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4章

  • 醫學正傳
  • 虞傳
  • 4985字
  • 2015-12-26 17:56:09

便濁遺精

論《內經》曰:諸轉反戾,水液混濁,皆屬于熱。夫便濁之證,因脾胃之濕熱下流,滲入膀胱,故使便溲或白或赤而混濁不清也。《原病式》曰:如夏月天氣熱甚,則水液混濁、林木流津是也。血虛而熱甚者,則為赤濁,此心與小腸主病屬火故也。氣虛而熱微者,則為白濁,肺與大腸主病屬金故也。丹溪曰:大率多是濕痰流注,宜燥中宮之濕。又曰:治宜燥濕降火,兼升舉之法。此皆至要之語也。外有遺精滑泄之候,與濁相類,不可一例而推。夫遺精者,多夢與鬼交而泄,名曰夢遺。或隨溲溺而出,謂之精滑。亦有思想無窮、所愿不遂而得之者,治宜安心神以降火。又有因好色太過、房勞致虛而得之者,治法宜滋水臟以復真陰。是皆千古不易之定論也,學人詳之。

脈法兩尺脈洪數,必便濁失精。女人尺脈澀而弱者,或洪數而促者,皆為便濁白帶。心脈短小,因心虛所致,必遺精便濁。

方法丹溪曰:便濁屬溫熱,有痰有虛。赤屬血,由小腸屬火故也。白屬氣,由大腸屬金故也。大率皆是濕痰流注,宜燥中宮之濕。赤者,乃是濕傷血。胃中濁氣下流,滲入膀胱。

肥白人多痰,治宜燥濕降火,兼升提之。大法,二陳湯加二術、升、柴,赤者加白芍藥,煎服。

一人便濁,嘗有半年,或時夢遺,形瘦,作心虛主治,以珍珠粉丸和定志丸服效。(方見怔忡門。)夢遺主熱,精滑主濕熱,熱則流通故也。

內傷,氣血虛,不能固守,當補,以八物湯加減吞樗木根丸。

大法用青黛、海石、黃柏。

精滑用知母、黃柏降火,牡蠣、蛤粉燥濕,白濁同法治。

一方 用良姜三錢,芍藥、黃柏(炒焦)各二錢,樗根白皮一兩五錢,為末糊丸,每服三十丸。

思想而得病在心,治當安心神以帶補。一法用溫膽湯去竹茹,加人參、遠志、蓮肉、酸棗仁、茯神煎服。

一方 治便濁丸藥。

樗白皮 黃柏(炒) 青黛 干姜(炒) 滑石 蛤粉(炒,各等分)神曲糊為丸服之。

戴氏曰:黃柏治溫熱,青黛解熱,蛤粉咸寒入腎,滑石利竅,炒干姜味苦,斂肺氣下降,使陰血生,且能監制。

二陳湯治濁,加升提之藥,使大便潤而小便長。

珍珠粉丸 治精滑白濁等證。

黃柏 真蛤粉(各一斤) 珍珠(三兩,一方無此味,而有青黛)上為末,水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溫酒下,或加樗根白皮、滑石、青黛等藥。

半苓丸 治白濁。

神曲 半夏(燥濕) 豬苓(分水,等分)曲糊丸服。

虛勞者,用補陰藥。胃弱者,兼用人參,及升麻、柴胡升胃中之清氣。

張子元氣血兩虛,有痰便濁,陰火痛風。

人參(一兩) 白術(五錢) 熟地黃 黃柏(炒黑色,各二兩) 山藥 海石 瑣陽(各五錢) 干姜(五錢,燒灰存性) 南星(一兩,煨裂) 龜板(酥炙,二兩)上為細末,酒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姜鹽湯下。

燥濕痰、治白濁方,如肝脈弦者,須以青黛瀉肝,大概不可純用涼藥。(盧氏曰:病因濕熱,藥的矣,然亦不可專用寒涼藥,故用炒柏之類,又以干姜之溫而佐之也。)(以上丹溪方法凡十六條)妙香散(局方) 治心虛遺精白濁。

麝香(一錢,另研) 人參(五分) 木香(二錢五分,煨) 茯苓 茯神 黃 遠志(去心炒,各一兩) 桔梗甘草(各五錢) 辰砂(二錢,另研) 山藥(二兩,姜汁炙)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服,不拘時。

秘真丸(河間) 治思想無窮,所愿不遂,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及白物隨溲而下,或夢與陰人通泄耳。

白龍骨(一兩,另研) 訶子皮(大者五枚) 縮砂仁(五錢,去殼) 朱砂(一兩,另研,以一分為衣)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空心溫酒下,冷水亦可。不可多服,太秘。或用蔥白茶湯下。

萆 厘清飲(楊氏家傳) 治真元不足,下焦虛寒,小便白濁,頻數無度,漩面如油,光彩不定,漩腳澄下,凝結如膏糊之狀。

石菖蒲 烏藥 益智仁 川萆 白茯苓(各一錢) 甘草梢(五分)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入鹽一錢,煎至一盞,空心服。

治濁固本丸(東垣)蓮花須 黃連(炒,各二兩) 白茯苓 砂仁 益智 半夏(湯泡七次,去皮臍) 黃柏(炒,各一兩) 甘草(炙,三兩) 豬苓(二兩五錢)為末,蒸餅為丸,空心溫酒下五十丸。

九龍丹(丹溪) 治精滑。

枸杞子 金櫻子 山果子(又名山楂) 蓮肉 佛座須(連花心也) 熟地黃 芡實 白茯苓 川歸(各等分)上為末,酒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或酒或鹽湯送下。如精滑便濁者,服二、三日,溺清如水,飲食倍常,行步輕健。婦人厭產者,二、三服便住孕。如仍欲產,服通利之藥。

水陸二仙丹(錄驗) 治遺精、白濁、夢泄、脫精等證。

金櫻子(一斗) 芡實(二斤)上以芡實去殼,杵為細末,取金櫻子黃熟者,用籃盛于水中杵去刺,又于石臼中杵碎,去核凈再杵細,絞取自然汁,煎熬成飴糖,和芡實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姜鹽湯送下。

定志珍珠粉丸(丹溪) 治心虛夢泄。

人參 白茯苓(各三兩) 遠志(去心) 石菖蒲(各二兩) 海蛤粉 黃柏(炒焦色,各三兩) 樗根皮(二兩)青黛(二兩)上為細末,面糊為丸,青黛為衣,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姜鹽湯下。

(丹溪活套)云:赤白濁,乃胃中痰積下流,滲入膀胱,宜用二陳湯加升麻、柴胡、防風之類以提之。肥白人屬濕熱,加蒼術、白術、炒黃柏、黃荊子之類。或有挾寒者,本方加炒干姜、肉桂,甚者加附子。有心虛不能固守,及平素虛寒之人,本方加萆 、石菖蒲、益智、炒干姜、牡蠣、龍骨之類。氣虛者,本方加黃 、白術、人參,或加附子之類。

赤者,多有血虛瘦弱之人得之,宜四物湯加酒知母、酒炒黃柏,煎湯送下珍珠粉丸。赤白濁小腹疼痛不可忍者,宜作寒治,東垣酒煮當歸丸最妙。(方見婦人門。)(祖傳方)秘真丹 治好色腎虛,遺精夢泄,白淫白濁等證。

菟絲子(酒浸炒) 韭子(炒) 柏子仁(各一兩) 龍骨( ) 牡蠣(醋淬) 山茱萸(去復選肉) 赤石脂(各五錢) 補骨脂(一兩,炒) 遠志(去心) 巴戟(去心) 覆盆子 枸杞子 黃柏(鹽酒炒黑色) 山藥(各七錢五分) 芡實(去殼) 杜仲(姜汁炒絲斷,各一兩) 金櫻子(半青黃者去刺復選肉,焙干,二兩) 干姜(炒黑色一兩) 鹿角膠(一兩五錢,炒成珠)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姜鹽湯下。

(醫案)蓮塘朱顯重,病遺精潮熱,不起床三月矣,召予治。脈之,左右寸關皆浮虛無力,兩尺洪大而軟,與補中益氣湯加熟地黃、知母、黃柏、地骨皮煎,吞下珍珠粉丸。外做小篦籠一個,以籠陰莖,勿使搭肉。服藥三十余帖,一月平安。

淋閉

(附:關格)論《內經》曰:飲食入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夫膀胱者,主足太陽寒水之化,其體有下口而無上口者也。長生在申,是故西方肺金以為之母而資其化也。肺金清肅,則水道通調而滲營于下耳。然肺金又借脾土健旺,以資化原,而清氣得以上升,而歸于肺以營運也。故經又曰: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

故清陽不升,則濁陰不降,而成淋閉之患矣。先哲以滴水之器譬之,上竅閉則下竅不出,此理甚明。故東垣使灸百會穴,丹溪使吐以提其氣之橫格,是皆開上竅之法也。原其為病之由,皆膏粱之味,濕熱之物,或燒酒炙肉之類,郁遏成痰,以致脾土受害乏力,不能運化精微,清濁相混,故使肺金無助,而水道不清,漸成淋閉之候。或謂用心太過,房勞無節,以致心腎不交,水火無制,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而成天地不交之否,皆先哲之法言也。古方有五淋之別,氣、砂、血、膏、勞是也。若夫氣淋為病,小便澀滯,常有余瀝不盡。砂淋為病,陰莖中有砂石而痛,溺不得卒出,砂出痛止。膏淋為病,溺濁如膏。勞淋為病,遇房勞即發,痛引氣沖。血淋為病,遇熱則發,甚則溺血。候其鼻準色黃者,知其為小便難也。東垣分在氣、在血而治之,以渴與不渴而辨之耳。如渴而小便不利者,熱在上焦氣分,肺金主之,宜用淡滲之藥,茯苓、澤瀉、琥珀、燈心、通草、車前子、瞿麥、 蓄之類,以清肺金之氣,瀉其火以滋水之上源也。不渴而小便不利者,熱在下焦血分,腎與膀胱主之,宜用氣味俱陰之藥,知母、黃柏之類,滋腎丸是也。除其熱,泄其閉塞,以滋膀胱腎水之下元也。治淋之法,無越于此,學人不可不知。

脈法《脈經》曰:少陰脈數,婦人則陰中生瘡,男子則為氣淋,脈細而數。脈盛大而實者生,虛細而澀者死。

方法丹溪曰:淋雖有五,皆屬于熱,宜解熱利小水,山梔子之類。不可發汗,汗之必便血。

老人氣虛淋閉,參、術中帶木通、梔子之屬。

有腎虛極而淋者,當補腎精而利小便,不可獨用利水藥。

有死血作淋者,用牛膝膏。(一云:牛膝膏能損胃不食,宜斟酌用之。)一方 治淋,用益元散加梔子仁、木通。或用梔子一合炒為末,白湯調下。夏月以茴香煎湯調益元散服效。

痰熱隔滯中焦,淋澀不通,二陳湯煎大碗頓服,探吐之以提其氣。

淋澀有血因火燥,下焦無血,氣不得降,而滲泄之令不行也,宜補陰降火,以四物湯加知母、黃柏,或用四物湯煎下滋腎丸。

陰莖痛,乃厥陰氣滯兼熱,用甘草梢,蓋欲緩其氣耳。

小便因熱郁成淋不通,用赤茯苓、黃芩、澤瀉、車前子、麥門冬、肉桂、滑石、木通、甘草梢。氣虛者,加黃 、木香。淋痛,加黃柏、生地黃。夏月煎調益元散。

(以上丹溪方法凡九條)參苓琥珀湯 治小便淋澀,莖中痛,相引脅下痛,不可忍者。

人參 茯苓(各五分) 川楝子(去核) 生甘草梢 玄胡索(各七分) 琥珀 柴胡 川歸尾 澤瀉(各三分)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加燈心十數莖,煎至一盞服。

琥珀散(濟生) 治五種淋澀疼痛,小便有膿血出證。

琥珀 沒藥 海金砂 蒲黃(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空心煎萱草湯調下。

傷寒后脫陽,小便不通,用生姜自然汁,調茴香末,敷貼小腹上。又服益智茴香丸,調益元散送下。(丹溪)老人氣虛而小便不通,四物湯加黃 、人參,吞滋腎丸,下焦血氣干者死。(丹溪)小便黃,用黃柏。如澀數,加澤瀉。若濕熱流注下焦而小便黃赤澀數,用梔子、澤瀉切當。濕多者,宜用滑石利之。

下焦無血,小便澀數而黃者,用四物湯加黃柏、知母、牛膝、甘草梢。

通關丸(即滋腎丸,東垣) 治不渴而小便閉,熱在下焦血分。

黃柏(酒洗焙干) 知母(酒洗焙干,各一兩) 肉桂(五分)上為細末,熟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白湯下。服后須頓兩足,令藥易下行也。如小便已利,莖中如刀刺痛,當有惡物下為驗。

清肺飲子(東垣) 治渴而小便閉澀不利,邪熱在上焦氣分。

燈心(一分) 通草(二分) 澤瀉 瞿麥 琥珀(各五分) 蓄 木通(各七分) 車前子(炒另研) 茯苓(去皮) 豬苓(去皮,各一錢)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空心稍熱服。

導氣除燥湯(東垣) 治小便閉塞不通,乃血澀致氣不運而竅澀也。

茯苓(去皮) 滑石(各一錢) 知母(去毛,酒浸炒) 澤瀉(各一錢五分) 黃柏(二錢,酒炒)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空心稍熱服。

腎疸湯(東垣) 治腎疸目黃,甚至渾身黃,小便赤。

羌活 防風 本 獨活 柴胡(各五分) 升麻(一錢,以上治目黃渾身黃) 白茯苓(二分) 澤瀉(三分) 豬苓(四分) 白術(五分) 蒼術(一錢,以上治小便赤澀) 黃柏(二分) 人參(三分) 葛根(五分) 神曲(六分) 甘草(五分)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前稍熱服。

小薊湯(東垣) 治下焦熱結血淋。

生地黃 小薊根 通草 滑石 梔子仁 蒲黃(炒) 淡竹葉 當歸梢 生藕節 甘草梢(各五分)上細切,作一服,水煎,空心服。

八正散(局方) 治大小便俱閉。

大黃 瞿麥 木通 滑石 蓄 車前子 梔子仁 甘草(各等分)上細切,每服五錢重,入燈心七莖,水煎服。

牛膝膏 用川牛膝一合細切,以新汲水五大盞煎耗其四,入麝香少許,空心服。或單以酒煮,亦可。

茯苓湯(東垣) 治胃疸,陽明積熱,食已輒饑,面色黃瘦,胸滿脅脹,小便閉澀。

赤茯苓 陳皮(去白) 澤瀉 桑白皮(各三分) 赤芍藥 白術 人參 官桂(各二分) 石膏(八分)病甚者,加大黃、樸硝各一錢。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姜五片,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倒換散(河間) 治無問久新癃閉,大小便不通,小腹急痛,肛門腫痛。

大黃(小便不通減半) 荊芥穗(大便不通減半,各等分)上各別研為細末,每服二錢,溫水調下,臨時加減服。

葵子散(河間) 治小便不通。

黃蜀葵子(研細) 赤茯苓(各二錢)上作一服,水一盞,煎二、三沸,食前服。

葵子湯(濟生) 治膀胱實熱,小便不通。(方見疝氣門。)琥珀散(河間) 治五淋。

滑石(二錢) 木通 當歸 木香 郁金 蓄(各一錢) 琥珀(五分,研)上作一服為末,用蘆葦葉同煎,水一盞半,煎數沸,食前溫服。

鐵服丸(河間) 治大小便不通神效。

大皂角(燒存性)上一味,不拘多少,細研,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白湯下。

廣濟雞蘇飲子(外臺) 治小便不通。

雞蘇(二握) 生地黃 通草(各四兩) 滑石 杏仁(去皮尖,各二兩) 冬葵子(一兩五錢) 石葦(炙,去毛,一兩)上七味細切,以水六升,煎至二升半,去渣分三服,空心進一服,如人行四、五里,又進一服,必通。

又方(外臺) 治小便不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沂水县| 濮阳县| 丰原市| 周至县| 措美县| 舒兰市| 中牟县| 黄陵县| 平和县| 邵阳县| 苗栗县| 广宗县| 连江县| 高青县| 江油市| 枝江市| 淳安县| 苍溪县| 辉县市| 永胜县| 海伦市| 布拖县| 册亨县| 手游| 和政县| 连云港市| 永新县| 博客| 玉溪市| 黑山县| 海原县| 潮安县| 吉林省| 双鸭山市| 平江县| 阿巴嘎旗| 耿马| 当雄县| 平陆县| 铜山县| 太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