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乙部 去國界合大地(1)

有國之害

《易》曰:“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蓋草昧之世,諸國并立,則強弱相并,大小相爭,日役兵戈,涂炭生民,最不寧哉!故屯難之生即繼于乾坤既定之后,吁嗟危哉!其險之在前,此則萬圣經營所無可如何者也。夫自有人民而成家族,積家族吞并而成部落,積部落吞并而成邦國,積邦國吞并而成一統大國。凡此吞小為大,皆由無量戰爭而來,涂炭無量人民而至,然后成今日大地之國勢,此皆數千年來萬國已然之事。人民由分散而合聚之序,大地由隔塞而開辟之理,天道人事之自然者也。雖有諸圣經綸,亦不過固其所生之時地國土以布化,隔于山海,限于舟車,阻于人力,滯于治化,無由超至大同之域。然且帝網重重,層累無盡。古者以所見聞之中國四夷為大地盡于此矣。今者地圓盡出,而向所稱之中國四夷乃僅亞洲之一隅,大地八十分之一耳。夜郎不知漢而自以為大,中國人輒以為笑柄,若大地既通,合為一國,豈不為大之止觀哉!而諸星既通之后,其哂視蕞爾二萬七千里之小球,不等于微塵乎,而非夜郎之自大乎?然則合國亦終無盡也。國土之大小無盡,則合并國土亦無盡,窮極合并至于星團、星云、星氣更無盡也。合并國土無盡,則國土戰爭,生靈涂炭亦無盡也。今火星人類國土之相爭,其流血數千萬里,死人數千百萬而吾不知也。即吾大地大同,吾之仁能及大地矣,其能救諸星乎?然則戰爭終無有息也。吾暝思盡去諸星諸天之爭而未能也,則亦惟就吾所生之大地而思少弭其爭戰之禍而已。然國既立,國義遂生,人人自私其國而攻奪人之國,不至盡奪人之國而不止也。或以大國吞小,或以強國削弱,或連諸大國而已。然因相持之故,累千百年,其戰爭之禍以毒生民者,合大地數千年計之,遂不可數,不可議。

吾嘗觀生子矣,其母之將生也,艱難痛苦,或呼號數晝夜而未已也;及其生也,或子死母腹中而母子同死,或子足先出而子死,或以藥強下之而子出亦死,或剪臍誤而死,或撫之數日而殤死,或數月、數年、十余年而殤死。其數月、數歲、十數歲之中,子疾病之晝夜呼號,負抱拍摩,不得睡眠,或累數月而未已也。饑而分食,寒而分衣,幾經提攜顧育之艱苦,而后幸得一人之長大也。

及有國,則爭地爭城而調民為兵也。一戰而死者千萬,稍遇矢石、鋒鏑、槍炮、毒煙,即刳腸斷頭,血濺原野,肢掛林木,或投河相壓,或全城被焚,或伏尸徧地而犬狐嗥嚙,或半體傷臥而餓疫繼死。觀近者德焚法師丹之影畫,草樹粘天,山河雄郁,而火煙觸野,船樓并炸,城屋半坍,尸骸蔽地,或猶持槍窺發而后股中彈死矣。其婦女奔走流離,或屋塌煙郁而全家盡矣。雖悍夫強人,睹之猶當垂拂,況夫仁人,其安能忍!夫法民亦人也,孟子曰“率土地而食人肉”,謂之民賊而已。師丹又其小矣,若白起之坑趙卒四十五萬,項羽之坑秦新安降卒二十四萬,史文一語,讀者忘形,若將其坑降之跡演以雜劇,累一月描寫之,當無人不惻動其心,哀矜涕泗,目不忍視,耳不忍聞矣。夫以父母生育撫養之艱難如彼,國爭之慘酷禍毒如此,嗚呼,以自私相爭之故而殃民至此,豈非曰有國之故哉!

杜少陵詩曰:“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娘妻子走相送,……哭聲直上干云霄。”蓋兵役之苦,生死所關,人道所同,無間中外古今焉。

今以中國之故考之。部落相爭之始,其民未經教化,人如野鹿,性如猛獸,其爭殺之慘,可以今日非洲之黑蠻、臺灣之生番、亞齊之巫來由人例之。居室遍掛人頭,以多為貴,多則婦人愿嫁之。再進則如唐、宋滇、黔之土司,日月攻爭,不可紀極。三代之封建諸侯,即唐、宋之土司也。土司之始,如今亞齊諸酋,溪澗稍隔,無船渡之,即別立國,無量小土司并吞而后為大鬼主、都大鬼主。禹會涂山,執玉帛者萬國,《書》稱“協和萬邦”,以北五省之褊小而能容萬國,其國土之纖小可以推矣。蓋初人之始,才智有限,山川阻隔,即難相通,積漸而大實勢之無如何者也。至商湯時得三千國,至武王時得千八百國,至春秋時所余二百余國,至戰國時僅余七國,而卒混一于秦。蓋上下二千年間,由萬國漸次合并為一國,皆地勢天運人事之不能不然也。埃及、希臘、敘里亞、巴比倫之先,其部落之蕃庶各立,次第并吞,亦復同之。蓋亦至秦、漢時,羅馬乃混一全歐,其分合之大勢,并一之年限,皆與中國同,此可為進化之定理矣。印度、波斯之先,亦莫不皆然。蓋當太古酋長、土司之世及中古封建之風,國土萬千,其爭戰殺死之慘,真不可以度量算數,不可以思議測也。

太古人類之間十數萬年,其野蠻爭殺之慘,今可遙揣而不可考。今就文化已開,國土已成,人民得借國土以為保護者考之,既有此疆爾界之限,即有爭地爭城之戰,而俘戮滅亡隨之。夏、商以前不盡可考,但綜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間,晉以聯邦伐他國者四十四,各聯邦伐晉者十二;楚以聯邦伐各國四十,各聯邦伐楚者十一;齊以聯邦伐人國二十一,聯邦來伐者三;宋以聯邦伐人國者九,聯邦伐之者亦九;魯伐他國九,他國來伐六;衛、鄭伐他國者八,他國伐衛十五,伐鄭十九;吳、陳伐他國八,他國伐吳、陳皆六;蔡伐他國六,他國伐蔡六;燕伐他國二,越伐他國三:幾三百戰。其余曹、許、莒、邾、滕、薛及一切小國,從人伐而被人滅者無歲不有,及削邑圍邑者亦不計。以上皆據《春秋》言之。《春秋》無事不書,則在《春秋》外者尚不可數計也。故當春秋時文化已成,而士夫卒伍歲死于兵,膏涂原野,其慘已甚矣。

至于戰國,戰禍尤慘。今但以秦兵言之:惠文王七年,公子卬破魏,虜其將龍賈,斬首八萬。后七年,韓、趙、魏、燕、齊帥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長疾與戰,斬首八萬二千。十一年敗韓岸門,斬首萬。十三年,擊楚于丹陽,斬首八萬。秦武王四年,拔韓宜陽,斬首六萬。昭襄王六年,司馬錯滅蜀,庶長奐伐楚,斬首二萬。十四年,白起攻韓、魏于伊闕,斬首二十四萬。三十三年,客卿胡傷破魏芒卯,斬首十五萬。四十三年,白起攻韓,拔九城,斬首五萬。四十七年,白起破趙,坑趙卒四十余萬。四十九年,王龁攻晉,斬首六千,流死于河二萬。五十一年,將軍摎攻韓,斬首四萬;攻趙,取二十余縣,首虜九萬。秦始十三年,桓齮擊趙平陽,斬首十萬。其它伐魏五,伐韓、趙十八,伐楚九,伐齊伐燕三,伐蜀三,虜義渠滅之。其它滅國取城,首虜不及萬者不計;其末,王翦之用兵六十萬、李信之用兵三十萬以破六國者亦不計。但著滿紙斬首十數萬或坑數十萬之文,試想父母生子之難,而殺戮過于蟲蟻,不忍卒讀。若—一以德、法之戰有影畫以拓觀之,豈可言哉!是遵何故?有國界之故,思并吞他國之故耳。此但就秦一國言之耳。計戰國時,楚滅越、蔡、杞、莒、魯,救鄭伐鄭二,攻魯三,伐燕、齊、秦各一。魏伐趙四十八,魏伐韓四十一,魏伐秦、楚、宋、鄭、中山各二,伐翟、燕、齊各一而滅中山。齊、魏相伐九,齊伐魯、燕各三,趙一、莒一。趙伐齊、衛二,燕一。燕伐齊、趙一。韓伐魏八,伐秦、齊、鄭各三,而滅鄭;再伐宋,一救魯。其聯邦之師尤盛,韓、趙、燕、楚、齊五國之師伐秦二,齊、魏、韓三國擊秦二,而秦又與韓、趙、魏、燕五國之師擊齊,又秦、韓、魏、齊四國之師擊楚。其它韓、趙、魏三國伐楚,韓、魏、楚三國救趙,秦、魏合兵擊楚,秦、楚合擊齊,齊、趙合伐魏,皆以傾國之師為之。其時戰禍遍地,故仁人深惡而痛絕之。孟子謂為“率土地而食人肉”,謚曰“民賊”,故原本孔子大一統之言為“定于一”之說。誠深鑒于有國之禍、慘殺無窮也。

始皇既平六國,議者將行封建,李斯持不可。始皇乃曰:“天下共苦戰斗不休,以有侯王。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乃定罷封建而立郡縣。此實因孔子大一統之義,得保民息兵之宜者也。自是以后,中國一統,雖累朝之末猶有爭亂,中葉安寧率得數百年,人民得父子夫婦白首相保者,比之戰國首虜之禍,其相去豈不遠哉!及楚、漢復爭,項羽以兵四十萬、劉邦以兵二十萬滅秦,項羽坑秦新安降卒二十萬,又屠咸陽,計秦徙天下豪富十二萬家于咸陽,及秦故民必有數十萬戶,是屠數百萬人也。其它劉邦所過,亦輒屠城。劉邦亦以諸侯兵五十六萬伐項羽,為羽敗,十余萬人入泗水,十余萬人入睢水,水為不流,其慘毒更過于戰國。今視劉、項二人之爭,如兩犬狺狺,真屠伯民賊哉!項羽謂劉邦日:“天下洶洶,父子夫婦不相保者,皆為吾兩人。”然則有國有君之禍可知矣。新安之坑,咸陽之屠,試一一想象其墮坑就戮之時,痛可言哉!故爭國者,非有屠伯民賊之性如張獻忠、李自成者,必不忍為也。

西漢之末,光武破王尋、王邑兵百萬,伏尸百余里。赤眉破長安,肆意殺掠,縱燒宮室,長安無人,三輔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及董卓之亂,再遷長安,徙居民數百萬口,積尸盈路,燒洛陽宮室人家,二百里內蕩盡。既而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相攻,百官士卒,死者無數。長安城空四十余日,二三年間關中無人跡。袁紹破公孫瓚,殺死十萬。袁、曹官渡之戰,坑殺七萬。孫策擊黃祖,斬韓晞,祖士卒被殺及溺死數萬。孫、曹赤壁之戰,曹操軍八十萬,敗走死者大半。劉備為陸遜敗,七十萬兵幾盡。自余黃巾數百萬互相屠戮,及諸雄互爭,屠城破師者不可勝紀。三國時,魏伐吳五,嘗兩親征,大破吳于江陵,至王浚而滅之;四伐蜀而滅之。蜀一伐魏,諸葛則敗街亭,圍陳倉,斬王雙,拔武都、陰平,圍祁山,戰鹵城,斬張合。姜維一伐魏雍州,圍狄道、洮西、洮陽。吳一敗蜀,九伐魏,圍江夏,大敗曹休于石亭,三攻敗魏于合肥,擊廬江,伐新城敗之,孫慎襲晉江夏、汝南。總三國五十年中,三十大戰,皆傾國數十萬眾者,一分裂之禍遂至于如此。

十六國時,漢石勒入鄴,破兗,寇魏郡及頓丘,攻鉅鹿、常山、徐、兗、豫、冀、河內、襄陽,據襄國及鄴,陷廩丘、樂平、并州、浚儀、幽州,雖兩為茍晞、王浚所破,而旋殺茍晞,陷洛陽,執懷帝,屠殺無數。又陷幽、冀、并三州,又寇譙,拔東平、殺徐龕,寇彭城、下邳,陷青州、東莞、東海、許昌。劉曜則四寇長安,雖兩為索綝所敗,而卒陷北地、馮翊,陷長安,執愍帝,屠殺無數。又平氐、羌、巴蜀,斬陳安,平涼州。李雄兩破成都,陷涪而自立。拓拔猗盧破劉曜,敗宇文氏而取遼。石生攻趙河南,取司、豫、兗、徐,寇晉汝南。石聰寇晉壽春、襄陽,陶保破之。趙擊敗張駿,取河南地。石勒攻趙蒲坂,大破之于洛陽,虜劉曜而滅趙。石虎盡取秦、隴地。皆懷、愍時三十年事,而兵爭之慘劇如此,生民當其時,何大不幸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田县| 五寨县| 洛川县| 辽阳市| 永清县| 三原县| 德清县| 务川| 梓潼县| 娄烦县| 山东省| 亳州市| 东方市| 巴马| 东台市| 桃江县| 恭城| 平凉市| 辽宁省| 乌拉特中旗| 晋宁县| 北辰区| 太原市| 舒城县| 阿尔山市| 万山特区| 溧水县| 洱源县| 阿克陶县| 儋州市| 平阳县| 岳池县| 洛阳市| 鲁甸县| 固镇县| 洛宁县| 抚顺县| 盐山县| 正阳县| 乡城县| 新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