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7章 棗林雜俎中集(10)

  • 棗林雜俎
  • 談遷
  • 2800字
  • 2015-12-26 19:15:00

龍涎香,出蘇門答剌國。其國西有龍涎嶼,峙南巫里洋之中,群龍交戲其上,遺涎焉。國人駕獨木舟伺采之,每一斤值其國金錢百九十二枚,準中國銅錢九十文。嘉靖三十四年,下戶部取香百斤,遍示京師不得。下諸藩司采買,廣東購每斤千二百金,僅得十一兩,進內驗不同,姑存之,亟取真者。廣東獄囚馬那別的貯有一兩三錢上之,黑褐色。密地山夷人繼上六兩,白褐色。細問狀,云黑者采在水,白者采在山,皆真不贗。尋有密地山商再上,通前共十七兩三錢五分,次年進內,辨驗是真,許留用。自后夷舶聞上供,稍稍挾來,定價每兩售百金。龍涎之為用也,入香合和,能收斂腦麝清氣。雖數十年香味仍在,焚之翠煙裊空不散?;蜓韵涯腥?,曰泛水,曰滲沙,曰魚食。泛水則輕泛水面,善水者伺龍出隨取之。滲沙則凝積多年,氣滲沙中。魚食則化糞,散于砂磧。惟泛水者可入香用。又魚食亦有二種,海旁有花若木芙蓉者,春夏間盛開,花落海,大魚食之。若腹腸中先食龍涎,花嚙入,久即漲悶,昂頭向石上吐沫,干枯可用。惟糞者不佳。

蟒:

《爾雅》:蟒者,大蛇也。蟒無角無足,龍則具角足。今織蟒俱龍,非禮。見弘治元年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邊鏞奏禁。

蛇:

京師西山潭柘寺有青蛇二,歲四月八日,僧函示大眾施錢,手摩之祈免死。

梧州火山有蛇廟,佛爐上蛇時纏之,大小不等,少則百余多,至四五百枚。盜狡不服,予蛇捻之,是盜則嚙,否則絕不傷人。

天啟初,福清葉相國(向高)應召。道淮陰,苦清口涸,禱于金龍大王廟。或作神語:「此地屬張將軍,當問之。若外河,吾當護送。」夜果水漲達清口。是日蛇附于柁,薄暮升柁樓,忽不見。相國勒記廟中。

崇禎口口大旱,某縣有三蛇,金背白腹,長三四尺余。有司設酒殽祭之,一蛇躍上臺案吸酒盡,須臾不見。(《陳眉公集》)

脆蛇出昆侖,聞人聲即自寸斷。人伺其斷,鉗取之,須寸各異處,待風干入藥。若少須無人聲,寸寸動躍,仍續而蛇也。主治色勞,以驚疑喪膽,惟此可續命。《本草》方書不載。(《玉鏡新譚》)

石魚:

蘇東坡曰:《倦游錄》云,隴州地名魚龍,出石魚,掘地破石得之,多鰍鯽之形,鱗鬣皆具,一如描畫。魚龍古之陂澤也,豈非魚生其中,山頹塞久,土凝為石,遂留形跡耶?

萊陽聚溪出魚鳥石,云魚淤沙土,久之化石。(《文大青集》)

飛魚:

國初杜侍郎寅(彥正)云,有人航海得飛魚于黑水之陽,其長二寸,頤兩鬣,各廣長寸余,張為兩翅,海風發作,從波濤飛船上,如燕雀。既止,則不能飛。意者爰居海鳥,亦此類與?莊周所謂「鹍化為鵬」者,荒誕也。

五色魚:

隴州魚龍水潭深不測,產五色魚,俗以為靈,莫敢采捕。

狼山魚:

崇禎元年八月十三日,狼山兵人喻棠布罾于港,夕得魚,可三尺,巨首細尾,體甚重,投笭箵中,忽太息曰:「我游白海上,乃受制乎!」棠駭之,即移歸。漸縮作鮒,三其尾。棠懼,擲殺之。

{魚巴}魚:

云南百夷中有小孟夏江,產{魚巴}魚。食之,日御百婦。故夷性極淫,貴賤俱有數妻。山中又有彎姜,餌一刀圭,終身斷絕人道。土人以飼牝馬,不宦也。(《滇程記》)

{魚帝}魚:

《四川通志》:榮經縣生{魚帝}魚,狀如鯢,有四足,大首長尾,聲如嬰兒,緣木弗墜。

通州鰳魚:

通州人葛原六,魁梧豪俠人也。以布衣獻鰳魚百尾,時用法嚴,或阻之,原六笑曰:「爾不上食父母耶?君猶親也,庸何傷?!辜爸?,上召問之曰:「魚羹何如?」對曰:「臣未進,不敢嘗也?!股洗笳f,命賜酒食,仍還其一,曰「勞汝、勞汝」。斯后歲進至九十九尾,著為令。

畫魚:

重慶府龍門山寺,吳道玄畫魚籃觀音,池魚五色,類籃中物。相傳佹失之,魚水頓竭,既獲即如初。(陳周蝶《庵存稿》)

石花魚:

保德黃河之鯉,肥美甲天下。產處僅三十里,以食石花而肥,曰「石花魚」。

銀魚:

寶坻縣銀魚,每歲霜降,銀魚自海溯流而上??h設六廠,各漁戶百七十人,每歲中官下廠督捕,進貢七次。

鯽魚:

南京朝貴,惟胡惟庸故府,每歲于玄武湖中敕賜打魚三日,名「飯魚」。

滁州城濠產鯽,歲貢一千四百尾,以元日冬至分進留都。南京后湖灤洲河并產鯽。

西寧衛西五百余里,青海方數百里,一名卑禾羌海,有魚皆負黑點。漢末王莽諷卑禾羌獻西海地置郡,即此。

蛙:

峨眉山天樂池中有蛙,游人鼓掌,則一鳴,群蛙次第相和。將終,則一蛙大鳴,群蛙頓止。宛然一部鼓吹。

玉蟾:

楊城李瑛從宦葭州,署后圃見白蝦蟆甚大,如瑩玉。呼家眾視之,已失所在。

蝗:

蝗腹下有梵字,自忉利天梵天來西域,作天壇禳之。(《酉陽雜俎》)

江中魚化為蝗而食五谷者,百歲為鼠。(《述異記》)

螢蟬:

環慶無麥秋,大梁無螢無寒蟬。然寒蟬螢北京有之矣。地之異耶?冷使然耶?(《李夢陽集》)

金蠶:

無錫鄒迪光《金蠶說略》曰,金蠶閩中有之,形似蠶,色黃。其說不見于諸書。閩人云,蠶所在,有金焉,或過而拾其金,蠶必與俱之家,若不令與俱,輒營營然緣足而上。撲之復起,旋撲旋起,延及身手,膠手掣足,聵耳窒鼻,兩目眊眩,頰無色澤,四肢百骸,惝怳若失,而死迫矣。即不與俱,而還其金,亦由首企踵,逌然下地。而不然者,果死矣。既已之,家必倍其金以嫁于道路乃出,否則不出也。而所居家日殺一人,亡論親疏怨德,觸之必死,死必其日所首觸者。其毒蓋寓于盤食飲食間。故閩人有不知而偶拾其金以歸,及已知而苦無金倍送者,或雖知且有金而性貪以忍者,往往育是蠶云。(《郁儀樓集》)

蠱蟲,北海所無。獨西南方有之,閩廣滇貴延綏臨洮俱有。閩字從蟲,謂金蠶也。

野蠶:

《夢溪筆談》:《禹貢》「萊夷作牧,厥篚檿絲?!埂妒酚洝纷鳌羔D絲」?!稜栄拧吩弧笝暽缴!埂n亷煿旁唬骸干缴Vz,其韌中琴瑟之弦。」蘇氏曰:「惟東萊為有此絲,以之為繒,堅韌異常,萊人謂之山蠻。《爾雅》曰蟓,桑璽,仇由,樗繭,棘繭,欒繭,玩蕭繭。今萊陽之山繭綢,蓋樗繭也?!睹冻恕菲甙l,野蠶之絲以為弦,殆所謂蟓繭而韌堅者與?」(《文太青集》)

永樂時,山東進野蠶絲制衾,薦之太廟,群臣稱賀。今東齊山谷有之,與家繭等。蠶月浴種出蟻,蠕蠕然,即散置槲樹上。槲樹初生時,猗猗不異柔桑,聽其眠食。食盡,即枝枝相換,樹樹相移,皆人力為之。彌山遍谷,一望皆蠶。其蠶自能壯大,生而習野處,風日雨中不為罷。然或傷水暵,畏雀啄。野人飼蠶,必架廬林下,手長竿逐樹按行,為之察陰陽,御鳥鼠,其稔也,與家蠶相后先。其穰者,春夏秋歲三收焉。繭大者二寸,非黃非白,色類土,淺則黃壤,深則赤埴,墳如果贏,繁實離離綴木葉間,又或如雉雞鷇也。蠶食槲名槲,食椿名椿,食椒名椒。蠶之小者,作繭堅如石,大才如指,在深谷叢條間,不關人力。樵牧遇之,收曰山繭,縑不加染,黯而有章,敝不易色。宋王禹偁《小畜集》云:「野蠶自成繭,繅密為山綢。此物產何許,萊夷負海州。一端重數斤,裁染為褻裘」云云。讀是詩,則知宋時未始珍也。且曰「裁染」,不幾于漆方竹杖乎?

鳳尾:

正德中,武陵陳洪謨守漳州之三年,海上田者見大鳥飛過,遺羽一于水涯,長七八尺,五采炫煥,眾以為鳳尾。來獻,命藏庫中。后鎮閹來取,答以焚棄。陳洪謨字宗禹,弘治丙辰進士,兵部左侍郎,所著《高吾詩集》。

碧雞: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阆中市| 清徐县| 东乡| 从化市| 通山县| 西贡区| 美姑县| 徐闻县| 泰州市| 油尖旺区| 确山县| 垦利县| 阜新市| 霍州市| 什邡市| 苍南县| 岐山县| 阜阳市| 宜章县| 敖汉旗| 潜江市| 得荣县| 兴文县| 沾益县| 巴楚县| 河东区| 赣榆县| 香河县| 寻乌县| 罗定市| 建平县| 德安县| 阿巴嘎旗| 洞头县| 喀喇沁旗| 延庆县| 平原县| 噶尔县| 丹东市| 塔城市| 龙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