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辛部 去亂界治太平(3)
書名: 大同書作者名: (清)康有為本章字數: 4608字更新時間: 2015-12-26 18:10:28
競美
一、為公眾進化計,大同之世,室屋、園囿、農場、工廠、商業、鐵路、電線、汽船皆出于公,既無競爭,何肯以良,何肯進上?必將坐聽其弊,其害又甚大,此不可無以鼓舞之也。其道令各度小政府主持一切,若養人十院如何加益,公屋之如何而加精美偉麗,公園之如何而加新趣樂心,音樂院、美術館、動植園、博物館如何而加美妙博異,農工如何而改良獎勵,橋梁、道路、鐵道、汽船在各度境內如何加其安樂華妙,公政府許其于本境商場售貨及其本境鐵道、汽船、飛船、郵政收費聽其酌加,以為興起、改良、增進之計。各度境內小汽船、電車,皆歸于本度政府專利自辦,以為興起、改良、增進各事業之費。但其時自行車多,馬車亦無幾耳,故不得不以商業、鐵路、郵政各費聽其議加。凡此汽船、馬車之收費,商業、鐵路、郵政、電線之加費,皆由各度本境人公議,遍傳電話于各農場、工廠、商店及十院執事之人,凡境內有獨立權者皆預焉,從其多數而行之。蓋商貨之售,鐵道、電線、郵政、汽船、馬車之收費,其貴賤多少,皆境內人受之,益則公益,損則公損。茍境內各人皆甘愿物價微涌,收費微昂,而得十院及公園、公屋、公音樂、美術、動、植物園、博物院、舟車、道路、橋梁之奇精新妙,則涌貴者乃其人民之自愿,非由公政府之暴政,安得不昕之。夫所私損者步,所公益者多,凡人民亦孰不踴躍以聽,以期鄰度之稱美仰望乎!公政府之民部,于各度中有尤為日新進上者,則贈徽章于其度,公獎其公民,于歲中列表,等其高下而榮異之,或合各度行賽會,賽其高下。各度人民私益、公榮一舉兩善,誰不愿稍涌毫厘之價以得巨資,其于率作興工,增美釋回,固甚易易。各度各自為之,各自競上,則室屋、園囿、農場、工廠百物,安有患其坐敝不進,退化不改者哉!若夫鐵路、汽船、飛船不能分度界,乃全為公政府之物,其有新式妙術增進者,公議院與全地人民傳電話而公議之,稍加物價及運輸收費,亦不過以眾人之力為眾公益,所以私損少而公益大,亦孰不愿,豈患其不能改良哉!
獎智
一、為獨人進化計,當太平之時,人人皆作工而無高下,工錢雖少有差而相去不能極遠,則人智不出,器用、法度、思想、意義不能日出新異,則澀滯、敗惡,甚且退化,其害莫大焉。欲防其弊,即對其害而矯之。當太平時,特重開人智之法,懸重賞以鼓勵之,分為四科:一曰新書科,有能作新書為昔所無者,不論農、工、商、鐵路、電線、郵政、汽船、飛船學、法政、教藝、樂理、醫、氣、力、形、質、聲、光、數、電皆可。其新書分三等:第一曰新理,以理能推所以然也;第二曰新術,以術有法可尋者也;第三曰新益,有益于人道者,蓋理與術窮極造化,該括天人,而奧深或遠于人道;新益者即切于人道者也。創新理者為圣哲,創新術者為慧巧,創新益者為明智。一曰新器科,大之若今之鐵道、電線,小之則百器皆是,以有益助進化為主,差其所益公私大小而為等。一曰新見科,凡天文之星氣,地層之礦質,通鳥獸之語而訓用之,考醫藥之物而化用之,及一切人世未出之物、未有之事皆是,以其大小、深淺定其等焉。一曰新識科,因舊有之物質、物品、物理而薈萃貫串、擇精去粗而成之,政、教、藝、樂皆然。公政府設獎智院,專任鼓舞、勸導、鑒定之事,每州設分院,各度小政府皆設一局,小者由各度小政府鑒察而特許之,大者呈各州分院或公政府總會鑒察而特許之。其制新器,著新書,發新見,若力不足,則公助之,或公出資優養其人為之。其獎智院設各科學士、博士,由博士大眾公鑒之,鑒定而頒發其特許之賞,差其高下以為賞之等。其賞有名有實,名者榮銜也,實者金錢也。其理之精奧偉大者其名高,其事之切實益人者其實厚。凡名譽之賞,能創新者公贈徽章,謂之智人,每一次創新則得一次智人徽章,積十次則為多智人。其創新之卓絕者則為大智人,積十次卓絕之創新則為上智人,其尤為卓絕者則為哲人,其卓絕而不可思議者則為圣人。圣人、哲人不為定例,遇有其人,公議同服,則眾上其徽號。凡得是名譽者,眾共尊禮加敬之。其創新之輕重大小,皆有比例之定格以為等,積次積等而比較之以為其位之高下。凡學士必由多智人選出,博士必由大智人選出,圣人、哲人必由上智人選舉。故其時之智人猶今之秀才也,多智人猶今之舉人也,學士猶今之進士也,大智人猶今之翰林也,博士猶今之鼎甲也,其上智之號猶今之狀元也,圣人則曠年累世而后一遇其人而得為之。大約圣、哲之號多于死后公推焉。其賞金則與名位不同。凡名位略從同,茍非卓絕,皆為智人而已。而賞金則分析級數甚多,可至千百等,以益于人用之多少為差;然雖至下等者,賞金亦必極多,俾其人富而更易創也。略以千金為至下位,自此等而上之千級,凡至百萬焉。大智又有歲賞焉,亦自千金至百萬之千級以為歲俸,終其身而后上。智人徽章用圓形,繡其所創之物:其大智虛理不能繡者繡以月,為蛾眉、弦、望之形;至十次則為上智,繡以滿月,哲人則繡以日;若圣人則繡大日繞以群星,如天焉。凡領徽章多者,則盡懸之于身及背,猶不足懸,則及于手足;其大智以上之徽章,則懸之于冠。其死也,有功德于人而人思之者,則鑄其像,以其創新之次數為其級數,級皆用圓。其為大智之章,則用他式,亦視其次數為層數;其別領得仁人徽章者,亦按其次數為級數,級則用方。按其領章之年,為其級數方圓之次第;其領得大仁人之章者,亦用他式,亦按其領章之年以為次第焉。凡各度獎智局,聚全度之學士、博士而為公鑒員,然每業、每學皆設專員以司之,而余人以時與議焉,可以賞智人徽章。其全州獎智分院,則必博士乃得為公鑒員,全州博士盡與焉,亦各設專業、專學之司,而余人以時與議焉;其大智之賞必于是,學士之號必于是,各度小政府無是權也。其公政府之獎智局,聚全地博士之盛名者為公鑒員,各業、各學皆設專司,而余人以時與議焉;其圣哲之位號必于是公議,其上智之章號亦于是領之,博士之號亦于是推之,各州皆無是權也。凡始創新者隨時呈進,頒賞贈號亦隨時;若學士、博士位號,則每年論定一次,無額,惟其才;哲人、圣人則俟有公舉者,無年限。當是時,舉全地之人,聰明雋秀之士,心思才力之用,日夜研究之事,行游采訪之意,皆創新之是圖,無他志焉,無他思焉。茍得名號,則佩戴圓章,榮尊于世,領獲巨金,行樂于時,富貴迫人,迥非疇昔,有若今者之考試求科第者焉,其得則如今登第,有若升天;其失則如今下第,有若墮淵。蓋太平世無所競爭,其爭也必于創新乎,其競也必在獎智乎!智愈競而愈出,新愈爭而愈上,則全地人道日見進化而不患退化矣。賞金既巨,又有歲俸,無力者又有公助或公代辦而優養之,則新器之出不患不多,又不患無有力者之爭購,于是銷流矣。既有賞金、歲俸之富,則公室之外,不患無私宅矣。其它車馬、衣服、什器之瑋瑰奇麗與室屋之偉麗,自并起競爭而不患其漸趨簡陋矣。太平世人無國爭、兵爭之苦,無仰事俯畜之憂,無祭祀、祠墓之事,無疾病之虞,無身后之計,每日作工數時之暇皆是余閑,魂清體健,比之今人,思精慮密,神閑氣足,何止千萬億倍,而又有榮名巨金以驅策之,當是時之人,惟有日思創新而已。夫以其人境遇、神明之優飽,又當圖書、器質之精備,而又有巨金、榮名驅策,則全地聰明睿智之士,日盡其心思才力以思創新,其新理、新器、新術日出而無可涯量,精奇而不可思議,其視今者之制作,何止極恒河沙倍也,蓋猶天人之視五濁世也,豈復今亂世之人所能思議哉!其進化之速,一日千里,豈猶患其退化哉!
獎仁
當太平之世,既無帝王、君長,又無官爵、科第,人皆平等,亦不以爵位為榮,所獎勵者,惟智與仁而已。智以開物成務、利用前民,仁以博施濟眾、愛人利物,自智仁以外,無以為榮。當是時,人無父母、妻子,無族姻之養恤,無祭祀、祠墓之費,無疾病之虞,無身后之計,一人而得百重金或千百萬重金,或歲有百十一萬賞俸,將何用之?是時人不為奴,不得有妻,同時不能多男女之交,屋宇不待大,寶玩古器多藏于公,除遠游外,兒無以為用多金之地。然則得金無用,而又有仁人之榮號、徽章以鼓舞之,故其時人惟有好施舍而已,不止其性之善也,亦其俗制使然也。夫一人善射,百夫決拾,眾人好施,則風俗隨之。公政府于是設獎仁院,以勵慈惠之事。各州則有獎仁分院,各度小政府有獎仁局,司施舍慈惠之事而獎其位號。凡有仁惠之事,皆公贈仁人之號,差其仁惠之大小以為之等。凡其等高下,論次數為序,以多為貴;積領十次則為上仁人,積領五十次者為大仁人,積領百次者為至仁人,其或公德殊絕者則為大仁人,積領大仁十次則為至大仁人,其尤殊絕者則為大人天人,此兩號待之公議,不常贈。
凡人本院、育嬰院、慈幼院、養老院、醫疾院之看護人,考終院執事人,領有完業無過執照者,皆得贈仁人之號,其賞金視其執照之功大小以為差,以千百金為度。其產母皆贈仁人之號,高一等。其醫院醫生積歲無過者,皆贈仁人之號;其等數、賞金皆視其功以為差,每歲或三歲一定之;其有過者扣除仁人之號。其賞金可自百千至百萬,或加歲賞焉。蓋野蠻之世以殺人為事,最重為兵;太平之世以生人為事,最重為醫,故其賞之厚亦同之。其醫人尤多而有效者,可驟贈大仁人,其賞金尤重焉。其十院執事人及諸學教習,皆三歲考之,其完課無過者,皆得贈仁人之號,其等類高下,賞金多少,皆視其功以為差;其有過者,扣除仁人之號。其賞金可自十百至千萬。其為官者,積歲有功,獎勵亦同;小功德則為仁人,大功德則為上仁人,功德殊絕則為大仁人、至仁人;其有過者扣除之。其施舍者,亦視其功德之大小高下以為差,皆有格焉,或積累焉,以定仁人、上仁、大仁、至仁之號。當大同之世,人人皆不饑寒,人人皆少疾病,人人皆入學校,雖欲施甚難。其所施舍者,多贈學校之圖書,多贈人本院、育嬰院、慈幼院、恤貧院、養老院、醫疾院之費用,多建園林,多置樂院,多修橋梁,多通道路而已,而以辟山鑿荒為功德之尤大者。譬若里息勃斯之開蘇彝士河,則一舉而可為大仁人、至仁人矣,此宜贈金千萬者也,且可公議為大人矣。
凡仁智兼領而有一上仁或多智者,則統稱為善人。上仁多智兼領者,則統稱為賢人。上仁多智并領而或兼大仁或兼大智,則為上賢人。大智大仁并領,則統稱為大賢人。大智大仁并領而兼上智者,則可推為哲人。大智大仁并領而兼至仁者,則可推為大人。上智至仁并領而智多者,則可推為圣人。仁多者則可稱為天人。天人、圣人并推,可合稱為神人。
凡議事之位,則以職為序,其宴會公集之位次,悉以仁智之等為序。蓋太平之世,尚德不尚爵也,所以使人勉于道德而化其美俗也,所以使人化于慈祥而盡于公德也,所以使人增其靈明而收其公益也。
然雖有神圣,尊之亦有限制,以免教主合一,人民復受其范圍,則睿思不出而復愚矣。即前古之教主圣哲,亦以大同之公理品其得失高下,而合祠以崇敬之,亦有限制焉,凡其有功于人類、波及于人世大群者乃得列。若其僅有功于一國者,則雖若管仲、諸葛亮之才,擯而不得與也;若樂毅、王猛、耶律楚材、俾士麥者,則在民賊之列,當刻名而攻之,抑不足算矣。若漢武帝、光武、唐太宗,皆有文明之影響波及亞洲,與拿破侖之大倡民權為有功后世者也。自諸教主外,若老子、張道陵、周、程、朱、張、王、余、真、王陽明、袁了凡,皆有影響于世界者也。日本之親鸞,耶教之瑪丁路得,亦創新教者也。印度若羯摩、富蘭那、瑪努與佛及九十六道與諸雜教之祖,歐、美則近世創新諸哲,若科侖布、倍根、佛蘭詩士,凡有功于民者皆可尊之。
當太平之世,人性既善,才明過人,惟相與鼓舞踴躍于仁智之事;新法日出,公施日多,仁心日厚,知識日瑩,全世界人共至于仁壽極樂善慧無邊之境而已,非亂世之人所能測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