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8章

陳緝熙:道光二十六年。原籍惠安縣。六品藍翎候選教諭。

彭培桂:咸豐六年補考三年分。原籍同安縣。

張有光:咸豐六年。原籍永春州。

鄭程材:同治五年。原籍同安縣。六品銜署福州府學訓導。

鄭如云:同治十三年。用铦子。原籍同安縣。藍翎同知銜候選訓導。

黃如許:光緒五年。原籍惠安縣。署彰化縣學訓導。

陳肇芳:光緒八年。原籍同安縣。歷署嘉義縣訓導;大甲人。旌表「孝友」。

劉錦標:光緒十五年。粵籍。

翁林煌:光緒十五年。原籍晉江縣。

鄭兆璜:光緒十七年補考十六年分。原籍同安縣。

杜式珪:光緒十七年補考十六年分。原籍同安縣。

歲貢

盧煥章:「廳志」載:『嘉慶元年。籍彰化』。今案「彰化縣志」,歲貢并無其名。

張熏:嘉慶二十二年。籍彰化。

陳宗漢:

李有成:道光十年。

王國柱:道光十四年。

魏紹華:道光十八年。原籍安溪縣。

葉呈芳:道光二十六年。原籍同安縣。官閩縣學教諭。

郭襄繡:同治元年。原籍南安縣。候選訓導。

陳夢藜:同治四年。粵籍。

鍾有容:同治七年。粵籍。

林鵬霄:光緒八年。原籍同安縣。署臺灣縣學教諭。

李祖訓:光緒十二年補考十年分。聯(lián)芬侄。署臺灣府學訓導。

吳逢清:光緒十二年。原籍晉江縣。歷署臺灣縣學訓導。

李祖述:光緒十六年補考十五年分。聯(lián)芬侄、祖訓弟。

李希曾:光緒十七年補考十六年分。祖訓、祖述侄。

黃廷交:光緒十九年補考十年分。粵籍。

鄭如磻:光緒二十年分。原籍同安。候選州同。如松、如云功弟。

孝廉方正

鄭用鑒:〔同治元年特詔舉人〕。

武進士

武舉人

武進士

周士超:乾隆五十八年癸丑科一甲三名。竹塹人,榜籍永春州。官至廣東副將。

吳安邦:嘉慶元年丙辰科。籍彰化。官至閩安副將。

武舉人

周士超:乾隆五十一年丙午科(見進士)。

吳安邦:乾隆六十年乙卯科(見進士)。

溫斌元:嘉慶二十四年己卯科。府學。籍彰化。

吳興邦:道光元年辛巳恩科。官千總。

張建邦:道光五年乙酉科。籍本城南雅莊。

林秋華:道光十一年辛卯科。籍六張犁。

吳奠邦:道光十二年壬辰科。原籍同安。

鄭大經:道光二十六年丙午科。籍東城外。

列傳

名宦(「廳志」所列「名宦」列傳,均未暇編入)

鄉(xiāng)賢

人瑞

孝友

節(jié)烈

名宦(「廳志」所列「名宦」列傳,均未暇編入)

陳星聚,河南臨潁人;道光己酉科舉人。

同治十二年,任〔淡水廳同知〕。潔己愛民,實心任事。每斷死刑,必為涕泣;而于盜賊搶案懲辦,則不稍寬。到任后,親往竹南二堡;三閱月,獲著名盜首吳阿來。繼往三角涌、大科崁,拿獲數(shù)犯斬首。十余年,盜賊斂跡,皆星聚之力也。他如裁革口胥、刪減船費、捐廉設建南北養(yǎng)濟院、增加書院膏伙諸生鄉(xiāng)試川資,舉凡有裨益地方者,莫不盡力為之。淡水廳任內,兩膺計典:一為誠懇篤實,潔己愛民;一為志堅守潔,慈惠愛民。誠不愧也!考試數(shù)次,所得皆知名士。

分治裁缺后,調補中路同知;撫番開山,不遺余力。六閱月,即升任臺北知府;事皆開創(chuàng),費出捐籌。勞瘁不辭,形神益憊。而城工一役,經營尤久。迨工程畢后,乞疾引退;適值法逆旋擾基、滬,又復維持一載。焦慮苦思,夜以繼日;因病請假,卒于臺北府署。

鄉(xiāng)賢

林璽,字爾玉;竹塹人,恩貢生。性和厚,為鄉(xiāng)閭矜式。遇親友睚眥細故,輒以談笑解之。年八十余,尚童顏如地上行仙(「彰化縣志」)。

鄭崇和,字其德、號詒庵;監(jiān)生。籍金門;設教于淡,因家焉。九歲喪母,以耕讀養(yǎng)志,得父歡。淹貫群籍,準先輩法程。門下多達材;晚益好宋儒書,令子弟時讀數(shù)行,以窺圣學源流。

先,因貧困,有勸以刀筆營生者;崇和不屑為,衣食喪所守。洎家漸饒,粗糲如恒。不親勢要,尤敬惜字紙,不以口角傷人。待親族,恩義備至。

嘉慶二十年歲歉,發(fā)粟平價。二十五年,施藥,活命不少;死者助以棺。后壟,舊居也;設塾延師教之;人米三斗、錢三百、柴三擔。自少至老,不履公庭;臺俗分類,大訟興,無有忍加誣者。當蔡牽亂,募勇守后壟,相為犄角。竹塹沿山屢被番害,設隘堵御,樵采便之。

道光四年,大吏運米赴津,首先應募。建文廟,亦捐貲為倡。入祀鄉(xiāng)賢祠。

鄭用錫,字在中、號祉亭;崇和子。少颕異,淹通經史百家;尤精于「易」。好吟詠。主明志書院講席,汲引后進。淡自開辟,志乘無書,乃纂稿藏之。嘉慶戊寅(二十三年),舉于鄉(xiāng);道光癸未(三年),成進士。開臺二百余年,通籍自用錫始。

丁亥(七年),督建塹城,功加同知銜;復損京秩,簽分兵部武選司,補授禮部鑄印局員外郎,精勤稱職。旋因母老乞養(yǎng)。

壬寅(二十二年),洋船擾大安口;率先募勇赴援,以功賞花翎。繼獲土地公港草鳥洋匪,加四品銜。〔咸豐〕甲寅(四年),在籍協(xié)辦團練,勸捐津米,給二品封典。曾捐榖三千,贍父黨、母黨之貧乏者。南北漳、泉、粵各莊互闘,用錫躬詣慰解,并手書勸告,輒止;存活尤多。凡倡修學宮、橋渡及賑饑、恤寒,悉力為之。

治家最嚴,所編「家規(guī)」,子孫猶恪守之。晚筑北郭園以自娛,著述日富。著有「北郭園全集」。同治年間,入祀鄉(xiāng)賢祠。

鄭用鑒,字藻亭,竹塹城人;拔貢生。原籍同安。性恬淡。嘗倡修文廟,復襄舉義渡、義倉事。掌教明志書院,垂三十年。「廳志」稿,佐兄用錫兼修。以運津米勞,加內閣中書銜。同治元年,舉孝廉方正。著「易經易讀」、「靜遠堂文鈔」,俱未付梓。光緒初年,入祀鄉(xiāng)賢祠。

謹按「廳志」所載「先正」及「志余」兩門,如黃驤云、林紹賢、郭成金、王士俊、林貴揚、李錫金、黃延祺、林占梅等,俱皆望重桑邦,足為鄉(xiāng)閭表率。因倉皇撤局,未及附錄;俟續(xù)修增入。合應聲明。

人瑞

林貴揚,中港堡內灣莊人。年一百一歲。

鄧暖,大坪頂人。年一百余歲。

葉拱,中港街番社人。同治九年舉報時,年一百三歲。

陳瑞麟,廳治北門外水田街人。年一百歲。

陳康氏,廳治北門街人。年一百五歲。

江氏,新埔莊內山人;陳萬成妻。一百三歲。

何氏,竿榛林莊人;張吉妻。年一百十歲。

林氏,浦仔莊人;吳講妻。年一百十歲。

曾氏,廳治北門外水田后街仔蘇魯妻。同治十年舉報時,年一百一歲。

徐氏,竹北六張莊人;林象賢妻。年一百歲,六代同堂。

林姜氏,竹南燔桃莊人。年一百三歲。

以上十一名,「廳志」所載;系新竹縣轄,用特采入。

許氏,湳仔莊呈國治妻。光緒十四年舉報,十五年卒。年一百三歲。

胡維三,本城南門內人。光緒二十年舉報,二十一年卒。年一百三歲。

吳氏,本城北門外侖仔莊倪應學妻。光緒二十一年卒,年一百一歲。

林氏葉娘,西門外大南勢莊郭紹民妻。現(xiàn)年一百歲(光緒二十年舉報)。

以上人瑞四名,系采錄光緒十九年「新竹縣志」舊稿。

江阿慶,竹塹堡(即竹北一堡)火燒坑人(光緒十九年舉報)。年九十二歲。

彭李強,竹塹堡坪林人(光緒十九年舉報)。年九十歲。

何明熏,竹塹藤藔坑人(光緒十九年舉報)。年九十一歲。

黃河清,竹塹堡九芎林校椅筐莊(即今樹杞林堡)人(光緒十九年舉報)。年九十一歲。

囗氏,水坑口莊鄭阿解妻。現(xiàn)年八十囗歲。子獻瑞。

黃阿石,竹北二堡新埔莊人(光緒十九年舉報)。年九十歲。

劉良恩,竹北二堡石岡仔莊人(光緒十九年舉報)。年九十七歲。

蔡阿華,竹北二堡大茅埔人(光緒十九年舉報)。年九十囗歲。

張阿旺,竹北二堡箭竹窩人(光緒十九年舉報)。年九十九歲。

囗氏,下橫坑陳囗妻(光緒十九年舉報)。年一百二歲。

以上竹北一堡、竹北二堡壽民、壽婦九名,均屬光緒十九年采訪。現(xiàn)其存、其歿,尚未查明;姑存之,以備后來參考。

曾蓋娘,竹塹城米市街李聯(lián)城妻。現(xiàn)年八十二歲(詳見「淡水廳志」「節(jié)孝」)。

孝友

李錫金,字謙光;塹城北門街人。

李聯(lián)超,字汝前;本城北門街人。錫金子。

楊忠良,字森諒;竹塹城北門街人。

張首芳,原籍同安縣;竹塹城北門內人。

陳大器,字子圭;泉州府惠安縣獺窟人。

鄭用鈺,字圭亭;竹塹城北門外水田街人。

鄭用謨,字訓庭;竹塹城北門外水田莊人。

潘榮光,字華堂;竹北二堡新埔人。

曾呈澤,諱鳳池;原籍同安縣。北城外樹林莊人。

鄭如松,字友生、號蔭波;竹塹城北門外水田街人(見上「選舉表」)。

鄭如恭,字堯羹;竹塹城北門外人。用鈺子。

鄭如城,字肇初;竹塹城北門外人,用鑒子。

吳士敬,字以讓、號謹齋;竹塹城北門街人(見上「選舉表」)。

陳緝熙,字維禎、號沙莊;竹塹城西門街人,恩貢生(見上「選舉表」)。

鄭廷珪,字君達;竹塹城北門外水田街人,廳增生。

陳紫垣,諱吟墻;竹塹城北門街人,原籍同安縣。

張輝耀,諱定國;竹塹城北門內人,例貢生。

陳廷榮,字石泉;竹塹城北門外水田街人。

林文瀾,字注生;竹塹城北門街人,原籍同安。

高滄浪,字澄淮;本城北門街人,原籍泉州府惠安縣。

杜怡和,名喜;竹南二堡后壟街人。子有輝,廩生。

潘清溪,字云渠;竹北二堡新埔街人。藍翎同知銜。

鄭秉經,字貞甫;竹塹北城外水田街人。候選訓導。

黃朝品,字鏡堂;竹塹城北門人,原籍泉州府晉江縣。

翁林萃,字史云;竹塹城北門內人。藍翎同知銜。

翁林英,字史貞;竹塹城北門街人。候選通判。

陳敬義,諱兩儀;竹塹城北門街人。

陳清淮,諱長水;竹塹城北門街人。

陳清光,諱耀;竹塹城北門街人。清淮弟。

鄭如蘭,字香榖;竹塹城北門外水田街人。

高廷琛,字瑛甫;竹塹城榖倉口人。

陳肇芳,字崧甫;竹南大甲堡人,原籍同安縣。恩貢生,署嘉義縣學訓導(見上「選舉表」)。

節(jié)烈

黃氏鶴娘,中港石女。年十七,侍東勢莊增生鄭琨。性柔順,與嫡盧氏和睦。盧先卒,勸琨再娶繼室,自居媵列。生二子。夫歿數(shù)月,二子亦相繼殤。氏日夜哀哭,誓不獨生;家人與其母防之綦密,且再三婉勸,姑從之。迨夫柩營葬畢,乃開篋取翦刀斷舌以殉;其母號呼望救,家人奔視,舌已吞下。越二日,乃卒。時年三十二歲,道光二十五年事。光緒十五年十二月,準旌;十六年,入祀節(jié)孝祠。墓在雙溪葫蘆堵(采錄鄭氏家譜)。

江氏擔娘,竹塹瑞女。年十九歲,適東城外東勢莊儒士鄭琳為妻。孝舅姑、和妯娌,閫內無怨言。夫病年余,氏服侍湯藥,未嘗少懈。夫亡,哀哭慘烈,誓不獨生;家人多方勸慰,氏佯許諾,從容治喪。其次日,夫殮畢。是夜,私襲衣裳;越早,焚香向夫靈柩前大哭,入帷中飲鴆而卒(「廳志」載:投繯死);時年二十六。夫家舁其柩,與夫合葬于南勢山番子嶺。至今節(jié)烈之名,人爭頒之。道光十七年,請旌。同治五年丙寅,嗣男希康建坊于水田尾莊。光緒九年,入祀節(jié)孝祠(采錄鄭氏家譜)。

謹按「廳志」所載列女甚多,所屬新竹縣轄者,例應采入。又光緒十五年題準旌表之節(jié)孝、節(jié)烈屬新竹縣轄者,案卷縣署已散失;俟搜羅「新竹縣志」遺稿與「廳志」所載,一齊補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叶城县| 兰考县| 鸡东县| 泸水县| 精河县| 惠水县| 平度市| 雷波县| 湘潭市| 海晏县| 灵宝市| 通许县| 龙泉市| 东海县| 安庆市| 潢川县| 丹凤县| 南充市| 陕西省| 社会| 平乡县| 甘泉县| 榕江县| 剑阁县| 喀什市| 西贡区| 正定县| 桓台县| 商洛市| 志丹县| 东至县| 五指山市| 苏州市| 舟曲县| 休宁县| 江陵县| 通江县| 通化市| 松桃| 健康| 徐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