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 外科方外奇方
  • 凌奐
  • 10854字
  • 2015-12-26 19:06:14

化毒部

無敵丹 桑柴灰汁 茄桿灰汁 礦灰汁(各一斗) 三汁熬調(diào)和勻。名三仙膏。亦可點(diǎn)癰疽之稍輕者。再用堿水熬膏一兩。加入后開各藥末。則成全方。每三仙丹五兩。配蟾酥(三錢五分。酒化) 明礬 火硝(各三錢) 牛黃 麝香(各一錢) 冰片 珍珠 硼砂 雄黃 輕粉 乳香(各一錢) 人乳浸銅綠 朱砂(各一錢五分) 各研極細(xì)末和勻再碾數(shù)千下。將前膏加入攪得極勻。收瓷罐內(nèi)。罐須小口。以烏金紙塞口。封以黃蠟。勿令一毫泄氣。遇毒取少許。

搽其頂。干則以米醋和蜜少許潤之。其血黑色。或毒水爆出。實(shí)時(shí)松解。切不可著好肉上。或用蕎麥面調(diào)。若遇疔瘡加鐵銹一分。研如飛塵和入。多搽其正頂。過宿其根爛出。內(nèi)服紫金錠。若是癰疽。再服蠟礬丸。及托里解毒之劑。此藥癰疽對口。疔瘡發(fā)背。一切無名腫毒。有奪命之功。難以盡述。

惡瘡錠子 白砒(一錢) 麝香(五分) 歸尾(五分) 五味(五分) 蟾酥(一錢) 草烏(一錢) 輕粉(二錢) 川烏(一錢) 月石(五分) 血竭(一錢) 全蝎(二只) 硼砂(一錢) 銅綠(五分) 銀朱(五分) 雄黃(五分) 共為極細(xì)末。用人乳化蟾酥拌成錠子。如大麥冬樣。

一分錠作兩段。治二人。將瘡用針刺破見血。納入藥粒。用紙粘貼。內(nèi)成膿去藥。洗凈為度。

萬應(yīng)針頭丸 麝香(二錢) 血竭(三錢) 輕粉(三錢) 蟾酥(三錢) 硼砂(三錢) 大梅片(一錢) 金頭赤足蜈蚣(一條) 共為末煉蜜丸。凡一切癰疽。生于胸背。毒大欲死。向其頭上用針撬破去血。以藥一黍米大。放瘡口內(nèi)。用紙花吐津周遭濕之。貼瘡罨定。頃刻可愈。

化腐紫霞膏 輕粉(三錢) 蓖麻仁(三錢研) 血竭(二錢) 巴豆霜(五錢) 金頂砒(五錢) 螺螄肉水(二錢) 潮腦(一錢) 共研勻罐貯。凡發(fā)背已成。瘀肉不腐。及不作膿者。又諸瘡內(nèi)有膿。外不穿者。俱用此膏。不腐爛者自腐。不潰者自潰。其功甚于烏金膏。及碧霞錠子。臨用以麻油調(diào)搽頑硬肉上。以綿紙蓋之。或以膏藥貼之亦可。

元珠膏 本鱉子肉(十四個) 斑蝥(八十個) 柳枝(四十九寸) 驢蹄甲片(三錢) 草烏(一錢) 麻油(二兩) 上藥浸油內(nèi)七日。

用文火炸枯去渣。入巴豆仁三個煎至黑。傾于缽內(nèi)研如泥。加麝香一分。攪勻。入罐內(nèi)。凡腫瘍將潰。搽之膿從毛孔吸出。已開刀者。用指護(hù)送孔內(nèi)。膿腐立刻能化。

隔皮取膿法 驢蹄皮(一兩)。炒為末。砂炒蕎麥面(一兩) 草烏(四錢。刮去皮。研末) 食鹽(五錢) 共研細(xì)。水糊作薄餅丸。上炙微黃。再研細(xì)。以醋攤白紙上貼患處。其膿水從毛孔而出。蓋以粗紙。摻濕再換。水盡紙?jiān)锬[即消。或患毒深遠(yuǎn)。刀難直取。并患者懼開刀。候膿熟時(shí)。用此法最宜。如不從毛竅出者。其擦藥之處。剩一洞。自為出膿。

點(diǎn)頭部

代刀丸 白丁香(一錢) 蓖麻仁(一錢) 生白砒(三分) 共研為丸如黍米大。凡一切腫毒。內(nèi)腫已成。懼開刀者。用一粒放患頂。外以膏封之。次日即能破頭。

又方 斑蝥(二十個) 巴豆(四十粒) 共為末和丸。如胡椒大。每用一丸放患頂上膏封。

萬應(yīng)代針膏 硼砂(一錢五分) 血竭(一錢五分) 輕粉(一錢五分) 蟾酥(五分) 連頭蜈蚣(一條炙) 麝香(一分) 冰片(少許) 雄黃(一錢) 共為末。用好蜜和成膏。凡一切惡疽生于胸背。毒大欲死者。用小針將頭撥破。以藥搽上一粒。膏封過夜。

次早即破膿。

咬頭膏 銅青 松香 乳香 沒藥 杏仁 生木鱉粉 蓖麻仁(各等分) 巴豆(不去油加倍) 搗成膏。每兩膏內(nèi)加白砒(一分) 搗勻。臨用。取綠豆大一粒。放患頂。用膏藥蓋之。潰后即揭下洗凈。換貼另藥。凡胎前產(chǎn)后忌用。

替針丸 川烏 草烏 五靈脂(各二錢) 輕粉(一分) 粉霜(一分) 斑蝥(二十個去翅足) 巴豆(二十個去皮) 上先將二烏、靈脂為末研勻。次入輕粉、粉霜研勻后。入巴豆、斑蝥。以水調(diào)和為錠子。

拔毒部

十面埋伏散 麝香(一錢) 蜈蚣(十條) 炙甲片(五錢) 乳香 沒藥(各六錢。去油) 蟬衣(六錢) 銀朱(四錢) 僵蠶(八錢。炒斷絲) 全蝎(五錢。漂淡) 帶子蜂房(六錢。焙燥) 一切癰毒用之。自能拔毒收功。

九龍丹 斑蝥(五分。去頭足糯米炒黃) 乳香 沒藥(各三分。去油) 雄黃(二分) 血竭(一分) 麝香(一分五厘) 冰片(七厘) 元胡(五厘) 元參(五厘) 共為極細(xì)末摻之。拔毒生肌化腐。

附吊藥 真蟾酥(火酒化) 雄黃 明礬 紫石英 硫黃各等分 共為末。用好酒調(diào)一日。次日作條。

八仙丹 蜈蚣(五條全用) 全蝎(五只。全用漂淡) 阿魏(三錢) 僵蠶(二錢。炒斷絲) 炙甲片(二錢) 血余炭(二錢) 乳香 沒藥(各二錢。去油) 血竭(二錢) 輕粉(二錢) 大梅片(三分) 兒茶(二錢) 麝香(三分。浮肉不去) 加巴豆霜(一錢) 如生肌拔毒。則以原方用。

八將擒王散 蜈蚣(去頭足) 炒甲片 漂全蝎 蟬衣去頭足(各四錢) 炒僵蠶 炒蛇蛻(各二錢) 生五倍子(一兩)。另研極細(xì)末。麝香(一錢) 雄黃(五錢。水飛) 共為細(xì)末。疔毒忌用。

太白九轉(zhuǎn)還元丹 南星 白芷 半夏 花粉 川烏(酒浸去皮) 川貝母(各三錢) 草烏(三錢去皮尖) 麝香(一錢) 山茨菇(五錢。去毛) 真磁石(五錢) 上俱生曬為末摻。勿令出氣。治一切癰毒。未成即消。已成即潰。

已潰即收功。

八將丹 川文蛤(一兩六錢去毛) 乳香 沒藥(各三錢去油) 雄黃(三錢) 蜈蚣(七條酒洗瓦上焙) 全蝎(七個漂勿焙) 炙蟬衣(七只) 炙甲片(七錢) 共研末摻。治一切癰疽。惟疔毒不宜用。

犀黃拔毒散 真正頂犀黃(五分) 明乳香(一錢) 凈沒藥(一錢) 豆瓣斑蝥(一錢) 原麝(五分) 共制細(xì)末摻。治癰疽發(fā)背。腐肉難化。勢垂危者。立刻見效。此包氏之家藏方也。

去腐部

黑靈丹 大巴豆(十六兩) 蓖麻子(五錢) 俱不可去殼。安石臼內(nèi)捶勻。候天晴之日。將風(fēng)爐放露天。上用鐵鍋以櫪炭火。用長柄鏟刀炒焦黑。無白油可末為度。研極細(xì)末。凡一切頑惡毒。升丹所不能提出者。用此丹摻之神效。

黃靈丹 生白礬(六錢) 枯白礬(三錢) 腰黃(一錢) 共為極細(xì)末罐貯。勿使有塵雜內(nèi)。凡一切毒臭腐死肉不去。摻之自能生新肉。若新肉上摻之。要片刻。一見膿水濕氣。其痛即止。如肉腐作痛。先將金花散摻好肉上。再用此丹摻腐上。自不疼痛。或用粉作條子亦可。

止痛部

醉仙丹 川烏 草烏 乳香 沒藥(去油) 木鱉子仁。法用豆腐(一塊) 將鱉入其中。瓦上 至腐枯。取出去皮毛 白酒藥 鴉片(各一錢) 木香(五分) 共為細(xì)末。火酒法丸。如彈子大。每重七分。 凡癰疽瘡毒。值內(nèi)托藥化毒之時(shí)。痛不可當(dāng)。酒送一丸。即能止痛。

動刀針外敷麻藥 川烏 草烏 細(xì)辛 南星 半夏 蟾酥(各等分) 共為細(xì)末。用好酒燉熟調(diào)搽。待麻木不知痛癢時(shí)。方可下手。

內(nèi)服大麻藥 香白芷 川芎 制半夏 木鱉肉 紫金皮 大茴香 牙皂 臺烏藥 當(dāng)歸(各二兩) 木香(五分不見火) 生川烏 生草烏(各一兩) 共為末。每服一錢。好酒調(diào)下。待麻不知疼痛。方可下手。若人昏沉。用鹽水灌之。

生肌收口部

十寶散 白龍骨(三錢) 真象皮(三錢) 漂海螵蛸(一錢五分) 赤石脂(五錢) 乳香(二錢五分去油) 沒藥(二錢五分去油) 血竭(三錢) 兒茶(一錢五分) 麝香(二分) 冰片(二分五厘) 共研細(xì)末。用以收口生肌。

又方 赤石脂(一兩 ) 冰片(三錢) 龍骨(三錢) 血竭 兒茶(各二錢) 琥珀(一錢。燈心同研) 乳香沒藥(各一錢去油) 真象皮(三錢) 廉珠(一錢)白云丹 輕白爐甘石(一兩。將傾銀罐內(nèi)。 至通紅。傾好醋內(nèi)淬七次為度) 輕粉(一錢) 白蠟(二錢) 冰片(一分)赤云丹 輕白爐甘石(一兩) 黃連汁( 淬七次) 大梅片(三錢) 水飛辰砂(八錢)又方 木香(三錢不見火) 水飛黃丹(五錢) 枯礬(五錢) 輕粉(二錢) 共為細(xì)末。用豬膽汁拌勻曬干。

再研細(xì)摻之神效。

生肌散 辰砂(二錢) 血竭(二錢) 海螵蛸(三錢) 川貝(三錢) 輕粉(二錢) 冰片(五分) 龍骨(三錢) 寒水石(五錢。 。研細(xì)末。)可代大升。

又方 煨嫩石膏(二兩) 飛滑石(二兩) 白龍骨(二兩) 枯礬(五錢) 海螵蛸(二兩) 鉛粉(五錢) 干胭脂(五錢) 密陀僧(五錢) 研細(xì)末用。如無膿水。摻之微作疼。

又方 赤石脂(六兩) 輕白爐甘石(三兩) 二味用防風(fēng)、荊芥、黃芩、黃連、黃柏、連翹、銀花、羌活、甘草(等分煎濃湯。 紅淬汁內(nèi)九次) 嫩石膏(三兩。冬煨夏生為末。) 甘草(水飛浸) 白龍骨(二兩 。用童便淬七次用) 冰片(一錢) 粉口兒茶(一兩) 輕粉(三兩) 川連(一錢五分) 共為細(xì)末。

又方 川文蛤(二錢炒) 乳香(去油) 沒藥(各一錢) 枯礬(五分)又方 黃靈藥(四錢) 乳香 沒藥 兒茶(各二錢) 珍珠(一錢同腐制) 共為細(xì)末。

又方 龍骨 海螵蛸 乳香 沒藥 象皮(銼末或炙) 血竭 輕粉(各一錢) 赤石脂(二錢) 冰片(三分)珍珠(六分) 同腐制。研至無聲。麝香少許。共為細(xì)末用。

又方 兒茶 白龍骨(各一錢) 輕粉 滑石(各五分) 冰片(五厘) 共為細(xì)末用神效。

八寶丹 乳香 沒藥 血竭 輕粉(各二錢) 兒茶 白龍骨 鉛粉(各一錢) 大梅片(五分) 或加白占(二錢)赤石脂(三錢) 兒脂骨(一錢) 用之更妙。

生肌五寶丹 制甘石((一兩) 珍珠(五錢) 輕粉(三錢) 琥珀(二錢) 冰片(二分)生肌七寶丹 沒藥 乳香(各五分) 鉛粉(三錢) 桃丹(三錢) 辰砂(三分) 六仙紅升(五分) 川貝(三錢去心)用于乳癤最妙。

八寶丹 人參 犀黃(各五錢) 輕粉 白龍骨(各一兩) 廉珠 真象皮(各八錢炙) 上冰片(二錢)又方 珍珠乳細(xì) 犀黃(各五錢) 象皮(銼末) 琥珀(同燈心研) 龍骨 輕粉(各一兩五錢) 輕白爐甘石(三兩。用童便、米醋、黃連汁 淬各三次) 冰片(三錢)生肌定痛散 生石膏(一兩為末) 甘草(水飛) 辰砂(三錢飛) 冰片(二分) 月石(五錢)一方 去辰砂。入輕粉(五錢) 共研末。用以化腐生肌定痛。

神效生肌散 煨石膏(四錢) 赤石脂 乳香 沒藥 輕粉 龍骨(各二錢) 血竭(一錢) 兒茶(一錢五分)冰片(五分) 紅升丹(五錢)神妙生肌散 乳香 沒藥(各二錢。二味燈心同研) 兒茶 血竭 海螵蛸 赤石脂(各一錢) 輕粉(三分) 龜板鱉甲(各一錢炒) 月石(二錢) 水銀(一錢) 黑鉛(一錢) 先將鉛、水銀同煎化。另將前藥研末。入鉛汞于其中。再研極細(xì)末。凡癰疽發(fā)背。諸般瘡毒。潰爛疼痛者。摻之神效。初起者。加黃桐一錢。作癢者。加白芷一錢。

九一丹 紅升丹(一錢) 煨石膏(九錢) 研勻摻之。能生肌收口。然須浮肉去凈。方可用此。

珍珠散 又名奇效八寶丹 珍珠母即大蚌殼。須露天之左顧者半 刮去背后黑衣。火上 研細(xì)。入后藥研。爐甘石(三兩) 黃連(二錢煎汁 淬七次用) 血竭(三錢) 兒茶(一兩) 煨石膏(三兩) 赤石脂(三兩 ) 陳年絲吐渣(一兩。 存性) 大梅片(臨用時(shí)。每五錢用一分。

珍珠十寶散 爐甘石 黃連 當(dāng)歸(煎濃汁。 凈九次。用凈末(八兩) 珍珠母(一錢 凈) 琥珀(凈末七分)龍骨( 水飛凈四分) 血竭(二分) 赤石脂( 水飛凈四分) 辰砂(水飛凈五分) 鐘乳石(甘草湯制一伏時(shí)。

水飛凈六分) 象皮(焙乳為末五分) 冰片(每藥一錢。加入二分) 研細(xì)摻。生肌長肉。

生肌紅玉丹 炒黃丹(二錢) 龍骨(二錢) 煨石膏(三錢) 共研細(xì)摻。

鯽魚散 一尾。不落水去腸用之。羯羊糞傾滿魚腹為度。將炭火烘焦存性。凡背疽大潰。臟腑僅隔一膜。候膿少欲收時(shí)。為細(xì)末。大有神效。兼治一切潰瘍生肌收功。

又方 川連(二錢) 陀僧(五錢) 胭脂(二錢) 綠豆粉(二錢) 雄黃 輕粉(各一錢)十寶丹 去油乳香粉(一錢五分) 去油沒藥(一錢五分) 血竭(一錢五分) 辰砂(一錢五分) 粉口兒茶(一錢五分) 制甘石(二兩) 赤石脂(二兩) 小梅片(一分五厘) 煨石膏(二兩) 共研極細(xì)末摻之。能生肌長肉。

收功神效。

去管部

上品錠子 紅礬(一兩五錢) 乳香 沒藥 辰砂(飛各三錢) 牛黃(五分五厘) 硼砂(一錢四分。生熟各半)白信(一兩。 凈黑煙為度。) 治漏管大癥。

中品錠子 白礬(一兩八錢五分) 沒藥 乳香(各五錢五分) 辰砂(五錢) 牛黃(四分五厘) 硼砂(一錢。

生熟對品) 金信(一兩五錢。 凈黑煙為度) 治翻花癭瘤等癥。

下品錠子 治疔瘡發(fā)背等癥。再礬(三兩二錢) 乳香(六錢) 沒藥(五錢) 辰砂(三錢飛) 牛黃(四分五厘) 硼砂(一錢。生熟各半) 白信(三兩。 凈黑煙。半月取起可用) 上各根據(jù)法制用。面糊和勻。捻成錠子。看痔漏大小深淺插入錠。如肉內(nèi)黑色。勿上生肌散。只待黑肉落盡。方可上。若瘡無頭。太乙膏一個。加用后各藥粘一粒貼之。白礬(二兩) 乳香(三錢二分) 沒藥(三錢七分) 辰砂(四分) 牛黃(五分) 姜黃(二錢五分。須酌用) 白丁香(一錢五分) 巴豆(三錢二分去凈油) 共為末。或吐沫調(diào)瘡。一日三次。瘡破插上前錠子。

三品一條槍 明礬(二兩) 白信(一兩五錢) 二味共研極細(xì)。入小罐內(nèi)。炭火 紅。青煙已凈。旋起白煙片時(shí)。

待上下紅徹。住火取罐。傾地上。宿一夜取出。約其末一兩。配入 雄黃(二錢四分) 乳香(一錢二分) 共研極細(xì)。

濃糊調(diào)稠。搓成線香式。陰干。凡以上三品之癥。遇有孔者。插入孔內(nèi)。無孔者。先用針放孔竅。早晚插藥二條。插至三日后孔大。每插十余條。插至七日。患孔藥條滿足。住后所患四邊。自盡裂開大縫。候至十四日前后。疔核瘰 。痔漏諸管。自然落下。隨用湯洗膏貼用藥。

拔管方 紫 砂(四分) 蜣螂(五分) 紅升丹(四分) 冰片(四分) 共研細(xì)末吹入。

消漏管方 大蜣螂(一個陰干) 冰片(三厘) 共研細(xì)。以紙捻蘸末入孔內(nèi)。漸漸生肌肉。藥自退出即愈。并治多骨疽。多骨退出即愈。

去瘡疽中多骨法 烏骨雞腳脛骨(一對) 白砒研細(xì)實(shí)骨肉。鹽泥固濟(jì)。火 通紅。去泥研末摻之。或以飯丸如粟米大納入。

蜣龍丸 韭菜地上地龍(一斤。以酒洗去泥。瓦上炙干為末) 蜣螂蟲(八個。炙干為末) 刺 皮連刺(五錢。

炙為末) 真象牙屑(一兩。另為細(xì)末) 穿山甲(一兩。麻油炒黃細(xì)末用) 上共和勻再研。煉蜜為丸如桐子大。凡一切遠(yuǎn)年瘡毒成管。膿水時(shí)流。不收口者。大人每服八分。小兒每服五分。開水送下。服藥未完。其管自能逐節(jié)推出。

以剪去敗管。藥畢管自退盡。即可收功。忌口百日。

八將擒王丸 帶子蜂房(三錢) 象牙屑(五錢) 僵蠶(三錢) 蟬蛻(三錢) 全蝎(一對) 木香(三錢) 乳香(三錢) 沒藥(二錢) 上共為細(xì)末。以黃占八兩滾化熬過。入藥末攪勻。傾水中取出為丸如棗仁大。凡一切癰疽發(fā)背瘡痔成漏。每服一丸。空心滾酒送下。連服三日。待其藥從滿口透出。隔一日再服一丸。至第五日。再服一丸神效。

漏管內(nèi)消丸 刺 皮(炙) 真象皮(各五錢) 甘草節(jié)(鱉血拌炒燥。一兩) 小赤豆(曬。二兩) 赤芍(炒。

一兩) 松花(焙。一兩) 炙甲片(二錢) 象牙屑(曬。二兩) 黃明膠(蛤粉炒。二兩) 金銀花(炒。七錢) 共為細(xì)末。以米仁磨粉。水煎漿糊丸如桐子大。每錢半滾水送下。

退管神方 陳年廢琉璃底(廟內(nèi)者三錢。麩炒透研細(xì)末) 辰砂(一錢。水飛另研) 人指甲(一錢。麩炒研) 蟬衣(一錢五分炒研) 去油乳香(八分) 去油沒藥(八分) 象牙末(一錢另研) 枯礬(八分研末) 共和勻。用黃占三錢滾化。入藥攪勻。乘熱為丸。如綠豆大。無論遠(yuǎn)近成管。初服十粒。逐日漸加一粒。加至十六粒為止。以無灰酒送下。如患上身者。加川芎(六分) 下體者。加入牛膝(六分) 遠(yuǎn)年者。一料必愈 近年者。半服收功。忌蔥百日。

拔管丸 炒生地(四兩) 炒槐米(二兩) 炙 皮(二張) 象牙屑(四兩) 酒歸身(二兩) 炒黃 (二兩)廣膠(二兩。土炒成膠) 穿山甲(一兩二錢土炒) 共為末。沙糖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錢。晨起燈心湯下。此方驗(yàn)過。年久生數(shù)管者。服兩料必愈。服藥時(shí)。須善節(jié)養(yǎng)。愈后撿制。好飲火酒尤宜戒之。

化管萬應(yīng)條子 砂虱(三分) 大升吊(七分) 共研極細(xì)末。米糕搗勻。搓條如線香式。

收 黑龍丹 大熟地(切片烘干炒枯研細(xì)一兩) 烏梅肉(三錢炒炭為末) 凡惡瘡疽毒。生于筋窠之間。擠膿太重。 肉突出。久不收縮。此乃傷氣脈使然。不可用降蝕腐化。用此藥不過三五收功。

拔管神方 白信(一兩) 鵝管石(一兩) 生明白礬(一兩) 飛凈明雄黃(一兩) 薄荷水(三錢) 法先將雄黃一半。鋪底。次將四味放中。再用雄黃蓋頂。煉如升丹法。煉成后約六七錢。再加冰片(三分) 薄荷(六分) 沒藥(三錢去油。和勻) 臨用以豬棕粘白茹果成線。曬干入納患處。每日一次。三四次后。自能拔出。再用收功神效。

膏藥部

三妙膏 紫荊皮(二兩) 獨(dú)活(二兩) 白芷(二兩) 赤芍(二兩) 石菖蒲(二兩) 紅花 羌活 烏梅 川黃柏 大黃 麻黃 真貝母 肉桂 細(xì)辛 黃 片芩 當(dāng)歸 防風(fēng) 半夏 連翹 桃仁 續(xù)隨子 荊芥 牙皂 柴胡苦參 全蝎 牛膝 漢防己 真川連 天蟲 皮 大戟 天花粉 良姜 鱉甲 草烏 牛蒡子(各五錢) 血余 甲片白附子 海風(fēng)藤(各五錢) 蛇蛻(一條) 蜈蚣(三條) 共藥四十四味。咀切片。用香麻油(二百兩) 入大鍋內(nèi)。浸七日夜。再入桃柳槐葉枝(各二兩) 每段一寸。慢火熬至藥黑枯。濾去渣。將鍋拭凈以密絹仍濾。入鍋務(wù)要清潔為美。再用文火熬油至滴水成珠。拱起不散。大約凈油一斤 配上好漂黃丹八兩炒。以一手持柳木棍。攪不住手。

一手下丹。待勻自然成膏。入預(yù)制研細(xì)末藥。乳香 沒藥(各去油八錢) 血竭 雄黃(各五錢) 四味另研。先入攪勻。再入香珍十味。木香 沉香 降香 楓香 藿香 麝香 母丁香 真珠 冰片(各一錢) 共研極細(xì)末 徐徐添入攪勻。再入潮腦(五錢) 成膏收用。凡毒貼之。未成即消。已成即潰。已潰即斂。故名。

萬應(yīng)清涼膏 木鱉 蓖麻子 當(dāng)歸 生地 苦參 蒼耳子(各二兩) 生大黃 黃芩 黃柏 赤芍 元參 天花粉桃仁 白芷 角刺(各一兩) 穿山甲 直僵蠶 全蝎 黃蜂房(各五錢) 甘草(八錢) 槐枝(二兩) 蝦蟆(十四只) 用麻油(七斤) 入前藥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入鍋熬藥枯之。去渣濾凈。復(fù)入鍋內(nèi)。武火熬至滴水成珠為度。秤凈油一斤。入炒黃鉛粉八兩。研細(xì)。徐徐攪入。俟白煙起。傾井水內(nèi)七日。出火氣。攤貼。治外科一切大小疽毒。能提毒生肌長肉。其效如神。

治一切無名腫毒膏藥 川柏(三兩) 白芷(二兩四錢) 當(dāng)歸(二兩四錢) 蓖麻子(一兩二錢) 去油乳香(三兩) 去油沒藥(三兩) 生地(二兩四錢) 全蝎(九十只) 馬錢子切片(四十二個) 蟬衣(一兩八錢) 蛇蛻(六條) 男子發(fā)(一大團(tuán)) 用赤芍(四斤) 另研細(xì)收膏。不老不嫩。浸水內(nèi)出火氣。攤貼。無論紅腫已成未成。

(七條)俱效。此方自京都得來。

神效千捶膏 土木鱉子(五個去殼) 白嫩松香(四兩。揀凈) 銅綠(一錢。研細(xì)) 明乳香(二錢) 沒藥(二錢) 蓖麻子肉(七錢) 巴豆肉(五粒) 白杏仁(一錢) 安石臼內(nèi)。搗三十余下即收膏。浸涼水中。臨時(shí)隨瘡大小。用手捻成薄片粘貼。瘡用絹蓋之。治瘡瘍疔毒。初起即消。并治瘰 連根拔出。大人 瘡。小兒善貢頭俱妙。

會通靈應(yīng)膏 元參(一兩) 馬錢子(二兩) 蓖麻子(五錢去殼) 五倍子(五錢) 杏仁(二兩) 蛇蛻(三錢) 帶子蜂房(五錢) 男子發(fā)(一團(tuán)) 麻油(一斤四兩) 如法熬膏。

千捶綠云膏 麻油(三兩) 以蓖麻子仁(四十九粒) 安麻油內(nèi)炸枯揀去渣。用麻油。蔥制松香(八兩) 大豬膽汁(三個) 銅綠(二兩。研末) 先將松脂放銅杓內(nèi)爐火上滾化。乃下麻油、銅綠、豬膽汁熬勻。搗千余下。再烘烊傾入水。用手扯拔百余遍。愈拔其色愈綠。貯瓦罐內(nèi)蓋好聽用。以油紙攤貼瘡。能吸膿拔毒。消腫定痛。如遇善貢頭。

用細(xì)布攤貼一次。其膿自能拔凈。不必再換。

生肌玉紅膏 當(dāng)歸(二兩) 白芷(五錢) 紫草(二錢) 甘草(一兩二錢) 白占(二兩。研細(xì)) 輕粉(四錢研細(xì)) 用麻油(一斤) 將前藥浸七日。煎至藥枯濾去渣。將藥再熬至滴水成珠。下白占攪勻。次下血竭待冷。再下輕粉待成膏。蓋好。凡一切癰疽發(fā)背。對口大毒。腐去孔深。見膈膜者。此膏填塞瘡口。自能生肌長肉收口。為外科圣藥。

拔疔紅膏 上血標(biāo)(水飛。一錢) 蓖麻子仁(二錢) 松香(五錢) 黃丹(一錢) 輕粉(五分) 共搗成膏。

凡一切無名腫毒。將疔頭用銀針挑破。用膏一小團(tuán)。安膏藥上。居中貼之。疔即拔出。或畏疼不挑破亦可。

拔疔黑膏 松香(二兩)。先用桑柴灰汁。入鍋內(nèi)同煮爛取出。納冷水中。少時(shí)再同灰湯煮。煮后再納水中。至松香色如玉為度。白占(一兩。研末) 乳香(三錢。去油研末) 黃占(一兩。研末) 沒藥(三錢。去油研) 銅綠(五錢研) 真百草霜(五錢。研細(xì)。)須要野山人家將鍋底刮后專燒茅草柴取爛煤灰。麻油(六錢) 擇吉凈室修合。忌婦人雞犬及孝服人見。用桑柴火煎。先將麻油入鍋滾。次下松香末候稍滾。三下白占末候稍滾。四下黃占末候稍滾。五下乳香末候稍滾。六下沒藥末候稍滾。

七下銅綠末候稍滾。八下百草霜末滾過數(shù)次。于鍋冷透。搓成條子。瓷器內(nèi)蠟封口。臨用時(shí)以龍眼核大一粒。呵軟貼患處。如疔毒一帖即咬住不放。若非疔毒。則屢貼屢落。此能立刻止疔毒痛。次日即愈。貼后忌腥辣沸湯熱食豆腐生冷煎炒茄子黃瓜酒面發(fā)物蔥蒜飲酒行房。又忌冷水洗。及大麻花。已走黃者。一服必愈。真妙方也。

又方 松香六兩。以白布一方包浸童便中。每五六日一換。浸至一月取出。用蔥湯于石罐內(nèi)。將松香煮之極透而軟。

放冷水如掛粉狀。細(xì)細(xì)握捏。仍令其硬。再還原湯中煮軟。煮后再捏如前法。令其色白如粉者。用蓖麻子肉。二兩去油千金霜。二兩去油凈 乳香 沒藥。各去油七錢 桃仁。一兩五錢去皮尖 銅青 靈磁石。各一兩五錢。火 通紅。

醋淬七次 以上各揀道地。多辦分兩。如法制好。秤準(zhǔn)分兩。先將蓖麻子肉桃仁搗爛如泥。次將五味入搗成膏。后入松香等搗成團(tuán)。盛瓷器內(nèi)。上口封好放在地。每用不可見火。以津液潤軟攤藍(lán)布上貼。先將銀針挑破疔頭。患痛不挑亦可。

以一丸可治二三人。

發(fā)背膏 去油乳香 去油沒藥 血竭 兒茶 鉛粉 黃丹。九炒九淘 紅銀朱漂(各四兩) 銅綠(三錢) 共研至無聲為度。用時(shí)隨癥大小。取夾油連史紙一塊。以針多刺小孔。每張準(zhǔn)秤藥末五錢。真麻油調(diào)攤紙上。再用油紙一塊蓋之。周圍用線縫好。貼患處。用軟絹扎緊。過三日將膏揭開。濃煎蔥湯洗凈。軟絹拭干。將膏翻過。再用針如前刺小孔貼之。至重者用兩張。

鯽魚膏 大蝦蟆(七個) 活烏背鯽魚(十二兩) 麻油(二斤) 文武火熬枯去藥渣。再熬至滴水成珠離火。再入輕粉(四兩) 鉛粉(十二兩) 攪成膏收藏。臨用攤貼。

白膏藥 凈巴豆油(十三兩) 凈蓖麻肉(十二兩) 香油(三斤) 蝦蟆(五只。口內(nèi)各銜男子發(fā)一團(tuán)) 活鯽魚(十尾) 先將巴豆蓖麻肉浸油內(nèi)三日。再入蝦蟆浸一宿。臨熬入鯽魚共炸枯濾去渣。再熬至滴水成珠離火。傾凈鍋內(nèi)。加鉛粉二斤半炒黃研細(xì)。乳香(五錢。研末) 攪成膏。凡諸瘡腫毒。潰破流膿。攤貼。

京都 砂膏 鮮桃柳桑槐枝(各五尺) 紅山梔(八十個) 頭發(fā)(一兩二錢) 炙甲片(六錢) 象皮(六錢) 以麻油(四斤) 炸枯去渣。再熬至滴水成珠。加入飛黃丹一斤半。攪成膏。再入真 砂(三錢) 血竭(一錢) 兒茶(二錢) 三味另研末。共攪極勻出火氣。凡除疔瘡?fù)狻R磺袗函彴b疽發(fā)背。攤貼能去腐消堅(jiān)。并諸般瘡癤痰核硬塊。其勢成者。亦能大化為小。

九香膏 白芨(一兩) 丁香(五錢) 白芷(一兩) 乳香 沒藥(各一兩。去油 辰砂三錢) 麝香(五分) 冰片(一錢) 為極細(xì)末。用前清涼膏油(一斤四兩) 滾化和勻。凡一切癰疽發(fā)背瘡毒。量毒大小。以包柿漆銀粉紙攤貼。未成即消。已成即潰。已潰即拔毒收功。

巴鯽膏 巴豆肉(五錢) 鬧羊花(二兩) 番木鱉(五錢。切碎) 川烏(五錢。切片) 草烏(五錢。切片) 蓖麻肉(三兩) 穿山甲(二兩) 商陸(一兩。切) 漏蘆(一兩) 蒼耳子(四兩) 全當(dāng)歸(二兩) 元參(二兩)白芨(五錢) 白蘞(二兩) 大黃(三兩) 黃牛爪(一兩) 兩頭尖(三兩) 豬甲爪(一兩) 蝦蟆干(二兩。

掛死者) 大羊角(三只) 大鯽魚(一對) 用麻油(五斤) 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候日數(shù)畢。入鍋內(nèi)。

桑柴火熬至藥枯。用絹濾凈渣。將油再入鍋內(nèi)。慢火熬沸。漸入飛凈血丹(二十四兩) 以槐柳條。不住手?jǐn)嚒4嗡芍椤㈠伓尴隆H∷柘喾€(wěn)。攪至煙凈。再入上安桂(四錢) 乳香末(四錢) 沒藥末(四錢) 輕粉末好蕓香末(各四錢) 各漸入攪勻。傾入水內(nèi)。以柳棍摟成塊。再換冷水。將膏作數(shù)十團(tuán)。用壇水浸埋地下退火毒。

凡小癤大癰。用細(xì)紙攤貼。

大土膏 大黃(二兩) 香附(七錢) 生地(一兩) 蓖麻子(二兩) 木鱉子(一兩) 五倍子(七錢) 大戟(八錢) 甘遂(七錢) 芫花(七錢) 肉桂(八錢) 川連(五錢) 麻黃(八錢) 三棱(一兩) 杏仁(七錢) 蓬莪術(shù)(八錢) 檳榔 全蝎 穿山甲 草烏 獨(dú)活 細(xì)辛防風(fēng) 濃樸 元參 天花粉 桃仁 皂角 川烏 巴豆 羌活 白芷(各八錢) 當(dāng)歸(一兩五錢) 川柏(八錢) 枳實(shí)(八錢) 蛇蛻(五錢) 蜈蚣(五錢) 用真香油六斤 浸。五日熬去渣。至滴水成珠。加密陀僧(四兩) 飛黃丹(二斤四兩) 熬至不老不嫩。

收貯埋地下三日出火毒。凡一切外癥。并肝胃氣。隨時(shí)攤貼。治法另有引單。熬膏時(shí)。須要虔誠。切忌污穢。及婦人雞犬之類。

白膏藥 爐甘石(一兩)先用黃芩、黃連、黃柏。以童便濾汁。將甘石傾銀罐內(nèi)。 通紅淬九次。水龍骨(一兩) 去油乳香 去油沒藥(各五錢) 川連(五錢) 龍骨(五錢) 宮粉(一兩) 麝香(五分) 冰片(一錢) 真輕粉(三錢) 黃占(三兩) 白占(一兩) 共為細(xì)末。用公豬油(四兩) 先熬去渣。入二占滾化略冷。然后入藥末攪成膏。若硬加香油些些。凡一切夏月瘡毒不收口。并傷筋。手瘡 瘡。攤貼神效。

陽和解凝膏 香油(十斤。生用) 入鮮大力子根葉梗全用(三斤) 活白鳳仙梗(四兩) 同煎枯去渣。次日入當(dāng)歸 肉桂 附子桂枝 大黃 官桂 川烏 地龍 僵蠶 赤芍 白芷 白蘞 白芨(各二兩) 川芎(四錢) 防風(fēng) 荊芥 木香 陳皮香椽 川斷 五靈脂(各一兩) 候煎枯濾去渣。隔一宿油冷后。見過斤兩。每油一斤。入炒透淘丹(七兩) 攪勻以文武火熬至滴水成珠。不粘指為度。離火取乳香末二兩去油 沒藥末二兩去油 蘇合油(四兩) 麝香一兩研細(xì)。入膏內(nèi)。攪勻。

半月后。即可攤貼。凡一切腐爛陰疽凍瘡。貼一夜全消。潰者三張全愈。如瘧疾貼背亦妙。

烏龍膏 當(dāng)歸 白芨 連翹 蟬衣 大紅(各二兩) 羌活 獨(dú)活 川烏 草烏(各一兩) 細(xì)生地 血余 大黃 凈銀花番木鱉(各四兩) 麻黃(一兩五錢) 澤蘭(五錢) 全蝎(二兩) 炒甲片(二兩) 蝦蟆(五十只) 瞎地鱉蛇(兩條) 大蜈蚣(百條)三毒俱要活麻油(五斤) 桐油(八兩) 桃、柳、桑枝(各三十段。每長三寸) 姜(八兩) 蔥(八兩) 法先將枝熬枯取出。令丐者將瞎地鱉蛇。活放入鍋。急將鍋蓋撳住。至蛇不動時(shí)。再入蝦蟆。后將前藥穿山甲蜈蚣全蝎等熬至藥枯黑濾去渣。將鍋抹凈。

再以密絹濾油入鍋。用文武火熬至滴水成珠離火。再入上好洋丹三斤。一手下丹。一手揚(yáng)硬木棍。不住手?jǐn)噭虺筛唷T偃肴橄?沒藥(各三錢去油) 麝香 冰片(各五錢) 四味預(yù)另研和勻。徐徐摻入。攪極勻成膏。收貯出火毒。凡癰疽發(fā)背。對口搭手。一切無名腫毒。惡瘡。貼之未成即消。已成即潰。可以不假升丹之力。而能去腐止痛。拔毒收功。

不二膏 金石斛(十六兩。去根) 乳香(四兩八錢。去油) 川貝(十六兩。去心) 沒藥(四兩八錢。去油) 明天麻(六兩八錢) 粉草(六兩四錢) 巴豆肉(五兩四錢。去油) 用大麻油(十二斤) 浸數(shù)日。煎時(shí)下以活雄鯽魚(兩尾) 煎枯去渣存油。另用鉛粉炒黃研細(xì)(二斤) 篩下收膏。凡痰癥 串乳癤。一切無名腫毒。貼之神效。如乳癤未潰者。少加潮腦于膏上。

仙授神效藥紙 端午蘄艾(四五斤)。煎濃汁去渣。入粒子紅花(四兩) 煎一炷香。再入去油乳香(去油) 沒藥(各八兩。研細(xì)末) 煎一炷香。再入真象皮末(四兩) 煎一炷香。加入牛皮膠二斤 煎至膠化汁粘為度。用羊毫排筆蘸藥汁。搽刷大紅紙上陰干。凡狗咬蟲蟊蛇傷。并跌打破皮。及一切爛膀癤。用津唾潤軟貼之。速能奏效。真神方也。

巴豆油膏 巴豆(三兩) 用麻油煎片時(shí)。勿令枯。再用綿料紙滾盡外面油。以擂盆打自然油。用夏布絞出。加入輕粉(三分) 拌勻瓷瓶收貯。勿令出氣。凡發(fā)背癰疽疔瘡等癥。看患大小。以油照樣涂抹膏藥上貼之。日換三次。

加味太乙膏 肉桂 白芷 當(dāng)歸 元參 赤芍 大黃(各二兩) 土木鱉子(二兩) 血余(一兩) 真阿魏(二錢)切片滾化。

去油乳香末 沒藥末(各五錢) 槐枝 柳枝(各百段) 東丹(四兩) 真麻油(十斤) 如法熬煉后。加輕粉(四錢。研細(xì)) 收膏。凡癰疽發(fā)背。一切惡瘡濕痰流注。筋骨疼痛。跌仆損傷。遺精白帶等癥。貼之神效。

簡易玉紅膏 真香油(二十兩。火上熬滾) 下凈頭發(fā)(五錢)。渣令凈。雞子(十個)。打破黃白攪勻。徐入油內(nèi)。

熬枯去渣。下黃占(五兩) 化開離火。再入飛丹(五兩) 攪勻之。用能生肌收功。止痛拔毒。

爛腿夾紙膏 梅片(四分) 甘石(一兩二錢) 輕粉(五錢) 白占(三兩五錢) 菜油(一斤)。夏天用 先將菜油煎滾。再入白占化開。再將藥三味同煎。

主站蜘蛛池模板: 米脂县| 肥东县| 黄大仙区| 扶绥县| 洛阳市| 巴林左旗| 子洲县| 大冶市| 五家渠市| 林口县| 乳山市| 竹北市| 乌兰察布市| 邵东县| 贡嘎县| 丰县| 马鞍山市| 缙云县| 永济市| 驻马店市| 达州市| 砀山县| 敖汉旗| 大同县| 桐庐县| 新竹市| 安吉县| 静海县| 长葛市| 民乐县| 长葛市| 九龙坡区| 神池县| 富裕县| 鹤庆县| 民勤县| 马边| 崇明县| 仪征市| 华池县| 奉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