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4)
- 醫方考
- 吳昆
- 4795字
- 2015-12-26 18:09:06
小,消也。小胃者,消去胃中之痰物也。甘遂、芫花、大戟,能下十二經之濕痰,大黃佐之下行,黃柏制其辛烈。是方也,大毒之劑,攻殺擊刺之兵也,善用則治,弗善用之則亂。
故
雄檳丸
雄黃 白礬 檳榔(等分)共為末,飯丸黍米大。每服五分,食遠下。
腹中干痛有時者,蟲痛也,此方主之。
干痛者,不吐不瀉而但痛也。有時者,淡食而饑則病,濃味而飽則否也。《浮粟經》曰∶腹蟲盛者,以吐、下、驅蟲之劑加之,視人虛實可也。
冰煎理中丸
宋徽廟常食冰,因致腹痛,國醫進藥俱不效,乃召泗州楊吉老脈之。吉老曰∶宜主理中丸。上曰∶服之屢矣,不驗。吉老曰∶所進湯使不同,陛下之疾,得之食冰,今臣以冰煎藥,此以屬也。自非吉老之良,烏能主此?
敘曰∶脅者,肝膽之區也。肝為盡陰,膽無別竅,怒之則氣無所泄,郁之則火無所越,故病證恒多。今考名方三首,示大觀爾!
抑青丸
黃連(一味,茱萸湯潤一宿,曝干為末作丸)左脅作痛者,此方主之。
肝,東方木也。南面而立,則左為東矣,故左脅為肝之部位。所以痛者,木氣實也。木欲實,金當平之。以黃連瀉去心火,使金無所畏,自足以平肝,故曰抑青。此古人實則瀉其子,治之以其所水勝也。
小柴胡湯
柴胡 黃芩 人參 甘草 半夏 生姜 大棗兩脅作痛者,此方主之。
少陽膽經行于兩脅,故兩脅作痛,責之少陽。是方也,柴胡味辛而氣溫,辛者金之味,故足以平木,溫者春之氣,故足以入少陽。佐以黃芩,瀉其實也。佐以半夏,破其滯也。而必用夫人參、甘草者,恐木病傳脾,而先實其土也。用夫生姜、大棗者,調其營衛,不令經氣壅滯也。
嚴氏推氣散
枳殼 桂心 片子姜黃(各半兩) 炙甘草(一錢五分)肝氣脅痛,此方主之。
肝藏血而主怒,故病則氣血俱病。越人云∶東方常實,實則可以瀉矣,故用枳殼破其氣,姜黃利其郁,桂心能引二物至于痛處。又曰∶木香桂而柔,以故用之。乃甘草者,取其和緩之氣,以調肝木之急爾。
敘曰∶腰者,腎之府,水火之司,有生之根也。善調之,則根固而葉榮。不善調之,則根枯而葉萎。考方四首,而治腰之大者見矣。
青娥丸加黃柏知母方
破故紙(酒浸少時,略炒) 川萆 (童便浸一宿) 杜仲(姜汁炒斷絲) 黃柏(鹽水炒) 知母(酒炒) 牛膝(去蘆,各四兩) 胡桃肉(去皮,炮,八兩)蜜丸。
腎虛腰痛者,此方主之。
腎,坎象也,水火并焉。水衰,則陽光獨治,而令腎熱。火衰,則陰翳襲之,而令腎寒。
水火俱衰,則土氣乘之,而邪實于腎,均之令人腰痛也。是方也,破故紙、杜仲、胡桃,味濃而溫;黃柏、知母、牛膝,味濃而寒。溫者可使養陽,寒者可使養陰,均之味濃,則均之能走下部矣。若萆 者,苦燥之品,足以利水土之邪而平其氣也。曰青娥者,涵陽之坎也,假之以名方,明其全夫水火之真爾。
獨活寄生湯
獨活 細辛 牛膝 桑寄生(如無,用續斷) 秦艽 茯苓 桂心 白芍藥(酒炒) 人參防每服五錢。
腎氣虛弱,肝脾之氣襲之,令人腰膝作痛,屈伸不便,冷痹無力者,此方主之。
腎,水臟也,虛則肝脾之氣湊之,故令腰膝實而作痛;屈伸不便者,筋骨俱病也。《靈樞經》曰∶能屈而不能伸者,病在筋。能伸而不能屈者,病在骨。故知屈伸不便,為筋骨俱病也。冷痹者,陰邪實也。無力者,氣血虛也。是方也,獨活、寄生、細辛、秦艽、防風、桂心,辛溫之品也,可以升舉肝脾之氣。肝脾之氣升,則腰膝弗痛矣。當歸、熟地、白芍、川芎、杜仲、牛膝者,養陰之品也,可以滋補肝腎之陰。肝腎之陰補,則足得血而能步矣。
人參、茯苓、甘草者,益氣之品也,可以長養諸臟之陽。諸臟之陽生,則冷痹去而有力矣。
腎著湯
干姜 茯苓(各四錢) 炙甘草 白術(炒,各二錢)腎著于濕,腰冷如冰,若有物者,此方主之。
腎主水,脾主濕,濕勝則流,必歸于坎者勢也,故曰腎著。腰為腎之府,濕為陰之氣,故令腰冷如冰;若有物者,實邪著之也。干姜,辛熱之物,辛得金之燥,熱得陽之令,燥能勝濕,陽能暴濕,故象而用之。白術、甘草,甘溫之品也,甘得土之味,溫得土之氣,土勝可以制濕,故用以佐之。白茯苓,甘淡之品也,甘則益土以防水,淡則開其竅而利之,此圍師必缺之義也。
豬腰青鹽杜仲方
豬腰(一具) 青鹽(三錢) 杜仲(末,五錢)先將豬腰剖開,后入青鹽、杜仲于內,濕紙包裹煨熟,空心服之。
小小腰痛,此方主之。
《易》曰∶方以類取,物以群分。故豬腰可以補腰。經曰∶五味入口,咸先入腎。故青鹽可以就下。杜仲辛甘,益腎之物也。君以豬腰,佐以青鹽,則直走腎而補之矣。
七疝門第五十九
敘曰∶疝,隱疾也。證有七,七者皆有虛實。今考七方,志七疝耳。若虛實之辨,則在夫人之變通也。
七疝門第五十九
吳茱萸加附子湯
吳茱萸 生姜(各三錢) 人參(一錢) 大棗(二枚) 附子(二錢)水煎涼服。
寒疝腰痛,牽引睪丸,屈而不伸,尺內脈來沉遲者,此方主之。
故稱七疝,寒、水、筋、血、氣、狐、 也。寒疝之由,必是寒客下體,如坐于卑冷,涉于寒淵之所致也。寒氣自外入內,束其少火,郁其肝氣,故令腰痛;痛而牽引睪丸者,肝之經絡環陰器故也。寒主收引,故令屈而不伸。尺內主腰,脈來沉遲,皆陰脈也,寒亦明矣。
故用吳茱萸、附子之辛熱者以溫其寒,用生姜、大棗之辛溫者以和其氣。邪傷之后,其正必虛,人參之補,可以去其虛矣。
七疝門第五十九
升陽除濕湯
柴胡 羌活 蒼術 黃 (各一錢五分) 防風 升麻 本 炙甘草(各一錢) 蔓荊子(七水疝者,腎囊腫大,陰汗不絕,宜此方主之。
子和云∶水疝者,得之飲水醉酒,勞于使內。其言當矣。蓋飲水醉酒,則濕氣勝,勞于使內,則腎氣虛。腎氣虛,則濕勝而流坎者勢也,故令腎囊腫大如水晶,陰汗不絕如罅漏也。
《蔓荊、獨活,皆味辛而氣清,風藥也。亦升藥也,故可以勝濕,可以升陽。而黃 之甘,可使托其陷下之氣。甘草之溫,可使培其防水之土。當歸之潤,可使調榮血于風藥之隊也。泄瀉門胃苓湯亦可酌用。
七疝門第五十九
伏龍肝摻法
此即灶心土也。土足以防水,燥足以勝濕。水疝者,以此物細末摻之腎囊,亦良法也。
七疝門第五十九
甘草梢黑豆湯
生甘草梢(二兩) 黑豆(半斤)水五倍,煎去半,空心服。
筋疝者,此方主之。
筋疝者,莖筋挈痛,挺脹不堪也。子和云∶此以邪術得之。邪術者,房術春方之故也。
治宜解毒緩急,故用甘草梢、黑豆以主之。
七疝門第五十九
按摩法
外腎因撲損而傷,睪丸偏大,有時疼痛者,中有瘀血,名曰血疝。宜于夜分之時,自以一手托其下,一手按其上,由輕至重,玩弄百回,彌月之間,瘀血盡散,陳氣皆行,誠妙術也!雖年深日久,無不愈之。
七疝門第五十九
虎潛丸
黃柏(鹽酒炒) 知母(鹽酒炒) 熟地黃(各三兩) 白芍藥(酒炒) 陳皮(鹽水潤,曬干) 牛膝(各二兩) 龜板(四兩,酥炙) 鎖陽(酒潤,曬干) 當歸(各一兩半,酒洗) 虎脛骨(一羊肉為丸。
氣疝者,拂郁則睪丸腫大,悲哀則不藥而消,宜此方主之。
邪之所湊,常乘其虛。拂郁而睪丸腫大者,肝氣乘腎之虛也。悲哀不藥而消者,氣有所泄也。先醫云∶肝腎之病同一治。故黃柏、知母、熟地、芍藥、牛膝、當歸、鎖陽,味濃之品也,可以補腎,亦可以補肝。龜得天地之陰氣最濃,虎得天地之陰氣最雄,以血氣中之陰類以補陰,欲其同氣相求耳;陰皮者,取其能推陳腐之氣。羊肉者,取其能補五臟之陽也。
或問∶何以不用橘核仁、細辛、枳實、川楝子、青皮之輩?余曰∶此皆破氣藥也,昔醫固多用之,然而治標云爾,況蹈重虛之戒乎?氣實者用之可也。
七疝門第五十九
補中益氣湯加黃柏知母方
人參 黃 白術 當歸 升麻 柴胡 陳皮 甘草 黃柏 知母狐疝者,晝則氣出而腎囊腫大,令人不堪,夜則氣入而腫脹皆消,少無疾苦,宜此方主之。
病愈而止。
狐之為物也,晝則出穴而溺,夜則入穴而溺,以斯證肖之,故曰狐疝。夫晝,陽也。夜,陰柴胡,則能舉其陷下之陽。方內有黃柏、知母,則能益夫不足之坎。當歸味辛,可以活其壅滯之血。陳皮氣芳,可以利其陳腐之氣。或問∶何以不主辛香流氣之劑?余曰∶本以氣不足而致疾,復以流氣之劑主之,非惟無益,而又害之矣。或又曰∶然則子和流氣之劑非歟?余曰∶吾惟酌之于理而已,胡泥乎子和?
七疝門第五十九
疝無治法
疝者,頑疝也,睪丸雖大而無疾苦也。此以父子相傳,得于有生之初已然,非若有生之后三因所致之疾也,故不必主治。或有先是 疝,后來疼痛疾苦者,此兼前件六證也,宜于
敘曰∶香港腳類傷寒,則察之難。香港腳能令人死,則治之難。一病而有二難,是非可以淺淺論香港腳矣。考方八首,同志者尚教我哉。
防己飲
木通 防己 蒼術(鹽炒) 生地黃(酒炒) 白術 檳榔 黃柏(酒炒) 甘草梢 川芎犀角香港腳憎寒壯熱者,此方主之。
香港腳者,濕熱在足,而作氣痛也。濕熱分爭,濕勝則令人憎寒,熱勝則令人壯熱。此其為證,亦有兼頭疼者,頗類傷寒,惟其得病之始,本于香港腳為異耳。又不可以腳腫為拘,亦有痛而不腫者,名曰干香港腳。亦有緩縱不隨者,名曰緩風。亦有疼痛不仁者,名曰濕痹。亦有轉筋攣急者,名曰風毒,此在醫者體會而辨證爾,各有治法不同。大抵香港腳之疾,壅疾也,喜通而惡塞,故孫真人曰∶香港腳之疾,皆由氣實而死,終無一人以服藥致虛而殂。故香港腳之人,皆不得大補,亦不得大瀉。是方也,木通、防己、檳榔,通劑也,可以去塞。犀角、黃柏、生地黃、甘草梢,寒劑也,可以去熱。蒼、白二術,燥劑也,可以去濕。然川芎能散血中之氣,犀角能利氣中之血,先痛而后腫者,氣傷血也,重用川芎。先腫而后痛者,血傷氣也,重用犀角。若大便實者,加桃仁。小便澀者,加牛膝。內熱加芩、連,時熱加石膏,有痰加竹瀝,全在活法,初勿拘也。凡香港腳臨心,喘急不止,嘔吐不休者,皆死,水犯火故也。
越婢湯
石膏(一兩) 白術(半兩) 麻黃(七錢半) 附子(半個) 甘草(二錢)香港腳痛腫,寒熱相搏,脈來沉細者,此方主之。
氣不得通則痛,血不得行則腫,此香港腳之所以為壅疾也。寒熱相搏者,邪氣與正氣相激搏也。脈來沉者為里,細者為陰。名曰越婢者,越,以發越為義。婢,卑也。是方能發越至卑之氣,故以越婢名之。石膏性寒而重,寒能勝熱,重能就下。附子味辛而熱,辛能行壅,熱能壯氣。佐之以麻黃,則寒熱之壅,皆從汗孔而泄矣。用白術、甘草,取其氣味溫平,能致沖和之氣于發越之余耳。而甘草獨少者,恐其性緩,多之不能速達于卑下之區也。
六物附子湯
附子 桂心 防己(各四錢) 甘草(炙,二錢) 白術 茯苓(各三錢)水煎冷服。
寒濕香港腳,疼痛不仁,兩尺脈來沉細者,此方主之。
此痹證也。《內經》曰∶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今疼痛不仁,是寒而且著也。兩尺主兩足,脈來沉者為里,遲者為寒。是方也,用桂心、附子溫其寒。防己、白術制其濕。甘草、茯苓,脾家藥也,扶土氣之不足,制濕氣之有余。然必冷服者,欲附、桂之性行于下,而不欲其橫于上也。
椒湯洗法
川椒(一兩) 蔥(一握) 姜(如掌大一塊,槌碎)水一盆,煎湯洗之。
凡人患寒濕香港腳,疼痛不體者,內服煎劑,外宜以此湯熏洗之。
川椒辛熱,能療寒濕之痹。姜、蔥辛溫,能利肌膚之氣。又曰∶諸香港腳者,皆壅疾也,洗之無有不良。
當歸拈痛湯
當歸 知母(酒炒) 豬苓 澤瀉 白術 防風(各一錢) 炙甘草 黃芩(酒炒) 羌活茵陳(各一兩) 升麻 苦參(酒炒) 人參 葛根 蒼術(各二錢)香港腳疼腫,濕熱發黃者,此方主之。
香港腳內壅,故令疼腫。濕熱不得泄越,故令發黃。是方也,羌活、防風、升麻、葛根、蒼術,皆辛散之劑也,可以泄越壅塞之香港腳。苦參、黃芩、茵陳、知母,皆苦寒之品也,可以解除內壅之濕熱。乃澤瀉、豬苓、白術,淡滲物耳,能導利下焦之濕。當歸、人參、甘草者,所以養血于敗壞之余,益氣于泄越之后也。
升陽順氣湯
升麻 柴胡 草豆蔻 陳皮(去白) 當歸(各一錢) 黃 (四分) 半夏 人參(各三分) 甘脾氣虛弱,胃氣下注,令人足跗氣腫者,此方主之。
脾雖具坤靜之德,而有干健之運,故脾氣沖和,則升清降濁,無跗腫也。脾氣一虛,土不制水,則胃中水谷之氣下注,隨經而下,令人跗腫。是方也,半夏、甘草,所以益脾。人參、黃 ,所以益氣,神曲、豆蔻,所以消磨水谷。升麻、柴胡,所以升舉胃氣。當歸能使諸藥歸脾,陳皮能利中宮之氣。而柏皮者,取其味濃,能引升麻、柴胡下走足跗,而升舉其陷下之陽爾。
杉木湯
杉木節(一大升) 橘葉(一升,無葉用皮) 檳榔(七枚,火伏,槌碎) 童便(三大升)共煮一升半,分二服。得快利,停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