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乙部 去國界合大地(3)

  • 大同書
  • (清)康有為
  • 4712字
  • 2015-12-26 18:10:28

俄之再興,服喀利尼及諾弗哥羅,滅欽察,并利脫發而勝瑞典,破封建而變兵制,侵略各國。意以分為五國之故,德、法、西班牙及教王共爭之,凡兩入意,五動聯軍,為二十年大戰焉。其后西班牙與法爭雄,西王加羅虜法王而割其地,又大破法、英、意及教皇之聯軍,陷羅馬都,抄掠殺虜,無所不至。又伐突尼斯。時突厥驟強,服西里亞、埃及、巴勒登,雖大敗于波斯,而破匈牙利,殺其王路易,又圍維也納,西班牙王加羅率全歐聯軍破之。突厥后攻奧,法又聯突厥與加羅戰,而加羅聯英敵之,相拒累年。又與日耳曼各國大戰,又與葡大略南洋、印度、辟南、北美洲,大戰法人,大殲突厥。于是德、荷、英、法合拒西班牙,荷蘭亦百戰拒西而獨立。于是為三十年新舊教爭,西、英、法、德迭為百戰,死人數千萬;但日耳曼死人千八百萬,人口大耗,都邑零落,土地荒蕪。荷、瑞因此自立;各邦漸圖自立,葡萄牙亦叛西班牙自立,大破西軍。先是法攻荷,英人助荷,兩破法,又大破西、奧、突厥。英又與德聯軍大敗法。瑞典之興也,大破丹麥、俄羅斯及波蘭。其后俄大彼得破瑞典,又破波斯、突厥、波蘭。近百余年,奧女王結俄、法、英,與普非特力大戰,號七年之役,而普遂強。

及拿破侖起,三年間破意大利,并倫巴國;侵奧而再破之,虜教王,平埃及。攻西里亞。雖海軍為英將鼐利孫所破,又與英、奧、俄、突、柰波里五聯軍戰。及為帝,破奧、俄之聯軍,取柰波里,覆巴泰非,滅西班牙、葡萄牙,與英大戰,大破奧而割其它,且并荷蘭。后以五十五萬人攻俄,死者三十萬。各國皆反擊法軍而復立其后,殲法軍于滑鐵盧而流拿破侖,兵禍乃止,然歐人死五百萬。故夫亞歷山大、嬴政、摩訶末、成吉斯、拿破侖者,皆古今命世之雄,而殺人如麻,實莫大之民賊也。

近年俄大舉攻突,英、法大戰俄而救之。意各國內攻,遂圖統一,聯法破奧,戰禍十一年而后成。其后奧、普聯擊丹麥,大破之。普、奧各以三十萬人大戰,普大破奧;而奧又以八萬人大破意。德兵八十五萬破法兵三十二萬于師丹,焚其全城,圍巴黎百日。俄復攻突,大戰三年。統歐洲自羅馬以還,大戰八百余,小戰勿論,其膏涂原野,慘狀何可言耶!

印度自上古日王、月王相爭千載,戰云已慘。其后日王并吞為一;后復分立而阿育王統一之,敗割于馬基頓王。至漢時,巴迦膩王統一之,皆經無量大戰而后定。各國復分立互攻,而回教得全破滅之,所過屠戮,殺人無算,焚毀寺廟城邑不可紀極。帖木兒復入,陷北印度,復拒于印人,而五世孫婆伯兒復滅全印。及近世英、德交爭之,印人背蒙古而各立,凡二百余國,自相剪伐,遂為英滅。印人二十六萬兵,一夜起而盡屠英人。血戰兩年,死人二千萬,卒為英有,其戰禍至烈矣。

凡此皆就文明之國言之,兵禍之慘劇已如此矣。若夫非州、巫來由諸蠻,南、北美諸土番無文字可考者,其戰禍之劇,更不待言;觀亞齊之人見異族人即殺之,可以推矣。有國競爭,勢必至此。故夫有國者,人道團體之始,必不得已,而于生人之害,未有宏巨碩大若斯之甚者也。愈文明則戰禍愈烈。蓋古之爭殺以刃,一人僅殺一人;今之爭殺以火以毒,故師丹數十萬人可一夕而全焚。嗚呼噫嘻,痛哉慘哉,國界之立也!

欲去國害必自弭兵破國界始

夫以有國對立,兵爭之慘如此,人民之涂炭如彼,此其最彰明較著矣。若夫竭民力以養兵,糜費無量,驅人民以為兵,失業無量。雖有仁人義士,不得不各私其國,故其心志所注,識見議論皆為國所限,以爭地殺人為合大義,以滅國屠人為有大功,勒鼎刻碑,鑄像作史,大號于天下后世,以自夸炫,不知其為屠伯民賊也。養成爭心,養成私心,于是褊陿殘忍之論視為宜然,實如群犬之相搏,猛獸之相噬,強盜之劫掠耳。積成為義,則其烈禍中于人性,根種相傳,展轉無已,故其爭殺之亦無已。世界人類終不能遠猛獸強盜之心,是則有國乎,而欲人性止于至善,人道至于太平,其道相反,猶欲南轅而北其轍也。

古之仁人哀之,亦多為弭兵之論,蓋自宋子罕、晉趙武、楚屈建已創行之,而希臘各國亦嘗舉行。近者弭兵之會日盛,其余各國凡訂和約者,皆本自弭兵之義。然而國界未除,強弱大小相錯,而欲謀弭兵,是令虎狼食齋茹素也,必不可得矣。故欲安民者非弭兵不可;欲弭兵者非去國不可。是故國者,在亂世為不得已而自保之術,在平世為最爭殺大害之道也。而古今人恒言,皆曰天下國家,若人道不可少者,此大謬也。今將欲救生民之慘禍,致太平之樂利,求大同之公益,其必先自破國界去國義始矣。此仁人君子所當日夜焦心敝舌以圖之者,除破國界外,更無救民之義矣。

雖然,國者,人民團體之最高級也,自天帝外,其上無有法律制之也。各國私益,非公法所可抑,非虛義所能動也。其強大國之侵吞小邦,弱肉強食,勢之自然,非公理所能及也。然則雖有仁人,欲弭兵而人民安樂,欲驟去國而天下為公,必不可得之數也。

然則欲弭兵而去國,天下為一,大地大同,豈非仁人結想之虛愿哉?然觀今之勢,雖國義不能驟去,兵爭不能遽弭,而以公理言之、人心觀之,大勢所趨,將來所至,有必訖于大同而后已者。但需以年歲,行以曲折耳。孔子之太平世,佛之蓮花世界,列子之甔甀山,達爾文之烏讬邦,實境而非空想焉。

國界自分而合乃大同之先驅:夫國界進化,自分而合,乃勢之自然。故自黃帝、堯、舜時為萬國,至湯三千國、武王一千八百國,春秋則二百余國,戰國為七國,秦則一統矣,凡二千年。馬代滅千余國而為波斯;印度之先,佛時亦千余國,阿育王乃一統之,色膩王(巴迦膩)與回教再一統之;及英繼統之。希臘十二國,歷二千年而統一于馬基頓,又統一于羅馬。羅馬盡統歐、非之眾國。若夫歐洲,封建千年,德侯三十萬,法十一萬,奧、英各一萬余,近已并一于王權。德二十五聯邦,又合為一。意以十一國合為一。俄奄亞北,法取安南、突尼斯,英吞緬甸,日并高麗、琉球。近者非洲皆瓜分矣,其小國存者,遏羅、阿富汗,皆以甌脫為緩沖耳。若埃及之屬英,摩洛哥之隸于法,已不能久矣。蓋分并之勢,乃淘汰之自然,其強大之并吞,弱小之滅亡,亦適以為大同之先驅耳。而德、美以聯邦立國,尤為合國之妙術,令諸弱小忘其亡滅。他日美收美洲,德收諸歐,其在此乎!此尤漸致大同之軌道也。

民權自下而上為大同之先驅:民權進化,自下而上,理之自然也,故美國既立,法之大革命繼起,而國隨之,于是立憲遍行,共和大盛,均產說出,工黨日興。夫國有君權,自各私而難合,若但為民權,則聯合亦易。蓋民但自求利益,則仁人倡大同之樂利,自能合乎心,大勢既倡,人望趨之,如流水之就下。故民權之起,憲法之興,合群均產之說,皆為大同之先聲也。若立憲,君主既已無權,亦與民主等耳,他日君銜亦必徐徐盡廢而歸于大同耳。

合國有三體:今欲至大同,先自弭兵會倡之,次以聯盟國緯之,繼以公議會導之,次第以赴,蓋有必至大同之一日焉。夫聯合邦國之體有三:有各國平等聯盟之體,有各聯邦自行內治而大政統一于大政府之體,有削除邦國之號域,各建自立州郡而統一于公政府之體。凡此三體,皆因時勢之自然以為推遷,而不能一時強合者也。

各國平等聯盟之體:各國平等聯盟者,如春秋之晉、楚,權力相等,訂盟弭兵,而諸小國從之。若希臘各國之盟,近世歐洲維也納盟后諸約及俄、法之同盟,德、奧、意之同盟是也。其政體主權,各在其國,并無中央政府,但遣使訂約,以約章為范圍,即今者在荷蘭萬國弭兵之會是也。凡此聯盟之約,主權既各在其國,既各有其私利,并無一強有力者制之,忽尋忽寒,今日弭兵而明日開釁,最不可恃者也。然既各國并立,無一大力者以制之,則謀弭各國之兵爭,亦必自平等聯盟立公議會之制始矣。此聯合之據亂世之制也。

聯邦受統治于公政府之體:各聯邦自理內治而大政統一于大政府之體,若三代之夏、商、周,春秋之齊桓、晉文,今之德國是也。晉王與各聯邦王公平等,與齊、晉同,然桓、文之霸權,體未堅固;若三代之與德,則統一之體甚堅固矣。但三代及德國,皆有帝王,雖治體不同,而皆以強力為之。如德國聯邦治體,雖并許各國舉議員,而普魯士得占十七人,其余大國,若湃認則舉六人,薩遜滑敦堡則舉四人,嘻順巴登則舉三人,阿論卜公國則舉二人,其余十七國及自主市府各舉一人,而普魯士相為德意志大宰相,遂有大權;其余海陸軍、郵政、鐵路,皆歸德意志帝國統之,則大政府極有權力,但不及內治耳。聯合之后,公議會積有權力,則設公政府立各國之上。雖不干預各國內治,而有公兵公律以彈壓各國,則亦類于德國聯邦之制矣,但皆出于公舉,無帝王耳。此聯合之升平世之制也。

去國而世界合一之體:削除邦國號域,各建自主州郡而統一于公政府者,若美國、瑞士之制是也。公政府既立,國界日除,君名日去,漸而大地合一,諸國改為州郡,而州郡統于全地公政府,由公民公舉議員及行政官以統之。各地設小政府,略如美、瑞。于是時,無邦國,無帝王,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是謂大同。此聯合之太平世之制也。

聯邦合一有六難:然聯邦之事,欲于眾邦中設一中央政府以統之,其事尤難。觀美國諸州聯合之始,而虬其亞州不允矣。國俗不同,利害殊科,皆不愿合,況強大之國,無事迫之,尤難聯合。此國情難一者一也。

美自一千七百七十五年,十三州皆與盟,創成聯合政府。是時內政聽其獨立自治,其開戰、講和、通商諸大事,凡關于聯邦公共安利者,皆聯合政府主之。然聯合政府不能直轄國民也,茍非追于背英之情勢不得不合一者,則聯邦難成。觀今中美諸小共和國亦無君主,而不能聯為大邦可知也。若今各國并立,誰肯別開聯合之大政府以轄治之。此公政府之萬難開,其難二也。

且假聯合政府已成也,而能使強大諸國受其范圍,基址堅固,人心不散,其事尤難。蓋諸國各具完全無限之權力,斷不肯受人之范圍。而國勢私情,各有利害,大國利于開拓土地,商國利于獨占利權,皆萬萬不肯受制于中央政府者,如美國初立憲法聯合大政府之時,諸州尚多梗議,難于施行,其難三也。

夫國之大小不同,大國既恃其廣土眾民,不肯俯同于小國,小國亦各自主自立,不能少屈于大國,則選派議員之多寡,受用權利之同否,皆難一律。如美國創議聯合政府之先,大州小州爭論難定,其難四也。(今弭兵會爭權利同等亦然。)

及議員既定,而法例所草,尚非一二議員允許所能行,又還聽其各國立法院所公議,人多論雜,益難聽從而畫一之。如美國議院法例之初立,各州多不愿從。彌兒敦、佛郎克作報告,以十余年之力,極論聯合之義,人心大感動,尚待再歷兩年,然后次第聯成。然非有拒英之故,亦必不能成也。諸州且然,何況萬國?其難五也。

又聯合政府能結合堅固,行之數十年,而各國茍有利害不同,即復決裂。如美之以放奴一事,南北美大動兵戈,死人如麻,茍非北美之得勝,則分國久矣。合州且然,何況合國?其利害之各殊,尤為浩大,其難六也。

夫方今各國,平等對立,而欲驟期至美國、瑞士之界,固萬無可得之勢,不待言也。夫瑞士僅二十二鄉,其聯合至易至平,非天下所可學。即如美者,削去邦國而盡為自主之州郡,為聯合已成之太平世也,不可以一蹴幾也。蓋必先為德國聯邦之勢,而后可望如美之漸削邦國也。夫自冬寒徂夏暑者,必經春之溫和,乃能至焉;自平原以至山巔,必經山麓之攀躋,乃能登焉。德之聯邦,亦非能驟至。故今者大勢,必自聯合弭兵,立公議會,而后可積漸至焉。大勢所趨已見,合同之運已至,其始似甚難,其終必漸至于大同焉。

聯邦自小聯合始小吞滅始:聯合之始,萬國遽行聯合乎?抑各為小聯合而后大聯合乎?則必自小聯合始矣。小聯合之體,其始兩三國力量同等、利害同關之邦聯之,其后全地大國,成無數聯盟國之體以相持焉。今者國事權在公民,利害至明,非若古者戰國時之權在君相也,又不能以一二人之言議,因一二人之利害而變易之也。故均力均勢、相持相等,無有一國能為混一之勢。即強大如俄,專制猛進,而民義既明,數十年內,不為民主共和,亦必成君主立憲之體矣。(吾作此在光緒十年,不二十年而俄立憲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普湖县| 揭阳市| 永宁县| 白水县| 枣强县| 洛浦县| 苏尼特左旗| 葫芦岛市| 天台县| 乐清市| 铜陵市| 绿春县| 晋中市| 专栏| 上蔡县| 民勤县| 和林格尔县| 苍溪县| 东光县| 福建省| 台中县| 黑山县| 霍山县| 分宜县| 弥勒县| 方正县| 嵊泗县| 汾西县| 桂阳县| 宜春市| 万州区| 遂溪县| 应城市| 饶平县| 托里县| 伊宁县| 周至县| 南丹县| 建湖县| 拉孜县| 泗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