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言擇交,可以無悔吝,可以免憂辱。
無瑕之玉,可以為國器。孝悌之子,可以為家瑞。
為政之要,曰公與勤。成家之道,曰儉與清。
聞善言則拜告,有過則喜,非圣賢不能。
寳貨用之有盡,忠孝享之無窮。和以處眾,寛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坐宻室如通衢,馭寸心如六馬,可以免過。
讒言巧佞言甘,忠言直信言寡。
多言則背道,多欲則傷生。
語人之短不曰直,濟人之惡不曰義。
好勝者必爭,貪榮者必辱。
知足則樂,務貪則憂。
好名則立異,立異則身危,故圣人以名為戒。
內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濟。
不匿人短,不周人急,非仁義人也。
心不清,則無以見道。志不確,則無以立功。
結怨于人,謂之種禍。舍善不為,謂之自賊。
諾輕者,信必寡。面譽者,背必非。
孝于親,則子孝。欽于人,則眾欽。
聲色者敗德之具,思慮者殘生之本。
為善不如舍惡,救過不如省非。
欲不匱,則博施。欲長樂,則守分。
廣積不如教子,避禍不如省非。
勉強為善,勝于因循為惡。
責人者不全交,自恕者不改過。
自滿者敗自矜者愚自賊者忍
多言獲利,不如黙而無害。
寡言省謗,寡欲保身。行坦途者,肆而忽,故疾走。則蹷行險途者,畏而謹,故徐歩則不跌,然后知安樂。有致死之道,憂患為養生之本,可不省諸。
太廟之犧,被文繡,而悔不及鷦鷯深林一枝之樂也。
廣積聚者,遺子孫。以禍害多聲色者,殘性命以斤斧。
以眾資已者,心逸而事濟。以已御眾者,心勞而怨聚。
自信者,人亦信之。胡越猶弟兄。自疑者,人亦疑之。身外皆敵國。
漁獵不同風,舟車不并容。飲食嗜好,禮義貪殘,四夷與中國殊若冰炭。至于推誠則不欺,守信則不疑,非但六合之內可行,動天地感鬼神,非誠信不可。
為善如負重登山,志雖確,而力猶恐不及。為惡如乗駿走坂,雖不加鞭,策而足,亦不能制。
務名者,殺其身。多財者,禍其后。
善惡報緩者,非天網踈,是欲成君子而滅小人也。
禍福者,天地所以愛人也。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萬物。故君子恐懼而畏,小人僥幸而忽。畏其禍則福生,忽其福則禍至。傳所謂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也。
薄于所親,而責人重者,不可與言交好。名欲速者,不可與共謀。貪而喜詐者,不可與同利害。忍而好勝者,不可與同逸樂。
以忠沽名者,訐。以信沽名者,詐。以亷沽名者,貪。以潔沽名者,污。忠信亷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有一于此,鄉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為已重者,不仁。好廣積者,不義。足恭者,無禮。貪名者,無智。
功名官爵,貨財聲色,皆謂之欲,俱可以殺身。或聞之曰:欲可去乎?曰:不可。饑者欲食,寒者欲衣,無后者欲子孫,是甘于自殺也。然知足而不貪,知節而不滛,無沽名之心,而不求功,亦庻幾乎欲可窒也。
立身之道,內剛外柔。肥家之道,上遜下順。不和,不可以接物。不容,不可以馭下。
天下有甚于饑食渴飲之道?而世或以名稱,已或以為能事,哀哉!臣之忠子之孝弟之悌是也。孔子以文學為孝悌之余事,孟子謂良知良能不出于學,是非圣人,強人以甚難耳。豈愛欲汩其心,而妻子爵祿為賊忠孝之具。間有得臣子之道者,宜乎表出于世,茍以孔孟之道反求諸已,則知舍孝悌不足以。為人移孝悌,為忠順則立身,行已之道當然,世或可稱,已何能之有?
其出而用藥療疾,知古今無方可用。此無他,聞見力極則止。至于應變,則無有窮盡噫。豈但論醫也,士之學問,其失正在是。茍以是心反之,孳孳旦夜,自不知為有余,縱未能盡愈天下之疾,亦庻幾乎十失二三也。
知不足者,好學。恥問者,自滿。一為君子,一為小人,自取如何耳。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不自滿者,受益。不自是者,博聞。吉兇悔吝自天然,無有不由己者。
壽夭在天,安危在人。知天理者,夭。或可壽忽人事者,雖安必危。
千斤之石置之立坂之上,一力可以落九仭。萬斛之舟溯于急流之中,片帆可以去千里。勢使然也。若馳羣馬于平陸,集多士于大庭,非駿足竒才,不可得先。
人之有過失,猶身之有疾病,攻之以藥石,誨之以廉恥,雖過失,不害為賢者。雖疾病,不失為全人。
為善者不云利,逐利者不見善,舜跖之徒自此分。舍生取義,固不可得。見利思義,圣人亦取之。殆哉!不可言。況可為乎?孟子答梁惠王之言,至矣。
口腹不節,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驕富貴者,戚戚。安貧賤者,休休。所以景公千駟,不及顏子之一瓢也。
外事無大小,中欲無淺深,有斷則生,無斷則死,大丈夫以斷為先。
人皆有好生惡死之心,人皆有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見善?不明耳。
教子弟無他術,使耳所聞者善,言目所見者善,行善根于心,則動容周旋,無非善。譬如胡越交居,再世則語音變,幼則視父兄,長則視朋友,雖然善惡有種,視先世如何耳。
有過能悔者,不失為君子。知過遂非者,其小人歟。
官爵富貴在人,謂之儻來。道德行義在我,謂之自得。儻來者足以驕妻妾,自得者可以輕公卿。君子所以修天爵而人爵,從之。
事親有隱,而無犯事。君有犯,而無隱事。師無犯,無隱。圣人不易之論也。古之所謂犯者,以己所見而陳之于君,不以犯上為犯也。后世所謂犯者,處卑位而言非,其職徒以沽名之心務行其說,直前詆訐,無益于世。愚以謂若能以事師之道事君,無隱則不敢逄君之惡,無犯則不忍暴君之失,諫可行,言可聽,膏澤可下于民,不亦美歟!
欲去病,則正本。本固,則病可攻,藥石可以效。欲齊家,則正身,身端,則家可理,號令可以行。固其本,端其身,非一朝一夕之事也。
事親孝者,事君必忠,何以知之?良知固存,雖妻子不能移。其愛推此以盡為臣之道。則爵祿安能易其守。子惟知有親焉。得不孝臣,惟知有君,安得不忠?所以良知者,其可忘乎?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相須之理也。然子不可待父慈而后孝,弟不可待兄友而后恭。譬猶責人以信,然后報之以誠。盡己之當,為君子所以立身之道。非求偹于人也。以禮義為交際之道,以亷恥為律己之法,游息于是,朋友見欽,而不敢欺妻子。取法而不敢侮。盡思患預防之理,所以譬之四維,其可廢而不張乎。
畋獵聲色之娯,易而難反。車服口體之奉,相尚而無厭。皆非逸豫安樂之道。靜吉動兇,德休偽拙,圣人戒告甚切,至反身而求,樂莫大焉。知此為君子,昧此為小人。
恐懼者,修身之本。事前而恐懼,則畏。畏可以免禍。事后而恐懼,則悔。悔可以改過。知者以畏消悔,愚者無所畏,而不知悔。故智者保身,愚者殺身,大哉所謂恐懼也。
心可逸,形不可不勞,道可樂,身不可不憂,形不勞則怠惰,易弊。身不憂則荒淫,不立。故逸生于勞,而嘗休。樂生于憂,而無厭。是逸樂也,憂勞其可忘乎?
毀譽雜至,觀其事,則毀譽明,善惡混淆。公其心,則善惡判,此在上之職也。若智効一官,能効一職,行其所當為,而不問毀譽,立乎其中道,則善惡如白黑也。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飾己以要譽。所以古人臨大節而不奪,今人見小利而易守。君子人則不然,無古、無今、無治、無亂、出則忠、入則孝、用則智、舍則愚。
事親孝,則專其愛,而妻子不能移。事君忠,則盡其職,而爵祿不能動。竭力于親者,不必湏士類。致身于君者,不必問品秩。
黼藻太平,戡定禍亂,可以謂之忠乎?茍有隱于君,不若愚下不欺之忠也。列侯而封,擊鮮而食,可以謂之孝乎?茍有違于親,不若貧賤養志之孝也。
有圣賢之君,無忠直之臣,則聰明不能逹逺,雖圣賢,或可欺大哉!所謂為君難。
財用足以富國家,一夫可為。風俗所以系治亂,非有位,君子不能變。必欲弭禍亂,致太平,非風俗淳儉不可。
愛君切者,不知有富貴。為己重者,不能立功名。
木有所養,則根本固,而枝葉茂,棟梁之材生。水有所養,則泉源壯,而流派長,灌溉之利博。人有所養,則志氣大,而識見明忠義之士出。可不養哉!故孟子所謂茍得其養,無物不長也。
財不難聚也,取予當,則富足。國不難治也,邪正辨,則丕平。風不難化也,自上及下,而風行。俗不難革也,自邇及逺,而俗變。
以愛妻子之心事親,則曲盡其孝。以保富貴之策奉君,則無徃不忠。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士大夫若止以一官之廩祿計,則不知其為素餐。請以驅役之卒,奉承之吏,供帳居處,詳陳悉算,則廩然如履氷,岌然如臨淵,有媿于方寸者多矣。若于奉公治民之。
道不加思,則竊人之財,不足為盜矣。
堂下逺于千里,況于九重之深,雖堯舜不能知。比屋有人,能以所聞所見上體人君,愛民求治之意,委曲詳陳之,則都俞之間,可以弭禍亂,不兵而致太平也。
以忠孝遺子孫者,昌。以智術遺子孫者,亡。以謙接物者,強。以善自衛者,良。
爾謀不臧,悔之何及,爾見不長,教之何益。
利心專,則背道。私意確,則確公。
能自愛者,未必能成人。自欺者,必罔人。能自儉者,未必能周人。自忍者,必害人。此無他,為善難,為惡易也。
子之事親,不能承顏養志,則必不能忠于君弟之事,兄不能致恭盡禮,則必不能遜于長上。
家不和,無以見孝子,國不亂,無以見忠臣。如是則孝子忠臣不容見于世也。仆竊疑之,有人能克諧六親,欽順父母家,不使不和,莫大之孝也。有人能引君當道,將順正救國,不使之亂,莫大之忠也。
嘗謂風俗不淳儉,則財用無豐足。葢貴富者,奢侈相尚。奉養之外,棄廢。寳貨窮極,土木惟務相勝,貧賤者專于工巧伎藝,古所未見。一日之直可以獲農夫終歲之利,故棄本逐末,耕桑者少而衣食者多,求其盈余儲積,不亦難哉!甲胄之士可以責以御侮,州縣之吏不過委以簿書,事君而變薄俗,非大有力者不可。
婦人悍者,必淫。丑者,必妬。如士大夫繆者,忌險者,疑必然之理也。
費萬金為一瞬之樂,孰若散而活餒者幾千百人。處眇軀以廣廈,何如庇寒士以一席之地乎?
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夙興夜寐,無非忠孝者,人不知天必知之。飽食暖衣,恬然自衛者,身雖安,其如子孫何?
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草木者,以其有為耳!皮毛齒角,禽獸以用。而名香味補,瀉草木以功,而著人之生也,無德以表俗,無功以及物,曾禽獸草木之不若也,哀哉!
噐滿則溢,人滿則喪。
用心專者,雷霆不聞其響。寒暑不知其勞。為己重者,不知富貴可以殺身,功名可以及后。行四通八達之衢者,不迷。思大公至正之道者,不惑。
蠻夷不可以力勝,而可以信服鬼神,不可以情通,而可以誠達,況渉世與人,為徒誠信,其可舍諸。
歲月己徃者,不可復。未來者,不可期。見在者,不可失。為善,則善應。為惡,則惡報。成名滅身,惟自取之。
以德遺后者,昌。以禍遺后者,亡。謙柔卑退者,德之余。強忍奸詐者,禍之始。
舜之所以為孝者,有頑父嚚母傲弟,人不幸,而有此。當克諧如舜,不為甚難。孟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
韓非作《說難》,而卒斃于說,豈非所謂多言數窮之戒耶。
屈己者,能處眾。好勝者,必遇敵。
欲常服者,不爭。欲常樂者,自足。
有限之噐,投之滿盈,則溢。太虛之空,物物自容,靜。躁寛猛視,量之如何耳。
張飽帆于大江,驟駿馬于平陸,天下之至快,反思則憂,處不爭之地,乘獨后之馬,人或我嗤,樂莫大焉。
勝于己者,可師。拙于己者,可役。愛于己者,知善而不知惡。憎于己者,見惡而不見善。
強辨者,飾非,不知過之可改。謙恭者,無諍,知善之可遷。善惡在自為,父子不相授,堯為父,而有丹朱。舜為子,而有瞽瞍。堯與賢易,舜克諧,以孝難。
與善人交,有終身了無所得者。與不善人交,動靜語黙之間,亦從而似之。何耶?人性如水,為不善,如就下。交友之間,安可不擇?
人之制性,當如堤防之制水,朝培暮植,猶恐蟻漏之易壊,若泛濫不固,一傾而不可覆也。
近世士大夫多為子弟所累,是溺于愛而甘受其謗,殊不知父當不義,圣人猶許子諍。子弟不肖,而不能令是,納于邪而不知義,方之訓也。父兄之罪大矣。
綺語背道,雜學亂性。
邪正者,治亂之本。賞罰者,治亂之具。舉正措邪,賞善罰惡,未有不治者邪。正相雜賞,罰不當求,治亦難矣哉!
不臨難,不見忠臣之心。不趨利,不知義士之節。
予奪者,上之柄,臣不得専。賞罰者,上之權,其可私以循人乎?
天下有正道,邪不可干。以邪干正者,國不治。天下有公議,私不可奪,以私奪公者,人弗服。
富貴在天,取舍在人,在天者聽,在人者斷,善良者聽之,道謙損者斷之本。
富貴以道得,伊尹是也。貧賤以道守,顏淵是也。俱為圣為賢,負鼎干湯,與簞瓢陋巷,勞逸憂樂不可同日而語也。
圣賢師心,不師跡。雖百世,而道同。后世師跡,不師心,雖時同,而術異。
目主明五色,可以盲其明。耳主聰五音,可以聾其聰。非耳目之罪,心不正,則視聽狂。聰不聰,明不明也。
大則治亂邪正,小則晝夜死生,皆反手耳。反邪則正,反亂則治,反夜則晝,反死則生,豈可猶豫茍且而為哉!
耳雖聞,目不親見者,不可從而言之。流言可以惑眾,若文其言,而貽后世,恐是非邪正失實。
憂國者不顧身,愛民者不罔上。
以是為非,以非為是者,強辯,足以惑眾。以無為有,以有為無者,便僻,足以媚人。心可欺,天可欺乎?
君子獨立而持正,故助之者鮮。小人挾黨以濟私,故從之者多。
君子周身以道,小人周身以術。
憂天下國家者,其慮深,其志大,其利博,其言似迃,其合亦寡,其遇亦難,吾孔孟是也。
趨快捷方式者,不問大路。喜佞言者,不親正人。
得天地之至和者,為君子。故溫良慈儉。秉陰陽之繆盭者,為小人。故兇詐奸邪。
重名節者,識有余而巧不足。保富貴者,智不足而才有余。智識明者,君子。才巧勝者,小人。
善惡之性,不可易。如水不能燥,火不能濕,形色語黙之間,善惡自見。
古之人孝弟力田行著于鄉州,黨族名聞于朝,故命之以官。其臨民也。安得不豈弟?其從事也,安得不服勞?其事君也,安得不忠?
愛身者,所以孝于親。愛民者,所以忠于君。
高不可欺者,天也。尊不可欺者,君也。內不可欺者,親也。外不可欺者,人也。四者既不可欺,心其可欺乎?我心不欺人,其欺我乎
溺愛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貴。
大丈夫見善明,故重名節于泰山,用心剛,故輕生死如鴻毛。
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君善責臣者,責于冗賤。葢嗜欲可以奪孝,富貴可以奪忠。
為善易避為善之名,難。不患人易,(案此句疑有脫文)犯而不校,難。
渉世應物,有以橫逆加我者,譬由行草莽中,荊棘之在衣,徐行緩解而已。所謂荊棘者,亦何心哉!如是則方寸不勞,而怨可釋。
以言傷人者,利如刀斧。以術害人者,毒如虎狼。言不可不擇,術不可不擇也。
古人畏四知者,謂天地彼我必有一知者,不得不畏。況處八達之衢,為萬目所視,畏乎所當畏,行乎所無畏可也。
誠無悔,恕無怨,和無仇,忍無辱。
為子孫作富貴計者,十敗其九。為人作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耳不聞人之非,目不視人之短,口不言人之過,庻幾為君子。
為善不求人知者,謂之陰德。故其施廣,其惠博,天報必豐。是故圣人惡要譽,君子恥姑息。
仁言不如仁心之誠,利近不如利逺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幾于姑息。
智大心勞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知過之為過者,恐懼不敢為。不知過之為過者,殺身而后已。
攫金于市者,欲心勝而不知有羞惡。求珠于淵者,利心專而不顧其沉溺。
晝之所為夜,必思之,有善則樂,有過則懼,君子人也。晝之所為夜,不敢思行險蹈禍,以茍僥幸,其小人之徒歟。
沽虛譽于小人,不若受之于天。遺貨財于子孫,不若周人之急。
私心勝者,可以滅公。為己重者,不知利物。
不欺,不吝,不隘,不強者,可與人為徒。
禮義亷恥可以律己,不可以繩人。律己則寡過,繩人則寡合,寡合則非渉世之道,是故君子責己,小人責人。
德有余而為不足者,謙。財有余而為不足者,鄙。
愚勝智,拙勝巧,訥勝辯,知此者,全身。昩此者,蹈禍。
合天地者,或不能周人情。圖近利者,必知其無逺慮。塊土不能障狂瀾,匹夫不能振頹俗。
蘇張通六國,而皆合。孔孟走天下,而不遇。易進難,入王霸之道,豈止如霄壤。
陶淵明無功德以及人,而名節與古忠臣義士等。何耶?豈顏氏子以退為進,寗武子愚不可及之徒歟!
巧辯者,與道多悖。拙訥者,渉世必踈。寜踈于世,不可悖于道。
華藻見于外者,謂之文。今古積于中者,謂之學。茍見道不明,用心不正,徒只以文過飾非,所以在德行言語政事之下。
求師問友,急于教子弟者,始于章句中。于文彩終于科第。所謂入孝出悌,泛愛親仁,則瞢然如冥行,豈不違吾宣圣之言乎人。
性如水,曲直方圓隨所寓,善惡邪正隨所習,富貴聲色皆就下,不勞習者也。若非見善明,用心剛強,忍力行,則決堤壞防,不流蕩者,幾希。
責越人以鞍馬,強胡人以舟楫,其猶詢民瘼于貴游,索寳玩于寒士,艱哉!
用不節財,何以豐民,不蘓國,何以足?
君容而斷,臣恪而忠,父嚴而慈,子孝而敬,兄愛而訓,弟恭而勞,夫和而莊,婦貞而順,人倫之道,盡矣!處內以睦,處外以義,檢身以正,交際以誠,行己之道至矣。
飽藜莧者鄙膏粱,樂貧賤者薄富貴,安義命者輕死生,逺是非者惡臧否。
不欺暗室者,肯自欺于心乎?不媿屋漏者,肯有媿于人乎?不欺于心,無媿于人,庻幾可以希君子。
外重者內輕,故保富貴而喪名節。內重者外輕,故守道義而樂貧賤。
愛親者,保其身。愛君者,輕其位。
飽肥甘、衣輕暖,不知節者損福。廣積聚、驕富貴,不知止者殺身。
窮不易操,達不患失,非見善明,用心剛者不能。
身之中有小疾痛,則醫卜雜進,愈而后已。殊不知烹宰物,命以快口腹,豈不甚于己之疾痛乎?戒之哉!戒之哉!
人有過失,己必知之,己有過失,豈不自知,喜是非者檢人,畏憂患者檢身。
人以巧勝天,天以直勝人、小人。
詐而巧,似是而非,故人悅之者。眾君子誠而拙,似迃而直,故人知之者寡。
君子小人不并用,如熏蕕不同噐。用君子,則逺小人。用小人,則害君子。
舜耕于歴山,伊尹耕于莘野,圣賢力田,見于經傳。后世以文學明道,其弊至于菽麥不分,豈止不知稼穡艱難也!
哀哉!人以麟鳯比君子,以豺狼比小人,徒論其表耳。麟鳯能瑞世,而不能移風易俗,君子能厚風俗,致太平,以來麟鳯。豺狼能害人,其狀易別,人得以避之。小人深情厚貌,毒人而不可防,閑豺狼之不若也。
善惡之報速,則人畏而為善。天網雖勿漏,恐太踈,則流中下之性。
少不勤苦,老必艱辛,少不伏勞,老不安逸。
明出處者,可以保身。輕死生者,可以守節。
梁棟朽者,屋傾。賢不肖分者,國治。上節下儉者,財用足。本重末輕者,天下平。
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寛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無常德者,不可以作醫,存亡所系耳。庸人假醫以自誣,其初則要厚利,虛實補瀉未必適當,幸而不死,則呼湏百出,病者甘心以足其欲。不幸而斃,則曰飲食不知禁,嗜欲不能節,非藥之過也,厚載而去。死者何辜焉?世無扁鵲,望而知死生,華佗滌腸而愈疾輕,以性命托庸夫,何如畏致疾之因,固養其本,以全天年耶?嗚呼哀哉!
憂患疾痛皆養生,善知識,放逐閑廢,皆仕宦。善知識,不有憂,安知樂可為戒?
女相妬于室,士相嫉于朝,古今通患也。若無貪榮擅寵之心,何嫉妬之有?
情相親者,禮必寡。道相悖者,術不同。禮簡者,誠術異者爭。
人不可無識。識暗者,小人。無識者,禽獸。小人舍正而趨邪,假善而為惡。識明者果如是乎?禽獸不知父子之親,君臣之分,識安在哉!
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獨利則敗,眾謀則泄。
火之炎上,水之就下,順其性,則烹飪之功成,灌溉之利博。
越鳥巢南,胡馬嘶北,物之直情,而況于人乎?
葢棺能定士之賢愚,臨事能見人之操守。
食能止饑,飲能止渴,畏能止禍,足能止貪。
猛虎能食人,不幸而遇之,必疾走以避。小人能媚人,人喜與之親,不幸而同利害,必巧為中傷,毒人而人不知,然機穽之設,未若天網之勿漏也。
父之教子必以孝,君之責臣必以忠,子不子,臣不臣,安則為之。
以仁為宅,以禮為門,以義為路,居處于是,踐履于是,安得不謂之君子。
仁義忠信本自修,人必欽崇之,放辟邪侈,本自賊,人必輕鄙之。
莫尊于事君,莫嚴于事親,莫逺于天地鬼神,莫踈于禽獸夷狄,一于誠,則交際之道無不至矣。
內不欺于妻子者,事親必孝。外不欺于朋友者,事君必忠。
人性如水,水一傾則不可復,性一縱則不可反。制水者必以堤防,制性者必以禮法。
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無欲易,無名難。
善人種德降祥于天,惡人種禍貽殃于后。
妻子之書,可以示朋友,袵席之言,可以白神明,俯仰無媿,君子之樂也。
以巧得者,不肯以拙守巧,過則失。以力進者,不肯以謙退,力窮則墜。
人欲有所為,不必謀于人,當謀于心。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若我心為可,則人亦必以為可,或人心有不可為者,我豈可為耶。
孝弟忠信之在身,猶金玉寳貨之在室,擴而行之。于己猶發,而施之于人,豈不美哉!放棄而不知求,埋藏而不知用,是誰之過歟?
天下無甚難事,若度己而取,量才而授,事罔不濟,若責聾者修聲,瞽者司火,非不為,是不能也。
大匠掄材、梁棟、榱桷,非一律。良醫用藥、溫涼、補瀉,不槩用。譬猶造屋瓦者,不可為盤盂,鑿柱礎者,不可琢璞玉。似是而非,非工之過,用者之不審也。
出必告,反必面,昏定晨省,問寢視膳,是人子之于親,無頃刻忘也。今士大夫之家,子弟幼則視,乳哺長則命,師友非不愛也。及其一命在身,則挈妻攜子從事于外,以親為客寄。父欲子之進,而忘其愛子,欲自致顯宦,而忘其親。是父不父,子不子,豈不為名教罪人。求忠臣于孝子之門,固不足誅。賢父兄之過亦多矣。
用過其才則敗事,享過其分則喪身。
量有余,則不隘。力有余,則不乏。德有余,則不爭。色有余,則不妬。
用舍在人,不在我。行藏在我,不在人。在我者道,在人者時。
言,心聲也。心正者言直,心诐者言誕,心不公者,言不中理,心夸大者,言不究實。
事君如事父,以實不以文,以誠不以巧,尊而畏之,愛而敬之,尊則不敢欺,畏則不敢侮,愛則不忍隱,敬則不忍犯。
伊呂起耕釣傅說,舉版筑湯文高宗,致治之本也。漢高祖得先圣之心,故用蕭何追亡臣,為將削平禍亂,與黼藻太平舉措不同。
欲飽暖者,事農桑。興王覇者,圖秦晉。農桑者,衣食之本。秦晉者,兵馬之區。
臥重冰而厚裀褥,耽大欲而儲藥石,知所患,而不知所畏,宴安之惑也。
不深耕易耨,難以責天時,不正心誠意,難以服眾議。
有違于親者,不足以言孝。有欺于君者,不足以言忠。有欲者無剛,有私者無斷。
養剛大之氣者,不溺于富貴。明取舍之義者,不戚于貧賤。然后可以斷大事,立大節,豈小丈夫所能?
鍜者夏不畏烈火,漁者冬不畏寒氷,好名者不顧安危,耽欲者不顧生死。
貴賤有分,大小有量,分在天,賤不能貴。量在人,小不能大。君子修己以俟天,小人怨天而不度己。
憂國者不謀身,周人者不私己。
君子去取以是非,小人毀譽以好惡,君子合以同道,小人合以附己。
事無大小,理在其中,當理者,必能踐其言而卒于成。理不當者,雖詞窮力竭,而終于有畫。
孝弟忠信立身之大本。禮義亷恥行己之先務。
竊富貴以巧者,甚于穿窬殘性命,以欲者過于焚溺。
忠言似苦,味之則有理。快捷方式似直,行之則背道。忠言難于求知,直道惟可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