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9章 嘔吐論

  • 癥因脈治
  • 朱丹溪
  • 4332字
  • 2015-12-26 18:03:23

秦子曰∶嘔以聲響名,吐以吐物言;有聲無物曰嘔,有物無聲曰吐;有聲有物曰嘔吐。

皆陽明胃家所主。有外感,有內傷。

外感嘔吐

【風氣嘔吐之癥】偶遇風冷,即發嘔吐,頭額疼痛,面赤面熱,風入陽明,胃家嘔吐癥【風氣嘔吐之因】或當風取涼,風冷入胃;或胃中饑餓,風邪乘虛而入,如此者皆令嘔吐也。

【風氣嘔吐之脈】脈多見浮。浮緊風寒,浮數風熱,浮滑風痰,浮濡風濕。

【風氣嘔吐之治】散風清胃,防葛平胃散,兼痰者,防葛二陳湯。

防葛平胃散防風 葛根 蒼術 濃樸 廣皮 甘草風寒加生姜,風熱加山梔、黃連、竹茹。

防葛二陳湯防風 干葛 半夏 白茯苓 甘草 廣皮風寒加生姜,風熱加山梔、黃連、竹茹。

外感嘔吐

【寒氣嘔吐之癥】偶遇寒冷,頓發嘔吐,胸前綿綿而來,身無內熱,小便清白,大便通【寒氣嘔吐之因】胃氣素寒,又值時令之寒,偶或感入,則寒氣傷胃而為嘔吐矣。

【寒氣嘔吐之脈】多見弦緊,或見遲緩,或見沉細,甚則沉伏。

【寒氣嘔吐之治】散寒溫胃,理中湯、姜桂六君子湯,甚者四逆湯;若傷寒嘔吐,另具理中湯人參 白術 干姜 炙甘草寒甚加附子。

治中湯 即理中湯,加青皮、廣皮。

姜桂六君子湯 即六君子湯,加干姜、肉桂。

四逆湯甘草 干姜 熟附子

外感嘔吐

【暑氣嘔吐之癥】暑熱行令,頭眩目暗,嘔吐暴作,身熱惡寒,煩渴引飲,齒干唇燥,腹中疼痛,小便赤色,或混濁澀短,此暑熱嘔吐之癥也。

【暑氣嘔吐之因】夏秋之交,中氣不足,暑熱之氣,入于腸胃,則令嘔吐也。

【暑氣嘔吐之脈】虛大而澀,或見沉細,或見沉數,或見躁疾,或見脈伏。

【暑氣嘔吐之治】氣怯脈虛大,家秘香薷飲。氣熱煩渴,脈沉數,人參石膏湯。小便赤,混濁澀短,土藿香湯,調益元散。煩熱嘔吐,梔連平胃散,口渴加干葛、竹茹;有痰涎,梔連二家秘香薷飲川連 濃樸 香薷 甘草 人參 廣皮口渴加干葛、竹茹,有痰加半夏、藿香。

人參石膏湯 見前噎隔。

益元散 即六一散。

梔連平胃散 即平胃散加梔、連。

梔連二陳湯 即二陳湯加梔、連。

外感嘔吐

【濕氣嘔吐之癥】胸前滿悶,頭重身重,面目浮腫,嘔惡而吐,口不渴,吐多痰涎,此濕氣嘔吐之癥也。

【濕氣嘔吐之因】長夏時令,坐臥卑濕,濕氣襲于胃土,胃氣不能下降,而濕氣嘔吐作【濕氣嘔吐之脈】脈多濡軟,或見浮緩,或見沉伏,脈遲者寒,脈數者熱。

【濕氣嘔吐之治】身熱脈浮,宜散表安胃,佐以辛香溫散,人參敗毒散,加藿香、紫蘇,或香蘇平胃散。寒濕體虛者,香砂二陳湯,寒甚用術附湯;應分利小便者,平胃五苓散。濕熱者,梔連二陳平胃散,加減治之。

人參敗毒散人參 羌活 獨活 柴胡 前胡 枳殼 桔梗 川芎 廣皮 甘草 白茯苓香蘇平胃散 即平胃散加藿香、紫蘇。

香砂二陳湯 即二陳湯加藿香、砂仁。

理中湯 見前寒吐。

平胃五苓散 即平胃散、五苓散合用。

術附湯白術 附子

外感嘔吐

【燥火嘔吐之癥】喘逆嘔吐,吐則氣急,嘔少難出,口唇干燥,煩渴引飲,此燥火嘔吐【燥火嘔吐之因】燥氣行令,肺胃有熱,以熱傷熱,以燥傷燥,而諸喘嘔之癥作矣。

【燥火嘔吐之脈】右寸浮數,燥邪傷肺,右關數大,燥邪傷胃。

【燥火嘔吐之治】清燥湯,加蘆根汁。葛根石膏湯、門冬知母湯。

清燥湯知母 石膏 麥冬 枇杷葉 干葛 竹茹 甘草沖蘆根汁服。

干葛石膏湯 家秘治燥邪嘔吐。

干葛 石膏 知母 甘草 陳皮 竹茹 鮮藿香門冬知母湯 二味同煎。

外感嘔吐

【濕熱嘔吐之癥】內熱煩躁,口臭身熱,面目黃腫,滿悶惡心,聞谷氣即嘔,此濕熱嘔【濕熱嘔吐之因】腸胃素有積熱,又遇外感時行,則兩熱交蒸,攻沖清道,濕熱嘔吐之【濕熱嘔吐之脈】脈多數大,浮數在表,沉數在里;右關脈數,腸胃濕熱。

【濕熱嘔吐之治】口臭煩躁,素有積熱,家秘清胃湯,面目黃腫,加防風、白芷;滿悶惡心,平胃二陳湯,加竹茹、葛根,濕熱甚,加山梔、黃連。

家秘清胃湯 治胃熱嘔吐。

升麻 干葛 黃連 山梔 甘草 竹茹平胃二陳湯 即平胃散加半夏、茯苓。

內傷嘔吐

【胃火嘔吐之癥】食入即吐,其味或酸或苦,五心煩熱,夜臥不寧,口中干渴,二便阻澀,此胃火嘔吐之癥也。

【胃火嘔吐之因】或惱怒傷肝,肝火時動;或憂思郁結,火起于脾;或過食膏粱,火起于胃;或陰虛火旺,相火上沖,火氣上炎,嘔吐作矣。

【胃火嘔吐之脈】脈多洪數,左關洪數,肝膽之火;右關洪數,火在脾胃;陰火上沖,【胃火嘔吐之治】胃火旺,家秘清胃湯,合梔連平胃散、梔連二陳湯、梔連正氣散。肝火動者,梔連柴胡湯。心火旺者,導赤各半湯。陰虛火旺,四物湯加知柏。

家秘清胃湯 見前章。

梔連平胃湯 即平胃散加山梔、川連。

梔連二陳湯 即二陳湯加山梔、川連。

梔連正氣散山梔 黃連 藿香 濃樸 廣皮 半夏 甘草 蒼術 竹茹 白茯苓以上四方,家秘加竹茹,治胃熱嘔吐。

梔連柴胡湯 治肝火嘔吐。

山梔 黃連 柴胡 黃芩 半夏 廣皮 甘草導赤各半湯 見心經咳嗽門。

知柏四物湯 四物加知母、黃柏。

內傷嘔吐

【胃寒嘔吐之癥】畏寒喜熱,不思飲食,遇冷即嘔,四肢清冷,二便清利,口不渴,唇不焦,食久不化,吐出不臭,此胃寒嘔吐之癥也。

【胃寒嘔吐之因】真陽不足,火不生土,脾胃素寒,不能運化水谷,反而上逆,此胃寒【胃寒嘔吐之脈】多見沉遲,兩尺沉遲,真陽不足;左關沉遲,木不生火;右關沉遲,【胃寒嘔吐之治】腎陽不足,宜補接真火,八味腎氣丸。木不生火,逍遙散。脾胃素寒,理中湯,甚則四逆湯。

八味丸 即六味丸加肉桂、附子。

逍遙散 即肝咳門。

理中湯 見后食積嘔。

四逆湯 見寒嘔門。

內傷嘔吐

【痰飲嘔吐之癥】嘔而腸鳴,漉漉有聲,眼黑眩暈,時時惡心,此痰飲嘔吐之癥也。

【痰飲嘔吐之因】脾氣不足,不能運化水谷,停痰留飲,積于中脘,得熱則上炎而嘔吐,遇寒則凝塞而嘔吐矣。

【痰飲嘔吐之脈】脈多弦滑。滑數熱痰,弦緊寒飲,痰凝飲伏,脈反沉遲。

【痰飲嘔吐之治】宜分熱痰寒飲治之。熱痰脈沉數,梔連二陳湯;寒飲脈沉遲,桂苓半梔連二陳湯 方見濕痰門。

桂蒼苓甘湯 治寒飲嘔吐。

桂枝 白茯苓 白術 甘草

內傷嘔吐

【食積嘔吐之癥】胸前滿悶,噯氣作痛,痛則嘔吐,得食愈痛,按之亦痛,此食積嘔吐【食積嘔吐之因】飲食不節,損傷中氣,不能運化,停食成積,中脘痞塞,則發嘔吐矣【食積嘔吐之脈】脈見實大,或見沉滑。熱積實數,寒積遲弦;滑大洪實,食積胸前。

【食積嘔吐之治】先用家秘消滯湯。后看熱積,梔連平胃散;有下癥者,三黃丸。寒積,草蔻大順飲、理中湯;應下者,煮黃丸。

家秘消滯湯 治食滯神效。

即平胃散加萊菔子、枳實、山楂、麥芽。

梔連平胃散 即平胃散加黃連、山梔。

梔連枳術丸 即枳術丸加山梔、黃連。

三黃丸川黃連 黃芩 大黃草蔻大順飲草蔻 炮姜 廣皮 半夏 濃樸 甘草理中湯炮姜 白術 人參 炙甘草煮黃丸雄黃 巴霜

附吐水類

【嘔吐清水之癥】惡寒發熱,暴吐不止,嘔出清液,不雜糟粕谷食,此吐清水之癥也。

【嘔吐清水之因】或雨濕之年,流衍之紀,或太陰之復,濕氣襲人傷于胃土,則成嘔吐【嘔吐清水之脈】多見浮濡,浮緩風濕,浮濡寒濕。浮濡散表,沉濡溫里。

【嘔吐清水之治】脈浮身熱者,荊防平胃散;脈沉小便澀者,平胃五苓散;脈遲者,理荊防平胃散 即平胃散加荊芥、防風。

平胃五苓散 即平胃散、五苓散合用是也。

理中湯 見前。

術附湯 見濕氣嘔吐門。

附吐水類

【嘔吐清水之癥】心下洋洋,兀兀欲吐,吐則純水,時作時止,并無雜合稠粘,此名嘔【嘔吐清水之因】水飲不節,停積胃中,濕氣傷脾,不能上輸下布,而嘔吐清水之癥作矣。

【嘔吐清水之脈】脈多弦滑,滑主乎痰,弦主乎飲,弦而帶滑,痰飲之診。

【嘔吐清水之治】痰飲,橘皮半夏湯;風濕,家秘神術湯;濕勝,一味蒼術丸;胸前飽橘皮半夏湯陳皮(二錢) 半夏(二錢) 生姜(一錢)家秘神術湯 治吐清水。

熟蒼術 防風 葛根 廣皮 濃樸一味蒼術丸蒼術一味,蒸炒為細末,水法為丸。

半苓平胃散半夏 白茯苓 熟蒼術 濃樸 廣皮 甘草

附吐水類

【嘔吐苦水之癥】潮熱晡熱,嘔吐苦水,長太息,邪在膽,逆在胃;膽泄則口苦,胃逆則嘔苦。此外感少陽之邪,乘于胃土癥也。

【嘔吐苦水之因】邪熱盛于少陽,胃土為肝膽乘克,胃中水谷不能運化,則嘔吐苦水矣【嘔吐苦水之脈】長大而洪,邪在陽明;弦而帶數,邪在少陽。

【嘔吐苦水之治】邪在陽明,葛根清胃湯;邪在少陽,柴胡清膽湯;兩經見癥,兩方合干葛清胃湯 家秘治陽明嘔吐。

干葛 竹茹 黃連 廣皮 甘草柴胡清膽湯 家秘治少陽嘔吐。

柴胡 黃芩 半夏 陳皮 甘草 竹茹

附吐水類

【嘔吐苦水之癥】表無外邪,但嘔苦水,或白睛黃綠,或脅肋脹痛,長太息,此膽胃兩家內傷嘔苦之癥。

【嘔吐苦水之因】惱怒傷于肝膽,怫逆升生之令,賊乘中土,則胃家嘔苦水;或飲食填滿太倉,少陽升發之氣不舒,則胃家亦嘔苦水。

【嘔吐苦水之脈】多見弦數。左關弦數,肝膽之熱;右關弦數,腸胃有結;弦而帶滑,痰火合雜。

【嘔吐苦水之治】虛者,人參小柴胡湯。實者,家秘清膽湯。挾食者,干葛平胃散。夾痰者,合二陳湯。熱甚者,加山梔、川連、竹茹。

人參小柴胡湯人參 柴胡 半夏 黃芩 陳皮 甘草家秘清膽湯 治膽邪乘胃,嘔苦吐酸。

柴胡 黃芩 半夏 陳皮 竹茹 甘草 濃樸加生姜。

家秘以干葛清胃湯,治陽明經嘔吐;以柴胡清膽湯,治少陽經嘔吐。今立此方,兼治膽干葛平胃散 即平胃散加干葛。

有痰合二陳湯。

附吐水類

【嘔吐酸水之癥】身冒外寒,即發熱嘔吐酸水,甚則酸水浸其心,不任苦楚,吐出酸水,令上下牙關酸澀不能合,此外邪吐酸水癥也。

【嘔吐酸水之因】平時郁結,水飲不化,外被風寒所束,上升之氣,郁而成積,積之既久,濕能生熱,濕甚木榮,肝氣太盛,遂成木火之化,而吞酸吐酸之癥作矣。

【嘔吐酸水之脈】脈多帶弦,弦緊主寒,弦數主熱,沉弦主里,弦澀郁結。

【嘔吐酸水之治】脈弦遲者,以大辛熱之味治之,草蔻丸、姜桂大順飲、連理湯,或用風藥以宣揚之。此癥本熱標寒,不宜驟進苦寒,以酸水浸牙折齒,故用辛熱辛散,若但嘔而微有酸味,脈又見弦數者,只宜防葛平胃散、家秘神術湯。熱甚者,加梔、連。

草蔻 益智仁 青皮 神曲 麥芽 陳皮 蒼術 濃樸 甘草姜桂大順飲干姜 肉桂 杏仁 甘草連理湯人參 白術 干姜 炙甘草 黃連防葛平胃散 家秘治胃風欲吐。

防風 葛根 蒼術 濃樸 廣皮 甘草家秘神術湯 家秘治風濕嘔吐。

蒼術 防風 石膏 干葛 濃樸 廣皮

附吐水類

【嘔吐酸水之癥】食入即吐,其味酸餿,或兩肋刺痛,或火沖于面,此內傷嘔吐之癥也【嘔吐酸水之因】惱怒憂郁,傷肝膽之氣,木能生火,乘胃克脾,則飲食不能消化,停積于胃,遂成酸水浸淫之患矣。

【嘔吐酸水之脈】左關弦數,肝火為患。右關弦數,胃中有火。左關弦滑,膽涎沃胃。

右關弦滑,痰飲食滯。脈若濡緩,寒濕氣滯。

【嘔吐酸水之治】肝火乘胃者,柴葛平胃散。胃中有火,梔連平胃散、梔連二陳湯。痰飲食滯,平胃二陳湯。若酸水浸牙折齒,草蔻丸、大順飲,不用苦寒之藥。

柴葛平胃散 家秘治膽火入胃,嘔苦吐酸。

蒼術 濃樸 陳皮 甘草 柴胡 干葛 黃連 山梔八味等分為末。

梔連平胃散 見內傷呃。

梔連二陳湯 見外感呃。

平胃二陳湯 即蒼樸二陳湯,見濕痰門。

草蔻丸 見吐酸。

大順飲 見前吐酸。

胃有痰涎,則發吐嘔,以上分別外感內傷,各立諸方治法,詳且盡矣。然總其大綱,則家秘正氣散,實為治嘔正法。

家秘正氣散藿香 濃樸 廣皮 半夏 干葛 竹茹 麥芽 白茯苓水煎。胃火旺,加川連,沖蘆根汁。胃寒,加生姜。胃燥,加天花粉,沖竹瀝、蘿卜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门峡市| 西盟| 兴宁市| 志丹县| 东方市| 汝州市| 平和县| 来凤县| 井冈山市| 淳化县| 阿坝| 嘉定区| 赤壁市| 凌海市| 毕节市| 宁远县| 昭平县| 桃园市| 沧州市| 兴城市| 浦东新区| 响水县| 潜山县| 明溪县| 张家川| 天台县| 青冈县| 曲阳县| 张家界市| 土默特右旗| 铜山县| 库车县| 晋城| 东乌珠穆沁旗| 曲沃县| 铅山县| 阳东县| 民权县| 苍梧县| 瓮安县| 瑞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