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 萬病回春
- 龔廷賢
- 4932字
- 2015-12-26 18:21:51
雄黃(二錢) 蟾酥(干者二錢,老酒化開) 銅綠 乳香 沒藥 膽礬 寒水石 血竭(各三錢)朱砂(一錢,研,為衣) 輕粉 片腦麝香(當門子者,各五分) 蜈蚣(一條,酒浸炙黃去頭足) 蝸牛(二十個。)上件俱為細末,先將蝸牛連殼研如泥,和藥為丸,如綠豆大。如丸不就,入酒打面糊丸之。
每服二十丸。用蔥白三寸,令病患嚼爛,吐于男左女右手心,將丸藥放在內,用無灰熱酒三四杯送下。于避風處以衣被蓋之,約人行五里之久;再用熱酒三四杯以助藥,發熱大汗為度。
如重者無汗,再進二丸,汗出即愈。如疔瘡走黃過心者,并出汗冷者,難治。病患不能嚼蔥者,研爛裹之與服。瘡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忌冷水、黃瓜、茄子、油膩、雞、魚肉、濕面,一切發物不可食。
神仙解毒丸 治一切疔瘡、發背、魚口、諸般惡瘡、無名腫毒,初發,一服即消。白礬不拘多少,熔化作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每服十丸,用連須蔥七八根水煎至二碗送下。汗出立愈。
已成者不傷,未成者即消。
疔瘡外施之藥蟾酥丹 用大癩蝦膜,以針破眉棱上,手捻出酥,于油紙上或桑葉上,用竹蔑刮下。然后插在背陰處自干取用。蟾酥以白面、黃丹等分拌和丸,如麥粒狀,針破患處,以一粒納之。
類圣散 治一切疔瘡惡毒腫痛如神。
川烏 草烏 蒼術 細辛 白芷 薄荷 防風 甘草(炙,五錢)上為細末,雞子清調,涂患處留頂。
追毒膏 治諸般惡瘡及無名腫毒。
乳香(五分) 沒藥(一錢) 兒茶(二錢) 血竭(一分) 青木香(一錢) 廣木香(五分)芙蓉葉(四兩) 白芨(四兩) 上各為細末,勻在一處,臨用時,看瘡大小,以生蜜調,涂患處,以綿紙附之。不過三五次即消。
疔毒方 急將毒用針刺破,蔥白搗爛敷上,手帕系住,人行五里之時,其疔出。然后用熱醋洗凈。
一切疔瘡,用黃花苗、老蔥、蜂蜜共一處搗爛,貼瘡即好。
治疔瘡方核桃仁一個、古銅錢一個,二者細嚼,黃酒送下。至重不過二服,其效如神。
小奪命丹 治腦疽及疔瘡惡毒、無名腫毒,其效如神。
千頭子(即掃帚子) 槐花子 地丁上三味各等分,水煎,通口溫服,加蟾酥尤妙。
鐵柱杖 治疔瘡、發背、頭風。
用草烏頭不拘多少,去皮凈為末,用蔥白去須葉,搗爛為丸,碗豆大,以雄黃為衣,每一丸。
先將蔥細嚼,熱酒下。或惡心吐三四口,冷水一口止之即臥,以被濃蓋汗出為度。
一男子患疔,服奪命丹,汗不止而瘡不痛,熱不止而便不利,此汗多亡陽、毒瓦斯盛而真氣傷矣。
用參、 、歸、術、芍藥、防風、五味子二劑,諸癥悉愈,唯以小便不利為憂。余曰:汗出不宜利小便,汗既止,陽氣復而自利矣。仍用前藥去防風,加麥門冬,用當歸、黃 ,四劑便行,瘡潰而愈。
灸法 治疔瘡惡毒。
用大蒜搗爛成膏,涂腫處四圍,留露腫頂,以艾炷灸之,以爆為度。如不爆稍則難愈,宜多灸百余壯,無不愈者。
便毒
便毒,一名跨馬癰。此奇經沖任為病,而癰見于厥陰經之分野。其經少血,又名血疝,或先有疳瘡而發,或忽然起核疼痛而發,皆熱郁血聚而成也。初發宜疏利之即散;成膿后如常用托里內補之藥。
便毒是厥陰濕熱,因勞倦而發,用射干三寸,以生姜煎,食前服。得行二三次立效。凡射干用開紫花者是。
便毒者,生兩腿合縫之間也。歸尾 白芍 金銀花 天花粉 白芷梢(各一錢) 木鱉子(十個)僵蠶(二錢) 大黃(三錢) 芒硝(二錢) 穿山甲(三片,土炒。)上銼一劑,好酒二碗煎至一碗,次入硝黃再煎二沸,連藥罐露一宿,五更溫服,濃蓋出汗,利一二次即愈。
神奇散 治便毒魚口。
穿山甲(三片,土炒) 木鱉子(去殼三個) 牡蠣 大黃(各三錢) 黃連 黃芩 黃柏金銀花 連翹(各一錢半) 黃蠟(三錢。)上銼一劑,酒、水各半煎,空心服。
斑白散斑蝥(去翅、足,炒,一錢) 白芷(八分)上共為細末,每服六分,空心黃酒送下,即刻立效。
龍膽瀉肝湯 治肝經濕熱、或囊癰便毒、下疳懸癰、腫痛 作、小便澀滯,或婦人陰癃癢痛,或男子陽挺腫脹、或出膿水。
龍膽草(酒洗炒) 澤瀉(各一錢半) 車前子 木通 黃芩 生地黃(酒拌) 歸尾(酒洗) 山梔上銼一劑,水煎,空心溫服。
便毒潰破,即魚口瘡也。大黃(二錢) 僵蠶 穿山甲(炒成珠) 五靈脂(炒。各一錢) 金銀花(二錢)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空心,黃酒送下。
立消散 治魚口便毒。大蝦蟆一個,剝去皮,連腸搗爛,入蔥五錢再搗,敷腫處,卻用皮覆貼其口。
下疳
下疳者,陰頭腫痛而生瘡也。(乃厥陰肝經主病,宜:)防風 獨活(各六分) 連翹 荊芥黃連 蒼術 知母(各七分) 黃柏 赤芍 赤茯苓 木通 龍膽草(各九分) 柴胡(一錢半)甘草梢(三分) 上銼一劑,燈草二十四根,水煎,空心熱服。如有便毒,量人虛實,加大黃一二錢。
涼血解毒丸(先服升麻葛根湯發其毒,毒出后,服此丸即愈。不必服輕粉之類。)苦參(八兩) 黃連(四兩) 連翹 牛蒡子 生地黃 白芷(各二兩) 防風 石膏(各一兩)大黃(二兩半)上為末,荊芥湯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溫水送下。
下疳外治之藥珍珠散 治下疳瘡如神。
枯白礬 雄黃 珍珠 黃柏 官粉( 過,各等分)上為末,以米泔水洗瘡,令凈后擦藥。
治疳瘡蝸牛(焙干一錢) 枯白礬(一錢)上為細末,濕則干摻,干則以香油調,敷上即愈。
治下疳(并玉莖蝕子也長出來如初,止少元首,就是舌頭被人咬去,抹上藥也長全有效。)黑鉛五錢化開,即投汞二錢五分研不見星,入寒水石三錢五分、真輕粉二錢五分、好硼砂一錢。
共為極細末聽用。如遇此患,用蔥、艾、花椒熬水洗患處;若怕洗,將湯入瓶內,將龜頭向瓶口熏之,止了痛再洗試干,摻上此藥。若治舌咬去,先以乳香、沒藥煎水口噙,止痛后,上藥即長也。
洗疳湯川楝子 黃連 瓦松 花椒 艾葉 蔥根。
上銼各等分,煎水傾入盆內,用青布展洗瘡上,立效。
治下疳用皮硝一碗、乳香、雄黃、孩兒茶各五分,入小壇內,外用干牛糞火煨熱壇,其硝自化,熏之,晚上使心口涼為度。
下疳方 抱過雞卵殼略炒為末、孩兒茶末各一錢,和勻,先用茶洗凈,后搽藥。
楊梅瘡
楊毒天泡者,風濕熱毒也。初起宜消風散毒散歸尾 川芎 赤芍 生地黃 升麻 干葛 黃芩(各一錢) 黃連 黃柏 連翹 防風(各八分)羌活 金銀花 甘草(各五分) 蟬蛻(二個) 初服加大黃(二錢)、芒硝(一錢半,通利惡物去凈后勿用。)上銼一劑,水煎熱服。
毒發出宜二十四味風流飲防風 荊芥 連翹 白芷稍 歸尾 川芎(上部瘡多宜焙用) 赤芍 黃芩 黃連 梔子 地骨皮五加皮 白鮮皮 木通(下部瘡多宜焙用) 木瓜 苦參 金銀花 皂角刺 薏苡仁 蟬蛻 僵蠶 黃柏白蒺藜 甘草 土茯苓(白實者三斤),瘡痛加羌活、獨活;體弱加人參、茯苓,去梔子。
上銼作五十劑,每日服二劑,水煎。忌牛肉、燒酒、鹽宣炒過,食則不生癬。
茯苓湯土茯苓(四兩,搗汁) 桔梗 防風(各一兩) 乳香 沒藥(各五分)上銼,水五碗,煎至三碗,溫服。一日服盡。忌茶水諸物,五帖全除。忌鐵器。
茯苓糕 治楊梅瘡毒。
土茯苓(去粗皮為細末一斤) 白蜜(一斤) 糯米粉(一斤) 三味和勻,蒸糕食之。常以茯苓煎服當茶吃,不可飲茶水。
雄黃敗毒丸雄黃 朱砂 輕粉 孩兒茶(各一錢) 苦參(一兩凈末)上為細末,粳米飲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湯送下,日進二服,口噙綠豆湯。
遺毒為患,宜香螵湯 治楊梅,筋骨疼痛久不愈者立效。
茜草 麻黃 烏藥 細茶 魚螵(三錢,用項麻同炒成珠) 槐子(炒) 花椒(各五錢) 乳香(一錢)上銼一劑,水二鐘、姜五片、蔥五根,煎至一鐘,通口溫服,二三帖即愈不發。
通仙五寶散 凡人病過楊梅、天泡、綿花等瘡,致成一切難名狀之疾;或楊梅瘡爛見骨,經年不收口者;或筋骨疼痛,舉發無時;或通身疙瘩不消;或手足皺破出血;或通身起皮發靨,好一層起一層;或赤癜、白癜,鵝掌風癬;或皮好骨爛、口臭難當,及年久 瘡不愈;一切頑瘡惡毒并皆治之。
鐘乳粉(三分) 大丹砂(二分) 琥珀(五厘) 冰片(五厘) 珍珠(二厘半)上為細末,每服五厘,另入飛白霜二分半,炒過合作一服,每一料分作十二帖,每一日用土茯苓一斤,水煎作十二碗,去渣,清晨只用一碗,入藥一帖,攪勻溫服。其茯苓湯須一日服盡,不可別用湯水并茶,日日如是。服盡一料,至十二日即愈。或有不終劑而愈者。如病重,須再服一料,無不愈也,百發百中。忌雞、鵝、牛肉、房事,服藥完不忌。(此方乃王范泉游廣東傳來,極真,治楊梅瘡乃天下古今第一仙方也,幸寶之寶之!)西圣復煎丸 治楊梅瘡后,腫塊經年,破而難愈,以致垂危。百方不效,用此如神。
(此方乃扶溝寶林僧傳,殊效。)乳香 沒藥 兒茶 丁香(焙。各一兩) 阿魏 白花蛇 血竭(各四錢,俱為末) 白面(炒,一斤)蜂蜜(煉熟,六兩) 香油(四兩,煎熟) 棗肉(水煮去皮核)上共一處為末,搗千余下,丸如彈子大。每用一丸,土茯苓四兩,水四碗煎至二碗,入丸煎化,去渣溫服。
茯苓餅 治遠近頑瘡、爛不斂口并治。
防風 人參 五加皮 白鮮皮 當歸 川芎 丁皮 木瓜 皂角刺 海桐皮 乳香 沒藥 金銀花甘草(各一錢) 土茯苓(半斤)上共為細末,將藥末四兩對麥面四兩,水和一處作餅,焙干熟用,不拘時。外將細粗末煎作湯飲,以瘡好為度。
楊梅天泡愈后,疤痕紅黑,用大黃、白礬二味等分同研,擦患處,其痕即去,色亦如舊。
玉脂膏 治楊梅愈后,發出鵝掌風癬起白皮,去一層發一層,久不愈者。
牛油 香油 油 黃蠟(各一兩,化開待溫入) 銀朱(一兩) 官粉(二錢) 麝香(五分)以上三味為細末,入油內攪勻,火烤癬令熱,將藥搽上,再烤再搽即效。
秘方 治楊梅瘡。
官粉二錢,入一文錢豆腐,將粉摻于內,重湯煮食,立瘥。
灸法 治楊梅瘡。
初起那一個,灸三五壯后不再發。
瘡
瘡腫痛者,風熱溫毒也。荊防敗毒(方見癰疽。)三香膏 治遠年近日,一切 瘡潰爛至骨疼痛。
乳香(二錢) 松香(三錢) 共為細末,用香油調,用包棕子的箬葉薄者密密刺孔,將藥攤其上,用箬葉貼患處,藥居中上,用完箬葉蓋之,帛扎住,當時止痛生肌。
黃柏散 治 瘡濕痛及遍身熱瘡。
黃柏(一兩) 輕粉(三錢) 共為末,用豬膽汁調涂。濕則干摻。
瘡膏 并治杖瘡。
古鍛石 枯礬(各二錢) 乳香 沒藥 血竭(各一錢半)上為細末,用桐油一半、香油一半。先用槐花一合入內煎黑,濾去渣后,入松香三錢煎沸,又濾去渣,入黃蠟五錢熬成膏,滴水不散為度,將藥末于內再熬黑色,滴水成珠即好。不問遠年、新發 瘡,先用蔥白、防風煎水洗凈敷藥。其有不平,唾津涂指,捻藥成塊,填于不平處,用油單紙攤膏貼患處,候瘡愈皮老為度。棒瘡亦然,神效。
隔紙膏黃香(研爛) 輕粉 銀朱(各五錢) 冰片(半分)上合研極細末,香油調,用油單紙攤,先以針密密刺孔,將藥攤于孔上夾于中。每貼以孔口向瘡貼。
先將蔥頭、花椒、細茶煎水洗凈瘡毒后粘貼,用布帶緊扎。夏月一日一換,冬月二日一換一洗。其臭爛不可聞者,不過五貼而愈,神效。
宜忌諸般發物。凡攤藥,看瘡大小形式攤貼。
貼 瘡方 治不拘新久 瘡,并棒瘡、疔痂,貼之即效。
花紅絹(燒灰,二分) 蛾口繭(燒灰,二分) 桔礬(一分) 珍珠(火煨,三分) 血余灰(二分)飛羅白面(一分) 官粉(二分)上研細末,用黃蠟二兩熔化入藥內,好紙攤,神效。
瘡方 五倍子炒為末,加百草霜化黃蠟入內,攤隔紙膏貼之愈。
一男子,腿患癰,服克伐之藥,虧損元氣,不能成膿。余謂托里而潰,大補而斂。若大便燥緒,用十全大補湯加麥門、五味而潤。月余仍結,自服潤腸丸而瀉不止。余用補中益氣湯送四神丸,數服而止。
(補中益氣湯見補益,四神丸見泄瀉。)鴻臚瞿少溪,兩 生瘡,漸至遍身發熱、吐痰口干、咽燥盜汗、心煩溺赤、足熱日晡益甚、形體日瘦,此腎經虛火也。用六味丸不月,諸癥悉愈;三月,瘡見平復。(方見癰疽。)
疥瘡
五疥者,干、濕、蟲、砂、膿也。(五疥者,由五臟壅毒而發也。)防風通圣散 治風熱瘡疥久不愈者。(方見中風。)仙子散 治遍身瘡疥,經年舉發者。
威靈仙 蔓荊子 何首烏 荊芥 苦參上各等分為細末,每二錢,食前溫調服。日進二服。忌發風物。
五疥靈丹 (服此可以除根。)苦參(糯米泔浸,一兩) 白芷(一倆) 白鮮皮(炒,一兩) 枳殼(麩炒) 連翹 羌活 梔子當歸 荊芥(各七錢)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滾湯下。
斷根方 治未患瘡疥之前,用此服之,永不生瘡?;蛞殉莎?,服此可保。用田螺不拘多少,煮熟,去腸屎取凈,用好酒酒酵炒熱食之,能除一身之瘡疥也,神效。
一掃光枯白礬(一兩) 硫黃(七錢) 五倍子(炒) 花椒(五錢) 砒(二分) 上為末,用香油煎雞子令熟,去雞子不用,只用香油搽瘡。
金不換 治血風瘡、癬瘡、疥瘡、蟲瘡及坐板瘡,疥癩等疾,立效。
蛇床子(五錢) 大楓子(去殼,五錢) 水銀(二錢) 白錫(一錢) 枯白礬(一錢)上各為末,先將錫化開,次入水銀研勻不見星,再入末藥、地瀝青,共搗勻搽瘡,宜干些?;驘o地瀝青,臘豬油亦可。
治疥癩瘙癢 先用藥水洗,后用熏藥被蓋熏之。
防風 荊芥 馬鞭草 白礬 花椒 苦參 野菊花上銼,水煎頻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