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章 鄭延平王受明官爵考(3)

  • 鄭成功傳
  • 鄭亦鄒
  • 3793字
  • 2015-12-26 18:05:51

延平王所封年月,既以延平王冊文及李定國書考定為八年七月,茲又得永歷帝敕徐孚遠文二則,以為旁證如下:『永歷八年正月,定西侯張名振復以朱成功之師入長江,望祭孝陵』(見小腆紀年卷十八)。時永歷帝敕諭僉憲臣徐孚遠等云:『漳國勛臣成功亦遣侯臣張名振等統帥舟師,揚帆上北』。是永歷八年正月,尚未封延平王而稱漳國公也。又敕諭聯絡閩、浙勛義官兵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徐孚遠云:『今朕既進封賜姓成功為延平王,命其出師恢取東粵,靈我指臂,且一面聯合直、浙義旅,以窺金陵心腹,以成朕分道北伐、扼吭拊背之勢。在延平王感蒙異數,受此知遇,當必聞命就道,投袂興師,以直抵廣省。是用特敕諭爾,俾知朕今秋必督諸王侯各路,大舉北征,爾其贊助行間,指揮進取(,與延平王朝夕黽勉,用建奇勛』(二敕文均見陳乃干等徐闇公先生年譜)。此敕所謂(「今秋」者,即(指李定國取高州、圍新會以圖廣州之秋,亦指鄭成功出師潮、惠以援廣州之秋,蓋在八年五、六月已使兵部主事萬年英赍冊印就道之后,其時稱成功為延平王,則延平王之封在八年五、六月、而成功在中左所接此冊則在八月杪,更確有證據;其它諸家之說,皆不攻自破矣。

五、潮王

封潮王之年月,僅有二說:楊英從征實錄謂在永歷九年四月,查繼佐魯春秋、阮旻錫海上見聞錄、夏琳「閩海紀要」則謂在永歷十一年,而其月又不同。茲分列于下,以便考證:

甲、永歷九年說:楊英云:『永歷九年四月,剿撫伯周金湯、太監劉國柱自行在至思明州(中左所改思明州在九年三月),赍敕印頒發勛爵,晉封藩主潮王』(從征實錄六十七葉)。

乙、永歷十一年說:查繼佐云:『永歷十一年春,桂主自安龍馳敕封國姓成功為延平王,成功謙,但以招討將軍行所屬諸文武,什襲王印不一行。或曰,桂王以成功不行王印,疑二字封不稱,改封一字為潮王,成功益謙不受』(魯春秋)。阮旻錫云:『永歷十一年,遣漳平伯周金湯、太監劉國柱從海上至思明,赍延平王敕命至晉封潮王,賜姓欲恢復南京,然后稱王,故文書告示,只稱令旨』(海上見聞錄)。夏琳云:『永歷十一年十一月,明主遣漳平伯周金湯晉招討大將軍延平王成功潮王』(閩海紀要上)。

案封延平王,蓋有二次。第一次萬年英赍敕來封,成功上辭表不敢受。楊英從征實錄云:『遣監督張自新同萬兵部繇水赴行在,回奏題敘海澄殺虜功次,請敕各鎮勛爵,后即敕封甘輝為崇明伯、黃廷永安伯、王秀奇慶都伯、赫文興祥符伯、萬禮建安伯、馮參軍監軍御史,余各升級有差。另遣監督池仕紳赍表繇路(陸)詣行在,并會平西等兵馬行軍事宜』(實錄三十三葉)。當是時延平王印冊必遣使繳還,惟代甘輝等題敘海澄殺虜功次,請封爵耳。第二次蓋行在得此回奏,即遣漳平伯周金湯、(太監劉國柱于永歷九年四月至思明州,赍敕印頒發勛爵(楊英從征實錄);所赍敕印即延平王敕印也,所頒勛爵即甘輝等勛爵也。楊英云:『忠振伯(洪旭)加少師,晉甘輝崇明伯、王秀奇(慶都伯、赫文(興祥符伯、萬禮建安伯、黃廷永安伯、參軍馮舉人(馮澄世)監軍御史』(從征實錄六十七葉)。

案海澄殺虜在永歷七年五月,題敘功次在永歷八年七月后,則頒發甘輝等勛爵,至遲必在九年四月,此時并赍延平王冊印重來。臺灣外紀云:『遣漳平伯周金湯、太監劉國柱赍延平王印冊由粵東龍門航海來廈,成功率甘輝等諸文武恭迎海埏,拜受延平王冊封,遂拜謝表』(外紀卷十)。惟外紀系此事于十一年七月,自行在起程,十二月抵廈門,則誤以周金湯第二次來封潮王至廈門事附之于此事耳;蓋此事必在九年四月,楊英所記年月本未有誤,惟以封潮王事與第二次赍延平王印冊來封并為一事,是其誤耳。由此可知,明季遂志錄、三藩紀事本未、東南記事、西南紀事、南疆繹史摭遺等皆言遣漳平伯周金湯等航海封成功延平王,皆誤以第二次為第一次耳,且其年月亦或誤為十一年,或誤為十二年也。

延平王之封,雖第二次又遣周金湯等赍冊印至,然或謂成功雖不再辭,仍封固其印而不行用,但以招討大將軍行所屬文武,此查繼佐之說也(見魯春秋)。或謂周金湯赍冊至,成功拜受,始設長史、典膳等官,謝表以恢復無功辭王爵,稱招討大將軍如故,此倪在田之說也(見續明紀事本末卷七)。余以為既受王封,自當稱王,何得視天子之命如土苴,棄置于篋笥中而不行用也?考成功第一次辭王封,固欲表示謙讓之意,以矯孫可望輩乞封之弊,然一方于八年秋辭封,一方于九年春(即改中左所為思明州,設六官,其氣象固已迥不同前。而第二次冊印再頒,自當行用而無疑。觀其南京戰敗時,遣(使奉表請貶王爵,后其使因道阻反命,諸將請仍王號(見沈云臺灣鄭氏始末卷四),即(可知延平王冊(第二次實未辭也。

永歷九年四月既為第二次封延平王,則潮王之封,自當以永歷十一年之說為是。夏琳閩海紀要云(:『永歷十一年一月,明主遣漳平伯周金湯晉招討大將軍延平王成功潮王』。阮旻錫海(上見聞錄、查繼佐魯春秋皆主十一年說,然不言在何月,不若閩海紀要明確簡要也。

考潮王之封,因永歷十年四月帝狩云南,晉封西寧王李定國為晉王、南康王劉文秀為蜀王,當時雖偏安西南一隅,然仍欲使東南鄭氏出師長江,進取南都,使清師之攻黔、滇者回救江南,則滇師與閩師亦可收夾擊之功,故以一字王封成功以鼓勵之。蓋當時成功未有恢復兼省疆土之勞,又無保衛車駕出險之勛,故不能與李、劉同以大國賜封,故潮王之封雖為一字,表面似可與晉、蜀等王并駕齊驅,然仍為郡王,一如延平王也;若攻取南都,則必封以吳王或閩王,亦末可知。此頗斟酌至當,鼓勛功勛之中,仍寓鄭重名器之意,成功之辭,一如延平王之例,非必視為與延平郡王相等輕視之,而不屑受也。觀定國、成功往復二書,即可以證明此說之不誣。定國書云:『六飛夙駕,以四月如滇,時廣宣圣澤,丕暢皇靈,潛躍依光,鼠狐改步,圣恩廣大,賞格逾涯,如不榖者,不督其長年之徒勞,(再酬其一日之蹇負,甚而桂、衡薄績,冊以丹書,顧此非賞,益增悚駭;公嘉猷茂伐,頻達朝廷,奚煩饒舌,惟東事輔車之誼,潮、惠迭奏之勛,是固不容已于對揚者,上每召問,拊髀久之,用特專敕遙頒(此敕蓋即封潮王),冀公于咫尺天顏,枕戈靡懈耳。宸居鞏定,撻伐亟申,拜成命以天威,分誼攸篤,先內安而即外攘,時勢維宜,公其整帆飭旅,布號宣威,待我于長洋把臂,擊楫論心,一償夙愿,不亦快哉』(楊英從征實錄四十葉)!成功復書云:

『(圣駕蒞)滇,狐鼠改步,東西南北,共帶宗周,此社稷之靈,而實老親翁撐持之勛。今宸居既云鞏固,而帝業未可偏安,況中原有可乘之機,胡運值將盡之時,宜速乘勢,并力齊舉。茲不佞現提水陸精銳,收復閩、浙,熏風盛發,指日北向,愿老親翁卷甲長驅,鼓行迅擊,首尾交攻,共焚濟河之舟,表里合應,立洗腥膻之穴』(楊英從征實錄四十一葉)。考定國來書,當在十一年與封潮王敕書同時至思明州,而成功復書,當在十一年九月復閩安鎮攻取溫、臺之后,書中言「收復閩浙」是也,且在十二年五月大舉圖江南之前,書中言「蕙風盛發,指日北向」是也。確切言之,蓋在十二年春耳,蓋敕使至思明州已在十一年十一月,時成功已在溫、臺軍次,故其復書必須在十二年春也。

潮王之封敕使,蓋為周金湯、黃事忠,而進謝表辭封及會師江南疏,其報使則為張自新,徐孚遠亦隨行,陳乃干等徐闇公年譜云:『永歷十二年正月,永歷帝遣漳平伯周憲洙金湯、職方黃臣以事忠間行由廣東龍門航海至思明州,封成功為延平王,晉先生為左副都御史;成功遂進謝表并會師江南疏,使先生偕都督張衡宇自新隨周、黃等赴滇復命』。

考十二年正月周金湯等蓋由思明州至溫臺軍次之時,而非初抵思明之時,封成功為潮王,而非封延平王,年譜蓋誤;且張自新、徐孚遠僅隨黃事忠由安南赴滇,周金湯尚留于思明州未(返(說詳下)(。徐孚遠上安南西定書云:『孚遠入閩,事隆武皇帝,又以運屯,同賜姓藩大集勛爵,結盟建義于閩島,與賜姓藩為僚友,養精蓄四十萬,待時而動,十三年于茲矣(此書于永歷十二年上(,建義于隆武二年故云十三年)。蒙皇上龍召,亦數次矣。黃職方事忠者,亦以起義,母妻被殺,奔走王事,屢入(虎穴,至死不避。皇上命之赍奉詔書,至賜姓藩營,約以進兵。賜姓藩遵奉,會合群師統軍大帥,將直抵金陵。遣張都督、送孚遠等于朝,恭報師期,催發晉、蜀、韓三藩同逼江北』(徐孚遠釣璜堂存稿附遺文)。此書言自隆武二年建義以來巳十三年,則為永歷十二年所上。而徐孚遠交行摘稿有黃臣以、張衡宇交海詩,三月晦日同臣以、衡宇詩傳周漳平將至、亦作隱語未達詩,周漳平有書至、寄書者被其國重罰、信音絕矣詩;此亦可證復命僅黃事忠、張自新,而徐孚遠隨行,周金湯并未同行也。

據上列數證,則周金湯第一次奉使發還封延平王印冊,則與太監劉國柱偕行,九年四月至中左所。第二次奉使封潮王,則與黃事忠偕行,十一年十一月至思明州。諸家混此二段為一,于是糾紛難理,訖無定論。

廈門志據紀石青(與徐孚遠等同客延平王所)遺稿謂:『金湯丁酉(永歷十一年)從龍門(在廣東欽州)航海來廈,與石青輩盤桓吟詠幾兩載』。海上見聞錄云:『后金湯復命,云南已破,死于廣海』。觀金湯致書黃事忠、徐孚遠等于安南,而其寄書者被國重罰,孚遠與黃、張二公亦阻于安南,不能達行在,回至交、廣之間,幾遭清軍炮擊,冒險而回,則金湯之死于廣海,恐非傳聞之誤也。成功大攻南京,而報行在師期之疏及約定國會師之書皆不能達,故未能收東西夾擊之效,而反遭清軍貴州凱旋之反攻,此皆交、廣路阻,音信隔絕之所誤耳。金湯一人與封延平王及潮王均有關系,且與成功南京之役所關亦巨,故不憚繁而詳考之如此: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洱| 庆安县| 洪湖市| 靖安县| 肥乡县| 五指山市| 威宁| 集安市| 永福县| 漾濞| 阳城县| 和林格尔县| 孙吴县| 梓潼县| 余姚市| 襄城县| 遂平县| 全南县| 台安县| 柘城县| 巨野县| 丽水市| 金溪县| 黑龙江省| 龙里县| 岑巩县| 普兰县| 闻喜县| 观塘区| 丹寨县| 永修县| 德令哈市| 陆川县| 泉州市| 新巴尔虎右旗| 天祝| 五华县| 东丰县| 巩义市| 乌兰县| 平顶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