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 鄭史編年輯錄
  • 佚名
  • 4283字
  • 2015-12-26 18:05:31

鄭駟顓殺鄧析,而用其竹刑。君子謂:“子然于是不忠。茍有可以加于國家者,棄其邪可也。《靜女》之三章,取彤管焉。《竿旄》‘何以告之’,取其忠也。故用其道,不棄其人。《詩》云:‘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思其人猶愛其樹,況用其道而不恤其人乎?子然無以勸能矣。”—《左傳定公九年》

獻公十三年卒,子聲公勝立。當是時,晉六卿強,侵奪鄭,鄭遂弱。—《鄭世家》

獻公薨。—《十二諸侯年表》

前500年,周敬王20年,鄭聲公元年

冬,齊侯、衛侯、鄭游速會于安甫。—《春秋定公十年》

鄭聲公勝元年,鄭益弱。—《十二諸侯年表》

前499年,周敬王21年,鄭聲公2年

冬,及鄭平。叔還如鄭涖盟—《春秋定公十一年》

前496年,周敬王24年,鄭聲公5年

冬十二月,晉人敗范、中行氏之師于潞,獲籍秦、高強。又敗鄭師及范氏之師于百泉。—《左傳定公十四年》

鄭相子產卒,鄭人皆哭泣,悲之如亡親戚。子產者,鄭成公少子也。為人仁愛人,事君忠厚。孔子嘗過鄭,與子產如兄弟云。及子產死,孔為泣曰:“古之遺愛也!”—《鄭世家》

子產卒。—《十二諸侯年表》

前495年,周敬王25年,鄭聲公6年

鄭罕達帥師伐宋。—《春秋定公十五年》

鄭罕達敗宋師于老丘。—《左傳定公十五年》

伐宋。—《十二諸侯年表》

前493年,周敬王27年,鄭聲公8年

秋八月甲戌,晉趙鞅帥師及鄭罕達帥師戰于鐵,鄭師敗績。—《春秋哀公二年》

秋八月,齊人輸范氏粟,鄭子姚、子般送之。士吉射逆之,趙鞅御之,遇于戚。陽虎曰:“吾車少,以兵車之旆,與罕、駟兵車先陳。罕、駟自后隨而從之。彼見吾貌,必有懼心。于是乎會之,必大敗之。”從之。卜戰,龜焦。樂丁曰:“《詩》曰:‘爰始爰謀,爰契我龜。’謀協以故兆,詢可也。”簡子曰:“范氏、中行氏,反易天明,斬艾百姓,欲擅晉國而滅其君。寡君恃鄭而保焉。今鄭為不道,棄君助臣,二三子順天明,從君命,經德義,除詬恥,在此行也。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士田十萬,庶人工商遂,人臣隸圉免。志父無罪,君實圖之。若其有罪,絞縊以戮,桐棺三寸,不設屬辟,素車樸馬,無入于兆,下卿之罰也。”甲戌,將戰,郵無恤御簡子,衛大子為右。登鐵上,望見鄭師眾,大子懼,自投于車下。子良授大子綏而乘之,曰:“婦人也。”簡子巡列曰:“畢萬,匹夫也。七戰皆獲,有馬百乘,死于牖下。群子勉之,死不在寇。”繁羽御趙羅,宋勇為右,羅無勇,麇之。吏詰之,御對曰:“痁作而伏。”衛大子禱曰:“曾孫蒯聵敢昭皇祖文王,烈祖康叔,文祖襄公:鄭勝亂從,晉午在難,不能治亂,使鞅討之。蒯聵不敢自佚,備持矛焉。敢告無絕筋,無折骨,無面傷,以集大事,無作三祖羞。大命不肯請,佩玉不敢愛。”鄭人擊簡子中肩,斃于車中,獲其蜂旗。大子救之以戈,鄭師北,獲溫大夫趙羅。大子復伐之,鄭師大敗,獲齊粟千車。趙孟喜曰:“可矣。”傅叟曰:“雖克鄭,猶有知在,憂未艾也。”

初,周人與范氏田,公孫尨稅焉。趙氏得而獻之,吏請殺之。趙孟曰:“為其主也,何罪?”止而與之田。及鐵之戰,以徒五百人宵攻鄭師,取蜂旗于子姚之幕下,獻曰:“請報主德。”

追鄭師。姚、般、公孫林殿而射,前列多死。趙孟曰:“國無小。”既戰,簡子曰:“吾伏弢嘔血,鼓音不衰,今日我上也。”大子曰:“吾救主于車,退敵于下,我右之上也。”郵良曰:“我兩靷將絕,吾能止之,我御之上也。”駕而乘材,兩靷皆絕。—《左傳哀公二年》

晉范、中行氏反晉,告急于鄭,鄭求之。晉伐鄭,敗鄭軍于鐵。—《鄭世家》

救范、中行氏,與趙鞅戰于鐵,敗我師。—《十二諸侯年表》

前490年,周敬王30年,鄭聲公11年

鄭駟秦富而侈,嬖大夫也,而常陳卿之車服于其庭。鄭人惡而殺之。子思曰:“《詩》曰:‘不解于位,民之攸塈。’不守其位,而能久者鮮矣。《商頌》曰:‘不僭不濫,不敢怠皇,命以多福。’”—《左傳哀公五年》

前488年,周敬王32年,鄭聲公13年

春,宋皇瑗帥師侵鄭。

冬,鄭駟弘帥師救曹。—《春秋哀公七年》

春,宋師侵鄭,鄭叛晉故也。

宋人圍曹。鄭桓子思曰:“宋人有曹,鄭之患也。不可以不救。”冬,鄭師救曹,侵宋。—《左傳哀公七年》

前486年,周敬王34年,鄭聲公15年

鄭武子膡之嬖許瑕求邑,無以與之。請外取,許之。故圍宋雍丘。宋皇瑗圍鄭師,每日遷舍,壘合,鄭師哭。子姚救之,大敗。二月甲戌,宋取鄭師于雍丘,使有能者無死,以郟張與鄭羅歸。

宋公伐鄭。晉趙鞅卜救鄭,遇水適火,占諸史趙、史墨、史龜。史龜曰:“是謂沈陽,可以興兵。利以伐姜,不利子商。伐齊則可,敵宋不吉。”史墨曰:“盈,水名也。子,水位也。名位敵,不可干也。炎帝為火師,姜姓其后也。水勝火,伐姜則可。”史趙曰:“是謂如川之滿,不可游也。鄭方有罪,不可救也。救鄭則不吉,不知其他。”陽虎以《周易》筮之,遇《泰》之《需》,曰:“宋方吉,不可與也。微子啟,帝乙之元子也。宋、鄭,甥舅也。祉,祿也。若帝乙之元子歸妹,而有吉祿,我安得吉焉?”乃止。—《左傳哀公九年》

圍宋,敗我師雍丘,伐我。—《十二諸侯年表》

前485年,周敬王35年,鄭聲公16年

夏,宋人伐鄭。—《春秋哀公十年》

前483年,周敬王37年,鄭聲公18年

秋,宋皇巢帥師伐鄭。—《春秋哀公十二年》

宋鄭之間有隙地焉,曰彌作、頃丘、玉暢、喦、戈、錫。子產與宋人為成,曰:“勿有是。”及宋平、元之族自蕭奔鄭,鄭人為之城喦、戈、錫。九月,宋向巢伐鄭,取錫,殺元公之孫,遂圍喦。十二月,鄭罕達救喦,丙申,圍宋師。—《左傳哀公十二年》

宋伐我。—《十二諸侯年表》

前482年,周敬王38年,鄭聲公19年

春,鄭罕達帥師取宋師于喦。—《春秋哀公十三年》

春,宋向魋救其師。鄭子賸使徇曰:“得桓魋者有賞。”魋也逃歸,遂取宋師于,獲成讙、郜延。以六邑為虛。—《左傳哀公十三年》

敗宋師。—《十二諸侯年表》

前480年,周敬王40年,鄭聲公21年

鄭伯伐宋。

冬,晉侯伐鄭。—《春秋哀公十五年》

前479年,周敬王41年,鄭聲公22年

楚大子建之遇讒也,自城父奔宋。又辟華氏之亂于鄭,鄭人甚善之。又適晉,與晉人謀襲鄭,乃求復焉。鄭人復之如初。晉人使諜于子木,請行而期焉。子木暴虐于其私邑,邑人訴之。鄭人省之,得晉諜焉。遂殺子木。其子曰勝,在吳。子西欲召之。葉公曰:“吾聞勝也詐而亂,無乃害乎。”子西曰:“吾聞勝也信而勇,不為不利,舍諸邊竟,使衛藩焉。”葉公曰:“周仁之謂信,率義之為勇。吾聞勝也好復言,而求死士,殆有私乎?復言,非信也。期死,非勇也。子必悔之。”弗從。召之使處吳竟,為白公。請伐鄭。子西曰:“楚未節也。不然,吾不忘也。”他日,又請,許之。未起師。晉人伐鄭,楚救之。與之盟。—《左傳哀公十六年》

前477年,周敬王43年,鄭聲公24年

三十八卒。—《十二諸侯年表》

前475年,周元王2年,鄭聲公26年

春,齊人來征會。夏,會于廩丘。為鄭故,謀伐晉。鄭人辭諸侯,秋,師還。—《左傳哀公二十年》

前468年,周定王元年,鄭聲公33年

晉荀瑤帥師伐鄭,次于桐丘。鄭駟弘請救于齊。齊師將興,陳成子屬孤子,三日朝。設乘車兩馬,繫五邑焉。召顏涿聚之子晉,曰:“隰之役,而父死焉。以國之多難,未女恤也。今君命女以是邑也,服車而朝,毋廢前勞。”乃救鄭。及留舒,違榖七里,榖人不知。及濮,雨,不涉。子思曰:“大國在敝邑之宇下,是以告急。今師不行,恐無及也。”成子衣制,杖戈,立于阪上,馬不出者,助之鞭之。知伯聞之,乃還,曰:“我卜伐鄭,不卜敵齊。”使成子曰:“大夫陳子,陳之自出。陳之不祀,鄭之罪也。故寡君使瑤察陳衷焉。謂大夫其恤陳乎?若利本之顛,瑤何有焉?”成子怒曰:“多陵人者皆不在,知伯其能久乎?”中行文子告成子曰:“有自晉師告寅者,將為輕車千乘,以厭齊師之門,則可盡也。”成子曰:“寡君命恒曰:‘無及寡,無畏眾。’雖過千乘,敢辟之乎?將以子之命告寡君。”文子曰:“吾乃今知所以亡。君子之謀也,始衷終皆舉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

悼之四年,晉荀瑤帥師圍鄭。未至,鄭駟弘曰:“知伯愎而好勝,早下之,則可行也。”乃先保南里以待之。知伯入南里,門于桔柣之門。鄭人俘酅魁壘,賂之以知政,閉其口而死。將門,知伯謂趙孟:“入之。”對曰:“主在此。”知伯曰:“惡而無勇,何以為子?”對曰:“以能忍恥,庶無害趙宗乎。”知伯不悛,趙襄子由是諅知伯,遂喪之。知伯貪而愎,故韓、魏反而喪之。—《左傳哀公二十七年》

前465年,周定王4年,鄭聲公36年

聲公卒,子哀公易立。—《鄭世家》

前464年,周定王5年,鄭聲公37年

知伯伐鄭,駟桓子如齊求援。—《六國年表》

前463年,周定王6年,鄭聲公38年

鄭聲公卒。—《六國年表》

前462年,周定王7年,鄭哀公元年

鄭哀公元年。—《六國年表》

前455年,周定王14年,鄭哀公8年

鄭人弒哀公而立聲公弟丑,是為共公。—《鄭世家》

前454年,周定王15年,鄭共公元年

前452年,周定王17年,鄭共公3年

三晉滅智伯。—《鄭世家》

前424年,周威烈王2年,鄭共公31年

共公卒,子幽公已立。—《鄭世家》

前423年,周威烈王3年,鄭幽公元年

韓武子伐鄭,殺幽公。鄭人立幽公弟駘,是為繻公。—《鄭世家》

鄭幽公元年,韓殺之。—《六國年表》

前422年,周威烈王4年,鄭繻公元年

鄭立幽公子,是為繻公,元年。—《六國年表》

前408年,周威烈王18年,鄭繻公15年

韓景侯伐鄭,取雍丘。鄭城京。—《鄭世家》

韓景侯虔元年,伐鄭,取雍丘。鄭城京。—《六國年表》

前407年,周威烈王19年,鄭繻公16年

鄭伐韓,敗韓兵于負黍。—《鄭世家》

鄭敗韓于負黍。—《六國年表》

前403年,周威烈王23年,鄭繻公20年

韓、趙、魏列為諸侯。—《鄭世家》

前400年,周安王2年,鄭繻公23年

鄭圍韓之陽翟。—《鄭世家》

鄭圍陽翟。—《六國年表》

前398年,周安王4年,鄭繻公25年

鄭君殺其相子陽。—《鄭世家》

鄭殺其相駟子陽。—《六國年表》

前396年,周安王6年,鄭繻公27年

子陽之黨共弒繻公駘而立幽公弟乙為君,是為鄭君。—《鄭世家》

鄭相子陽之徒殺其君繻公。—《六國年表》

前395年,周安王7年,鄭康公元年

鄭康公元年。—《六國年表》

前394年,周安王8年,鄭康公2年

鄭君乙立二年,鄭負黍反,復歸韓。—《鄭世家》

鄭負黍反。—《六國年表》

前385年,周安王17年,鄭康公11年

韓伐鄭,取陽城。—《鄭世家》

伐鄭,取陽城。—《六國年表》

前380年,周安王22年,鄭康公16年

鄭敗晉。—《六國年表》

前375年,周烈王元年,鄭康公20年

〔韓哀侯二年〕滅鄭。康公二十年滅,無后。—《六國年表》

前374年,周烈王2年

〔鄭君乙〕二十一年,韓哀侯滅鄭,并其國。—《鄭世家》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星子县| 莒南县| 长子县| 尤溪县| 怀柔区| 镇雄县| 商丘市| 左云县| 尼勒克县| 德化县| 定边县| 盐边县| 墨江| 子长县| 云安县| 张家口市| 平安县| 苏州市| 六枝特区| 临江市| 白朗县| 新晃| 乐陵市| 柳江县| 闵行区| 武汉市| 武功县| 临西县| 余江县| 唐河县| 苏州市| 武清区| 海伦市| 五原县| 通州区| 镇远县| 镇原县| 宣汉县| 舞阳县| 阳原县| 新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