥尤宜精細,若搗丸,必于石臼中杵千百過,色理和同為佳。

凡欲浸酒,皆須細切,上絹袋盛,乃入酒密封,隨寒暑日數,視其濃烈,便可漉出,不須待酒盡也。渣則曝燥微搗,更漬飲之,亦可為散服。

凡合膏子,須令膏少之料先淹浸,先煎其汁,乃下有膏之料,煮時當杖以三上三下,以泄其火氣,勿令沸騰,不妨旋取藥汁,渣須再煮,務令力盡而已。然后漸漸慢火收濃如飴,加煉蜜,收貯瓷瓶,出火氣七日二七日,聽用。

凡煎摩貼之膏,或醋、或酒、或油,須令淹浸,然后煎熬,用杖三上三下,以泄其熱勢,令藥味得出。上之使咂咂沸,下之要沸靜,良久乃上之,如有蔥白及姜在內,以漸焦為度。如有附子、木鱉者,亦令焦黃,勿令枯黑。濾膏必以新布。

若是可服之膏,渣亦可酒煮飲之,可摩之膏,渣亦可敷,亦欲兼盡其藥力也。

凡湯膏中,用諸石藥皆細研之,以新絹裹之納中。《衍義》云:石藥入散,如朱砂、鐘乳之類,用水研乳極細,必要二三日乃已,以水漂澄極細,方可服餌。豈但研細,絹裹為是。

凡草葉之藥,如柏葉、荷葉、茅根、薊根、十灰散類,必要焦枯,用器蓋在地上,出火性,存本性,倘如死灰,則白無效矣。

凡有脂膏,如桃、杏、麻仁等,須另末,旋次入眾味,合研則勻。

凡湯劑中,用一切完物,俱破殼研之,如豆蔻、蘇子、益智、骨脂之類。不則如米之在殼,雖煮之終日,米終不熟。職是故也。

凡用香燥,如木香、沉香、砂仁、豆蔻,不宜久煎,點泡尤妙。

藥品制度法

藥之制度,食品之調和也。食品之加五味,非調和不能足其味。次藥有良毒,不藉修治,豈能奏效?假如芩、連、知、柏,用治頭面手足皮膚者,須酒炒,以其性沉寒,借酒力可上騰也。用治中焦,酒洗。下焦生用。黃連去痰火,姜汁拌炒,去胃火,和土炒;治吞酸,同吳茱萸炒。此各從其宜也。大黃用行太陽經,酒浸,陽明經,酒洗。況其性寒力猛,氣弱之人,須用煨蒸,否則必寒傷胃也。地黃、知母,下焦藥也,用之須用酒浸,亦恐寒胃。地黃用治中風,非姜汁浸炒,恐泥膈也。苦參、龍膽,酒浸者,制其苦寒也。當歸、防己、天麻,酒浸者,助發散之意也。川烏、天雄、附子,其性劣,灰中慢慢炮之裂,去皮臍及尖,再以童便浸一宿,制其燥毒也。半夏湯泡七次,南星水浸,俱于臘月冰凍二三宿,去其燥性更妙,用治風痰,俱以姜汁浸一宿。南星治驚癇,以黃牛膽釀陰干,取壯其膽氣也。吳茱萸味惡,須湯泡七次。麻黃先煮兩沸,去沫,免令人煩悶。山梔仁用瀉陰火,炒令色變。水蛭、虻蟲、斑蝥、干漆,非煙盡不能去其毒,生則令人吐逆不已。巴豆性最急劣,有大毒,不去油莫用。大戟、芫花、甘遂、商陸,其性亦暴,非妙用峻利不已。蒼術氣烈,非泔浸經宿,燥性不減。凡用金石并子仁之類,須各另研細,方可入劑。但制度得法,而藥能施功矣。余見今人索方入市,希圖省儉,罔顧有誤,不惟炮制失宜,抑且真偽未明,多少不合,全失君臣佐使用藥之法。大非求藥治病之心,使反力致誤,伊芳誰之咎耶?凡事修合,必須選料制度,一如后法,務在至誠,毋得忽也。用火 者,必于地上取去火毒為妙。倘隨癥自有制法,不拘此例。

人參 去蘆,人乳拌蒸。

生地 酒洗。

熟地 酒洗,焙。

二門冬 水潤,去心。

蒼術 米泔浸,炒。

白術 米泔浸,蒸,切片,蜜水拌炒褐色。

黃 蜜炙。

遠志 甘草湯浸透,去梗,焙。

升麻、柴胡 忌火。

菖蒲 去須,焙。

葳蕤 蜜水蒸。

山藥 蒸。

苡米 炒。

當歸 去根,酒洗。

二芍 酒拌炒。

木香 生用理氣,煨用止泄。

甘草 生用瀉火,熟用補中。

石斛 酒浸蒸。

牛膝、川芎 酒凈。

知母 去毛酒炒。

五味 嗽生用,補焙用。

貝母 去心焙。

紫菀 水凈,蜜水焙。

澤瀉 去毛酒焙。

續斷 酒炒。

甘菊 去蒂。

車前 酒焙,研。

萆 酒浸,焙。

苦參 泔水浸,蒸曬。

白芷 焙。

防風 去蘆并叉者。

金銀花 去枝葉。

茺蔚子 忌鐵。

麻黃 去根節。

黃柏 去皮,酒炒。

黃芩 酒蒸。

天麻 酒浸,濕紙包煨。

干葛 生用墜胎,熟解酒毒。

龍膽 酒炒。

香附 醋、酒、童便可制。

何首烏 米泔浸,黑豆蒸。

桔梗 略焙。

白豆蔻 去衣微炒。

草豆蔻 同上。

白附 炮去皮臍。

草果 去殼。

肉豆蔻 面裹煨,忌鐵。

砂仁 去殼炒,研。

玄胡索、莪術 酒炒。

三棱 醋炒。

款冬花 去枝,蜜水炒。

百部 去心,酒洗,焙。

旋復花 去蒂,焙。

兜鈴 水凈。

枳殼 麩炒。

半夏 姜湯泡,煮透。

南星 炮去皮臍,冬月研末入牛膽,掛風處。

蒺藜 酒炒,去刺。

大黃 酒蒸用。

天雄、附子 童便浸去皮,切四片,另再用童便加甘草、防風,煮干為度。

巴戟 酒浸,焙。

杜仲 酥炙。

仙茅 泔浸去赤水。

淫羊藿 羊油拌炒。

肉蓯蓉 酒洗去甲。

菟絲子 酒煮,打作餅,曬為末。

補骨脂 酒炒。

益智 鹽水炒研。

覆盆子 去蒂酒炒。

骨碎補 去毛蜜蒸。

狗脊 去毛酒炒。

商陸 黑豆拌蒸。

芫花 醋煮,曬。

大戟 水煮去骨。

甘遂 面裹煨。

郁李仁 去皮,研如膏。

常山 去蘆酒炒。

蓖麻子 去殼。

續隨子 研去油。

葫蘆巴 淘凈酒焙。

牛蒡 酒炒,研。

桑白皮 蜜水炒。

山梔子 炒黑。

干姜 炮。

濃樸 姜汁炒。

桃杏仁 湯泡去皮尖研。

神曲 炒研。

麥芽 炒。

萊菔子 炒研。

白芥子 炒研。

紫蘇子 炒研。

蓮子 去心炒。

山茱萸 去核焙。

吳茱萸 去閉口,鹽湯泡三次,焙。

蜀椒 去合口、核,炒。

訶子 蒸去核,焙。

青蒿 童便浸一宿,曬。

枇杷葉 胃病姜汁炙,肺病蜜炙,去毛。

椿樗白皮 醋炙。

雷丸 酒蒸去皮。

蜜蒙花 酒潤焙。

麻仁 炒研。

扁豆 炒。

乳香、沒藥 箬上烘出油,同燈心研之,則能細。

山楂 去核。

生姜 去皮熱,留皮寒。

干漆 炒盡煙為度。

粟殼 醋炒。

韭子 炒。

蔥、蒜 忌蜜。

黑白丑 酒蒸研。

蘇合香 酒蒸另研。

丁香 忌火。

水蛭、全蝎 炒去毒。

烏藥 酒炒。

大腹皮 水洗,曬。

酸棗仁 生醒寐,熟安神。

柏子仁 炒。

牡丹皮 酒炒。

地榆 忌火。

白芨 略焙。

決明子 炒研。

蟬蛻 去翅足,洗。

斑蝥 去頭足翅,同大米炒。

葶藶子 同米炒。

連翹 酒炒。

白僵蠶 米泔浸經宿,待涎浮水面取起,焙干去絲及黑口,研。

穿山甲 土炙、酒炙,研。

代赭 醋淬,水飛。

雄黃、朱砂 另研水飛。

石膏 研。

赤白石脂 火 研,水飛用。

自然銅、磁石 醋淬九次,細研水飛。

滑石 研,水飛。

爐甘石、青礞石、花蕊石、伏龍肝 火 研,水飛。

陽起石 火 ,酒淬七次,水飛。

白礬 。

龍骨 火 ,水飛,酒煮。

阿膠 蛤粉炒。

石決明 鹽水煮,研,水飛。

牡蠣 火 ,童便淬,研。

珍珠 絹包入豆腐中,煮一炷香,研。

鱉甲 去肋,酥炙。

鹿茸 烙去毛,酥炙。

虎脛骨 酥炙。

五靈脂 酒飛去沙。

龜甲 酒浸炙。

墨 火 ,研。

發 入瓦罐中,鹽泥封固, 存性。

齒 火 水飛。

海螵蛸 炙。

桑螵蛸 蒸透再焙。

昆布 水凈。

海藻 水凈焙。

緋丹 湯泡去黃水,炒令紫色,研。

石硫 用豬大腸盛之,水煮三日夜,以皂角湯淘去黑水,再以紫背浮萍同煮,消其火毒。畏細辛、醋及諸般血。

香附 醋、酒、童便可制。

土硫黃辛熱腥臭,止可入瘡科外治,不堪服餌。

病后調理服食法

凡一切病后將愈,表里氣血耗于外,臟腑精神損于內,形體虛弱,倦怠少力,乃其常也。宜安心靜養,調和脾胃為要,防風寒,慎起居,戒腦怒,節飲食,忌房勞,除妄想,是其切要。若犯之,即良醫亦難奏功矣。勿以身命等蜉蝣,如燈蛾之撲焰,自損其軀哉!戒之戒之,例次如下。

初愈務宜衣被適寒溫,如太熱,發渴,心煩,助虛熱;如寒,則又令外邪仍入內。

傷寒時疫,身涼脈緩,宜進青菜湯,疏通余邪,如覺腹中寬爽,再進陳倉米清湯,以開胃中谷氣,一二日后,可進糜粥盞許,日三四次,或四五六次,慎勿太過。或用陳豆豉,或清爽之物過口,或清水煮白鲞,醋點極妙。再漸進活鯽魚湯調理百日,方無食復勞復等癥。

食后復發熱,宜斷谷即愈,服調脾胃之劑,切勿用驟補、熱藥,須從緩處治,能收全功。

切痛,忌食豬脂、濕面、雞、羊、膩滯、煎炒等物,犯之復發難治。

中風后,忌服辛散香燥等藥,及豬、羊、鵝、雞、魚腥、蕎面、蛋,滯氣發病等物。

病后切忌房勞,犯之舌出數寸,死。

勞嗽發熱,水腫喘急,宜淡食,忌鹽物。

瘧痢后,忌飽食,及香甜、滑利、諸血之物,生冷、梨、瓜之類。

癰疽發背,忌同傷寒。

虛損喘咳骨蒸,忌用大熱溫補等藥,宜服補陰藥,培養真元,庶幾可也。

產后切禁寒涼等物,雖在酷暑之日,亦所不宜,世多誤用,以致傷生,特為拈出。

痘疹后,不善調攝,多致危殆,因其忽略保護故也。

凡病后,如水浸泥墻,已干之后,最怕重復沖激,再犯不救。今具食治方于下,為保身者之助,并利畏服藥者,以便于養老慈幼云。

病后調理服食法

食治秘方

客曰:萬病皆從口入,如何食反能治病耶?蓋草木藥石,得五行之偏氣,如人之得疾。因五臟有偏勝,則氣血有偏傾。故用偏氣之藥物,治五臟偏勝之氣血,使得歸其正。然中病則已,不可過焉,過則藥又反能生病也。是故飲食,人賴以養者,貪嗜之,所以有萬病皆從口入之說,亦猶是耳,且五谷得五行之正氣,尚有是說。蓋飲養陽氣,食養陰氣,《內經》言之詳矣。五谷為養,五果為助,血氣調和,長有天命。何況今人忽而不講,惟知藥可治病,不知飲食起居之間,能自省察,得以卻疾延年也,古人食治之方,良有深意,衛生者鑒之。

病后調理服食法

風門

蔥粥 治傷風鼻塞,妊娠胎動,產后血暈。

用糯米煮粥,臨熟入蔥數莖,再略沸食之。

羊脂粥 治半身不遂,中風。

用羊脂入粳米、蔥白、姜、椒、豉煮粥。日食一具,十日效。

蒼耳粥 治目暗不明,及諸風鼻流清涕,兼治下血痔瘡。

用蒼耳子五錢取汁,和米三合,煮食。

烏雞 治中風煩熱,言語秘澀,或手足發熱。

用烏雞肉半斤,蔥白一握,煮熟。入麻油、鹽、豉、姜、椒,再煮令熟,空腹食。

黃牛腦子酒 治遠年近日偏正頭風。

用牛腦一個切片,白芷、川芎末各三錢,同入瓷器內,加酒煮熟,乘熱食之,盡量而醉,醉后即臥,臥醒疾若失。

豬胰酒 治赤白癜風。

用豬胰一具,酒浸一時,飯上蒸熟食。不過十具愈。

又方 白煮豬肚一枚,食之頓盡,三個愈。切忌房事、

病后調理服食法

寒門

干姜粥 治一切寒冷,氣郁心痛,胸腹脹滿。

用白米四合,入干姜、良姜各一兩,煮食。

生姜煎 治反胃羸弱。

生姜切片,麻油煎過為末,煮粥調食。

生姜酒 治霍亂轉筋,入腹欲死,心腹冷疼。

生姜三兩搗,陳酒一升,煮兩三沸服,仍以渣貼疼處。

生姜醋漿 治嘔吐不止。

生姜一兩,醋漿兩合,銀器煎取四合,連渣嚼呷。又殺腹內長蟲。

茱萸粥 治心氣痛不止,胸腹脹滿。

用吳茱萸二分,和米煮粥食之。

又方 川椒茶(治同上)。

丁香熟水 治亦同上。

丁香一二粒打碎,入壺傾滾水在內,其香勃然,大能快脾利氣,定痛辟寒。

肉桂酒 治感寒身體疼痛。

用辣桂末二錢,溫酒調服。腹痛泄瀉,俗以生姜、吳萸、擂酒俱效,如跌撲傷墜疼痛,瘀血為患,宜用桂枝。

豆蔻湯 治一切冷氣,心腹脹滿,胸膈痞滯,噦逆嘔吐,泄瀉虛滑,水谷不消,困倦少力,不思飲食。

用肉豆蔻仁四兩,面裹煨,甘草炒一兩,白面炒四兩,丁香五分,鹽炒五錢,共為末,每服二錢,沸湯點服,空腹妙。

病后調理服食法

暑門

綠豆粥 解暑渴。

用綠豆淘凈,下湯煮熟,入米同煮食之。

綠豆酒 治同上。

用綠豆蒸熟,浸酒服。

又方 加黃連少許。

桂漿 解暑渴,去熱生涼,益氣消痰。

官桂末一兩,白蜜二兩,先以水二斗煎至一斗,候冷入瓷壇中,入桂、蜜二味,攪一二百余遍,先用油紙一層,外加綿紙數層,以繩封之。每日去紙一重,七日開之,氣香味美,或以蜜封,置井中一日,冰冷可口。每服一二杯,百病不作。

病后調理服食法

濕門

薏苡粥 去濕氣腫脹,利腸胃,功勝諸藥。

用薏米淘凈,對配白米煮粥,入白糖一二匙食。

郁李仁粥 治水腫,腹脹喘急,二便不通,體重痛痹,轉動不能,香港腳亦宜。

郁李仁二兩,研汁,和薏米五合,同米煮粥食。

赤豆粥 利小便,消水腫香港腳,辟邪癘。

赤豆淘凈,同陳倉米對配煮粥,空腹食。

赤小豆飲 治水氣脹滿,手足浮腫,氣急煩悶。

赤豆三升,樟柳枝一升,同煮豆熟為度,空心,去枝取豆食,渴則飲汁,勿食他物,自效。

桑皮飲 治水腫,腹脹喘急。

用桑根白皮四兩,和米四合,煮爛可食。

紫蘇粥 治老人香港腳。

用家園紫蘇細搗,入水取汁煮粥,將熟加蘇子研汁,攪勻食之。

鯉魚 治水腫,滿悶氣急,不能食,皮膚欲裂,四肢常疼,不可屈伸用鯉魚十兩,蔥白一握,麻子一升,取汁煮作羹 ,入鹽豉姜椒調和,空心慢食。

又方 鯉魚二斤,陳皮二兩,煮爛,入青鹽少許,拌勻空食。

蒼術酒 治諸般風濕,瘡瘍香港腳下重。

蒼術三十斤、洗凈打碎,以東流水三石,浸二十日,去渣,以汁浸曲,如家造酒法,酒熟任飲,不拘時,忌桃李。

松節酒 治冷風虛弱,筋骨攣痛,香港腳緩痹。一方松葉酒,治同造同。

用松節煮汁,同曲米釀酒飲。松針搗煎亦可。

白石英酒 治風濕周痹,肢節濕痛,腎虛耳聾。

白石英、磁石 醋淬七次,各五兩,絹袋盛浸酒中五六日,溫飲、如少加酒,盡其力可也。

逡巡酒 補虛益氣,去一切風痹濕氣,耐老延年,久服自效。

造法:三月三日,收桃花三兩三錢;五月五日,收馬蘭花五兩五錢;六月六日,收脂麻花六兩六錢,九月九日,收黃甘菊九兩九錢。已上俱陰干,十二月八日取臘水三斗。待春分,取桃仁四十九粒,去皮尖。白面十斤。同前花和作曲,紙包陰干四十九日聽用。欲造酒,煮糯米飯一升,白水一瓶,曲一丸,用曲一塊封良久,酒即成矣。如淡,再加曲一丸。

五加皮酒 去一切風濕痿痹,壯筋骨,填精髓。

五加皮洗凈去梗煎汁,和面米釀成飲之。或切碎袋盛浸酒,煮飲。或加當歸、牛膝、地榆等。

仙靈脾酒 治偏風不遂,強筋壯骨。

仙靈脾一斤,袋盛浸無灰酒二斗,封固三日飲之。

女貞皮酒 治風虛,補腰膝。

女貞皮切片,浸酒煮飲之。

薏苡酒 去風濕,強筋骨,健脾胃。

用薏米粉同曲米釀之,或將袋盛,煮酒飲之亦可。

海藻酒 治癭氣。

用海藻一斤,洗浸,無灰酒日夜細飲。

黃藥酒 治諸癭氣。

用萬州黃藥切片一斤,袋盛浸酒煮飲。

病后調理服食法

燥門

生地粥 滋陰潤肺,及妊娠胎漏,下血目赤。

生地搗汁,米二合,煮熟入汁一合,調勻再煮,加熟蜜少許,空心服。

麻蘇粥 治產后血暈,汗多便閉,老人血虛風閉,胸腹不快,惡心吐逆。

用家園蘇子、麻子各五錢,水淘凈微炒,研如泥,水濾取汁,入米煮粥食之。

百部酒 治久近一切咳嗽。

百部切炒,袋盛浸酒,頻頻飲之。

蜜酒 孫真人治風疹風癬,肌膚燥癢。

沙蜜一斤,糯米飯一斤,曲五兩,熟水五升,同入瓶內,封七日成酒。尋常以蜜入酒代之。

人乳粥 潤肺通腸,補虛養血。

用壯實無疾女人乳汁,俟粥半熟,去湯下乳,代湯煮熟,置碗中,加酥油一二錢,調勻食。

槐枝酒 治大麻痿痹。

槐枝煮油,如常釀酒法。

巨勝酒 治風虛痹弱,腰膝疼痛。

巨勝子二升,炒薏米二升,生地半斤,袋盛浸酒飲。

蠶砂酒 治風緩麻痹,諸節不遂,腹內宿痛。

原蠶砂炒黃,袋盛浸酒服。

紫酒 治中風,口偏不語,角弓反張,鼓脹不消。

雞屎白一升,炒焦,投酒中,待紫色頻飲。

病后調理服食法

火門

甘蔗粥 治咳嗽虛熱,口干舌燥,涕吐稠粘。

用甘蔗取汁三碗,入米三合煮粥,空心食之。

竹瀝粥 治痰火如神。

如常煮粥法,以竹瀝下半杯,食之。

綠豆酒 治陰虛痰火諸疾。

用綠豆、山藥各二兩,黃怕、牛膝、元參、沙參、白芍、山梔、天麥冬、花粉、蜂蜜各一兩半,當歸一兩二錢,甘草三錢,以好酒浸之飲。

黃連酒 有火癥及發熱,不宜飲酒。蓋酒性大熱,助病為瘧,多致不治。倘遇喜慶事,必欲飲用此。

以黃連、綠豆各一錢,枸杞三錢,浸酒飲。

黃柏酒 有相火而好飲者宜。如生瘡疥及肌膚不澤,用黃柏一兩,豬胰四兩,生浸飲。

一味豬胰浸酒,令婦人多乳,催乳更妙。

小麥湯 治五淋不止,身體壯熱,小便滿悶。

小麥一升,通草二兩,水煎。不時可啜,自效。

甘豆湯 治一切煩渴,二便澀少及風熱入腎。

黑豆二合,甘草二錢,生姜七斤,水煎服。

藕蜜膏 主虛熱口渴,大便燥結,小便秘痛。

藕汁、蜜各四升,生地汁一升,和勻,慢火熬成膏,每服半匙,口含噙化,不時用,忌煎炒。

竹葉粥 治膈上風熱,頭目赤痛,止渴清心。

竹葉五十片,石膏二兩,水三碗,煎至兩碗,澄清去渣,入米三合煮粥,加白沙糖二錢食。

四汁膏 清痰降火,下氣止血。

悉尼、甘蔗、鮮藕、薄荷葉各等分,搗汁,入瓦鍋,文火熬膏,頻頻飲。如無梨,秋白亦可。

病后調理服食法

調理脾胃門

凡病后脾胃弱,肌肉瘦,擇相宜者食之,以助藥力,絕妙。

人參粥 治翻胃吐酸,及病后脾弱。

用粟米一合煮粥,入人參末、姜汁各五錢,和勻空心食。

門冬粥 治咳嗽及翻胃。

用麥門冬浸汁,和米煮粥,妊婦食之亦宜。

粟米粥 治脾胃虛弱,嘔吐不食,漸加 羸。

粟米、白曲等分,煮粥,空心食,極養胃氣。一人病淋,性不可服藥,予令日啖此粥,絕去他味,旬日減,月余痊。飲食妙法。

理脾糕 治老人小兒脾泄水瀉。

用松花一升,百合、蓮肉、山藥、薏米、芡實、白蒺藜各末一升,粳米粉一斗二升,糯米粉三升,砂糖一斤,拌勻蒸熟,炙干食之。一方加砂仁末一兩。

蘇蜜煎 治噎病吐逆,飲食不進。

紫蘇葉二兩,白蜜、姜汁各五合,和勻,微火煎沸,每服半匙,空心細咽。

姜橘湯 治胸滿悶結,飲食不下。

用生姜二兩,陳皮一兩,空心水煎服。

芡實粥 益精氣,強智力,聰耳目。

用芡實去殼三合,新者研如膏,陳者作粉,和粳米三合,煮粥食。

蓮子粥 治同上,健脾胃,止泄痢。

蓮肉一兩,去衣煮爛,研細入糯米三合,煮粥食。

鹿豆粥 益精補脾,又治霍亂吐瀉。

白扁豆半斤,先煮豆爛去皮,入人參二錢,下米煮粥。

山藥粥 補下元,固腸止瀉。

懷慶山藥為末四分,配六分米煮食。

茯苓粥 治脾虛泄瀉,又治不寐。

粳米二合,茯苓末一兩,煮好,再下苓末一兩,再煮爛食。

蘿卜粥 消食利膈。

蘿卜大者一個,配米二合煮食。

胡蘿卜粥 寬中下氣,煮法同上。

蘇子粥 下氣利膈。

紫蘇子微炒一合,研汁去渣,粥好下汁,再煮食之。

茴香粥 和胃治疝。

用小茴香炒,煎湯去渣,入米煮粥食。

胡椒粥、吳茱萸粥 并治心腹疼痛。煮法同上。

蓮肉糕 治病后胃弱,不消水谷。

蓮肉、粳米各炒四兩,茯苓二兩共為末,砂糖調和,每用兩許,白湯送下。

豆麥粥 治飲食不住口,仍易饑餓,近似中消。

用綠豆、糯米、小麥各一升,炒熟為末,每用末一升,滾水調服。

清米湯 治泄瀉。

用蚤米半升,東壁土一兩,吳萸三錢,同炒香熟,去土、萸,取米煎湯飲。

米飲 治咽中作哽,下食則塞,反胃不止。

用杵頭糠炒一兩,煮米飲,調勻,空心食。

黃雞餛飩 治脾胃虛弱,少食痿黃,益臟腑,悅顏色。

用黃雞肉五兩,白面二兩,蔥白二合,切作餛飩,入咸椒豉和之,煮熟空心食。

松子粥 潤心肺,和大腸。同米煮粥食。

炒面入粥同食,止白痢。

燒鹽入粥同食,止血痢。

病后調理服食法

氣門

杏仁粥 治上氣咳嗽。

扁杏仁去皮尖二兩,研如泥,或加豬肺,同米三合,煮食。

萊菔子粥 治氣喘。

用萊菔子,即蘿卜子三合,煮粥食。

豬腎粥 治香港腳頑痹,行履不便,疼痛不止。

豬腎兩枚,切碎,蔥白五莖,米三合,同煮,臨熟加鹽、豉、椒調和食之。

羊腎粥、鹿腎粥 法同治同。

雞肝粥、羊肝粥 并補肝明目,煮法同上。

鹿膠粥 治諸虛,助元陽。煮粥入膠,熔化即是。

虎骨酒 治臂脛疼痛,歷節風,腎虛膀胱氣痛。

虎脛骨一具,炙黃打碎,同曲米如常造酒飲。

霹靂酒 治疝氣偏墜,婦女崩中下血,胎產不下。

用鐵錘火燒赤,淬入酒中飲之。

病后調理服食法

血門

阿膠粥 止血補虛,濃腸胃,又治胎動不安。

糯米煮粥,臨熟入阿膠末一兩,和勻食。

桑耳粥 治五痔下血,常煩熱羸瘦。

桑耳二兩,取汁,和粳米三合,煮熟,空心食。

槐茶 治風熱下血,明目益氣,止牙疼,利臟腑,順氣道。

嫩槐葉蒸熟曬干,每日煎如茶法。

柏茶 止血滋陰。

側柏葉曬干,煎湯代茶飲。

醍醐酒 治鼻衄不止。

蘿卜自然汁,入好酒一半,和勻溫服。

韭汁酒 治赤痢,又治心痛,以其散氣行血。

連白韭菜一把,去梢取汁,和酒一杯溫服。

馬齒莧羹 治下痢赤白,水谷不化,腹痛。

馬齒莧菜煮熟,入鹽、豉,或姜、醋,拌勻食之。

豬胰片 治肺損,嗽血咯血。

豬胰切片,煮熟,蘸薏仁末,空心服,如肺癰,米飲調下。

羊肺肝腎 治吐血咯血,損傷肺腎及肝,隨臟引用,或肺或肝或腎,煮熟切片,蘸白芨末食。

欲試血從何經來,用水一碗,吐入水中,浮者肺也,沉者腎也,半浮半沉者肝也。

病后調理服食法

痰門

蘇子酒 主消痰下氣,潤肺止咳。

家紫蘇子炒研,絹袋盛之,浸酒中,日日飲之。

病后調理服食法

陰虛門

(忌酒)芡實粥 見前脾胃門。

枸杞粥 治肝家火旺血衰,益腎氣。

甘州枸杞一合,米三合,煮食。

又方 采鮮葉如常煮粥食,入鹽少許,空腹食佳。

鰻魚 補虛勞,殺蟲,治肛門腫痛,痔久不愈。

鰻魚細切,煮作 ,入鹽、豉、姜、椒,空心食。

牛乳粥 補虛羸。

如常粥內加入牛乳和勻食。

羊肝粥。雞肝粥、雞汁粥,并治虛勞。

病后調理服食法

陽虛門

羊肉羹 治下焦虛冷,小便頻數。

羊肉四兩,羊肺一具,細切,入鹽、豉,煮作羹,空心食。

胡桃粥 治陽虛腰疼及石淋五痔。

胡桃肉煮粥食。

又浸酒方 加小茴香、杜仲、補骨脂。

桂花酒 釀成玉色,香味超然,非世間物也。

羊羔酒 大補元氣,健脾胃,益腰腎。

宣和化成殿方,用糯米一石,如常浸漿取蒸,再入肥嫩羊肉七斤,曲十四兩,杏仁一斤,同煮爛,連汁拌飯,加入木香一兩,銼同釀,勿犯水,十日熟。

病后調理服食法

諸虛門

參歸腰子 治心氣虛損,自汗。

人參五錢,當歸四兩,豬腎一枚,細切,同煮食之,以汁送下,或用山藥搗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多服乃佳。

煨腎法 治腎虛腰痛。

豬腎一枚,薄切五七片,以椒鹽淹去腥水,以杜仲末三錢在內,包以薄荷,外加濕紙,置火內煨熟,酒下。如脾虛,加補骨脂炒末二錢。

獵腎酒 治同上。

用童便二鐘,好酒一鐘,以瓷瓶貯之,取豬腎一對入內,黃泥封固,日晚時以慢火養熟,至中夜止五更初,以火溫之,發瓶飲酒,食腰子。病篤者只一月效。平日虛怯尤宜食,絕勝金石草木之藥也。

豬肚方 治虛羸乏氣。

人參五錢,干姜、胡桃各二錢,蔥白七莖,糯米三合,為末,入豬肚內扎緊,勿以泄氣,煮爛空心服,以好酒一二杯送之。

牛乳方 老人最宜,補心脈,安心神,長肌肉。為人子者,常當供之,或為乳餅、乳腐,較諸物勝。

山藥酒 補虛損,益顏色,又治下焦虛冷,小便頻數。

用酥一匙,于鐺中熔化,入山藥末熬令香,入酒一杯,調勻,空心飲。

生栗方 治香港腳及腎氣損,腳膝無力。

用生栗蒸熟風干,每日空心食十枚,效甚。

水芝丸 補五臟諸虛。

蓮肉一斤去心,入豬肚內扎定,煮爛搗丸,如桐子大,每三四十丸,空心酒下。

以上諸方,其治病之功,勝于藥石。人但知藥能治病,而不知食能治病。孫真人有言曰:醫者先曉病原,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后議藥。不特老人小兒相宜,凡頤養及久病厭藥者,亦未為不可也。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西县| 南华县| 怀来县| 勐海县| 金乡县| 木兰县| 大姚县| 龙胜| 太湖县| 石渠县| 股票| 舟山市| 钦州市| 化隆| 龙井市| 安化县| 西林县| 武胜县| 曲麻莱县| 勃利县| 武夷山市| 登封市| 宁乡县| 襄城县| 平阴县| 将乐县| 沾化县| 贵溪市| 安庆市| 长岭县| 杂多县| 凤山县| 马山县| 商水县| 镇江市| 溧阳市| 宽甸| 湄潭县| 临邑县| 夏河县| 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