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9章

  • 外科癰疽疔毒門
  • (清)陳夢雷
  • 4310字
  • 2015-12-26 19:07:26

右為末,用白茅根凈洗,稱三斤,研取自然汁,入磁石器中熬成膏;更添入好蜜二兩,再熬勻,后調(diào)和前藥為圓如梧子大,溫水吞下。

五香白朮散 寬中和氣,滋益脾土,生肺金,進(jìn)美飲食。

沉香 木香 明乳香 丁香 藿香葉各半兩 白朮 人參 白茯苓 薏苡仁 山藥 扁豆 桔梗 縮砂 白豆蔻 粉草 蓮肉各一兩

右為末,蘇鹽湯調(diào),空心服;棗湯亦可。有汗,加浮麥煎湯下。

薏苡附子散 治身甲錯(cuò),腹皮急,如腹脹本無積聚,身熱脈數(shù)者。

附子炮,二分 敗醬五分 薏苡仁一錢

右為末,每服方寸匕,以水二合煎頓服,小便當(dāng)下。《三因》薏苡、附子同前,敗醬用一兩一分,每四錢,水盞半,煎七分,去渣,空心服。

牡丹湯 治腸癰,小腹腫痞,按之即痛,小便如淋,時(shí)時(shí)發(fā)熱,自汗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dāng)有血;洪數(shù)者膿已成,不可下。

牡丹皮 (艸舌)蔞仁各一錢 桃仁去皮尖雙仁 芒硝各二錢 大黃五錢

右作一服,水二鍾,煎至一鍾,去滓,入硝再煎數(shù)沸,不拘時(shí)服。

薏苡仁湯 治腸癰腹中(疒丂 )痛,煩躁不安,或脹滿不食,小便濇。婦人產(chǎn)后虛熱,多有此病,縱非癰,但疑似間便可服。

薏苡仁 (艸舌)蔞仁各三錢 牡丹皮 桃仁各二錢

右作一服,水二鍾,煎至一鍾,不拘時(shí)服。

牡丹散 治腸癰冷證,腹濡而痛,時(shí)時(shí)利膿。

牡丹皮 人參 天麻 白茯苓 黃芪 木香 當(dāng)歸 川芎 官桂 桃仁去皮炒,各七錢半 白芷 薏苡仁 甘草炙,各五錢 為細(xì)末,每服三錢,用水一鍾,煎至七分,食前溫服。

梅仁湯 治腸癰,里急隱痛,大便秘濇。

梅核仁四十九粒,去皮尖 大黃三兩 牡丹皮一兩七錢半 芒硝二兩半 冬瓜仁四兩 犀角鎊,一兩半

右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以利下膿血三兩行為度。

四圣散 治腸癰癰疽,生于腦髭背腋乳,便毒服之神效。

生黃(艸舌)蔞一枚,去皮 粉草四錢研末 沒藥研末 三錢 乳香研末一錢

右用好紅酒二大碗,慢火煎至一碗,分作兩服,兩日服盡。大便順導(dǎo)惡物,妙。若干(艸舌)蔞,則用兩枚。

一方若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毒已結(jié)成,即膿化為水。毒未成,即于小便中出。疾甚,再合服以退為度。

大黃湯 治腸癰小腹堅(jiān)鞕,腫大如掌而熱,按之則痛,其上色或赤或白,小便稠數(shù),汗出憎寒,其脈遲緊者未成膿,如脈數(shù)則膿已成。

大黃銼炒 牡丹皮 硝石研 芥子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各半兩

右銼碎,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溫服,以利下膿血為度,未利再服。

排膿散 治腸癰小腹脹痛,脈滑數(shù),或里急后重,或時(shí)時(shí)下血。

黃芪鹽水拌炒 當(dāng)歸酒拌 金銀花 白芷 穿山甲用蛤粉炒 防風(fēng) 連翹 (艸舌)蔞仁杵 甘草各一錢 作一劑,水二鍾,煎八分,食前服。若膿將盡,去穿山甲、連翹,加當(dāng)歸、川芎,或?yàn)槟糠X,食后蜜湯調(diào)下亦可。

射干湯 治胃脘癰,人迎脈逆而盛,嗽膿血,榮衛(wèi)不流,熱聚胃口成癰

射干去毛 梔仁 赤茯苓去皮 升麻各一兩 赤芍藥一兩半 白朮半兩

右為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入地黃汁一合、蜜半合,再煎溫服,不計(jì)時(shí)候。

復(fù)元通氣散 【《精要》】  治諸氣濇耳聾,腹癰便癰,瘡疽無頭,止痛消腫。

青皮 陳皮各四兩 甘草三寸,生熟各半 穿山甲炮 (艸舌)蔞根各二兩 金銀花凈者 連翹各一兩

右為細(xì)末,熱酒調(diào)下。

芍藥湯 治胃脘積熱,結(jié)聚為癰。

赤芍藥 石膏 犀角鎊 麥門冬 薺苨 木通各二兩 (石卜)硝 升麻 元參 甘草各一兩

右(口父)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滓,不拘時(shí)溫服。

荊防敗毒散 治疔瘡。

黃連 羌活 青皮 白僵蠶 獨(dú)活 防風(fēng) 蟬蛻 細(xì)辛 赤芍藥 甘草節(jié) 獨(dú)腳茅各等分

右(口父)咀,每服五錢。先將一服入澤蘭葉少許,姜十錢重,同擂爛,熱酒和服;然后用酒水各半盞,姜三片煎服。病勢退減后,再加大黃少許,煎服,略下一二行,蕩去余毒,更用白梅、蒼耳子,研爛貼瘡上,拔去根腳。加鮮菊花搗汁入藥尤妙。

二活散

羌活 獨(dú)活 當(dāng)歸 烏藥 赤芍藥 金銀花 連翹 天花粉 甘草節(jié) 白芷各四錢半 紅花 蘇木 荊芥 蟬蛻 干葛各三錢 檀香二錢

右為細(xì)末,每服三錢,煎蒼耳湯調(diào)下。

奪命丹 治疔瘡發(fā)惡心,及諸惡瘡。

蟾酥干者,半錢,酒化 朱砂水飛,三錢 枯礬 寒水石水飛,各一錢 輕粉五分 銅綠一字 麝香一字 海羊二十個(gè),研。即蝸牛也。不用亦效

右件為細(xì)末,將海羊另研為泥,和藥一處,丸如菉豆大。如丸不就,加好酒成之。病輕者一丸、二丸,重者三丸。未效再服。服時(shí)嚼蔥白一大口,極爛,置手心,放藥丸于蔥內(nèi)裹合,熱酒送下,暖處臥取汗出為效。忌冰水。薛氏有銅綠、麝香、沒藥、乳香各一錢。

返魂丹 【《瑞竹》】  治十三種疔。

朱砂 膽礬各一兩半 血竭 銅綠 雄黃 蝸牛生用 枯白礬各一兩 輕粉 沒藥 蟾酥各半兩 麝香少許

右將蝸牛、蟾酥研爛,余藥為細(xì)末,同研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令病人先嚼蔥白三寸,吐在手心,將藥丸裹在蔥白內(nèi),用熱酒一盞吞下,如重車行五里許,有汗出即瘥。如不能嚼蔥,研爛裹下極效。

返魂丹 經(jīng)云:汗之則瘡愈。必用此藥汗之。

乳香 沒藥 辰砂 雄黃各一錢半 輕粉 片腦 麝香各五分 蝸牛不拘多少 蟾酥 青黛 粉草 硼砂各一錢

右為細(xì)末,用海羊搗膏為丸,如難丸,加酒面糊些少,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兼生蔥頭二三個(gè),細(xì)嚼咽下。疔腫及癰腫毒氣入膈者,得微汗即解。 一方加銅綠、寒水石、輕粉、枯礬各一錢。

飛龍奪命丹 治疔瘡、發(fā)背、腦疽、乳癰疽、附骨疽,一切無頭腫毒惡瘡,服之便有頭,不痛者服之便痛,已成者服之立愈。此乃惡證藥中至寶,病危者服之立安矣,萬無一失。此乃家傳之秘方,不敢輕泄。神速之驗(yàn),即日立效。

輕粉 腦子無亦可 麝香各半錢 寒水石 血竭 膽礬各一錢 蟾酥干者酒化 乳香 沒藥 朱砂為衣 銅綠各二錢雄黃三錢 蝸牛二十一個(gè),無亦效 蜈蚣一條,酒炙黃去頭足

右為細(xì)末,先將海羊連殼研為泥,和前藥為丸如菉豆大,如丸不就,入酒打面糊為丸,每服二丸。先用蔥白三寸,令病人嚼爛,吐于手心,男左女右,將藥丸裹在蔥白內(nèi),用無灰熱酒三四盞送下,于避風(fēng)處,以衣蓋覆之,約人行五里之久,再用熱酒數(shù)杯以助藥力,發(fā)熱大汗出為度。初覺,二丸即消。如汗不出,重者再服二丸,汗出即效。三五日病重者,再進(jìn)二丸,即愈。如疔瘡走黃過心者,難治之,汗出冷者亦死矣。如病人不能嚼蔥,擂碎裹藥丸在內(nèi),熱酒送下。瘡在上,食后服;瘡在下,食前服。服此藥后,忌冷水、黃瓜、茄子、油膩豬雞魚肉濕面,一切發(fā)風(fēng)發(fā)瘡毒類之物,不可食之。又忌婦人洗換。狐臭,百發(fā)百中。此藥活人多矣。

走馬赴筵丹 治疔瘡。

片腦一分 沒藥 乳香 硼砂 硇砂 雄黃 輕粉各三錢 麝香少許

右為細(xì)末,蟾酥汁和為丸如黃米大,每服一丸,溫酒送下。

羅氏破棺丹 治瘡氣入腹危者。

大黃二兩,半生半熟 甘草 芒硝各一兩

右為細(xì)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半丸,食后溫酒化下,或童溺半盞研化之。忌冷水。

破棺丹

山梔 牽牛末 大黃各一兩 甘草 京三棱炮,各七錢

右煉蜜丸如彈子大,酒化服之。 一方有當(dāng)歸、赤芍、連翹、牡蠣、金銀花、紫花地丁,宜選用之。

內(nèi)托連翹散 疔瘡出時(shí),皮色不變,及不疼痛,按搖不動(dòng),身發(fā)寒熱,便是此瘡。有水疔、魚臍疔、紫燕疔、火疔諸般疔瘡。如瘡黃,于黃上用針刺,仍服內(nèi)托散,自然消散。

連翹 白芷 干生地黃 赤芍藥各一兩 大黃去皮 山梔去頂?shù)佟”『扇~各七錢 (石卜)硝二兩 黃芩去心,半兩 甘草一兩半

右為粗末,每服一兩,水一碗,燈心竹葉煎七分。其人喘,加人參少許。大病只三四服愈。如服了心煩嘔,用不二散止之。

不二散

甘草半兩 菉豆粉一兩

右為末,分作二服,酸虀水下。

奪命丹 治疔瘡大便秘實(shí)不通者,或心腹痛者。

巴豆去殼 大黃各一錢 輕粉二分 郁金 雄黃 乳香各五分 朱砂 黃丹各三分 麝香少許 蟾酥不拘多少

右末,面糊為丸如菉豆大,隨虛實(shí)服之,茶清送下五七丸至九丸止,以利為度。如無此丸,以雄黃丸代之。

雄黃丸 治證如前。

巴豆十四粒 麝香少許 全蝎 牙皂 雄黃 大黃 郁金各一錢

右末,米糊丸如菉豆大,朱砂為衣,每服五七丸,清茶送下,以利為度。

追毒丸

海浮石燒赤酢淬七次,半兩 川烏一兩 乳香 沒藥各一錢 巴豆四十九粒

右為末,酢糊丸如桐子大。若患二三日,服十丸;五六日服十四丸,隨病上下服之。先吃冷酒半盞或一盞,又用冷酒吞下。如嘔不妨,出藥依上服之。病人大便不動(dòng),再用三丸。如疔看得端的,爪破用頭垢涂患處,后服藥。

五圣散 治疔瘡。

皂角針二兩 (艸舌)蔞一個(gè) 大黃 金銀花 生姜 甘草各一兩

右(口父)咀,用好酒二升,同煎至八分,去渣,不拘時(shí)溫服。

奪命返魂散 治一切疔瘡憎寒發(fā)熱,昏悶不語,腫遍皮膚,不思飲食。

大黃 連翹 山梔子以上各二錢半,研為細(xì)末 巴豆 杏仁各二錢,麩皮同炒黑色,研為細(xì)末 人言五錢,用大蒜五個(gè),去心填入人言,同燒過性,研為末 牽牛頭末 苦丁香各一錢

右為細(xì)末研勻,每服半錢,病重者服一錢,用新汲井華水調(diào)下,一服見效。如病重?zé)o脈者,吃下藥約一頓飯時(shí)吐了藥,便醫(yī)不得,吐不了藥即活。

立馬回疔奪命散 治疔瘡及喉痹乳蛾腫痛大效。

牡蠣 當(dāng)歸 牛蒡子 僵蠶各半兩 大黃一兩

右(口父)咀,每服半兩,用青石磨刀水酒各一盞煎,去滓連進(jìn)二服。疔瘡服后出汗者生,無汗者死。

御史散 治疔瘡。

生鐵銹三錢

為末,木香磨酒調(diào)下,分病上下,食前食后服之,得微汗而愈。此方乃秘法也,未嘗試用。常治疔瘡有赤絲攻心腹者,用鐵銹三錢、牡蠣二錢、青鹽一錢為末,挑破瘡頭,以燈盞內(nèi)油調(diào)搽,其絲自回,名喚回丹,但未用服。考之《本草》云:鐵銹,生鐵上衣也,治惡瘡疥癬蜘蛛等咬,蒜磨敷之,亦未云服。家藏方用貓兒眼草一擔(dān)細(xì)切,以水擔(dān)余浸二日,煮百余沸,去渣取汁,煎至三四碗,用生鐵銹細(xì)研末三兩,徐徐入汁內(nèi),以鐵杖不住手?jǐn)嚕偌逯炼朐S,成膏子,治一切癰疽瘡毒,甚效。瘰疬潰后,涂瘡孔內(nèi)尤妙。

加減通圣散 治疔瘡、瘴氣、紫游風(fēng)等證。

防風(fēng) 荊芥 連翹 赤芍藥 當(dāng)歸 川芎 桔梗 黃芩 梔子 青木香 甘草 元參 牛蒡子 大黃 芒硝 紫金皮 雞屎子 詐死子 谷藤根 芙蓉根 嫩桕根 青王叉

右,薄荷、生地黃煎服。

追疔奪命湯 秘方速效,能內(nèi)消腫。

羌活 獨(dú)活 青皮多用 防風(fēng)多用 黃連 赤芍藥 細(xì)辛 甘草節(jié) 蟬蛻 白僵蠶 雞爪川黃連各等分 再加紫河車 澤蘭 金銀花

右(口父)咀,每服五錢。先將一服加澤蘭少用葉、金銀花各一兩,生姜十片,同藥擂爛,好酒旋之,熱服,不吃酒者水煎為妙;后用酒水各一盞半,生姜十片,煎盞半,熱服,汗出為度;病退減后,再加大黃二錢,煎如前,熱服,再利一二次去余毒為妙。此方以藥味觀之,甚若不切,然效速神驗(yàn),萬無一失,累用累效。如有別證再出,宜隨證加減治之,速效。若心煩嘔吐,加甘草節(jié)一錢,豆粉酸漿水下。嘔逆惡心,加乳香,豆粉甘草湯下。有膿加何首烏、白芷。要利,加青木香、大黃、牽牛、梔子。在腳,加木瓜。以上各等分。

加減追疔奪命湯 治疔瘡及癰疽發(fā)背惡瘡,焮赤腫痛創(chuàng)人;或紫游風(fēng)、赤游風(fēng),并大效。

防風(fēng) 赤芍藥 連翹 羌活 獨(dú)活 細(xì)辛 青皮 白僵蠶 蟬蛻 青木香 甘草節(jié) 金銀花 紫河車 腳蓮

右,生姜、澤蘭、生地黃煎服。病勢退減,加大黃取利,下三五行,去大黃。

防風(fēng)當(dāng)歸湯 治疔瘡發(fā)熱,大便實(shí)者。

金銀花 山慈姑 青木香 當(dāng)歸 赤芍藥 白芷 防風(fēng) 荊芥 連翹 升麻 羌活 獨(dú)活 甘草 大黃

右,薄荷、生地黃煎服。

雄麝湯 解疔毒如神。凡解毒,不可無雄黃、朱砂。

雄黃 朱砂 麝香 乳香并另研,各一錢 白芷 茜根 真菉豆粉 地丁各二錢 牡蠣 白僵蠶 牛蒡子炒 (石卜)硝 大黃 山梔子 金銀花 青木香 荊芥穗 甘草各一錢 核桃二個(gè),去膜殼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理县| 辽阳市| 博客| 彰化县| 凤城市| 和静县| 安阳县| 普兰店市| 铜梁县| 同心县| 平阴县| 太白县| 海伦市| 岳阳市| 周口市| 黎川县| 安宁市| 义马市| 上饶县| 大港区| 五莲县| 永清县| 阳信县| 焦作市| 元氏县| 信宜市| 夹江县| 马山县| 西盟| 尤溪县| 伊宁市| 准格尔旗| 义马市| 永福县| 久治县| 和林格尔县| 安新县| 历史| 基隆市| 武强县| 昌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