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炭母草生南恩州原野中。味酸,平,無毒。去皮膚風熱,流注骨節,癰腫疼痛。莖赤而柔似細蓼,葉端尖,近梗方。夏有白花。秋實如菽,青黑色,味甘可食。不拘時采炒,敷腫痛處,經宿易。
亞麻子
亞麻子出兗州、威勝軍。味甘,微溫,無毒。苗、葉俱青,花白色。八月上旬采其實用。又名鴉麻,治大風疾。
田麻
田麻生信州田野及溝澗旁。春夏生青葉,七月、八月中生小莢子。冬三月采葉,療癰癤腫毒。
鳩鳥威
鳩鳥威生信州山野中。春生青葉,至九月而有花,如蓬蒿菜花,淡黃色,不結實。療癰癤腫毒。采無時。
茆質汗
茆質汗生信州。葉青,花白,七月采。彼土人以治風腫,行血有效。
地蜈蚣
地蜈蚣出江寧府村落間。鄉人云∶水摩涂腫毒。醫方鮮用。
地茄子
地茄子生商州。味微辛,溫,有小毒。主中風痰涎麻痹,下熱毒瓦斯,破堅積,利膈,消癰腫瘡癤,散血墮胎。三月開花結實,五月、六月采,陰干用。
圖經曰∶文附石蒜條下。
水麻
水麻金燈石蒜生鼎州。味辛,溫,有小毒。其根名石蒜。主敷貼腫毒。九月采。又,金燈花,其根亦名石蒜。或去即此類也。
麻
麻生江寧府山野中。村民云∶療蛇毒。然有大毒,人誤服之,吐利不止。
山姜
山姜生衛州。味辛,平,有小毒。去皮間風熱,可作淋炸湯。又主暴冷及胃中逆冷,霍亂腹痛。開紫花,不結子。八月、九月采根用。
馬腸根
馬腸根生秦州。味苦、辛,寒,有毒。主蠱毒,除風,五月、六月采根用,其葉似桑,性熱。三月采,以療瘡疥。
大木皮
大木皮生施州。其高下、大小不定,四時有葉,無花。其皮味苦、澀,性溫,無毒。采無時。彼土人與苦桃皮、櫻桃皮三味,各去粗皮,凈洗焙干,等分搗羅,酒調服錢匕
崖棕
崖棕生施州石崖上。味甘、辛,性溫,無毒。苗高尺以來,四季有葉,無花。
彼土醫人采根與半天回、雞翁藤、野蘭根等四味,凈洗焙干,去粗皮,等分搗羅,溫酒調服二七傷。婦人服,忌雞、魚、濕面;丈夫服無所忌。
鵝抱
鵝抱生宜州山洞中。味苦,性寒。主風熱上壅,咽喉腫痛及解蠻箭藥毒,篩末以酒調服之,有效。亦消風熱結毒赤腫。用酒摩涂之,立愈。此種多生山林中,附石而生,作蔓,大者如三升器,小者如拳。二月、八月采根切片,陰干。
雞翁藤
雞翁藤出施州。有其苗蔓延大木,有葉無花。味辛,性溫,無毒。采無時。彼土人與半天回、野蘭根、崖棕四味,凈洗去粗皮,焙干,等分搗羅為末。每服二錢,用溫酒調下婦人服,忌雞、魚、濕面、羊血;丈夫無忌。
紫金藤
紫金藤生福州山中。春初單生葉,青色。至冬凋落。其藤似枯條,采其皮曬干為末。治丈夫腎氣。
獨用藤
獨用藤生施州。四時有葉無花,葉上有倒刺。其皮味苦、辛,性熱,無毒。采無時。彼土人取此并小赤藥頭二味,洗凈焙干,各等分,搗羅為末。溫酒調錢匕,療心氣痛。
瓜藤
瓜藤生施州。四時有葉無花。其皮味甘,性涼,無毒。采無時。與刺豬苓二味,洗凈去粗皮,焙干,等分搗羅。用甘草水調貼,治諸熱毒惡瘡。
金棱藤
金棱藤生施州。四時有葉無花。其皮味辛,性溫,無毒。采無時。與續筋、馬接腳三味,洗凈去粗皮,焙干,等分搗羅。溫酒調服二錢匕。治筋骨疼痛,無所忌。
野豬尾
野豬尾生施州。其苗纏木作藤生,四時有葉無花。味苦、澀,性涼、無毒。采無時。彼土人取此并百藥頭二味,洗凈去粗皮,焙干,等分搗羅為末。溫酒調下錢匕,療心氣
烈節
烈節生榮州。多在林箐中生。味辛,溫,無毒。主肢節風冷,筋脈急痛。春生蔓苗,莖葉俱似丁公藤而纖細,無花實。九月采莖,曝干。以作浴湯,佳。
杜莖山
杜莖山生宜州。味苦,性寒。主溫瘴寒熱發歇不定,煩渴頭疼心躁。取其葉搗爛,以新酒浸,絞汁服之,吐出惡涎,甚效。其苗高四、五尺,葉似苦 菜,秋有花,紫色,實
血藤
血藤生信州。葉如 葉,根如大拇指,其色黃。五月采。攻血治氣塊。彼土人用之。
土紅山
土紅山生福州及南恩州山野中。味甘、苦,微寒,無毒。主骨節疼痛,治勞熱瘴瘧。大者高七、八尺。葉似枇杷而小,無毛。秋生白花如粟粒,不實。用其葉搗爛,酒漬服之藤,似芙蓉葉,其葉上青下白,根如葛頭。薄切,用米泔浸二宿,更用清水浸宿,取出切,炒令黃色,搗末。每服錢,水盞,生姜小片,同煎服,治勞瘴甚佳。
百棱藤
百棱藤生臺州。春生苗,蔓延木上,無花葉。冬采皮入藥。治盜汗。彼土人用之,有效。
祁婆滕
祁婆滕生天臺中。其苗蔓延木上,四時常有。彼土人采其葉入藥。治風有效。
含春藤
含春藤生臺州。其苗蔓延木上。冬夏常青。彼土人采其葉入藥,治風有效。
清風藤
清風藤生天臺山中。其苗蔓延木上,四時常有。彼土人采其葉入藥。治風有效。
七星草
七星草生江州山谷石上。味微酸,葉如柳而長,作藤蔓延,長二、三尺。其葉堅硬,背上有黃點如七星。采無時,入烏須發藥用之。
石南藤
石南藤生天臺山中。其苗蔓延木上,四時不凋。彼土人采其葉入藥,治腰疼。
石合草
石合草生施州。其苗纏木作藤,四時有葉無花,其葉味甘,性涼,無毒。采無時。焙干,搗羅為末。溫水調貼,治切惡瘡腫及斂瘡口。
馬接腳
馬接腳生施州。作株大小不常,四時有葉無花。其皮味甘,性溫,無毒。采無時。彼土人取此并續筋。金棱藤三味,洗凈去粗皮,焙干,等分搗羅為末。溫酒調服錢匕,治根也。
芥心草
芥心草生淄州。初生似臘謨草,引蔓白色,根黃色。四月采苗葉。彼土人搗末,治瘡疥甚效。
棠球子
棠球子生滁州。三月開白花,隨便結實。有味酢而澀,采無時。彼土人用治痢疾及腰疼,皆效。他處亦有,而不入藥用。
醋林子
醋林子出邛州山野林箐中。其木高丈余,枝條繁茂,三月開花色白,四出。九月、十月結子,累累數十枚成朵,生青熟赤,略類櫻桃而蒂短。味酸,性溫,無毒。善療蛔咬心痛及痔漏下血,并久痢不瘥。尤治小兒疳,蛔咬心,心腹脹滿,黃瘦,下寸白蟲。單搗為末,酒調錢匕,服之甚效。又土人多以鹽醋收藏,以充果子食之,生津液,醒酒,止渴。
不可多食,令人口舌粗拆。及熟采之陰干,和核同用。其葉味酸。夷獠人采得,入鹽和魚膾食之,勝用醋也。
天仙藤
天仙藤生江淮及浙東山中。味苦,溫,微毒。解風勞,得麻黃則治傷寒發汗,與大黃同服,墮胎氣。春生苗,蔓延作藤,葉似葛葉,圓而小,有毛白色,四時不調。根有須,之最多。
有名未用總百九十四種二十六種玉石類
青玉
味甘,無毒。主婦人無子,輕身不老長年,名玨玉。生藍田。
陶隱居云∶張華云∶合玉漿用玨玉,正縹白色,不夾石者,大者如升,小者如雞子,取穴中者,非今作器物玉也。出襄鄉縣舊穴中。黃國中,詔征南將軍夏候尚求之。
白玉髓
味甘,平,無毒。主婦人無子,不老延年。生藍田玉石間。
玉英
味甘。主風瘙皮膚癢,名石鏡,明白可作鏡。生山竅,十二月采。
璧玉
味甘,無毒。主明目,益氣,使人多精生子。
合玉石
味甘,無毒。主益氣,療消渴,輕身,辟谷。生常山中丘,如彘肪。
紫石華
味甘,平,無毒。主渴,去小腸熱。名茈石華。生中牛山陰,采無時。
白石華
味辛,無毒。主癉,消渴,膀胱熱。生液北鄉北邑山,采無時。
黑石華
味甘,無毒。主陰痿,消渴,去熱,療月水不利。生弗其勞山陰石間,采無時。
黃石華
味甘,無毒。主陰痿,消渴,膈中熱,去百毒。生液北山,黃色,采無時。
厲石華
味甘,無毒。主益氣,養神,止渴,除熱,強陰。生江南,如石花,采無時。
石肺
味辛,無毒。主癘咳寒,久痿,益氣,明目。生水中,狀如肺,黑澤有赤紋,出水即干。
陶隱居云∶今浮石亦療咳,似肺而不黑澤,恐非是。
石肝
味酸,無毒。主身癢,令人色美。生常山,色如肝。
石脾
味甘,無毒。主胃寒熱,益氣,令人有子。名胃石,名膏石,名硝石。生隱蕃山谷石間,黑如大豆,有赤紋,色微黃,而輕薄如棋子,采無時。
石腎
味咸,無毒。主泄痢。色如白珠。
封石
味甘,無毒。主消渴,熱中,女子疽蝕。生常山及少室,采無時。
陵石
味甘,無毒。主益氣,耐寒,輕身,長年。生華山,其形薄澤。
碧石青
味甘,無毒。主明目,益精,去白 (音癬),延年。
遂石
味甘,無毒。主消渴,傷中,益氣。生太山陰,采無時。
白肌石
味辛,無毒。主強筋骨,止渴,不饑,陰熱不足。名肌石,名洞石。生廣焦國卷(音權)山青石間。
龍石膏
無毒。主消渴,益壽。生杜陵,如鐵脂中黃。
五羽石
主輕身,長年。名金黃。生海水中蓬葭山上倉中,黃如金。
石流青
味酸,無毒。主療泄,益肝氣,明目,輕身長年。生武都山石間,青白色。
石流赤
味苦,無毒。主婦人帶下,止血,輕身長年。理如石耆,生山石間。
陶隱居云∶芝品中有石流丹,又有石中黃子。
石耆
味甘,無毒。主咳逆氣。生石間,色赤如鐵脂,四月采。
紫加石
味酸。主痹血氣。名赤英,名石血。赤無理。生邯鄲山,如爵茈。二月采。
陶隱居云∶三十六水方,呼為紫賀石。
終石
味辛,無毒。主陰痿痹,小便難,益精氣。生陵陰,采無時。
百三十二種草木類
玉伯
味酸,溫,無毒。主輕身,益氣,止渴。名玉遂。生石上,如松,高五、六寸,紫花,用莖葉。
臣禹錫等謹按陳藏器云∶今之石松,生石上,高、二尺。山人取根、莖浸酒,去風血,除風瘙,宜老。伯應是柏字,傳寫有誤。
文石
味甘。主寒熱,心煩。名黍石。生東郡山澤中水下。五色,有汁,潤澤。
曼諸石
味甘。主益五臟氣,輕身長年。名陰精。六月、七月出石上,青黃色,夜有光。
山慈石
味苦,平,無毒。主女子帶下。名爰茈。生山之陽,正月生葉如藜蘆,莖有衣。
石濡
主明目,益精氣,令人不饑渴,輕身長年。名石芥。
臣禹錫等謹按陳藏器云∶生石之陰,如屋游、垣衣之類,得雨即展,故名石濡。早春青翠,端開四葉,山人名石芥,性冷,明目,不饑渴。
石蕓
味甘,無毒。主目痛,淋露,寒熱,溢血。名螫烈,名顧啄。三月、五月采莖、葉,陰干。
臣禹錫等謹按爾雅云∶ ,勃 。郭注云∶名石蕓。
石劇
味甘,無毒。主渴,消中。
路石
味甘、酸,無毒。主心腹,止汗,生肌,酒痂,益氣,耐寒,實骨髓。名陵石。生草石上,天雨獨干,日出獨濡。花黃,莖赤黑。三歲實,赤如麻子。五月、十月采莖、葉,陰干。
曠石
味甘,平,無毒。主益氣養神,除熱,止渴。生江南,如石草。
敗石
味苦,無毒。主渴痹。
越砥(音旨)
味甘,無毒。主目盲,止痛,除熱瘙。
陶隱居云∶今細礪石出臨平者。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注云∶今據此在草木類中,恐非細礪石
金莖
味苦,平,無毒。主金瘡,內漏。名葉金草。生澤中高處。
夏臺
味甘。主百疾,濟絕氣。
陶隱居云∶此藥乃爾神奇,而不復識用,可恨也。
柒紫
味苦。主小腹痛,利小腹,破積聚,長肌肉。久服輕身長年。生冤句,二月、七月采。
鬼目
味酸,平,無毒。主明目。名來甘。實赤如五味,十月采。
陶隱居云∶俗人今呼白草子赤為鬼目,此乃相似也。臣禹錫等謹按陳藏器云∶名排風,名白幕。《爾雅》云∶符,鬼目。注云∶葉似葛子如耳鐺,赤色。
鬼蓋
味甘,平,無毒。主小兒寒熱癇。名地蓋。生垣墻下,叢生,赤,旦生暮死。
陶隱居云∶名朝生,疑是今鬼傘也。臣禹錫等謹按陳藏器云∶鬼蓋,名為鬼屋。如菌,生陰濕處,蓋黑,莖赤。和醋敷腫毒,馬脊腫,人惡瘡。杜正倫云∶鬼傘,夏日得雨,聚生糞堆,見日消黑,此物有小毒。
馬顛
味甘,有毒。療浮腫,不可多食。
馬唐
味甘,寒。主調中,明耳目。名羊麻,名羊粟。生下濕地,莖有節生根。五月采。
臣禹錫等謹按陳藏器云∶生南土廢稻田中,節節有根,著土如結縷草,堪飼馬。云馬食如糖,故曰馬唐。煎取汁,明目,潤肺。《爾雅》云∶馬唐,馬飯也。
馬逢
味辛,無毒。主癬蟲。
牛舌實
味咸,溫,無毒。主輕身益氣。名彖尸。生水中澤旁,實大,葉長尺。五月采。
臣禹錫等謹按陳藏器云∶今東人呼田水中大葉如牛爾,亦呼為牛耳菜。
羊乳
味甘,溫,無毒。主頭眩痛,益氣,長肌肉。名地黃。三月采,立夏后母死。
臣禹錫等謹按陳藏器云∶羊乳,根似薺 而圓,大小如拳,上有角節,剖之有白汁,人取根當薺 ,三月采。苗作蔓,折有白汁。
羊實
味苦,寒。主頭禿惡瘡,疥瘙痂癬(音癬)。生蜀郡。
犀洛
味甘,無毒。主癃。名星洛,名泥洛。
鹿良
味咸,臭。主小兒驚癇,賁豚, ,大人 。五月采。
菟棗
味酸,無毒。主輕身益氣。生丹陽陵地,高尺許,實如棗。
雀梅
味酸,寒,有毒。主蝕惡瘡,名千雀。生海水石谷間。
陶隱居云∶葉與實俱如麥李。
雀翹
味咸。主益氣,明目。名去母,名更生。生藍中,葉細黃,莖赤有刺。四月實兌(音銳),黃中黑。五月采,陰干。
雞涅
味甘,平,無毒。主明目,目中寒風,諸不足,水腫,邪氣,補中,止泄痢,療女子白沃。名陰洛。生雞山,采無時。
相烏
味苦。主陰痿。名烏葵。如蘭香,赤莖,生山陽。五月十五日采,陰干。
鼠耳
味酸,無毒。主痹寒,寒熱,止咳。名無心。生田中下地,濃葉,肥莖。
蛇舌
味酸,平,無毒。主除留血,驚氣,蛇癇。生大水之陽。四月采花,八月采根。
龍常草
味咸,溫,無毒。主輕身,益陰氣,療痹寒濕。生河水旁,如龍芻,冬、夏生。
離樓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