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許多話。都是古人一期方便。都無實義。宗門下只貴悟在機先。你若不悟。任你百千相似語言總成剩語。皆成知解。總與己躬下大事都無交涉。佛法如大火聚。你擬近之遭其燒。古人不得已設箇話頭。控你箇入處。有甚商量分。如今交你參趙州因甚道箇無字。直下不能猛奮身心。截斷一切思惟之妄念。單單提起直欲便去討箇倒斷。雖如是也非真正道流。更擬又向它古人方便蹊徑上垛跟。驢年轉不相應。你今日萬餘里來。我斷不相賺。都不要問如之若何。但向日用猛提起所參話。一氣做向前。如是三二十年自然有箇悟處。那時卻將古人看時方才相應。至祝至祝。
示逸禪人
古今天下所傳佛法。安有教內教外之分。古佛出現不奈眾生迷失自性妄逐輪迴。於無言象中演出一大藏教。更無一字不與人破除生死令自悟本性。嗟。一等學者不本聖人之本意。各專其所學所解。自謂會佛法。肆口而說。殊不知不曾悟自本性。其說益多其迷益重。以故少林初祖眼不耐見。直指其見性成佛脫去知解。今之禪林諸師又泛引臨濟三玄.洞山五位。重入其知解之門。所以又隔。去此知解只把箇無義味話。教你立決定信心。盡其形命參取。你又信不及。又要老僧指示教內教外之說引起知解。你用心若如此顛倒。驢年也未會悟在。逸禪人。此去或不立定腳頭如枯木死灰參去。再要覔知解。決不請相見。至祝至祝。老幻(某)書。
示玉溪鑒講主
佛法是自心。此心一大藏教詮註不破。三世諸佛指點不出。千七百祖仰望不見。盡大地人追趕不及。從古至今任有百千玄解。皆是向此心背後叉手。由是曹溪謂。說箇直指早是迂曲了也。此說之下。如馬前相撲。擬眨眼來性命已在它人手裏。安許停機佇思而後領略耶。或未能向未屙已前和身拶入。切不可匇匇草草向聲前句後取次承當。不妨發起一片真實決定信心。向己躬下守箇無義味話。奮平生猛利身心。孜孜兀兀拍盲做向前去。也不問三十年二十年。但有一日光陰做取一日。久遠信心堅立志密。不知不覺忽爾開悟。方知此道不從人得。如啞子得夢。從上若教若禪多少沒意智者。總向這裏瞥脫。政當做時。茍存一念外緣。一念取舍。一念愛憎。一念子任差別情妄隨物流轉。更存一念記持學解等情識。不能應念勦絕。欲望它鑒破光亡。無異卻步求前。決無有相應之時也。玉溪講主鑒公需以警策。乃扶病直筆以告之。
示勤江魏公信士
古教謂。惟一堅密身。一切塵中現。其所現之身。非心悟神廓親具正眼者。自餘皆知之。非見也。勤江信士魏公日誦法華。篤信斯道。甞以書來山中。予因有筆戒。不克親染。茲梅峯來。俾別書親筆以授之。然堅密之旨。縱使千佛出來。談之於口書之於手。總不密也。古人謂。密在爾邊。但能於一切時中單提箇四大分散時向何處安身立命話。於語默動靜之頃久遠純熟。忽爾開悟。則所謂堅密之旨如十日並照。更不待第二人開口也。勉之勉之。(某)書。
示栢西庭禪人
僧問趙州。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州云庭前栢樹子。往往不識趙州本意。乃註解云。即色明心。附物顯理。信手拈。信口道。皆可答之。當時但說澗下水流長也得。陌上桃花紅亦得。祖師西來意若如此註解得去。其頗負聰明者皆可將文字語言一狀領過。祖師意只成言語流通。欲了死生無常。不翅抱薪救火耳。祖師意須是悟始得。或不曾真正向腳跟下真實悟去。一任你將聰明之姿併一千七百則葛藤一串穿過。說得盛水不漏。正眼看來何異癡狂外邊走。從上佛祖眼不耐見眾生為迷妄自蔽。不得已吐一言半句。如吹毛利劍。如熱鐵火輪。劈面揮。直欲斷人命脈獨脫根塵。乾乾淨淨做箇灑落道人。安肯教人向他語言上咂噉。返增迷妄自投結縛於死生之場。不惟孤負古人而亦埋沒自己。豈細事哉。真正參學之士。盡一生向工夫邊著到。或不開悟便[拚-ㄙ+ㄊ]取來生後世。決定要討箇倒斷。安肯茅纏紙裹口出耳入而已哉。父母未生前那箇是我本來面目。有志要決了大事者。切不得向意根下卜度。又不得將相似語言配合。但[拚-ㄙ+ㄊ]取一生腳踏實地壁立萬仞參取。但心無異緣意絕虗妄。久遠不退不愁不會祖師西來意也。栢西庭上人宜勉之又勉之。慎勿自負聰明墮落意地。佛亦不能救矣。老幻(某)書。
防情復性
性起為情。情生為業。業感為物。夫萬物由情業之所鐘。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榮枯禍福等一夢幻。此吾佛之教。之所以示。群生雖一本乎性。而有世閒出世之殊。世間之學。防情之謂也。出世之學。復性之謂也。防情。有為也。復性。無為也。二說不可相濫。蘇公子由注老子序。以六祖不思善不思惡之說配中庸喜怒哀樂未發之謂中之意。一也。又謂中也者即佛氏之言性也。和也者即佛氏之六度萬行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非佛法何以當之。此說頗類妙喜以三身答子韶之甥所問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脩道之謂教之說。蓋一時善權方便。破彼情執而已。豈三身之理止於是哉。竊聞儒之所謂中庸者。必使人之情合乎至中。則經常之道可傳之無窮也。豈特人心為然。至若天地萬物一稟中庸而生化。微中庸則至眇之物亦不能自育也。內而治身。外而治國。謂中庸者不可斯須忽忘之也。使中庸之不在。則天地萬物尋而變滅。且人焉得而獨存乎。蓋中庸乃建立生化之樞機。故聖賢舉而明之。為教化之本也。中庸施之於親則謂孝。達之於君則謂忠。及之於物則謂仁。布之於人則謂教。以至傳之於世則謂道也。是道即指中庸之體而言之。含容於喜怒哀樂未發之初。發而皆中節之謂和。言中節者乃中中庸之節也。惟過與不及則不中節矣。既中中庸之節。則知萬物不期育而育。天地不期位而位。故情業無盡則生死何有已也。世間之說極於此矣。吾佛祖治出世之說。乃異乎其所聞。何則。如六祖謂不思善不思惡之際孰為本來面目。乃復性之大旨也。子思謂喜怒哀樂未發之謂中。發而皆中節之謂和之說。乃防情之極論也。然致中和位天地育萬物蓋情業所感。非性理之有是事也。惟子由未甞不知。而曲引此說者何也。子思言天命之謂性。指中庸之體也。率性之謂道。指中庸之用也。脩道之謂教。欲人依體用而契中庸也。道也者不可須臾離。可離非道者。必使其舉念動心無斯須不在中庸之域。防情之論極於此矣。彼清淨法身即聖凡同稟之性元也。圓滿報身即法身所具之神通光明也。千百億化身即法身遍在一切處也。然法身如日輪也。報身如日之光也。化身乃由光而普。性無知也。性無為也。謂復性之說理窮於是。似未易與率性脩道者同日而語也。妙喜以復性之學會防情之教。子由以防情之教會復性之學。一儒一釋各秉善權而融會之。使二家之說不相悖。或不之辯。則至理不勝其悖矣。或者以余說為然。
塵沙劫又塵沙劫。數盡塵沙劫未休。當念只因情未撇。無邊生死自羈留。
四大聚成玄兔角。六根摶住白龜毛。漚華影裏飜筋斗。出沒閻浮是幾遭。
東海一丸紅彈子。流光日日射西林。世間多少奇男子。誰向總前惜寸陰。
揑目橫生空裏華。妄將三界認為家。大千常寂光明土。不隔纖塵總是遮。
愛繩牽入苦娑婆。哭到黃泉淚轉多。孰謂別離窮劫恨。通身渾是古彌陀。
迷時無悟悟無迷。究竟迷時即悟時。迷悟兩頭都拽脫。鑊湯元是藕花池。
四十八願水投水。千百億身空合空。法藏慈尊無面目。不須重覔紫金容。
正念阿彌陀佛時。寶池樹影月遲遲。更馳心欲歸清泰。又是重栽眼上眉。
濁水盡清珠有力。亂心不動佛無機。眼前盡是家鄉路。不用逢人覔指歸。
萬劫死生如重病。一聲佛號是良醫。到頭藥病俱忘卻。不用重宣母憶兒。
成住壞空真淨土。見聞知覺古彌陀。但於當處忘生滅。父子相牽出愛河。
一鑪古篆一枝蓮。目掛寒空萬慮捐。清泰故家便歸得。誰分東土與西天。
禪外不曾談淨土。須知淨土外無禪。兩重公案都拈卻。熊耳峯開五葉蓮。
大梵宅中無一法。於無法處有千差。回觀自性離分別。念念純開白藕花。
闇室中藏大黑蚖。未曾驅盡莫貪眠。髑髏壓碎須彌枕。帀地香風綻白蓮。
藕池無日不花開。四色光明映寶臺。金臂遙伸垂念切。眾生何事不思來。
血池乾處藕池清。劒樹枯時寶樹榮。若樂本來無住相。於無住處自圓成。
樂土本無三惡道。禽聲渾是佛宣流。當機未盡眾生界。啼斷春風卒未休。
鸚鵡頻伽遶樹鳴。好音和雅正堪聽。殷勤不斷緣何事。曲為勞生昧己靈。
自家一箇古彌陀。聲色頭邊蹉過多。狹路相逢如不薦。未知何劫離娑婆。
故鄉易到路無差。白日青天被物遮。剔起兩莖眉目看。火坑都是白蓮華。
十萬餘程不隔塵。休將迷悟自踈親。剎那念盡恒沙佛。共是蓮華國裏人。
佛與眾生夙有緣。眾生與佛性無偏。奈何甘受娑婆苦。不肯迴頭著痛鞭。
念根是一串輪珠。痛策歸鞭作遠圖。念到念空和念脫。不知身住白芙蕖。
人間天上與泥犁。勞我昇沉是幾時。白藕有根如不種。塵沙生死有覉縻。
七重行樹影交加。晝夜開敷白藕華。佛手自來遮不得。眾生何事覔無涯。
白玉毫吞紅菡萏。紫金聚暎碧瑠璃。本來自性常如此。既稟同靈合共知。
黃金丈六老爺身。白藕常敷劫外春。等視眾生如赤子。以何緣故不相親。
六時不斷雨天華。風味新奇孰有加。清旦滿盛衣裓裏。歸來重獻佛袈裟。
燭破群幽天日輪。光明中現紫金人。妙存心觀忘諸見。覿體何曾間一塵。
最初注想存涓滴。念力增深至禹門。觀盡百千香水海。不須輕放一毫吞。
獨坐幽齋萬慮逃。一團山月上松梢。不將迷悟遮心眼。盡是眉間白玉毫。
八功德水暎金沙。百寶樓臺散曉霞。更有一般奇特事。開敷紅藕大如車。
自性彌陀不用參。五千餘卷是司南。不於當處求真脫。擬逐文言落二三。
世界何緣稱極樂。只因眾苦不相侵。道人若要尋歸路。但向塵中自了心。
自心無住云何了。繫念慈尊六字名。和念等閑都打脫。西天此土不爭多。
自家一箇彌陀佛。論劫何曾著眼看。今日便隨聲色轉。這回欲要見還難。
賀了新春看上元。萬家銀燭照金蓮。展開常寂光明土。佛法何曾不現前。
示入泥洹記仲春。風前歌舞恨波旬。誰知自性黃金佛。常共千華轉法輪。
寒食荒郊盡哭天。有誰遙念老金僊。劫初埋向蓮華土。不要人來化紙錢。
初夏清和四月時。九龍噴水沐嬰兒。樂邦化主無生滅。只把黃金鑄面皮。
不懸艾虎慶端陽。惟面西方古道場。一炷爐薰一聲磬。六門風遞藕花香。
清泰故鄉無六月。從教火傘自張空。金沙地上經行處。陣陣吹來白藕風。
七月人間暑漸衰。晚風池上更相宜。遙觀落日如懸鼓。便策歸鞭已較遲。
登樓共賞中秋月。回首誰思父母邦。不問多生逃與逝。至今垂念未相忘。
誰知九日東籬菊。便是西方四色華。一箇髑髏乾得盡。百千聞見自無差。
人間十月盡開爐。深撥寒灰問有無。金色願王元是火。能燒千劫愛河枯。
群陰剝盡一陽來。五葉心花當處開。徧界枝條無著處。香風吹上玉樓臺。
臈盡時窮事可憐。東村王老夜燒錢。即心自性彌陀佛。滿面塵埃又一年。
一串數珠烏律律。百千諸佛影團團。循環淨念常相繼。放去拈來總一般。
念佛直須圖作佛。不圖作佛念何為。但當抱識含靈者。白藕均同有一枝。
念佛須期念到頭。頭頭和念一齊収。薩婆若海風濤靜。穩汎樂邦紅藕舟。
四蛇同篋險復險。二鼠侵藤危更危。不把蓮華栽淨域。未知何劫是休時。
人間五欲事無涯。利鎻名疆割不開。若把名利心念佛。何須辛苦待當來。
自性彌陀絕證修。只消扣己便相投。瞥於當念存能所。又被空花翳兩眸。
深思地獄發菩提。父母家鄉勿再迷。痛策歸鞭宜蚤到。莫教重待日移西。
要結蓮華會上緣。是非人我盡傾捐。無時不作難遭想。歡喜同登解脫船。
為存愛見起貪嗔。埋沒黃金丈六身。今日幸然歸淨社。不應仍舊惹風塵。
藕絲縛住金烏足。業火燒開車軸花。更有一般難信法。腳尖踢出佛如麻。
要將穢土三千界。盡種西方九品蓮。仔細思量無別術。只消一箇念心堅。
七重密覆真珠網。三級平鋪瑪瑙堦。安養導師悲願切。遙伸金臂接人來。
寄語娑婆世上人。要尋歸路莫因循。銀山紩壁如挨透。千葉蓮花別是春。
長鯨一吸四溟乾。自性彌陀眼界寬。眉裏玉毫遮不得。珊瑚枝上月團團。
六時扣問黃金父。赤子飄零幾日歸。話到輪迴無盡處。相看不覺淚沾衣。
朝參暮禮效精勤。金沼蓮胎入夢頻。粉骨碎身千萬劫。未應容易報慈親。
纔要歸家即到家。何須特地起咨嗟。門前大路如弦直。擬涉思惟便是差。
一鈎蘿月照松龕。門外無人宿草菴。萬億紫金身化主。不離當念是仝參。
諸苦盡從貪嗔起。不知貪欲起於何。因忘自性彌陀佛。異念紛馳總是魔。
勢至曾參日月光。教令存想念西方。自從親證三摩地。不離慈尊左右傍。
泥牛耕破蓮花土。紩馬蹈飜功德山。自性彌陀渾不覺。猶將心鏡照慈顏。
道人別有惟心土。不屬東西南北方。眨得眼來千里隔。難將彼岸當慈航。
觀經一卷是家書。日落之方有故居。多辨資糧期蚤到。免教慈父日嗟噓。
兄呼弟應念彌陀。要與渾家出愛河。辨得此心常與麼。直教佛不奈伊何。
跳出娑婆即是家。不須特地覔蓮華。娑婆不異蓮華土。自是從前見處差。
昔有士夫吳子才。扣棺日日喚歸來。雖然跡未離三界。已送神棲白藕胎。
蓮華國土無金鎻。聞見堆中有鐵圍。透得目前聲與色。百千賢聖合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