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5章

  • 舊晉書九家輯本
  • 湯球
  • 4108字
  • 2015-12-26 18:26:32

石勒

石勒字士龍。上黨武鄉人。匈奴之苗裔也。雄勇好騎射 。晉永康中。流宕山東。寄旅平原荏平界。與平原荏平 人師歡家庸耕。耳恒聞鼓角鞞鐸之音。勒私異之。以 上亦見御覽三百三十八。又八百二十二。初勒鄉里 原上地中生石。日長。類鐵騎之象。園一 作國。中生人參。葩載記作花。 說文葩華也。葉甚盛。于時父老相者皆云。此胡體 貌奇異。有大志量。其終不可知。勸邑人厚遇之。自 園中以下。亦見御覽九百九十一。人多哂而不信。 永嘉初。豪杰并起。與胡王陽等十八騎詣汲桑。為左前 督。桑敗。共推勒為主。攻下州縣。都于襄國。世 說新語注四。按御覽引作石勒別傳。

勒稱趙王。令武鄉耆舊赴襄國。拜李陽參軍都尉。勒 微時居與邑人李陽相近。陽性剛愎。每輕勒。與爭漚麻 池共相打揲。互有勝負。御覽四百九十 六。

冬十一月。大雪平地三尺。勒下宜補 將獵二字。主簿程朗諫。勒不從。出獵墜馬。顧左 右曰。不從主簿之言。而致墜馬。賜朗絹百疋。以旌忠 亮。御覽八百三十二。

以咸和三年改元曰太和。荏平 民當作令。師歡上黑兔。令曰。 按記、應白兔為瑞。此黑兔曰祥。外檢典舊。議者以為 黑兔見。水德之祥。往公孫臣以為漢家土行。當有黃龍 為瑞。后黃龍見于成紀。遂從土德。今大趙革命。以水 受金。夫兔陰獸。玄水色。黑色。見以表應。行以推之 。黑兔上應云云。類聚九十九。

后僭正號。死謚明皇帝。世說注四。

石虎

石虎字季龍。勒從弟。年十七八。身長七尺五寸。好弓 馬射獵。迅健有勇力。同時等類。多畏憚之。御 覽三百八十六。

武鄉長城縣民韓強。在長城縣西山巖石闕中。二 字一作閑。得玄璽一所。方四寸。厚二寸。與璽同 文。曰受命于天。既壽永昌。虎以為瑞。御 覽六百八十二。書鈔百三十一引誤作石勒別傳。

十三年永和三年。春二月。虎 率三公九卿。躬耕籍田。后率三夫人命婦祠先蠶于近郊 。是歲八月。雨雪。大寒。行旅凍死。御 覽三十四。

荀氏家傳

荀顗年逾耳順。而母年九十。色養烝烝。以孝聞當時。 在喪囗囗。貌不可識。蓬首環绖。奉迎節使。若嬰孩之 號。哀慟旁人。傅玄著書稱荀與何曾曰。文王之道。事 其親者。其順昌何侯乎。其荀侯乎。古稱曾閔。今有荀 。何。初學記十七。

顗為司空。文帝平蜀。議復五等。表魏朝使公定禮儀 。中護軍賈充正法律。尚書仆射裴秀議官制。公遂刪定 舊文行正式為一代之典。書成奏。藏于秘府。其服色旗 幟法駕之式。禮樂犧牲柴燎之典。祫禘遷毀配食之制。 及于明堂辟雍之儀。皆公所議定。朝廷歸其美。公既為 臺輔。德望清重。加以留心禮教。以年耆多疾。不數朝 見。詔使侍中任愷諮問政化所由行否。御 覽二百八。

荀愷彧曾孫。惲孫。翼子。字 茂伯。小而智。外祖晉宣王甚器之。字為虎子。弟悝為 龍子。每謂曰。俟汝長大。當共天下。御 覽三百六十三。

愷。晉武帝為侍中。三國志注十。

車騎將軍悝。字茂中。山濤舉之。為太子右衛率。稱 君清和理正。從容顧問。動可觀采。真侍衛之美者。御 覽二百四十七。

荀邈除太原榆次令。為政以德。人懷之。時有鳳皇集 其境內。晉武帝下詔褒美。泰始三年卒。吏人如喪親戚 。為之樹碑。其序曰。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愛之 如父母。樂之如時雨。御覽二百六十八 。

荀隱。祖昕、樂安太守。父岳、中書郎。隱與陸云在 張華坐語。互相反覆。陸連受屈。隱辭旨美麗。張公稱 善云。世有此書。尋之未得。歷太子舍人。廷尉平。蚤 卒。世說注七。

荀勖字公曾。年十二。能通春秋。屬文。外祖鐘繇甚 奇之。常稱此兒當繼司空。御覽三百八 十五。

荀蕃字大堅。勖子。為司空。 劉琨表于太子曰。司空荀蕃、朝廷之舊臣。奕世忠勤。 乃心皇家。具瞻之望。唯蕃而已。宜增位號。授分陜之 重。永令臣等。有所憑準。御覽二百八 。

荀組字大章。勖次子。中宗為 晉王時。將征為司徒。問太常賀循。循曰。組舊望清重 。勤勞顯著。遷訓五品。以統人倫。實充人望。詔以組 為司徒。御覽二百八。

荀邃字仲陽。蕃子。隱居不仕 。夫人有至行。時歲荒饑。有余米。每來糶之者。夫人 恒叩囗其斛。糴者歸。傾量輒過其本。時人號曰。昂一 作叩。一作掾。斛夫人。

荀闿字道明。蕃子。性清靜。 善談論。遷光祿大夫。以君面似胡。明帝謂為神明胡子 。御覽二百四十三。

頵或曾孫。惲孫。甝子。字溫 伯。為羽林右監。早卒。頵子崧字景猷。三 國志注十。

荀羨字令則。崧次子。七歲隨 父在石頭。蘇峻愛其姿神。數喚之。年十五。擬國婚之 選。君不欲連姻帝室。乃遠遁長沙。監司追尋不獲。已 遂尚潯陽公主。風器一作氣。英 秀。識準標貴。明須眉。美音氣。俯仰眄睞。一 作顧盼。容止可則。御覽百五十 四。又三百八十。又三百八十九。

荀羨與沛國劉真長、太原王仲祖、陳郡商邱殷洪源、 并著情契。太宗時居阿衡之任。虛中誘納。賓客賢哲。 與羨等數人為布衣之好。御覽四百九。

惟我之先。生于有晉。人物盈朝。袞衣暐華。六世九 公。不亦偉乎。磊落瑰奇。光昭合同。已獨步于古今。 拊萬世而孩之矣。中興丞相王公嘆曰。自八龍以后。榮 寵莫二。為天下貴門。御覽四百七十。

裴氏家傳

裴榮當作啟。字榮期。河東人。 父囗、豐城令。榮期少有風姿才氣。好論古今人物。撰 語林數卷。號曰裴子。世說 注 三。

陶氏家傳

陶基字叔先。璜父。為交州刺史。始夷人不識禮義。男 女互相奔隨。生子乃不知父。君乃教以婚姻之道。訓以 父子之恩。道之以禮。齊之以刑。設庠序。立學校。合 境化之。莫不悅之。御覽二百五十八。

陶回字恭淵。璜從孫。為大司 徒王導從事中郎。為人正直不撓。導亦以此重焉。每曰 。陶中郎有輔佐之才。真國器也。御覽 二百九。

陶猷字恭豫。璜從孫。王導以 君江東俊望。請為右軍長史。君恪勤王事。每當朝日。 恒夙夜就路。及到府門。輒先眾僚。為人美容止。善談 論。亦以此見稱當世焉。御覽二百四十 八。

華嶠譜敘

歆有三子。表字偉容。年二十余。為散騎侍郎。時同僚 諸郎共平尚書事。年少并兼厲鋒氣。要君名譽。尚書事 至或有不便。故遺漏不視。及傳書者去。即入深文論駮 。惟表不然。事來有不便。輒與尚書共論。盡其意。主 者固執。不得已然后共奏議。司空陳泰等以此稱之。以 上亦見御覽二百二十四。仕晉。歷太子少傅。太常 。稱疾致仕。拜光祿大夫。性清淡。常慮天下退理。司 徒李胤、司隸王密、等。常稱曰。若此人者。不可得而 貴。不可得而賤。不可得而疏。中子博。歷三縣內史。 治有名跡。少子周。黃門侍郎。常山太守。博學有文思 。中年遇疾。終于家。表有三子。長子廙。字長駿。三 國志注十三。

庾氏譜

嶷字劭然。潁川人。子囗字玄默。晉尚書、陽翟子。嶷 弟遁字德先。大中大夫。遁胤嗣克昌。為世盛門。侍中 峻、河南尹純、皆遁之子。豫州牧長史顗、遁之孫。太 尉文康公亮、司空冰、皆遁之曾孫。貴達至今。三 國志注十一。

溫氏譜序

晉大夫郤至封于溫。子孫因氏居太原祁縣。為郡著姓。 世說注五。

嶠父襜。娶清河崔參女。同上八。

嶠初娶高平李女。中娶瑯邪王詡女。后娶廬江何邃 女。同上。

袁氏譜

悅字元禮。陳郡陽夏人。父朗、給事中。仕至驃騎咨議 。太元中。悅有寵于會稽王。每勸專覽朝權。王頗納其 言。王恭聞其說。言于孝武。乃誣以他罪。殺悅于車中 。既而朋黨同異之聲。播于朝野矣。世 說注八。

皇甫謐自序

士安每母病。輒推燥居濕。以夾易單。御 覽七百三十九。

皇甫謐年二十。不學。游蕩無度。或以為癡。嘗得瓜 果。囗進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經云。三牲之養。猶為 不孝。

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無以慰我。同 上九百七十八。按此引晉書云自敘同。

士安始志乎學。而自號玄晏先生。文 選注四十五。

杜預自敘

少而好學。在家則滋味經籍。居官則畢力理治。一 作在官則觀于吏治。公家之事。知無不為。御 覽四百三十一。又六百十四。

梅陶自敘

余居中丞。曾以鞭皇太子傅。親友莫不致諫。余笑而應 之曰。堂高由陛。皇太子所以得崇于上。由吾奉王憲于 下也。豈其枉道取媚皇太子特見延。賜以清宴。御 覽六百四十九。

王彪之自敘

余自求致仕。詔累不聽。因扇上有二疏畫。作詩一首。 以述其意。御覽七百五十。

趙至自敘

至字景真。長七尺四寸。潔白黑發。明眉赤唇。髭鬢不 多。御覽三百六十八。

袁氏世紀

渙有四子。侃、宇、奧、準。侃字公然。論議清當。柔 而不犯。善與人交。在興廢之間。人之所趣務者。謙退 不為也。時人以是稱之。歷位黃門選部郎。號為清平。 稍遷至尚書。早卒。宇字宣厚。精辯有機理。好道家之 言。少被病。未官而卒。奧字公榮。行足以厲俗。言約 而理當。終于光祿勛。準字孝尼。忠信公正。不恥下問 。唯恐人之不勝己。以世事多險。故常恬退而不敢求進 。著書十余萬言。論治世之務。為易周官詩傳。及論五 經滯義。圣人之微言。以傳于世。三國 志注十一。

虞氏家記

虞潭為右衛將軍。太夫人年高。求解職。被詔不聽。特 假百日。迎母東歸。起養親堂。親集會作詩言志。御 覽百七十六。

吳山城白門。蓋吳王闔閭所作也。至秦始皇帝。守宮 吏燭囗窟。失火燒宮。而此樓故存。同 上。

潭母太夫人薨宜都郡。即世五十九載。改殯。脩構窀 穸。靈柩住而莫前。群從咸以喪事有往無反。不應遷移 。潭以昔文王之葬王季。既定而洪水出。截冢棺槨。文 王乃設張屋出柩三日。群臣臨之然后葬。此則上圣之遺 令。載在篇籍。遂奉遷神柩。權停幕屋。使子孫展哀晨 夕。宗族相臨。允合張屋之儀也。天子給太夫人徘徊車 。謁者送葬。禮儀光備。合葬于舊壙。御 覽五百五十五。

王氏世家

袆之字文劭。述次子。少知名。尚尋陽公主。仕至中書 郎。未三十而卒。坦之悼念。與桓溫稱之。贈散騎常侍 。世說注五。

嵇氏世家

嵇含字君道。為中書侍郎。書檄云集。莫不立草。御 覽二百二十。又五百九十七。

石季倫本事

崇有珊瑚如意。長三尺二寸。御覽七百 三。

徐江州本事

徐寧字安類。東海剡人。通朗有德素。少知名。初為輿 縣令。譙國桓彝有人倫鑒識。常去職無事。至廣陵尋舊 。遇風停浦中。素日在船憂邑。上岸消搖。見一空宇。 有似廨署。彝訪之。云輿縣廨也。令姓徐名寧。彝既獨 行。思逢悟賞。聊造之。寧清惠博涉。相遇怡然。遂停 宿。因留數夕。與寧結交而別。至都。謂庾亮曰。吾為 卿得一佳吏部郎。問所在。彝即敘之。累遷吏部郎。左 將軍。江州刺史。世說注五。

趙吳郡行狀

穆字季子。汲郡人。真淑平粹。才識清通。歷尚書郎。 太傅參軍事。太傅越與穆及王承、阮瞻、鄧攸、書曰。 禮八歲出就外傅。十年曰幼學。可以漸先王之教也。然 學之所受者淺。體之所安者深。是以閑習禮度。不如式 瞻軌儀。諷詠遺言。不如親承辭旨。小兒毗。既無令淑 之資。未聞道德之風。欲屈諸君。時以閑豫。周旋燕誨 也。穆歷晉明帝師。冠軍將軍。吳郡太守。封南鄉侯。 世說注五。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乌珠穆沁旗| 双辽市| 北票市| 石屏县| 贵定县| 东阿县| 唐海县| 紫金县| 集贤县| 镇原县| 维西| 普格县| 康定县| 清河县| 鄂伦春自治旗| 防城港市| 伽师县| 拉孜县| 泰兴市| 左云县| 新干县| 山阴县| 舟曲县| 乃东县| 宁阳县| 玉林市| 司法| 灌南县| 萨嘎县| 资溪县| 清河县| 连城县| 都匀市| 敦化市| 都安| 花莲市| 彭泽县| 洛扎县| 区。| 依安县| 固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