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章

  • 十二門論疏
  • 吉藏
  • 4215字
  • 2015-12-26 18:00:12

復(fù)次下第二五句破自在體。初句明有所須。故不自在破。復(fù)次下以果征因破。眾生之果既由自在。自在之因應(yīng)更有所從。反覆結(jié)之。復(fù)次下不能無障礙破。復(fù)次下第四責(zé)住處破。復(fù)次下第五從他不自在破。此意明自在先行苦行供養(yǎng)于他。從求愿即不自在。復(fù)次下第三段六句重破自在用。與前破用異者。前直破自在用。今舉眾生業(yè)行所招以破自在。是故有異。第一復(fù)次就不定門破。第二復(fù)次無罪福破。第三復(fù)次就增愛門破。第四復(fù)次就苦樂門破。第五復(fù)次就無作門破。第六復(fù)次就自在門破。

復(fù)次下第四段一句。重破自在體就因無因門破。

如是等種種因緣第二段結(jié)破。

共作亦不然下破第三句。眾因緣和合生果下。破第四無因句。

是故此經(jīng)下第三大段結(jié)非論主。答曰下品第三申經(jīng)以破于外。此中明二種空。一者空無四種邪見故名為空。此大小乘人同得此空。說苦從因緣生下。明因緣苦即畢竟空。唯大乘得此空。小乘人不得。正是申經(jīng)意。如凈名云。五受陰洞達空是苦義。即今文是矣。

如苦空下門中第三總結(jié)一切法空。

觀三時門第十一

問九門破法。第十洗人。人法并除。又九門破內(nèi)第十門破外。內(nèi)外俱泯。何故更有此門。答所以有此門來者凡有三義。一者凡因果有三。一者前因后果。二因果一時。三果前因后。自上十門已破二事。今次破第三果前因后。故有此門來。問誰計果前因后。答此義亦有所由。如須達始欲造因天宮已現(xiàn)。難陀猶未持犯而苦樂果報已彰。惑者既聞佛經(jīng)作如是說。便謂因前有于果后修因取之。又如前有屋法然后備于柱梁。又如本有佛果而修因取之。是故計前果后有因。又聞?wù)撝魃掀魄耙蚝蠊耙蚬粫r。便謂論主應(yīng)執(zhí)前果后因。所以然者。夫論因果不出此三。既破于二必當(dāng)論主存一。是故立也。二者自上十門雖破人破法總名破法。今此一品次破于時明若法若時皆畢竟空。故說此品。三者自上十門已破所破。此一門次破能破。破所破明緣盡于觀。破能破明觀盡于緣。今悟不觀不緣內(nèi)外并冥。緣觀俱寂。則具足大乘。便登佛地故有此門來。

此門亦三。初長行發(fā)起為二。前總牒一切法空。何以故下略釋一切法空。因則是因。果名有因者以果必從因故名有因。又果更與果作因故名有因。問若爾因必生果。應(yīng)詺因為有果。答亦得爾也。但互現(xiàn)說耳。又不倒者果必從于因。故果名有因。當(dāng)因時猶未有果。又或可。因差而不得果。故因不名有果。

偈本為二。上半牒總明不成。下半結(jié)破無果。

長行為五。一破三時因果以釋偈本。二外過于內(nèi)。三內(nèi)自免過。四外更立法。五內(nèi)破外立。初又二。前釋上半次釋下半。釋上半破三時因果。即三。今初破第一前因后果。此破數(shù)論及大乘人未有果時前已有因。破意云。本以果故名之為因。果若未起與誰為因。他救云。現(xiàn)因與當(dāng)果為因。今問當(dāng)果已異空已出有。即是現(xiàn)因現(xiàn)果。不名為當(dāng)。若未出空未入有。即是畢竟無果。與誰為因。若前有因后因者破第二前果后因。破意云。前已有果何用為因。若因有因一時下次破第三因果一時。夫論因果能生為因從生為果。從生之義即是無體。能生之義即有體。若法一時有即俱有。無俱無。俱無唯有可生而無能生。俱有唯有能生無有可生。是故一時無因果義。此破數(shù)人大小相生一時因果。亦破成實。無明初念同時因果五陰成人四微成柱。亦是一時。入此門破。是故三時因果下總結(jié)釋下半。

問曰下第二外過于內(nèi)。有此破者凡四義。一者遠從上十門生。外謂。論主用一空觀以破諸法。是故外人欲破此觀。二者即從三時門生。外人既見論主破三時因果。便回此破以破于內(nèi)。三者論主假作外問欲令所破心凈。故破能破。若有能破即所破不除。今欲除所破故破能破。四者上來破立即是單空。今次破破明空病亦空。三門破破即為三別。前有能破有二種過。一無待過。二自破過。既無所破而有于破。當(dāng)知此破自破能破。若前有可破亦有二過。一者無待過。二不可破過。既前有可破即可破已成。故不可破。若破所破一時亦有二過。一者俱無過。既一時能破破可破令無所破。所破破能破亦令能破無也。二假令俱有能所失相待過。

答曰下第三內(nèi)自免過。又開二別。一推過還外。二正自免過。推過還外者。汝上來有立此是汝立。覓之無從。今謂有于破此是汝破。汝自撿之不得。若破若立并出汝心。非關(guān)我也。又今過甚前。上但立義而不破立。今立于破復(fù)自破破。又推過與我。三種因緣故過甚前也。又汝立于立則受他破。今立于破即著自破亦著他破。問論主何故示破立皆有過。答立破立皆是有所依住有所得心。有所得心尚不成問答。云何欲求道耶。問云何不成問答。釋云有所立故不成答。立于破故不成問也。又立于破立是有所得。有所得雖行萬行不動。不出不成乘義。今正欲釋大乘行無所得萬行能動能出。以不立破立心無所得。順此無所得觀得于順忍為動。無所得現(xiàn)前得無生忍為出也。若諸法空下第二內(nèi)自免過。明我正辨諸法空非但辨于立空亦辨破空。汝今破破助我明空。故無過也。又我不立破汝亦不立破。而汝忽破于破此是虛破。竟不關(guān)我義也。

問曰下第四外更立法。所以更立法者。有得之流不能心無依著。初立于法立既不成更立于破。破既不成今還復(fù)立。是故凡夫猶如獼猴舍一取一。問外人云何通論主三難。答外人不解通。但據(jù)眼現(xiàn)見三事以立三法耳。就文為二。初別立三時因果。即三別。前因后果如陶師作瓶。前有陶師然后作瓶。故陶師為因以瓶為果。亦有后時因如因弟子有師。其人師為果弟子為因。師學(xué)業(yè)成就故是果。弟子未成就故名因。前有師果后弟子來就師學(xué)。故果在前而因在后。問文云后識知是弟子。此言何謂。答由師果乃識弟子因。如他問云。是誰弟子。答云某甲弟子。是故因師乃識弟子。弟子居后而師果在前。亦有一時因如燈與明。寸炎為燈滿室為明。實一時有要而因燈有明故名一時因。若說前因下第二結(jié)非論主。

答曰下第五破立破。三句即三余二易知。若說一時如燈明亦同是疑因者。有人言。外不解一時因即不解前后因不異。于此三種因中同皆生疑。故言同疑因。有人言。外實前疑明于燈不能作因。而強立燈與明為因。論主責(zé)之還同前疑名同疑因。又品初已破一時。而外更引燈明證一時。還同初疑。依文釋者燈之與明一時而有。外謂證為明因明非燈因。今責(zé)。既一時有。明若非燈因燈亦非明因。二種之因同皆生疑故名同疑因。問大小內(nèi)外一切因果不出三時。論主并破即應(yīng)無因果耶。答三種因果皆出佛經(jīng)。并是如來適化之說。一切諸法無決定性。佛有無量方便而為利人顯道。但學(xué)人封執(zhí)定性。故論主并須破之。然后無方可適時而用。今明第一義故三種無。世諦假名三種并用。又一切義有三門。一者一切皆破。以執(zhí)封故。二者一切皆用。顯道利物故。如思益云一切法正一切法邪。三者于一時前后中隨時取舍隨義廢立。此通明三論意。非局此門也。

如是因緣下第三總結(jié)齊法。

觀生門第十二

所以有此門來者凡有六義。一者自上十一門破異法之生。今此一門破即法之生。如婆沙云。即法沙門部明生法即五陰即三聚。是故有此門來。二者自上以來破于生相。今此一門次破法體。何以知然。文云生果則不生。故知破法體也。三者上來十一門明能破所破俱不可得。則是無生。外人便謂。生病既滅無生觀生。如諸法不生故般若生。今復(fù)破除此生。故有今門來也。四者總收諸法結(jié)入畢竟無生門。是故最后觀于生也。五者無生有種種門。上來以示十一種門。今復(fù)說三時門。故有此門來也。六者無生門有淺深不同。智度論云。何為無生忍。謂一切法不生不滅。非不生非不滅。不共非不共。是名無生忍。既絕四句方是無生。則四句皆是生。上來但對生辨無生。今破一切生故有此門來。

門亦三。長行為二。初總結(jié)辨一切法空。何以故下釋一切法空。復(fù)開為二。初總明三時不可得。今生已下別明三時不可得。

偈為二。上半就已未門明無生。下半就生時門明無生。

長行為三。一總明三時生。二別破三時生。三總結(jié)三時無生。生名果起出者此可擬二義。一者因法體生故標(biāo)于果。二者破即法辨生異。上離法有生故目果也。問起與出何異。答起論果體起也。出辨從因出也。又入有為起出空為出。

是中生果不生者此第二別破三時生。則為三。別破已生生中又三。謂標(biāo)釋結(jié)。就別釋中又三。一無窮破。二不定破。三理奪破。就無窮破中為四。初標(biāo)無窮之過。若生生已下第二正作無窮義明一物無窮過生。故名無窮。而至四生者欲成無窮過故也。如初生已有第二生此第三釋成無窮也。此是從本推末。初生既是已生而生。則第二生是已生而生。故名無窮。是事不然下第四總結(jié)。唯有一物則但應(yīng)一生。云何一物有無窮生。若無窮生則應(yīng)有無窮物。又若一物有無窮生則無窮物應(yīng)是一生。復(fù)次若謂下第二取意不定破。又四。一取外意。二總非。三釋非。四結(jié)不定。取外意者救上無窮過也。我初生未曾經(jīng)生。今始生故名生已生。只據(jù)未生者始生名生已生。非是生已更復(fù)生。是故無無窮過。而言所用生生是生不生而生者。以后生因初生而起故初生是后生所用。故名所用生生。是生不生而生者。牒初所用生本來未生而今生故名不生而生。是事不然下總非。何以故下釋非。初生不生而生第二生是生已而生。汝一言之中含不定之過也。又詳論二復(fù)次破其生已生之言。所以然者。外人生已生含二事。一者生已。二者更生。若言更生即招無窮之過。若言生已則墮未生之失。故有二破。如作已下第三理奪。若避不定執(zhí)定生已生即墮無窮過。是故生法不生第三總結(jié)也。

不生法亦不生下第二破不生生。為三。初破次救第三破救。初有三。一破不與生合。即謂以因征果破。既未與生緣合果云何生耶。第二依名亂并破。若不生即是生。不食應(yīng)是食。如此一切亂。第三有一切不生生過。又三。初破大乘謂凡夫未生菩提。即今應(yīng)現(xiàn)生。次破小乘。既云不生生應(yīng)不壞者是壞。第三破世間。若不生者得生無角應(yīng)生角。三破中初一令當(dāng)生者現(xiàn)生。后二不應(yīng)生者生也。救中為二。初正義宗。次答論主難。正義宗云。我言不生生者。本未生假緣合故生名不生生。不言未生即是生。即以此通前二難。可得有未生令生。復(fù)何謂猶有不食即是食耶。非一切不生而生此正答論主第三難。第三難中有三難。初難已入正宗中答之。凡夫菩提緣合即便生。未會則不生也。不壞法羅漢及馬角。無生緣會故不得生也。答曰下第三縱未生生更以三門責(zé)之易知。

破生時生中有四破。一理奪破。二無體破。三二體破。四無依破。理奪破者無有生時。生既墮已未已未前已說過也。無體已下三破并是縱關(guān)。縱有生時便有三過。無體者由生有時。時則無體無體則無時。生何所賴耶。二體破者。若時有體則墮二生。一以生為時體。二賴時而生。便有二生。故名二體也。四無依破者。若避二生謂不以生為時體但有賴時生者便墮無依。無依者既不以生為時體。時無所依。無所依則無時生。何所賴。全同中論三相品。又同去來品。文處易知。

如是生不生下第三總結(jié)例萬法。

是故當(dāng)知下。論第三大段總結(jié)論意明無生畢竟空即是諸佛行處。為令眾生至佛所至也。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栾川县| 东乡族自治县| 邛崃市| 军事| 葵青区| 松潘县| 宝坻区| 余庆县| 会昌县| 彰化县| 通州区| 德令哈市| 乐山市| 海兴县| 鄱阳县| 万载县| 新邵县| 九龙坡区| 民乐县| 怀仁县| 莱西市| 会泽县| 兰溪市| 花垣县| 宁河县| 外汇| 买车| 聂拉木县| 马龙县| 广元市| 荔浦县| 高淳县| 潞城市| 于田县| 安达市| 滨州市| 平阳县| 门源| 华池县| 通榆县| 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