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3章 小 簡 (2)

道上沮洳,不通信耗。昨人還,得書,并子和書,荷相念。內人且就館而久病,疑慮不能出。事未竟,少須不妨,始初,猝暴難當耳。此易與也,郅都、寧成自不易為之。盛六來,道其行事多可笑,令人不復恨之。

莊渠書求孺亨校定,不出府公意,事體合如此。兒子傳示欲隨年編次,附入周禮、春秋、大學諸書,甚善。若了,可封寄宅中。見,乞道之。陸子潛荒政十二解,即借示。府中敬甫有名否?

事未能遙度。文書已下,恐無更變,且得的確,乃可行也。計此門一啟,士大夫如墻而進,尚容鄙人置足耶?昨陳子達書來,勸入城。答之云:「此間有二奇,不見戴烏帽乘軒人,盜賊數過門,不肯入也.」此間未嘗不荒,小民習慣,更安帖耳。

連日臥病,青山綠水已無緣分。惟有讀書,又不肯假借,使人浩嘆。沈君詩,俟少間作也。

吳興使人還,得書,并惠橋記及圖書印,深荷存念。過家,會子欽,又承書惠。仆每相念及,恨不得日日致書左右耳。在試院中,托程秀水,竟不果也。錄文,見世情危險。每不欲上人,亦大吏為之。其五策問并前四道,承乏不辭耳。最后丈量均徭。卻竄入鄙語,如所諭。可謂淄、澠之水,易牙能辨之矣。朱守想非俗流,至京,當候之。

老況不堪,明春非討差,即請老。子長、孟堅,今世何可得也?與麓已進奉常,太巖改璽丞。初到,未相見。阜南衙門熱喧,亦少會,然每見,殊有猜疑。兌隅行邊,久不還,方念之。大抵今日京師風俗,非同鄉同署者,會聚少。人情泛泛,真如浮萍之相值;不獨世道之薄,而亦以有志者之不多見也。

與徐道潛向云萬樹梅花,徒見其枝條。山中猶寒,即今多未破綻,日令慎奴探之。居人云:年嘗到二月中,花始齊。魯叟乘此時來,且有月益奇耳。今歲節氣晚,若要桃花,須清明后也。社約,初意合得亦好,但諸人志趣終不同,當以閉門為上。魯叟亦豈可受此羈紲耶?仆在此,亦甚苦。作文,每把筆,輒投去。欲從山僧借楞嚴經,以自遣耳。日夕望面晤,不復多及。

與陸五臺向者輒敢通書于門下,乃辱不鄙,還答往往多推獎,兼以教誨之語。然如此年時,欲南山射猛虎,其為不自量,可笑也。沈茂才來顧、特因致謝。水利纂一部,附奉左右。此為東南利害甚大,使者祇以空文應詔耳。幸賜省覽。

與姚畫溪徐龍灣

謹遣小兒拜謁。不與為禮,則長者之教誨深矣。

與馮太守性理稿僅閱一過,草草殊不詳,略加朱點為別。舊有點識,無容改評矣。序文平正通達,殊不類近時軋茁之體,真有德之言也。中間堂聯,再書二聯奉上。乞賜改教,擇用其一。

與沈上舍前者見過治所,已束裝,殊恨不能為主人也。風慕蘇長公之高風,買田陽羨,聊欲效顰。吾兄杯酒戲言,忽遠遣人來,其重然諾如此,仆遂不欲北行。大丈夫不負國家,何愧?只去就可以自決耳。

與管虎泉每辱不棄親末,眷念之勤。臨行,又不及為蔬飯以謝別,罪罪。諸令舅亦必見怪也。兒婦暴亡,適官舟已在城下,諸役皆集,老來又不堪哭聲,遂不可止。「林回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逃。」家事如此,且無顯擢可以行道,而為此役,真大愚也。

與顧懋儉二首奴至,道欲東來,意如飛動。感嘆久之。與世益無緣,乃辱二三君子不鄙夷,真猶菖蒲葅也。日下相見,諸不及。

五燈會元,幸為致之。近來偏嗜內典,古人年至多如此,莫怪也。

與沈敬甫十八首

五弟來,得書,極荷見念之意。得失自有定命。若以見知,有一毫希覬,便非吾心,所以遲遲而去。俗人不能知也。此回遇大風,絕江、淮而度。江中景物更奇,略具諸詩中。前日托舍弟,亦不及專錄寄去。今止錄去江中一首。日下當還,諸所欲言不盡。

親故懶作書。向為公言,鐵劍利,倡優拙,固耶?每攬子厚囚山賦,亦自無聊也。人還,附此。

去年在京師,一日,與華亭林與成對坐虛齋啜茗。吾問與成,近寄家書否?與成答云:亦自無可寄。吾來三月,親故書問殆絕,祇為無可寄也。敬甫近況何似?太玄曾了得否?兒子輩恐遂為俗流,教他看老父字說。有信來,未嘗道及書中事,何也?

風俗薄惡,書生才作官,便有一種為官氣勢。若一履任,望見便如堆積金銀。俗人說無餓死進士,此言尤壞人也。

文字殊有精義,然使讀者不能不以文害辭,以辭害志也。為子欽新得寧馨,取小字壽孫,用秦璽意,卻新也。此后湯餅之會,更可使與否?一笑。

子欽為我行,所謂「中流失船,一壺千金」,意甚喜。即為書陽曲序,明日可來觀之。

向者無儲,不能久留。北舍,數過不鮮也。前言戲之耳。敬甫近來甚有悟處,一件悟,無不悟也。嫗頗黠慧,往往能隔壁識別人耳。

見來書,可怪。心甚傷之。士之不得志,當有此意念耳。然須放胸襟寬大。「死生亦大矣」,此是莊子不覺失語,圣人無此語也。

文字亦佳,但不知與其人平日往來否?如但學中識面,便送之,得無類投人夜光乎?「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圣人言,句句可思也。

吾祖誕辰,在今月廿二日。衰門不能如外間彌文。又諸父在,仆不敢主。允齋有美意,相知者數人雞黍為歡可耳;須不可有雜賓也。幸致意。

喉中嘗有痰,殊不快耳。不如意事,不如意人,須勿置之胸中可也。

顧伯剛欲梓三泉遺文。敬甫有所藏,悉付來,或更為之求訪,此亦門人之責也。吳甥來,數言之。相見,輒忘耳。

性命之說,圣人蓋難言之。欲作一論,紛紛竟未有瑕。眼前事無當意者,大率六十四卦中一困字耳。家姊丈行有期,已托子敬往借宅,可與養吾知也。

兩次承問,皆失答。所往類多庸奴,適受其戲侮。史稱淮陰家貧無行,乞貸無所得,不幸類此。傳云:「向為身死而不受,為宮室之美,妻妾之事,所識窮乏得我而為老。」殊自傷也。

純甫手書,此于其家得之,非欲外人知也。其胸中耿耿如此。三復,為之流涕。今并付去,幸為善藏之。

向借繩索,有書,竟不見報。沒田殊苦。然文節公大石,已置之庭中,饑亦可餐也。

城市中耳目日非。來此,雖極荒絕,能令人生道氣也。游山記殊有興致,略看一過,僭抹數行,不知何如?因淚多傷目,不耐久看文字,極困悶也。舊與純甫游此山。山北破龍澗下抵白龍寺,尤奇勝。有泉一道,從破石問下流,可一里。相傳有白龍破此山而去,其形勢真如劈破,幽泉亂石,相觸淙淙有聲。旁多珊瑚瑤草。石罅間時有積雪。賢昆玉不曾到此也。讀記,因懷純甫,為之惘然耳。

與某三首仆以未造朝,不得至東郊一望車塵。大丈夫豈效兒女子情?只人世知己難得耳。遠別,不能不惘然也。有便,當奉聞。

承寄書,比出京,方得之,遂不及報。然壯足下之志,必能進于古無疑也。顧非可徒言,在積累而至之耳。昨到家,甚念,欲一見。然久出,應接紛紛。知足下以疾不至。雖至,亦不能從容論究,奈何?宋史,何人乃敢爾?附遼、金,亦儒者之嘗【嘗 依文意當為「常」。】談,即耶律氏猶可。金源奄有中國一百十有七年,此可此之劉、石,為辱載記耶?老大沾一命,恐有簿書之擾,而此志殊不衰。若天假之年,必能有成也。

還舍時,不覺忙過,未得略從容款坐。此行真愧故人,可謂往來不憚煩者也。佛有兩遇謗,孫陀利、旃遮女者,此自不知佛,于佛何損?修到時,謂達推山,何懼也?邢中極有高僧。土人略不知之,僧家亦無知者。所謂乘、志,尤闕陋無征。仆頗訪得之,欲表著其人,此等皆有得者。劉太保見宰官身,不誣。宦途所見皆可獻。思與吾丈一談,何可得?

與王昭明甲寅之歲,播越山中,得日領教誨。方爾還定,而公遽有遠役,隔闊遂逾一紀。老大以來,惟有孺亨與相親依,不意遂至溘然,身后事極可痛 【痛 原刻誤作「病」,依大全集校改。】心。聞公往來吉水、永豐間,頗以自得。而一二年間,雙江、念庵,相繼凋謝,顧公亦何所向,寧無顧念桑梓之懷乎?恭簡公集,向王知君委校定,仆不敢自專,并與孺亨商榷,而李純甫不盡依用也。公邇來當益復深造,不知有可以見寧教否?仆晚得一第,而祖父皆不在世,「千鐘不洎吾心悲」,徒增傷痛耳。今當為令太湖之濱,采山釣水,聊為吏隱,無足言者。同年胡原荊之任,附此,不備。

與張通府城外積聚,實為餉賊之資。前日曾面啟,乞下令克日搬載入城。今經三日,未有應令者。但聞賊在新塘徐監王家運米,滿載而來,恐有攻城之計,是我受坐困之勢,而賊反得因糧之便也。更乞嚴督各鄉積米之家,如仍前梗令,即以軍法從事。或聽百姓隨力搬取,或即放火燒盡。及余麥棲畝,加乞督促實時割刈送城。海上用兵三年,我師所以不得志,實在于此,而議者不察也。不然,以饑疲之賊,深入吾地,雖百萬之眾,其何能為哉?軍旅之際,非威嚴不行,乞賜采納。賊自新塘載米西行,不由新開河,從真義出,此往蘇州之道也。如有攻城之計,必南來過北,出東門。宜密于北或北城灣,俟賊船經過,用佛郎機鉛銃打破其船。但賊過北門,必從夜來,當謹備也。

與凌廉使承賜水利疏,其為東南之利大矣。捧讀太息。昨有奏記,非敢為激發之行,蓋官守當爾。若坐地方言者之罪,毋乃假借豪右 【右 原刻誤作「石」。】,而虐煢獨過甚耶?今更有所陳者,劉清惠公身沒未幾,門戶衰零,孫女被戮辱以死。今幸得昭雪矣,其孫復坐大辟。劉之夫人,至縣庭跪拜,令人泫然。閱其獄辭,殆不至死,似文致之也。以清惠公之賢,庶幾所謂十世宥之者,況先皇欽恤之命,新朝曠蕩之恩耶?惟執事垂意。

公 移【讞詞附】

蠲貸呈子

呈為乞蠲貸以全民命事。自倭奴犯順,滄海沸騰。全浙之寇,蘇、松為劇;蘇州之寇,昆山最深。本年四月初五日,倭寇萬余,東南自上海、嘉定,東北自太倉、常熟,分道寇鈔。西南入華亭、吳江之境,西北入長洲之境。本縣七鄉十四保,在合圍之中,所至蕩然,靡有孑遺。賊船結舟?宗新洋江,綿?數里,晝夜攻圍。城中百計支吾,凜然孤城,僅僅自保于垂破之余。而富家巨室,財力亦殫盡矣。賊自四月入境,六月出海。百姓逃死,稍稍復還,則屋廬皆已焚毀,貲聚皆已罄竭;父母妻子,半被屠刳,村落之間,哭聲相聞。時六月將半,農功后時,流離死亡,工本不給。其間能冒白刃,藜羹藿食,耕耘于寇賊之沖者,不能什之一二。而亢旸為虐,自六月不雨,至于九月,禾苗槁死略盡。古者五谷不升,謂之大侵。天災流行,國家代有。然未有兵荒賦調,并于一時,如此之亟也。

顆念東南之民,父子祖孫,為國家力田,以佐百余萬之經費,今百八十有余年矣。常時災沴,亦知君父所急,不敢以希曠蕩之恩。惟是今日遭百年所未有之變。亦冀有百年所未有之恩。迄今冬月垂盡,德音未宣,而有司開倉征斂如故。鞭笞之威,更甚往時,百姓囂然,莫必其命。傳相驚疑,以為朝廷遂有棄置東南于度外之意。夫上之所以求于下者,度其下之足以求也;下之所以竭蹶以赴上之命者,亦自度其足以供其求也。故上安下順,而兩不相傷。古語曰:「焚林而畋,明年無獸;竭澤而漁,明年無魚。」若今日之事,得無類畋于無禽之地,而漁于無魚之澤乎?皆因荒札瘥之余,百姓嗷嗷,謂當以王命施惠,家賜戶益之,猶不能濟,而反從而浚削之,民命窮矣,無可往矣。雖抗倭王之頸,空海中之國,天下事乃可慮耳!

自古國家多因外寇,征賦不息,加以水旱,百姓流殍,有司不以實聞;上下相蒙,以致莫大之禍,常生于不足盧之中。自倭賊凌犯,無賴之民,所在為之鄉導,助其聲勢,其所以能以寡為眾者,此也。即今草竊,處處有之。一里之間,數家之聚,枹鼓數起。近者嘉定縣令巡行阡陌,頑民嘯聚,豎激變之旗,至白晝臠殺縣學生員,令乃狠狽而還,置之不敢問。人心易與為亂如此,豈可不豫為之所哉?

承平日久,民不知兵。自罹此寇,百役俱興。庀兵簡徒,增陴浚隍,無一不出于民。而海防之豫借,丁田之日增,比之常時,且輸數倍之賦矣。若不曲意拊循,大破常格,將今年田租盡為蠲免,東南之禍,殆不知所終也。

天下事,愚民既不敢言,惟有司之力足以言之。然蘇子有云:「吏不喜言災者,十人而九。」不可不察也。某等叨國家作養之恩,切鄉里同室之難,敢冒出位之誅,為東南億萬生靈少乞須臾之命。伏望仰體朝廷好生之仁,蚤賜旅行,實宗社無疆之休也。為此具呈。須至呈者。

處荒呈子呈為議處災荒,以蘇民困事。本縣自去年四月至六月,海賊屯聚境內,四散燒刼,耕耘失時。加以亢旱,竟歲不雨,五谷不升,所在蕭條,寇盜蜂起。節蒙巡撫都御史屢為聞奏,萬姓感悅,以為憲臺憂國愛民之誠至于如此,雖轉死溝壑,亦所不恨。今經歷歲月,未見朝廷有曠蕩之恩。譬之又母于其子,醫藥禱祀,無所不至,病勢日劇,其子亦知父母之無可為力,然猶宛轉號呼于其側,以求須臾之命,此某等之所以懇瀆而不已者也。

伏見邸報,有折銀之議。查得嘉靖八年,折兌一百七十萬八十石;嘉靖十年,折兌二百一十萬石;嘉靖十二年,折兌一百萬石;嘉靖十四年,折兌一百五十萬石。以前皆是平常災荒,手兌運四百萬石之中,折兌之多有至二百余萬石者。今來折兌,欲得比照嘉靖十年,更加寬多,庶于準折之中,得蠲貸之實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十堰市| 大化| 宜丰县| 同江市| 平阴县| 东海县| 通辽市| 左权县| 岑溪市| 平阴县| 宁陵县| 华坪县| 望都县| 湖南省| 麻阳| 乐亭县| 勐海县| 苍梧县| 阳原县| 文登市| 合水县| 漳浦县| 介休市| 柳州市| 崇明县| 北碚区| 河间市| 山东省| 灵寿县| 泰州市| 江油市| 方正县| 东莞市| 邻水| 务川| 进贤县| 麻江县| 达日县| 玉树县| 观塘区| 台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