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 鄭史編年輯錄
- 佚名
- 4166字
- 2015-12-26 18:05:31
宣子有環,其一在鄭商。宣子謁諸鄭伯,子產弗與,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子大叔、子羽謂子產曰:“韓子亦無幾求,晉國亦未可以貳。晉國、韓子,不可偷也。若屬有讒人交斗其間,鬼神而助之,以興其兇惡,悔之何及?吾子何愛于一環,其以取憎于大國也,盍求而與之?”子產曰:“吾非偷晉而有二心,將終事之,是以弗與,忠信故也。僑聞君子非無賄之難,立而無令名之患。僑聞為國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難,無禮以定其位之患。夫大國之人,令于小國,而皆獲所求,將何以給之?一共一否,為罪滋大。大國之求,無禮以斥之,何饜之有?吾且為鄙邑,則失位矣。若韓子奉命以使,而求玉焉,貪淫甚矣,獨非罪乎?出一玉以起二罪,吾又失位,韓子成貪,將焉用之?且吾以玉賈罪,不亦銳乎?”
韓子買諸賈人,既成賈矣,商人曰:“必告君大夫。”韓子請諸子產曰:“日起請夫環,執政弗義,弗敢復也。今買諸商人,商人曰,必以聞,敢以為請。”子產對曰:“昔我先君桓公,與商人皆出自周。庸次比耦,以艾殺此地,斬之蓬蒿藜荻,而共處之。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爾無我叛,我無強賈,毋或匄奪。爾有利市寶賄,我勿與知。’恃此質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今吾子以好來辱,而謂敝邑強奪商人,是教敝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吾子得玉而失諸侯,必不為也。若大國令,而共無藝,鄭,鄙邑也,亦弗為也。僑若獻玉,不知所成,敢私布之。”韓子辭玉曰:“起不敏,敢求玉以徼二罪?敢辭之。”
夏四月,鄭六卿餞宣子于郊。宣子曰:“二三君子請皆賦,起亦以知鄭志。”子齹賦《野有蔓草》。宣子曰:“孺子善哉,吾有望矣。”子產賦鄭之《羔裘》。宣子曰:“起不堪也。”子大叔賦《褰裳》。宣子曰:“起在此,敢勤子至于他人乎?”子大叔拜。宣子曰:“善哉,子之言是。不有是事,其能終乎?”子游賦《風雨》,子旗賦《有女同車》,子柳賦《蘀兮》。宣子喜曰:“鄭其庶乎。二三君子以君命貺起,賦不出鄭志,皆昵燕好也。二三君子數世之主也,可以無懼矣。”宣子皆獻馬焉,而賦《我將》。子產拜,使五卿皆拜,曰:“吾子靖亂,敢不拜德?”宣子私覲于子產,以玉與馬,曰:“子命起舍夫玉,是賜我玉而免吾死也,敢不藉手以拜?”
鄭大旱,使屠擊、祝款、豎柎有事于桑山。斬其木,不雨。子產曰:“有事于山,蓺山林也,而斬其木,其罪大矣。”奪之官邑。—《左傳昭公十六年》
晉昭公卒,其六卿強,公室卑。子產謂韓宣子曰:“為政必以德,毋忘所以立。”—《鄭世家》
前525年,周景王20年,鄭定公5年
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漢。申須曰:“彗所以除舊布新也。天事恒象,今除于火,火出必布焉。諸侯其有火災乎?”梓慎曰:“往年吾見之,是其征也,火出而見。今茲火出而章,必火入而伏。其居火也久矣,其與然乎?火出,于夏為三月,于商為四月,于周為五月。夏數得天,若火作,其四國當之,在宋、衛、陳、鄭乎?宋,大辰之虛也,陳,大昊之虛也,鄭,祝融之虛也,皆火房也。星孛及漢,漢,水祥也。衛,顓頊之虛也,故為帝丘。其星為大水,水,火之牡也。其以丙子若壬午作乎?水火所以合也。若火入而伏,必以壬午,不過其見之月。”鄭裨竃言于子產曰:“宋、衛、陳、鄭將同日火,若我用瓘斝玉瓚,鄭必不火。”子產弗與。—《左傳昭公十七年》
火,欲禳之,子產曰:“不如修德。”—《十二諸侯年表》
前524年,周景王21年,鄭定公6年
夏五月,火始昏見。丙子,風。梓慎曰:“是謂融風,火之始也。七日,其火作乎?”戊寅,風甚。壬午,大甚。宋、衛、陳、鄭皆火。梓慎登大庭氏之庫以望之,曰:“宋、衛、陳、鄭也。”數日,皆來告火。裨竃曰:“不用吾言,鄭又將火。”鄭人請用之。子產不可。子大叔曰:“寶,以保民也。若有火,國幾亡,可以救亡,子何愛焉?”子產曰:“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豈不或信?”遂不與,亦不復火。
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曰:“將有大祥,民震動,國幾亡。吾身泯焉,弗良及也。國遷其可乎?”子產曰:“雖可,吾不足以定遷矣。”及火,里析死矣,未葬,子產使輿三十人,遷其樞。火作,子產辭晉公子、公孫于東門。使司寇出新客,禁舊客勿出于宮。使子寬、子上巡群屏攝,至于大宮。使公孫登徙大龜。使祝史徙主祏于周廟,告于先君。使府人、庫人各儆其事。商成公儆司宮,出舊宮人,寘諸火所不及。司馬、司寇列居火道,行火所焮。城下之人,伍列登城。明日,使野司寇各保其征。郊人助祝史除于國北,禳火于玄冥、回祿,祈于四鄘。書焚室而寬其征,與之材。三日哭,國不市。使行人告于諸侯。
七月,鄭子產為火故,大為社,祓禳于四方,振除火災,禮也。乃簡兵大蒐,將為蒐除。子大叔之廟在道南,其寢在道北,其庭小。過期三日,使除徒陳于道南廟北,曰:“子產過女而命速除,乃毀于而向。”子產朝,過而怒之,除者南毀。子產及沖,使從者止之曰:“毀于北方。”
火之作也,子產授兵登陴。子大叔曰:“晉無乃討乎。”子產曰:“吾聞之,小國忘守則危,況有災乎!國之不可小,有備故也。”既,晉之邊吏讓鄭曰:“鄭國有災,晉君大夫不敢寧居,卜筮走望,不愛牲玉。鄭之有災,寡君之憂也。今執事撊然授兵登陴,將以誰罪?邊人恐懼,不敢不告。”子產對曰:“若吾子之言,敝邑之災,君之憂也。敝邑失政,天降之災。又懼讒慝之間謀之,以啟貪人,薦為敝邑不利,以重君之憂。幸而不亡,猶可說也。不幸而亡,君雖憂之,亦無及也。鄭有他竟,望走在晉。既事晉矣,其敢有二心?”
楚左尹王子勝言于楚子曰:“許于鄭,仇敵也,而居楚地,以不禮于鄭。晉、鄭方睦,鄭若伐許,而晉助之,楚喪地矣。君盍遷許?許不專于楚。鄭方有令政。許曰‘余舊國也’,鄭曰‘余俘邑也’,葉在楚國,方城外之蔽也。土不可易,國不可小,許不可俘,讎不可啟。君其圖之。”楚子說。冬,楚子使王子勝遷許于析,實白羽。—《左傳昭公十八年》
鄭火,公欲禳之。子產曰:“不如修德。”—《鄭世家》
火。—《十二諸侯年表》
前523年,周景王22年,鄭定公7年
是歲也,鄭駟偃卒。子游娶于晉大夫,生絲,弱。其父兄立子瑕。子產憎其為人也,且以為不順,弗許,亦弗止。駟氏聳。
他日,絲以告其舅。冬,晉人使以幣如鄭,問駟乞之立故。駟氏懼,駟乞欲逃。子產弗遣。請龜以卜,亦弗予。大夫謀對。子產不待而對客曰:“鄭國不天,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夭昏。今又喪我先大夫偃,其子幼弱,其一二父兄,懼隊宗主,私族于謀而立長親。寡君與其二三老曰:‘抑天實剝亂是,吾何知焉?’諺曰:‘無過亂門’。民有兵亂,猶憚過之,而況敢知天之所亂。今大夫將問其故,抑寡君實不敢知,其誰知之。平丘之會,君尋舊盟曰:‘無或失職。’若寡君之二三臣,其即世者,晉大夫而專制其位,是晉之縣鄙也,何國之為?”辭客幣而報其使。晉人舍之。
鄭大水,龍斗于時門之外洧淵。國人請為禜焉,子產弗許,曰:“我斗,龍不我覿也。龍斗,我獨何覿焉?禳之,則彼其室也。吾無求于龍,龍亦無求于我。”乃止也。—《左傳昭公十九年》
前522年,周景王23年,鄭定公8年
鄭子產有疾,謂子大叔曰:“我死,子必為政,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故寬難。”疾數月而卒。大叔為政,不忍猛而寬。鄭國多盜,取人于萑苻之澤。大叔悔之曰:“吾早從夫子,不及此。”興徒兵以攻萑苻之盜,盡殺之。盜少止。
及子產卒,仲尼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左傳昭公二十年》
楚太子建來奔。—《鄭世家》
楚太子建從宋來奔,—《十二諸侯年表》
前520年,周景王25年,鄭定公10年
太子建與晉謀襲鄭。鄭殺建,建子勝奔吳。—《鄭世家》
前519年,周敬王元年,鄭定公11年
定公如晉。晉與鄭謀,誅周亂臣,入敬王于周。—《鄭世家》
楚建作亂,殺之。—《十二諸侯年表》
前518年,周敬王2年,鄭定公12年
鄭伯如晉,子大叔相,見范獻子。獻子曰:“若王室何?”對曰:“老夫其國家不能恤,敢及王室。抑人亦有言曰:‘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為將及焉。’今王室實蠢蠢焉,吾小國懼矣。然大國之憂也,吾儕何知焉?吾子其早圖之!《詩》曰:‘瓶之罄矣,惟罍之恥。’王室之不寧,晉之恥也。”獻子懼,而與宣子圖之。乃征會于諸侯,期以明年。—《左傳昭公二十四年》
公如晉,請內王。—《十二諸侯年表》
前517年,周敬王3年,鄭定公13年
夏,叔詣會晉趙鞅、宋樂大心、衛北宮喜、鄭游吉、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于黃父。—《春秋昭公二十五年》
定公卒,子獻公蠆立。—《鄭世家》
前513年,周敬王7年,鄭獻公元年
鄭獻公蠆元年。—《十二諸侯年表》
前510年,周敬王10年,鄭獻公4年
冬,仲孫何忌會晉韓不信、齊高張、宋仲幾、衛世叔孫、鄭國參、曹人、莒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城成周。—《春秋昭公三十二年》
前506年,周敬王14年,鄭獻公8年
三月,公會劉子、晉侯、宋公、蔡侯、衛侯、陳子、鄭伯、許男、曹伯、莒子、邾子、頓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國夏于召陵,侵楚。—《春秋定公四年》
四年春三月,劉文公合諸侯于召陵,謀伐楚也。
晉人假羽旄于鄭,鄭人與之。明日,或旆以會。晉于是乎失諸侯。
反自召陵,鄭子大叔未至而卒。晉趙簡子為之臨,甚哀,曰:“黃父之會,夫子語我九言,曰:‘無始亂,無怙富,無恃寵,無違同,無敖禮,無驕能,無復怒,無謀非德,無犯非義。’”—《左傳定公四年》
前504年,周敬王16年,鄭獻公10年
春,王正月癸亥,鄭游速帥師滅許,以許男斯歸。二月,公侵鄭。—《春秋定公六年》
六年春,鄭滅許,因楚敗也。
二月,公侵鄭取匡,為晉討鄭之伐胥靡也。
夏,季桓子如晉,獻鄭俘也。
周儋翩率王子朝之徒,因鄭人將以作亂于周。鄭于是乎伐馮、滑、胥靡、負黍、狐人、闕外。六月,晉閻沒戌周,且城胥靡。—《左傳定公六年》
魯侵我。—《十二諸侯年表》
前503年,周敬王17年,鄭獻公11年
秋,齊侯、鄭伯盟于鹹,征會于衛。衛侯欲叛晉,諸大夫不可。使北宮結如齊,而私于齊侯曰:“執結以侵我。”齊侯從之,乃盟于瑣。—《左傳定公七年》
前502年,周敬王18年,鄭獻公12年
晉士鞅帥師侵鄭,遂侵衛。
冬,衛侯、鄭伯盟于曲濮。—《春秋定公八年》
秋,晉士鞅會成桓公,侵鄭,圍蟲牢,報伊闕也。遂侵衛。
鄭駟顓嗣子大叔為政。—《左傳定公八年》
前501年,周敬王19年,鄭獻公13年
夏四月戊申,鄭伯蠆卒。
六月,葬鄭獻公。—《春秋定公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