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 外科啟玄
  • 申斗垣
  • 2738字
  • 2015-12-26 19:06:39

夫諸瘡癰疽疔癤。皆因營氣不從。逆于肉理。故生痘疹 痧。瘤 癬疥無不由此。余將誤傷于物之害發(fā)明非因血氣不和所致也。亦有物之毒瓦斯傷于輕重。亦有大小淺深傷于生命。此不可不知。亦不可不曉。諸書雖有。未嘗細剖其真。詳其奧旨。故不得其秘焉。惜哉。如金刃之傷。生死立見。湯火油烹。痛苦莫支。如虎咬蛇傷。蜂叮蝎 。蟲喇箭毒。必得其傳。而后能救。如刮療毒。劈腦剜腸。

得其生者。豈非神術之秘傳乎。

金刀自刎

金刀自刎 夫刀刃之傷。重則斷頭刎頸。輕則割肉成瘡。此皆激忿所致。非血氣使然也。內服補中益氣加止痛乳沒之類。外以三七湯洗之。其血自止。更上刀瘡藥則愈。此蓋止血痛。非閹割宦官之可療也。方見后。

火燒瘡

火燒瘡 火之為物。性最急。能燒萬物。頃刻為灰。何況人乎。重則至死。輕則為瘡皮焦肉卷。苦痛難熬。

百計千方。難免于苦。余經(jīng)驗一方。雖出于書。嘆人未得其傳。制度之法。內宜服泄火毒之藥。外上此藥立止痛。方見后。

湯燙瘡

湯燙瘡 凡滾湯沸油熱粥等物。人常遭其害。則令人皮 肉爛成瘡。非人血氣所致也。重亦至死。當察其輕重。有放花爆燒之。有焦池沐浴燙之。俱用此方。無不應驗。方見于后。萬不失一。

含腮瘡

含腮瘡 大人小孩疳食透腮頰。初生時如米痘大一小瘡。次則漸大。蝕破腮頰。故名含腮瘡。若不早治。

破透了治尤難。急用二金散方。用雞內金郁金各等分為末。先用鹽湯漱凈。次用藥上之效。

皺裂瘡

皺裂瘡 行船推車辛苦之輩。及打魚染匠輾玉之人。手足皴裂成瘡。招動出血。痛不可忍者。先用地骨皮白礬煎湯洗之至軟。次用蠟羊油煉熟入輕粉一錢搽之。累驗累效。珍之。

漆瘡

漆瘡 凡人感生漆之毒瓦斯。則令渾身上下俱腫。起瘡如痱子。如火刺。刺而痛。皮膚燥烈。三五日比風熱瘡或疼或癢為異。外用柳樹葉煎湯洗三五遍。以蟹黃搽之。內服香油一二碗即安。

凍瘡

凍瘡 凍瘡多起于貧賤卑下之人。受其寒冷。致令面耳手足初痛次腫。破出膿血。遇暖則發(fā)燒。亦有元氣弱之人。不奈其冷者有之。內服補中益氣之劑。外用附子未練樹子肉搗搽之妙。

箭毒瘡

箭毒瘡 凡箭頭有毒。傷人必死。昔關公遭此。得華佗刮骨療毒。方保安全。近來虜賊箭頭有倒須三岔又旋安。其頭一射中人。 雖拔出。旋頭不能出也。必割開肉方可。其患處必得婦人月水洗之方解。

打跌傷瘡

打跌傷瘡 凡打跌傷成瘡。亦有輕重。內服活血止痛之藥。外用三七葉搗爛敷之。痛即止。血亦散。瘡上如沾三七末。干再不潰矣。如不沾。仍用鮮葉再搗敷之妙。如不用藥即以三七煎湯加酒服之更妙。杖瘡同。

日曬瘡

日曬瘡 三伏炎天。勤苦之人。勞于任務。不惜身命。受酷日曬曝。先疼后破。而成瘡者。非血氣所生也。

內宜服香茹飲加芩連之類。外搽金黃散制柏散青黛等藥治之則自安矣。

虎噬瘡

虎噬瘡 凡人遇虎。不死必傷。傷而瘡者有之。虎之見人。如貓捕鼠。有毒涎噴人。人必昏憒。宜真香油先灌之一二碗。以祛其毒。仍用香油洗其瘡。內服安神益氣之藥。外用玉真散及生肌等散治之。

犬咬傷

犬咬傷 惡犬咬人成瘡。急用甘草湯洗去毒黃。次以玉真散搽之。內亦服之。如瘋犬傷人。急打散頭發(fā)。

頂內有紅發(fā)如鋼針。即拔去之。次以地骨皮煎湯洗去黃。內亦服之。又方地龍糞為末。將咬傷處封好。

口出犬毛效。

鼠傷瘡

鼠傷瘡 鼠咬傷人手足及肉最難愈。何也。蓋其齒細而長。有毒黃。能傷筋骨故也。宜用貓洗其毒。去其血。次以貓糞填滿咬處為妙。

馬汗瘡

馬汗瘡 凡生瘡之人。因騎驢馬誤沾汗涎之毒。入于瘡內。 腫疼痛。即以冬瓜皮煎湯洗凈。仍用冬瓜皮干末敷之效。如無冬瓜即以絲瓜葉煎湯洗凈。再上制柏散即愈效。

火瘡

火 瘡 貧窮之人及卑弱病夫。向火避寒。久炙皮膚。火氣入而成瘡。有汗作痛。宜用制柏散蘇薄荷等末共摻之即愈之也。

灸火瘡

灸火瘡 治病用艾火灸成瘡。凡痛發(fā)作。宜用太乙膏貼之自愈。如無即以四時之物貼之亦痊。如春月用柳絮。夏月用竹膜。秋月用新棉。冬月用壁上錢。此即壁 窠也。貼之自效。

汗淅瘡

汗淅瘡 肥人多汗。久不洗浴。淹淅皮膚。爛成瘡者。痛不可忍。以真蛤粉滑石末摻之自愈。

獨骨瘡

獨骨瘡 大人小兒。頤頦生瘡。津淫不止。名曰獨骨瘡。宜用百合散加以百合黃柏各一兩、白芨三分、萆麻子五十粒、輕粉五分。

上共為細末搽之效。如干者以樸硝水和作餅貼之。

傷水瘡

傷水瘡 誤被竹木簽破皮膚。又因生水洗之。潰而疼痛。或魚刺諸骨破傷。久而不愈。用黃丹蛤粉文蛤等分同炒變色。摻瘡口上。漸次而愈。

蛇咬瘡

蛇咬瘡 諸蛇有毒莫如土虺蛇最毒。如人被傷。即取半邊蓮草揉而擦之。頃刻即安。亦可煎服。故俗云有人認得半邊蓮。終朝可伴毒蛇眠。雄黃亦可搽之。凡蛇誤入人孔竅內。即以針刺其尾則自出矣。不過一二針。妙。

蜈蚣叮瘡

蜈蚣叮瘡 凡人被蜈蚣叮咬。其痛切骨。或渾身麻木。即將雄黃末捻香油紙條點火熏其傷處。其痛自止。雖諸方不及此方之妙。以灸亦可。亦有人誤食蜈蚣游過之物。能令中毒而死。宜以紫金錠吞吐之即效。

蜂叮瘡

蜂叮瘡 凡蜂子叮人有毒。刺入肉內。即須挑去。次以好黃酒洗之則瘥。不然。照前燃油紙燈熏亦妙。

蝎子叮

蝎子叮 北方蝎子最毒。凡一螫人。痛至雞鳴。雖藥不妙。不若以香油蘸青布捻子穿入筆筒。叩定痛處。

以煙熏之。少刻即瘥。百計不如此也。

蟲傷瘡

蟲傷瘡 蟲有楊 瓦 俱能刺人。即令皮膚腫痛。如火燎一般。即以淡豆豉搗敷之。但有毛即出而不痛。

如毛未出仍痛再擦之。須得毛出方痊。如無豆豉或醋或鹽鹵洗之亦妙。

蠼瘡

蠼 瘡 凡蠼 尿人身上。即瘡如粟粒累累。似 蟲螫痛。又惡寒發(fā)熱。即以犀角磨汁涂之則愈。不然以苧麻絲搓去瘡汁。再加金黃散一上即安。

人咬傷瘡

人咬傷瘡 凡人 打誤被咬傷。破皮流血之時。即以醋洗凈其血。用敗龜板燒灰為末。香油調擦即愈。如無。

以鱉甲燒灰亦妙。

砒霜累瘡

砒霜累瘡 不拘大人小兒。誤中砒霜。百解不效。惟有地漿可救。即在黃土地上挖一斗大坑。以井水滿之。

令攪混濁。以一碗與飲之。少刻再與之。待渾身紫累俱散。一吐即蘇。雖冬月間亦宜用之甚驗。

水漬手丫爛瘡

水漬手丫爛瘡 辛苦之人。久弄水漿。不得停息。致令手丫濕爛囗。如車旋匠及染匠等之類多囗囗囗囗囗囗囗水浸洗數(shù)次自效。

水漬腳丫爛瘡

水漬腳丫爛瘡 久雨水濕。勞苦之人跣行。致令足丫濕爛成瘡。疼痛難行。惟用蜜陀僧 赤置地下去火性。碾細末。先以礬水洗足拭干。即以此末上之次日即能行走。

裂瘡口

裂瘡口 辛苦貧寒之人。罔顧風雨。冬月間手足 裂成瘡。裂口出血。腫痛難忍。外以蘿卜汁煎洗裂口。

次以 羊脂燃油滴入裂口即愈。或以白芨末熱水調稠滴入裂口亦效。

擔肩瘤

擔肩瘤 擔肩瘤亦有破而出膿血者。非營氣不從之所生。乃因負重于肩。又因枕臥冷處。致令隧道不通。

蓄而有之。若不早灸。則不能消散矣。宜用千金粉霜點之即散。神效。

眼丹

眼丹 凡眼胞屬脾胃。謂之內輸。如赤腫甚不作膿為之眼丹。內宜瀉胃火三黃湯丸。外宜水澄膏涂之即愈。

偷針眼

偷針眼 凡大人小兒眼 角上有小瘡癤。腫起作痛。亦是心膽小腸之火盛也。凡有此瘡。胸背上必有小瘡窠累。宜用針刺出其血。眼角瘡 則自愈矣。故名曰偷針眼。再以瀉心火藥服之更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自贡市| 新乡市| 吴忠市| 黄梅县| 乾安县| 新龙县| 祁东县| 买车| 延安市| 信宜市| 潍坊市| 新昌县| 建水县| 临猗县| 鄂托克旗| 安新县| 襄城县| 安远县| 驻马店市| 唐河县| 镇平县| 逊克县| 阳原县| 枣庄市| 泸定县| 桃园县| 临猗县| 沛县| 稷山县| 垦利县| 临城县| 宁安市| 堆龙德庆县| 华池县| 南溪县| 顺昌县| 邵武市| 晋江市| 六安市| 闸北区| 正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