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元宮詞箋注 (12)

  • 元宮詞百章箋注
  • 朱有燉
  • 4294字
  • 2015-12-26 19:27:58

案:《輟耕錄雜劇曲名》條,雙調中有阿納忽、倘兀歹、忽都白等調,或即阿忽令歟?

○九十

纖纖初月鵝黃嫩,淺淺方池鴨綠澄。內苑秋深天氣冷,越羅衫子換吳綾。

○九十一

兇吉占年北俗淳,旋燒羊胛問祆神。自從受得金剛戒,摩頂然香告世尊。

案:此詩詠蒙古人由珊蠻教(巫)轉入佛教(秘宗)也。

燒羊胛:為蒙古的占卜術。《蒙韃備錄》曰:「凡占卜吉兇進退殺伐,每用羊骨扇,以鐵椎火椎之,看其兆坼,以決大事,類龜卜也。」《黑韃事略》曰:「其占筮,則灼羊之杴子骨,驗其文理之逆順,而辨其吉兇,天棄天予,一決于此。信之甚篤,謂之燒琵琶,事無纖粟不占,占必再四不已。」徐霆注曰:「燒琵琶即鉆龜也。」《元文類》宋子貞《中書令耶律公神道碑》云:「每將出征,必令公占吉兇,上亦燒羊髀骨以符之。」又《元史》卷一四九《郭寶玉傳》:「辛卯春正月睿宗自洛陽來會于三峰山……睿宗令軍中祈雪,又燒羊胛骨,卜吉兇,得吉兆。」此種羊卜術為西北諸民族所共有,《遼史》卷一一五《西夏傳》中言西夏凡出兵先卜,卜法有四,其一即炙勃焦,以艾灼羊脾骨也。《多桑蒙古史》云:歐洲傳教士盧不盧克巡行蒙哥宮中時,曾見一侍者持火炙羊胛骨出,黑如薪炭,詢其故,始知蒙俗凡有事,必先炙羊胛以卜吉兇,「汗欲有所為也,命人持未炙之骨至,取而默祝之,然后付人持至汗寢室之附近兩處,以火炙之,骨黑然后呈之于汗,審其完整或碎裂,設若完整則吉,破碎則兇。」又據Peter Simon Pallas云:「蒙古為迷信民族,用珊蠻之占卜法,燒羊胛骨,觀其裂痕以卜兇吉。此種占卜術見于一蒙古書,名Dalla,此書記如何解釋火焚胛骨種種裂痕之法。胛骨中之最良者為綿羊羚羊、麋鹿馴鹿之胛骨。所用之骨,先以沸水煮熟,然后以刀剝其余肉,以骨置火薪上,迄于術士斷定裂痕已足,乃出而觀其方位,其大小,其連屬,預卜事之吉兇、人之生死。所可異者,預言之事常驗。」以此與中國龜卜略相似,甚疑Dalla即《易經》也。

○九十二

內中演樂教師教,凝碧池頭日色高。女伴不來情思懶,海棠花下共吹簫。

[錢注]來復《燕京雜詠》:「鴨綠微生太液波,芙蓉楊柳受風多。日長供奉傳雜譜,教舞天魔隊子歌。」

案:《元史百官志儀鳳司》條:「儀鳳司,秩正四品,掌樂工、供奉、祭饗之事,至元八年立玉宸院,置樂長一員,樂副一員,樂判一員。二十年,改置儀鳳司,隸宣徽院。……二十五年,歸隸禮部。」同書《云和署》條:「云和署,秩正七品,掌樂工調音律及部籍更番之事。……隸玉宸樂院。……署令二員,署丞二員,管勾二員,協音一員,協律一員,……教師二人。」楊允孚《灤京雜詠》:「儀鳳伶官樂既成,仙風吹送下蓬瀛。花冠簇簇停歌舞,獨喜簫韶奏太平。」注云:「儀鳳司,天下樂工隸焉。」又,「別卻郎君可奈何,教坊有令趣云和。當時不信郵亭怨,始覺郵亭怨轉多。」注云:「興和署乃教坊司屬,掌天下優人。」以上所述之各官、樂長、樂副、協音、協律、教師等均有到大內中教宮人之可能。

○九十三

大宴三宮舊典謨,珍羞絡繹進行廚。殿前百戲皆呈應,先向春風舞鷓鴣。

案:元宮大宴之典謨,約言之有五:

一,預宴者必著只孫衣,戴只孫帽。

二,宴會初開,必命重臣宣讀太祖、世祖之扎撤(可譯為遺訓或法令)。《元史》卷一三八《康里脫脫傳》;「故事:凡大宴,必命近臣敷宣王度,以為告戒。」柯九思《宮詞》:「萬國貢珍陳玉陛,九賓傳贊卷珠簾,大明殿前筵初秩,勛貴先陳祖訓嚴。」注云:「凡大宴,世臣掌金匱之書必陳祖宗大扎撤以為訓。」此扎撤一節略與基督徒餐前之祈禱,與國民黨一切禮儀先念總理遺囑類似。

三,出奇獸珍禽。楊允孚《灤京雜詠》:「錦衣行處狻猊習,詐馬宴開虎豹良,特敇云和罷弦管,君王有意聽堯綱。」注云:「詐馬筵開,盛陳奇獸,宴享既具,必一二大臣稱成吉思皇帝扎撤,然后禮有文,飲有節矣。」《輟耕錄萬歲山》條:「山之東為靈囿,奇獸珍禽在焉。」又《帝廷神獸》條:「國朝每宴諸王大臣,謂之大聚會,是日盡出諸獸于萬歲山,若虎豹熊象之屬,一一列訖,然后獅子至。」當時來華之歐洲人如馬可波羅及斡朶里克之行紀,皆言大宴之時有獅子引至大汗御前,向之俯伏敬禮。換言之,凡出場之奇獸皆能玩把戲,以娛預宴君王,然則奇獸即今之Circus是也。

四,陳貢品。名藩來朝,其人為一國元首,只孫宴者,如今日之state Dinner,來者必有貢獻,去時必得賞賜,其舶來之物,必有中土少見者,列于金鑾殿廄上,以展覽之。此柯九思《宮詞》「萬國貢珍陳玉陛」所詠也。

五,列優伶。楊允孚《灤京雜詠》詩注:「每宴,教坊美女必花冠錦繡,以備供奉。」《元史》卷一四三《巙巙傳》:「拜禮部尚書,監羣玉內司,巙巙正色率下。國制:大樂諸坊咸隸本部,遇公燕,眾伎畢陳。巙巙視之泊如,僚佐以下皆肅然。」

珍羞:元朝之珍羞與中國故老相傳之珍羞迥然不同,其尤著者為八珍,《輟耕錄》稱之為迤北八珍,耶律鑄稱之為行帳八珍,皆指相同之八物。八珍者,醍醐、麆沆、野駝蹄、鹿唇、駝乳糜、天鵝炙、紫玉液、玄玉漿也。前已討論過醍醐為牛酥,麆沆與玄玉漿為馬乳,紫玉漿為葡萄酒矣。其它四珍,野駝蹄與駝乳糜皆出于駱駝,蒙古人生長于漠北,重視沙漠之舟的駱駝,以駝蹄與駝乳糜為珍,則似乎不重中國珍視之「駝峯」矣。事實不然,每殺一駝,則其峯即烹而食之,席上有駝蹄,則必有駝峯。汪元量有有名之《十筵詩》云:「第二筵開入九重,君王把酒勸三宮。駝峰割罷行酥酪,又進椒盤剝嫩峯。」可知駝峯仍然重視。其次鹿唇,漢籍中少見及者,汪元量詩:「第六筵開在禁庭,蒸麋燒麂薦杯行。三宮滿飲天顏喜,月下笙歌入舊城。」不知鹿唇蒸食抑燒食也。最末為天鵝炙,此或為內筵最膾炙人口之「珍」。當時蒙古之春水,即為捕頭鵝而來,養海青,即因其善擒天鵝也。宋之三宮北狩,元帝后一再請其吃天鵝,以表現其帡幪也。汪元量詩:「第四筵開在廣寒(即今白塔一帶),葡萄酒釅色如丹,并刃細割天鵝肉,宴罷歸來月滿鞍。」又其《湖州歌》詠及天鵝者有數首:「每月支萬石鈞,日支羊肉六十斤,御廚請給葡萄酒,別賜天鵝與野麕。」天鵝為炙,野麕之唇為鹿唇也。又「雪子飛飛塞面寒,地爐石炭共團圞,天家賜酒十銀甕,熊掌天鵝三玉盤。」此言中國珍羞「熊掌」仍為蒙古皇帝玉食。又「夜來酒醒四更過,漸覺衾裯冷氣多,踏雪敲門雙敕使,傳言太子送天鵝。」詠之不已,可見內廷之重視天鵝也。此外之珍羞,則有鵪鶉與野雉。汪元量詩:「第七筵排極整齊,三宮游處軟輿提,杏漿新沃燒熊肉,更進鵪鶉野雉鶏。」至于一般肉類,則以羊為主,非極隆重之大宴不刑馬,有馬肉時,只少許入粥。汪元量詩:「第三筵開在蓬萊(白塔一帶),丞相行酒不放杯。割馬燒羊熬解粥,三宮宴罷謝恩回。」

百戲:每大宴,必列優伶,優伶中有百戲在焉,有管弦隊(如今日之Music Band),有善歌者,有善舞者,不時演出。汪元量《湖州歌》:「第八筵開在北亭,三宮豐燕已恩榮,諸行百戲都呈藝,樂部伶官叫點名。」《草木子》曰:「散樂則立教坊司,掌天下妓樂,有駕前承應、雜戲、飛竿、走索、踢弄藏囗〈木厭〉等伎。」此元時百戲也,吳自牧《夢梁錄》記宋時之百戲曰:「百戲,踢弄家,每于明堂郊祀年分,麗正門宣赦時,用此等人上竿,搶金雞,兼之百戲,能打筋斗,踢人,踏蹺上索,打交輥脫索,索上擔水,走裝神鬼,舞判官,斫刀蠻牌,過刀門圈子等。」略與元時百戲相同。除職業百戲家表演外,尚可包括從西藏等處傳來的戲法,略與漢以來所謂吞刀履火相類之百戲,或魚龍曼延之百戲相類者,即《元史》卷二○二《釋老傳》中之幻術也:「又有國師膽巴者……時懷孟大旱,世祖命禱之,立雨。又嘗咒食投龍湫,頃之奇花異果上尊涌出波面,取以上進。」《馬可波羅行紀》云:「大汗欲飲酒時,此輩巫師能作術,使飲醆自就汗前,不用人力。」又鄂爾里克亦曾目擊,云:「作幻術者能使滿盛酒之金杯自行穿過空氣,送至飲者面前。」幻術外,尚有角抵之戲。

舞鷓鴣:當系伶人隨鷓鴣曲而舞也。汪元量詩「拍手高歌舞雁兒」,當即指此。然則舞鷓鴣,非舞雁兒也。

○九十四

興圣宮中侍太皇,十三初到捧壚香。如今白發成衰老,四十年如夢一場。

案:興圣宮,《元史武宗紀》:至大元年三月「建興圣宮」。又,至大二年五月「以通政院使憨剌合兒知樞密院事,董建興圣宮」。又至大三年十月「帝率皇太子、諸王、羣臣朝興圣宮,上皇太后尊號冊寶」。可知此宮乃武宗建以奉太后者。據《元史》則劉德溫乃監建興圣宮者,而興圣宮之上梁文乃袁桷撰,見《清容居士集》。至于此宮之制度,《輟耕錄宮闕制度》曾詳載之:「興圣門,興圣殿之北門也,五間三門重檐,東西七十四尺。明華門在興圣門左,肅章門在興圣門右,各三間一門。興圣殿七間,東西一百尺,深九十七尺。柱廊六間,深九十四尺。寢殿五間,兩夾各三間。后香閣三間,深七十七尺。正殿四面朱懸瑣窗,文石甃地,藉以毳茵,中設扆屏榻張,白蓋,簾帷皆錦繡為之。」案太液池之西有二宮,北曰興圣,南曰隆福。隆福本為皇太子所居之宮,成宗時為皇太后所居之宮,而武宗建新宮,興圣宮奉其母,名答己。答己歷武宗、仁宗兩朝皆為皇太后,至英宗時則晉位太皇太后,答己崩于至治三年。泰定帝時,似無人居此。文宗則喜御興圣宮,《元史文宗紀》:天歷元年十月「帝御興圣殿,齊王月魯帖木兒……等奉上皇帝寶。」柯九思《宮詞》:「親王上璽宴西宮,圣祚中興慶會同。爭卷珠簾齊仰望,瑞云捧日御天中。」注云:「天歷元年十月二十三日上都送寶來的時分,興圣殿御宴,其間有五色祥云捧日。」文宗創辦之奎章閣,即在興圣殿之西廡。文宗崩,其后弘吉剌氏或循答吉太后故事小居興圣宮,但后至元六年順帝詔安置東安州,此宮后當為奇氏遷入。《元史》言奇氏為第二皇后居興圣宮,為伯顏罷相后沙剌班請立,為后至元六年事,前此不居此宮也。《庚申外史》言祁氏于至元元年為次宮皇后,居興圣宮,非也。興圣宮因瀕太液池之西,又稱西宮。奇氏則西宮娘娘也。《輟耕錄后德》條:「皇后宏吉剌氏,第二皇后奇氏素有寵,居興圣西宮,帝稀幸東內。」東內乃正宮也。

太皇:元時有太皇太后稱者二人,一為順宗昭獻元圣皇后,弘吉剌氏,為英宗之祖母,有太皇太后之號,名符其實。又一為文宗卜答失里皇后,弘吉剌氏,寧宗時尊為皇太后,至順三年十二月御興圣宮受朝賀,為垂簾太后,臨朝稱制。寧宗崩,順帝立,尊為太皇太后,雖后為嬸,非祖母,皇太后當時大權在握,欲捧之者則有晉「皇太后」為「太皇太后」之一舉。胡元名份甚亂,仁宗為武宗之弟,而立為皇太子,亦甚不通。此元統元年事也。至后至元六年順帝已長大,能脫離其嬸之控制而統治,遂下詔聲討其罪,去其尊號,安置東安州。此詩中之太皇似指文宗后,其失勢之年為公歷一三四○年,前此八年文后有太皇之號,《元宮詞》百章多詠順帝一朝舊事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乡宁县| 兴国县| 潮安县| 师宗县| 海南省| 南和县| 庆元县| 华池县| 友谊县| 民勤县| 扬中市| 永城市| 嵩明县| 共和县| 文安县| 繁昌县| 瓮安县| 辛集市| 嵊泗县| 淳安县| 兴海县| 淄博市| 屯昌县| 武定县| 梁河县| 元阳县| 沁阳市| 大邑县| 胶南市| 永州市| 莒南县| 孝感市| 玉林市| 溧水县| 明星| 新建县| 富源县| 乌拉特中旗| 高碑店市| 丹棱县| 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