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證治準繩 【明 王肯堂】

小兒論

初生兒出月,必須人襁褓。襁褓之道,必須得宜。如春夏之月,乃萬物生長之時,宜教令地臥,使之不逆生長之氣;如秋冬之月,乃萬物收藏之時,宜就溫暖之處,使之不逆收藏之氣。然后血凝氣和,則百病無自而入矣。

乳哺

湯氏曰:小兒乳哺,須要得法。乳者奶也,哺者食也。乳后不得便與食,哺后不得便與乳。小兒脾胃怯弱,乳食相并,難以克化,周歲以上,必成乳癖食癖,于腹中作疼作熱,疳病從此起也。

凡乳母血氣為乳汁也。五情善惡,悉血氣所生,宜戒喜怒,一切禁忌。不可用孤臭、癭瘺、氣嗽病者,及身體疥癬、頭瘡發少、緊唇、耳聾、音啞、齆鼻、癎病等,方可用乳兒。

夏中盛熱時,乳母浴后或兒啼,不可與乳,能使兒成胃毒,秋成赤白痢。浴后可令定息良久,熱退乳之,故無患也。

聶氏曰:盛啼不可食乳。恐氣逆不順,聚而為(口逆),亦能成驚風也。

《千金》論曰:凡乳兒乳來多,猛取出挼后再乳。父母交合之間,兒臥于側或驚起,不可乳兒,蓋氣亂未定,必能殺兒也。

巢氏云:小兒啼未定,氣息不調,母不可以乳飲兒。蓋恐乳不得下,停滯胸膈,則為嘔吐也。

夜間乳兒,母起身坐,抱兒喂之。

每侵早欲飲乳,皆須捏去宿乳。

乳汁勿投于地,蟲蟻食之,令乳無汁,可沃東壁上佳。

乳令兒病

喜乳,涎喘生驚。

孫兆云:令兒上氣顛狂,亦令兒生痰喘急或生驚。

怒乳,疝氣腹脹。

《千金翼》云:怒乳令兒疝氣。扁鵲云:女子則腹脹。

寒乳,奶片不化。

華佗論云:乳氣寒虛冷,故令便青而啼。《千金冀》云:令兒咳嗽。

熱乳,面黃不食。

《千金翼》云:令兒嘔吐。張氏云:熱乳傷損肺氣,令兒龜胸。氣乳,吐瀉腹脹。

《寶鑒》云:令兒面黃白,乳哺減少,夜啼哯乳。

病乳,能生諸疾。

令兒黃瘦骨蒸,盜汗嗞煎夜哭。孫氏云:病乳則致虛羸及生諸疾。

壅乳,吐逆生痰。

《靈秘》云:壅乳成痰涎,涎壅生驚。《寶鑒》云:壅乳成奶癖。又吐逆生痰。

鬾乳,腹急臟冷。

《寶鑒》云:腹急而瀉,胸背皆熱,夜啼肌瘦,一如積塊。

醉乳,恍惚多驚。

《千金冀》云:令小兒熱,腹急痛。扁鵲云:醉淫隨亂乳兒,恍惚多驚。

淫乳,必發驚癎。

《寶鑒》云:乳母淫佚情亂乳兒,令吐瀉身熱,啼叫如鴉,不治。

已上乳,急欲乳兒,能生諸病,不可不忌也。凡喜怒氣亂未定乳兒,則成吐瀉腹痛,疳黃不食。寒熱壅積不散乳兒,則成痰癖涎嗽,肺脹龜胸。醉淫喘乳,多發驚癎。《圣惠方》云:醉淫喘乳,能殺小兒。《圣濟經》論:乳者夏不欲熱,熱致吐逆;冬不欲寒,寒則致下痢。母不欲怒,怒則令上氣顛狂;母不欲醉,醉則令身熱腹滿。母方吐下而乳,則致虛羸;母有積熱而乳,則變黃不能食。新房而乳,則瘦悴交脛不能行。大抵乳食不好,則生疾病。

《寶鑒》云:兒五十日,可哺如棗核,百日彈丸,早晚二哺。莫抱檐下澡浴,當風解衣,哭未斷而乳,冒冷而哺。又不可在神佛驢馬畔,各房異戶之親,諸色物器,并不可觸犯之,害子性為驚癎。經云:三歲未滿,勿食雞肉,子腹生蟲。

錢乙云:兒多因愛惜過當,三兩歲猶未飲食,至脾胃虛弱,平生多病。半年,宜煎陳米稀粥、粥面時時與之。十月后,漸與稠粥爛飲,以助中氣,自然易養少病。惟忌生冷油膩甜物等。

《外臺》崔氏初哺兒法,以平定成日丑寅辰巳酉日大吉。

男忌戊己日,女忌丙丁日。

斷乳法

小兒年至四五歲,當斷乳而不肯斷者,宜用 眉膏。斷乳之后,方可漸與肉食,則無疳癖之患。

雜將護法

張煥曰:乳母須每日三時,摸兒頂后風池。若壯熱者,即須熨之使微汗,即愈。

諺云:戒養小兒,謹護風池。風池在頸項筋兩轅之邊,有病乃治之。疾微切不可妄針灸,亦不用輒吐下。所以然者,針灸傷兒經絡,吐下傷動臟腑故也。

嬰兒暑中,令在稍涼處,乳母勿禁新水,亦不宜多。

嬰兒春夏間有疾,不可亂有動下,使下焦虛,上焦熱,變成大病也。

嬰兒須看稟受南北之殊,蓋地生寒溫不同故也。

嬰兒生后兩滿月,即目瞳子成,能笑識人。乳母不得令生人抱之,及不令見非常之物。

嬰兒百晬,任脈生,能反復。乳母當存節喜怒,適其寒溫。

嬰兒半晬,尸骨已成。乳母當教兒學坐。

嬰兒二百日,外掌骨成。乳母教兒地上匍匐。

嬰兒三百日,臏骨成。乳母教兒獨立。

嬰兒周晬,膝骨已成。乳母教兒行步。

上件并是定法。蓋世之人不能如法存節,往往抱兒過時,損傷筋骨,且宜戒之為吉。

萬全論云:田婦護兒,絕無他疾。譬之草木生深山大澤,容易合抱。至于異果奇材,縱加培養,間有不秀實者,豈貴賤異哉。數見風日,即血凝氣剛,肌肉硬密,堪耐風寒,以田舍兒較之相似。

浴兒

兒生三日,以桑、榆、桃、柳各取嫩枝三寸長者二三十節煎湯,看冷熱,入豬膽汁二三枚浴之。

浴湯用豬膽、益母草,不生瘡疥;用金、銀、虎頭骨、麝、丹砂,辟惡氣客忤驚癎;用桃、梅、李、楮根,解體熱溫壯之病。須浴時煮。

湯須不冷不熱,于無風密室浴之,勿令久。

浴訖,以粉摩之,或以光粉、蚌粉撲身,辟邪吉。

紀用經浴法:寅卯酉日吉,壬午丁未癸已兇。不能上三日,勿犯下三日。

兒初生以三日浴,或五日浴,七日浴,須選吉日。

斷臍法

《寶鑒》論:斷臍若用剪刀,先于懷中令暖。又水入臍、多天釣,痛苦啼叫,面青黑。臍傷動令久不干,傷外風即口噤不可救。

灸臍法

《圣惠》云:兒生一宿,抱近明無風處,看臍上有赤脈直上者,即于脈盡頭灸三壯,赤散無患矣。

下胎毒法

張煥云:嬰兒初生第一日,才斷臍,繃袍訖,看兒形色,若面紅潤色赤,啼聲響快者,宜用汞粉法,良久有臍糞便下為佳;次用甘草法;次用朱蜜法。臨時更看形色,若面色多青白,啼聲不響,即不須服。次用牛黃法。古方又有黃連法、非汁法、豬乳法等。在人看兒寒熱怯壯,擇所宜而用之爾。

藏胞衣法

崔氏云:兒衣清水洗,勿令沙土草污;又清酒洗之。仍內錢一文在衣中,盛新瓶內,青綿裹,瓶口密蓋,置便宜處。三日后,依月吉地向陽高燥處,入地三尺埋之,瓶上土厚一尺七寸,須牢筑,今兒長壽智慧。若不謹,為豬狗食,令顛狂;蟲蟻食,令病惡瘡;犬鳥食,令兵死。近社廟,令見鬼;近深水污池,令溺死;近故灶,令驚惕;近井旁,令聾盲。棄道路街巷,令絕嗣;當門戶,令聲不出耳聾;著水流下,令青盲;棄火里,令生爛瘡;著林木頭,令自絞死。此忌須慎。

每于天德月空處埋之。【正月天德在丁,月空在丙壬。余詳官本歷日。】 若遇反支,宜掛宅外福德上向陽高燥處,待過月,然后依法埋藏,吉。

甲乙日生,丙丁日藏;丙丁日生,戊己日藏;戊己日生,庚辛日藏;庚辛日生,壬癸日藏,吉。

剃頭法

《集驗方》云:小兒初剃頭,俱不擇日,皆于滿月日剃之。蓋風俗所尚,前產婦未得出房,于滿月即與兒俱出,謂胎發穢有觸神灶,令小兒不安,故于此日必剃頭而出。凡剃頭就溫暖避風處,及剃后須以杏仁三枚去皮尖研碎,入薄荷三葉,再同研,卻入生麻油三四滴,膩粉拌和,頭上擦以避風邪,免生瘡疥熱毒。其后小兒亦宜此法。

醫學入門 【明 李梴】

初生裹臍

夫人之臍也,受生之初,父精母血,相受凝結,胞胎混沌,從太極未分之時,一氣分得二六,穴中如產四穴,外通二腎,內長赤白二脈,四穴之中,分為表里,在母腹中母呼兒呼,母吸兒吸,是一身臍帶,如花果在枝而通蒂也。一月一周,真氣漸足。既產胎衣未脫,臍帶且緩斷。倘臍門未閉,感風傷寒,即損嬰兒真氣。遂以艾火熏蒸數次,則真氣無患矣。凡初生時,用綿裹臍帶,離肚二三寸處,以綿扎住,卻于線外將臍帶剪斷;片時去線,待血流盡。看近肚處,臍有兩小孔,一大孔;用鵝毛管送煉臍藥一二分,入大孔內,以手指輕輕揉散,艾灸臍頭三炷,結作扢搭,軟帛腰裹,切不可時常揭看,待臍落去,自無風矣。又法:落胎之時,視其臍軟者,不須治。如臍硬直者,定有臍風,急用銀簪于臍根旁剌破一二處,入麝香未少許,艾灸三炷,極妙。

藏胎衣

小兒胎衣,藏之宜生氣方上。正月子方,二月丑,三寅四卯,五辰六巳,七午八未,九申十酉,十一戌十二亥方。如生氣方有不便,依歷日藏于奏書博士月德方上,忌月空三殺太歲方上。俗多置之河中者非。

調護

養子須調護,看承莫縱弛。乳多終損胃,食壅即傷脾。被厚非為益,衣單正所宜。無風頻見日,寒暑順天時。初生三五月,宜繃縛令臥,勿豎頭抱出,免致驚癎。六個月方可與稀粥,不可將乳同吃,令兒生疳積。五歲方可吃葷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宁县| 江西省| 和政县| 绥宁县| 城市| 阿鲁科尔沁旗| 丹棱县| 永平县| 堆龙德庆县| 南开区| 宣武区| 泾阳县| 夹江县| 老河口市| 瑞安市| 耿马| 荣昌县| 永善县| 阳春市| 县级市| 北海市| 东宁县| 灌阳县| 永昌县| 新泰市| 利津县| 纳雍县| 阿巴嘎旗| 北海市| 万山特区| 平安县| 凤阳县| 延吉市| 夹江县| 阿克苏市| 五原县| 阿拉善盟| 兴化市| 什邡市| 云霄县| 五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