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科
脈:《脈經》曰:寸關調如故,而尺脈絕不至者,月水不利,當患小腹引腰痛、氣滯上攻胸臆也。寸口脈浮而弱,浮則為虛,弱則無血。尺脈來而斷絕者,月水不利。尺脈滑,血氣實,婦人經脈不利。肝脈沉,主月水不利、腰腹痛;少陰脈弱而微,微則血少。脈來至,狀如琴弦,若小腹痛,主月不利,孔竅生瘡,胃脈澀、少陰脈微而遲,微則無精,遲則陰中寒,澀則血不來,此為居經,三月一來,少陰脈滑而數者,陰中生瘡;少陰脈數,則氣淋、陰中生瘡;少陰脈弦者,陰中必挺核;少陰脈浮而動,浮則為虛,動則為痛,婦人則漏下。
婦人生死脈訣:《脈經》曰:婦人漏下赤白,且下血數升,脈急數者死,遲者生。婦人漏下赤白不休,脈小虛滑者生,大緊實數者死。婦人新生乳子,脈沉小滑者生,實大弦急者死。婦人疝瘕積聚,脈弦急者生,虛弱者死。婦人生產,因中風寒熱病,喘鳴而肩息,脈實而浮緩者生,小急者死。婦人生產之后,寸口脈焱疾不調者死,沉細附骨不絕者生。金瘡在陰處,出血不絕,陰脈不能至陽者死,接陽而復出者生。懷孕六七月,脈實大牢強弦急者生,若沉而細者死。
丹溪曰:產前脈細,小產后脈洪數者死。又曰:產前當洪數,既生而洪數如故,豈得不死。(此亦大概言之,亦有洪數而生者。)
調經
婦人諸病者,多是氣盛而血虛也。
調氣養血湯 專治婦人、室女血氣不和,胎前產后諸病。蓋婦人以血為主,殊不知血氣先不調,然后血脈不順,即生諸病。
香附米(炒,一錢) 烏藥(一錢) 砂仁(一錢) 當歸 川芎 熟地黃(姜汁浸炒。各一錢) 白芍(酒炒) 甘草上銼一劑,生姜、棗煎服,或丸或散皆可。氣痛加吳茱萸;痰盛加二陳湯全服。
婦人經水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逾不來,或一月兩來者,俱是不調之故也。
千金調經散 治婦人經水不調,或曾經小產,或帶下二十六病,腹痛口干,或發熱、小腹痛急、手足煩熱、六腑不調、時時泄血、經水不調、久不懷孕。
當歸 川芎 白芍(酒炒,各二錢) 人參 阿膠(炒) 牡丹皮 肉桂(各一錢) 吳茱萸(炒,一錢)麥門冬(去心) 半夏(姜制。各一錢五分) 甘草(五分)上銼一劑,生姜煎服。
經水先期而來者,血虛有熱也。(治當補血清熱,經自準也。)當歸(一錢半) 川芎(五分) 白芍(酒炒八分) 生地黃(一錢) 阿膠(炒,五分) 艾葉(三分)條芩(一錢) 黃芩(姜炒,八分) 黃柏(五分) 知母(五分) 香附(一錢) 甘草(三分)上銼一劑,水煎,空心溫服。
經水過期不來作痛者,血虛有寒也。(治當溫經養血,痛自止也。)當歸(一錢半) 川芎(五分) 白芍(酒炒,一錢) 熟地黃(一錢) 桃仁(二十個,去皮尖研) 紅花(三分) 香附(一錢) 肉桂(五分) 蓬術(一錢) 蘇木(一錢木通(八分) 甘草(五分)上銼一劑,水煎,空心溫服。
經水將來作痛者,血實氣滯也。(腹中陣陣作痛,乍作乍止,氣血俱實,治當行經順氣,痛自止也。)當歸 川芎 白芍 生地黃 黃連 香附 桃仁(去皮尖) 玄胡索 牡丹皮 莪術(各等分) 紅花(減半)上銼一劑,水煎,空心溫服。發熱加柴胡、黃芩。
經行著氣,作心腹腰脅疼痛者,乃瘀血也。(治當順氣消瘀,痛自止也。)當歸 川芎 白芍 生地黃 桃仁(去皮尖) 紅花 玄胡索 莪術 青皮(各等分)上銼一劑,水煎溫服。
經水過期而來,紫黑成塊者,氣郁血滯也。(治當調經順氣,經自準也。)當歸 川芎 白芍 生地黃 桃仁(去皮尖) 紅花 牡丹皮 青皮 香附 玄胡索 甘草上銼一劑,水煎服。
經水過期而來,色淡者,痰多也。(治當活血化痰,經自調也。)當歸 川芎 白芍 生地黃 陳皮 半夏(姜炒) 白茯苓(去皮) 甘草(各等分)上銼一劑,生姜三片,水煎服。
經水過期而來作痛者,血虛有熱也。(治當生血清熱,痛自止也。)當歸 川芎 白芍(酒炒) 生地黃 牡丹皮 桃仁(去皮尖) 紅花 木香 玄胡索 香附 甘草上銼,水煎溫服。
經水過多,久不止者,成血崩也。(治當涼血補血,經自止也。)當歸 川芎 白芍(酒炒) 生地黃 白術 條芩 阿膠(炒) 白茯苓(皮不用) 山梔 地榆 荊芥香附 甘草上銼,水煎,空心服。久不止者,加茅根汁磨墨同服。
經水行后作痛,氣血虛也。(治當調養氣血,痛自止也。)當歸 川芎 白芍(酒炒) 熟地黃 人參 白術(去蘆) 干姜(炒) 甘草上銼一劑,姜棗煎服。
經水去多、久不止,發腫滿者,是脾經血虛也。(治當補血健脾、利小水,腫自消也。)當歸 川芎 白芍(酒炒) 木香 熟地黃 茯苓 白術 砂仁 大腹皮 陳皮 濃樸(姜汁炒) 蘇子豬苓 木通 香附 玄胡索 牛膝(去蘆) 甘草上銼一劑,水煎溫服。
經水月久不行、發腫者,是瘀血滲入脾經也。(治當活血健脾行氣,腫自消也。)當歸 川芎 白芍 桃仁(去皮) 紅花 牡丹皮 干姜 肉桂 濃樸 枳殼(麩炒) 木香 香附牛膝(去蘆) 玄胡索上銼劑,水煎服。
經水月久不行,腹脅有塊作疼者,是血作結 瘕也。(治當調經止痛,塊漸消也。)當歸 川芎 砂仁 木香 小茴 乳香 枳實(麩炒) 濃樸(姜炒) 桃仁 紅花 牡丹皮 肉桂香附 玄胡索 牛膝(去蘆)上銼劑,水煎溫服。
錯經妄行于口鼻者,是火載血上,氣之亂也。(治當滋陰降火、順氣調經,經自準也。脈必芤澀,久而不治,乃成虛怯也。)當歸 川芎 白芍 生地黃 黃芩 山梔 牡丹皮 阿膠(炒) 犀角 白茯苓(去皮) 麥門冬(去心) 陳皮上銼一劑,水煎服。
經行身痛麻痹、寒熱頭疼者,乃觸經感冒也。加減五積散,治婦人遇經行時沿身疼痛、手足痹麻,或生寒熱頭痛、目眩等癥。根據本方去干姜,加羌活、獨活、牛膝,姜棗煎服。(方見中寒。)經水不調,或腹痛白帶,或淋瀝不止,或肌瘦者,此血氣俱虛也。
大補經湯 治婦人氣血虛弱、血海寒冷,經水不調,或時心腹疼痛,或下白帶如魚腦髓。或似米泔色錯亂不分,信期每月淋瀝不止,面色痿黃,四肢無力,頭目眩暈,肌體羸瘦。
當歸(酒洗) 白芍 香附(各六分) 川芎 熟地黃(各五分) 白術(去蘆) 白茯苓 黃 陳皮玄胡索(各四分) 人參 砂仁 阿膠(炒) 沉香(另研) 小茴(酒炒) 吳茱萸(炒) 肉桂 粉甘(炙。各三分)上銼一劑,姜棗煎服。
經驗調經湯 治婦人經水或前或后、或多或少。
當歸 熟地黃 香附(各一錢二分) 白芍(酒炒) 吳茱萸(炒) 大腹皮 紫荊皮 肉蓯蓉(各一錢)川芎 條芩(各七分) 粉草(五分)上銼一劑,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待經至之日服起,一日一劑,服至四劑而止,即經對期。
艾附暖宮丸 治婦人經水不調,小腹時痛,赤白帶下,子宮虛寒。
南香附米一斤(四兩醋浸,四兩湯浸,四兩童便浸,四兩酒浸。各浸一宿,焙干) 北艾葉(焙干搗爛,去灰,醋浸炒,四兩) 當歸 川芎 白芍(酒炒) 熟地黃(姜汁炒。各一兩) 玄胡索子(炒,二兩)甘草(生用,八錢)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米湯下,酒亦可。
調經八物丸 養血調經,如期,除赤白帶,久服立孕。
當歸(酒洗,二兩) 南芎(鹽湯浸,切,一兩) 白芍(酒炒,一兩半) 熟地黃(酒浸,二兩)白茯苓(去皮,一兩) 白術(米泔浸焙一兩) 橘皮(鹽湯洗曬,一兩) 牡丹皮(一兩) 條芩(酒炒,一兩) 玄胡索(酒炒,一兩)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淡鹽湯下;寒月酒下。
一婦人,晡熱、肢體瘦倦、食少無味、月經不行、或鼻衄、或血崩,半載矣。或用順氣、清熱等劑不應,更加寒熱,且時欲作嘔。余以為郁怒虧損,脾胃濕火,錯經妄行而然耳。遂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六味丸,各數劑,半載而痊。(方見補益。)一婦人,經行遇怒,其經即止,甚則口噤、筋攣、鼻衄、頭痛、痰氣搐搦、瞳子上視,此肝火熾甚。以小柴胡湯加熟地黃、山梔、鉤藤而愈,(方見傷寒。)一婦人多怒,經行旬余方止,后淋瀝無期,肌體倦瘦,口干內熱,盜汗如洗,日晡熱甚,皆由肝脾虧損,無以生發元氣。用補中益氣湯加茯神、遠志、酸棗仁、麥門、五味、牡丹皮、龍眼肉治之即痊。(方見補益。)一婦人,經行感冒風邪,晝則安靜,夜則譫語,此熱入血室也。用小柴胡湯(方見傷寒)加生地黃治之頓安。但內熱頭暈,用補中益氣(方見補益)加蔓荊子而愈。后因怒惱寒熱、譫語、胸脅脹痛、小便頻數、月經先期,此肝火血熱妄行。用加味逍遙加生地黃而愈。(方見婦人虛勞。)
經閉
婦人壯盛經閉者,此血實氣滯,宜專攻也。
通經丸 治經閉并干血氣。
斑蝥(二十個,糯米炒) 大黃(五錢) 桃仁(四十九個)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下五七丸;甚者十五丸。如血枯經閉者,四物湯送下。
通經甘露丸 治婦人經血不通,崩漏腸風,赤白帶下,血氣五淋,產后積血,男女五勞七傷及小兒骨蒸勞熱,夫婦陰血陽精不交,諸疾神效。
大黃(四兩,用頭紅花四兩,入水取汁浸一日,不用紅花;四兩,童便入鹽二錢,浸一日取出曬干,不用童便;四兩,用好酒浸一日,令軟,切片如杏核大,曬干,入巴豆,去皮,三十五粒,同炒黃色,去巴豆不用;四兩,用當歸四兩,入淡醋浸一日,曬干,不用當歸) 上四分共合一處,入南木香二兩、百草霜五錢,共為細末,以當歸、醋紅花水煮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溫酒下。
反經丸 治婦人經閉不通,不論新久。
乳香 沒藥 孩兒茶 巴豆(去殼) 蔥白(各五分) 斑蝥(五個)上為末,共搗為丸,綿裹三層,系放筒上,將線系住,送入陰戶內三四寸許,俟一炷香時,經水即下。
一粒仙丹 治婦人干血癆,并赤白帶下,種子如神。
巴豆(一百二十個,去殼,用新磚一塊,將豆紙包放磚上,捶去油,令凈如面白,方好用) 斑蝥(六十個,去翅足為末) 穿山甲(五錢,油煎過,為末) 皂角(一兩,刮粗皮,火炮為末) 苦葶藶(末,一兩)大黃(末,一兩)上合一處,以棗煮,去皮、核,丸藥如彈子大。用綿繭張開裹藥在內,穿入三寸竹簡上,頭后仍留系二三寸余,挽一轉,不令藥氣出外。用時先以溫水洗陰內,令潔凈拭干;卻以蔥汁浸濕藥頭,送入子宮極深處整一日一夜取出,藥不用。此藥用后,少間耳,冷氣下行,發寒發熱如傷寒之狀不怕,飲食任意食用無妨,半日即通,或鮮血,或死血,一切惡物悉下。忌生冷發物。自此,子宮和暖而交媾則有孕矣。
婦人虛弱經閉者,此血脈枯竭,宜補,經自通也。
通經調氣湯 治婦人經閉虛弱者。
當歸(酒洗) 川芎 白芍(酒炒) 生地黃(酒浸) 香附(童便炒,各一兩) 牡丹皮(八錢)柴胡(六錢) 黃柏(酒炒) 知母(酒、童便炒,八錢) 黃芩(酒炒,六錢) 牛膝(去蘆酒洗,八錢)桃仁 紅花(二味量入)上銼作十劑,水煎,空心一服,臨臥一服。
牡丹皮湯 治室女經閉,咳嗽發熱。
牡丹皮(一錢半) 當歸(一錢半) 川芎(八分) 白芍 生地黃 陳皮 白術 香附(各一錢) 柴胡黃芩(各一錢) 甘草(四分)上銼一劑,水煎服。
養真湯 治婦人經閉不通,臍下一塊,已經三載,顏色如故,百藥無功。服此數劑經行,又投數服而塊消矣。
當歸(酒洗) 川芎 白芍(酒炒) 益母草 香附(酒、醋、米泔、童便同浸,炒) 熟地黃(姜汁炒)山茱萸(去核) 白茯苓(去皮) 梔子(炒) 小茴(酒炒) 陳皮(各等分)上銼六劑,水煎服盡。經通后,此作丸服。
六味地黃 治婦女經閉發熱或咳嗽等癥。
婦人半虛半實經閉者,宜攻補兼施也。
通經湯 治婦女經閉者。
當歸 川芎 白芍 生地黃 大黃 官桂 濃樸 枳殼 枳實 黃芩 蘇木 紅花 烏梅上銼一劑,姜棗煎服。
調經養血丸 治婦女經脈不行或不調,或前或后,赤白帶下,久不成孕。服此有孕,任服。
香附(十二兩,酒、醋、鹽湯、童便各浸三日,取出,炒) 當歸(酒洗) 白芍(酒炒。各二兩)川芎(一兩) 生地黃(酒洗,二兩) 茯苓(去皮) 白芷(一兩) 牡丹皮(酒洗,二兩) 干姜(炒,一兩) 肉桂(一兩) 紅花(一兩) 桃仁(泡去皮、一兩) 玄胡索(六錢) 沒藥(一兩)半夏(香油炒,一兩) 甘草(蛤粉炒成珠,一兩) 小茴(炒,三錢) 莪術(煨,醋炒,五錢) 阿膠(炙,五錢)上為末,醋糊丸。每服八十丸,空心,白湯、黃酒任下。
婦女經閉有積塊者,宜養血破積也。
四物調經湯 治婦女或十五六歲經脈不行,日夜生寒熱, 手足麻痹,飲食少進,頭痛惡心嘔吐,腹中忽然結一塊。沖動痛者宜。此誤食生冷感而致也。
當歸(酒洗) 川芎 白芍(酒炒) 柴胡 枳殼(去穣麩炒。各八分) 黃芩 熟地黃(酒浸) 陳皮莪術(醋炒) 三棱(醋炒) 白術(去蘆) 白芷 小茴(鹽水炒) 玄胡索(各五分) 香附(童便炒,一錢二分) 青皮(麩炒) 砂仁 紅花 甘草(各四分)上銼一劑,生姜三片、蔥白三根,水煎溫服。若有塊不通,須與調經丸間服;遍身疼痛加羌活、獨活;咳嗽加杏仁、五味子各五分;肚痛加炒干漆七分,瘧疾加草果、常山;泄瀉去枳殼,加肉蔻。
調經丸當歸(酒洗,二兩) 川芎 熟地黃(姜汁炒) 青皮(麩炒) 陳皮 枳殼(去瓤炒) 白術(去蘆)濃樸(姜汁炒) 小茴香(炒) 艾葉(去筋,各一兩) 香附(醋炒,五兩) 三棱(煨醋炒) 莪術(煨醋炒) 砂仁 白芷 牛膝(去蘆,酒洗) 玄胡索(各一兩) 粉草 琥珀(各五錢,另研入)上為末,醋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米湯下,酒亦可。若肚痛加蒼術、白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