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內集(55)
- 醫學入門
- (明)李梴
- 3783字
- 2015-12-26 17:53:46
上五品藥性,瘡毒食治皆古人設也。愚推古庵意于各類增通用雜用,以備神農三百六十五種之數,更采《大觀本草》、東垣《珠囊》、丹溪《日用》、熊宗立《藥賦》、《圖經》、《快捷方式》、《國小集要》、《集韻》等書,纂歌集注,僅一千品止。有兼用之法,節齋編之備矣。大概風兼寒證,則兼用姜、桂;風兼濕證,則兼用蒼術;風兼燥證,則兼用地黃;風兼虛證,則兼用參、術、芎、歸;風兼熱證,則兼用芩、連、梔、柏。余皆以此例推,古庵亦略言之矣。但各類所載雜用藥品,人多不識,方多少用,以其為神農所創,故不敢遺。且俟四方多識者探訪用之,猶勝于今之新藥也。蓋圣人取藥,上應天氣,下應地味,中應人臟。《衍義》云:草木皆木也,金鉛皆金也,糞土皆土也,灰火皆火也,水池皆水也,盡皆妙合乎陰陽造化之理。非若后之氣味無憑,試驗相傳而已。噫!人知用藥之為難,而不知識藥之真偽為尤難;人知《素問》之難讀,而不知本草之尤難讀,有所受而歷年多者,方可以言知藥之性,知藥之性則知病機矣,故曰本草為醫之祖。
本草分類
食治門
詳安老書及《食醫心境》、《食療本草》、《養生雜纂》等書。
本草分類
食治門
蒼耳子粥治目暗不明及諸風鼻流清涕,兼治下血痔瘡等證。用蒼耳子五錢取汁,和早米三合煮粥食。又可作羹及煎之代茶。
蔥粥治傷風及妊娠動胎,產后血暈。用糯米煮粥,臨熟入蔥數莖,再略煮食之。
烏頭粥治風寒濕痹,麻木不仁,手足四肢不遂,重痛不舉等癥,宜預服防之。用生川烏末四錢,白米半碗,慢火熬作稀粥,入生姜汁一匙,白蜜三匙,攪勻,空心溫服。如中濕,更入薏苡末二錢。蓋風客肝則淫脾,故疾在四末,宜谷氣引風溫之藥徑入脾經。
牛蒡飪方治中風,口目動,煩悶不安。用牛蒡根一升,去皮為末,和白米四合煮熟,入蔥、豉、椒、鹽和勻,空心常食,效。
烏雞治中風,煩熱,言語澀悶,或手足發熱。用烏雞肉半斤,蔥白一握,煮作,入麻油、鹽、豉、姜、椒,再煮令熟,空心漸食,善能補益。
黃牛腦子酒治遠年近日偏正頭風。用牛腦髓一個,薄切,白芷、川芎末各三錢,同入瓷器內加酒煮熟,乘熱服之,盡量一醉,睡后酒腥,其疾如失。
鵝酒治頭風痛。用飛鵝一只,去毛翼腸雜,以防風半斤裝入腹內,縫合,以黃泥固濟,炭火去煙存性,取出為末,每二三錢熱酒下,汗出即愈。
菖蒲酒治風痹骨立痿黃,醫所不治者宜服。經百日顏色豐足,耳目聰明,延年益壽,久服通神。用菖蒲絞汁五斗,糯米五斗炊熟,細曲五斤拌勻,入甕密蓋三七日后,取酒溫服。
菊花酒壯筋骨,補髓,延年益壽。用菊花、生地、枸杞根各五升,以水一石煮取汁五斗,糯米五斗炊熟,入細曲末拌勻,入甕內密封,候熟澄清溫服之。
大豆酒治卒中風,口噤,身體反張,不語。用大豆二升,炒聲凈,即投下酒,煮一二沸,去渣熱服,覆臥汗瘥。口噤,開灌之。
槐花酒治百種瘡毒,初覺頭腦面背及身上下有瘡,雖有大勢,服此即退。用槐花四兩炒香,入酒二碗,煎一二沸,去渣,盡服即消,未效,再進一服。
薜荔酒取大木上薜荔二百葉,細研,入酒一升許,拌和攪汁,煎一二沸,隨宜飲盡。未解,再服三服不妨。雖氣弱人且去瘡毒為急。
史國公浸酒方,仙酒方,五積酒俱見七卷。
本草分類
食治門
干姜粥治一切寒冷,氣郁心痛,腹脅脹滿。用白米四合,入干姜、良姜各一兩,煮熟食之。
茱萸粥治冷氣心痛不止,腹脅脹滿,坐臥不得。用吳萸末二分,和米煮粥食之。
川椒茶細茶入川椒少許同煎,或生姜、吳萸隨便入些,亦可辟寒。
肉桂酒治感寒身體疼痛。用辣桂末二錢,溫酒調服。腹痛泄瀉,俗以生姜、茱萸擂酒俱好。如打撲傷墜,瘀血疼痛用桂枝。
本草分類
食治門
綠豆粥豆粥入米同煮,食之最解暑。
面粥治痢,色白不渴者為寒。用面炒過,煮米粥調下方寸匕,兼止瀉百行,醫所不救者。
蒜酒粗人好用。如清高貴客,宜黃連、綠豆浸酒飲之。養生者夏不宜飲。
桂漿夏月飲之解煩渴,益氣消痰,上燥下寒者乃宜。桂末一兩,白蜜一升,先以水二斗,煎取一斗,待冷入新瓷瓶內,后下二物,攪令極勻,先用油單線一重覆上,再加紙七重以繩封之,每日去紙一重,七日開之藥成。氣香味美,格韻絕高。
本草分類
食治門
薏苡仁粥和米煮粥食之,去濕極效,功勝諸藥。
麻子粥治水氣腫滿,身體疼痛,不能飲食。用麻子一升取汁,下米四合,鯉魚肉七兩,煮粥,入鹽、豉、蔥、椒和勻,空心食之。或用鯉魚腦髓二兩,粳米三合,和鹽、豉煮粥食,兼治耳聾。
郁李仁粥治水腫,腹脹喘急,二便不通,體重疼痛,轉動不安。用郁李仁二兩研汁,和薏苡仁五合煮粥食之。香港腳亦宜。
蒼術酒除萬病,潤皮膚,久服延年益壽。用蒼術三十斤洗凈搗碎,以東流水三石漬二十日,去渣,以汁浸曲如家醞酒法,酒熟任意飲之。忌桃,李。
桑白皮飲治水腫、腹脹喘急。用桑皮四兩搗汁,和青粱米四合研爛煮飲,空心漸食。
赤小豆方治水氣脹悶,手足浮腫,氣急煩滿。用赤小豆三升,樟柳枝一升,同煮爛,空心取豆食之,湯即飲汁,勿食別物,效。
鯉魚治水腫滿悶,氣急不能食,皮膚欲裂,四肢常疼,不可屈伸。用鯉魚十兩、蔥白一握、麻子一升,取汁煮作羹,入鹽、豉、姜、椒調和,空心漸食。
鯉魚湯治妊娠五六月,胎水腫大異常,高過心胸。當歸、白芍各一錢半,茯苓、白術各二錢,用鯉魚一個,水煮清汁一盞半,入生姜七片,陳皮少許,同煎至一盞,空心服,未愈再服。
水牛肉方治水氣,四肢腫悶沉重,喘息不安,用牛肉蒸爛,以鹽、豉、姜、醋拌勻,空心任意食之。治虛腫虛脹,用水牛皮二斤去皮,橘皮一兩,同煮爛,以姜、醋、五味拌食之。治心腹脹滿,四肢煩疼無力,用鯉魚二斤,陳皮二兩煮令爛,入青鹽少許拌和,空心食之。
本草分類
食治門
生地黃粥治妊娠下血漏胎。用糯米二合煮粥,臨熟入生地汁一合,調勻,空心食之。
蘇麻粥治產后血暈,汗多便秘。用蘇子、麻子仁二味搗爛,水濾取汁,煮粥食之。
膂肉粥用粳米煮粥,以膂肉切碎,入鹽少許及香油、川椒、茴香調和食之,以此養腎則水有所司。
天門冬酒用天門冬浸汁拌曲,如常釀酒。或為末和曲,或用生地、枸杞、火麻子俱可,或釀或浸飲之。
四汁膏清痰降火,下氣止血。用悉尼、甘蔗、泥藕、蘿卜、薄荷各等分,搗碎濾汁,入銅鍋內慢火熬膏飲之。
青豆飲治消渴熱中,飲水無度,常若不足。用青豆煮爛,饑則食豆,渴即飲汁,或煮粥食。
消渴方用出子蘿卜薄切,曬為末,每二錢豬肉湯澄清調下,食后日三服而瘥。
本草分類
食治門
地黃粥生地不拘多少,搗自然汁浸粳米滲透,曬極干,再浸再曬三次,每用瓷器煎湯一升令沸,入前米一合熬成稀粥,食遠食之,日久心火自降,肝血清涼,專治睡覺目赤腫,良久則無。蓋人臥則血歸于肝,因血熱到肝,故睡起而目赤。良久無事者,血復散于四肢也。宜食此粥以涼肝血。
薄荷茶治火動咳嗽、便閉及婦人經水不調。細茶、薄荷各四兩,用水七碗煎至二碗,去渣,入蜂蜜四兩,候冷入童便二茶盅,露一宿,每空心溫服一盅,童子癆加姜汁少許。
黃連酒有火證及發熱,絕不宜飲酒。蓋酒性大熱,因而發熱,多致不治。或因喜慶欲飲,用黃連、枸杞各五錢,綠豆一錢,浸酒飲之,或以釀酒尤妙。
黃柏酒有相火而好飲者宜。如生瘡,用黃柏、豬胰各四兩,生浸飲之,潤臟滑肌。
綠豆酒治陰虛痰火諸疾。用綠豆、山藥各二兩,黃柏、牛膝、玄參、沙參、白芍、山梔、天門冬、黃芩、天花粉、蜂蜜各一兩,當歸一兩二錢,麥門冬一兩半,甘草三錢,以好酒浸服之。
內傷脾胃人參粥治翻胃吐酸。用人參末、姜汁各五錢,粟米一合,煮粥空心食之。
麥門冬粥治翻胃。用麥門冬浸汁,和米煮粥食之,妊娠亦宜。
粟米粥治脾胃虛弱,嘔吐不食,漸加羸瘦。用粟米、白曲等分,煮粥空心食之,極和養胃氣。
理脾糕百合、蓮肉、山藥、薏苡仁、芡實、白蒺藜,各末一升,粳米粉一斗二升,糯米粉三升,用砂糖一斤調勻蒸糕,曬干常食。
參苓造化糕人參、白茯苓各四兩,白術,蓮肉、山藥、芡實各三兩,為末,粳米粉一斗,用砂糖調勻,如法蒸糕食之。
蘇蜜煎治噎病吐逆,飲食不通。用紫蘇二兩,白蜜、姜汁各五合,和勻微火煎沸,每半匙空心細細服之。
姜橘湯治胸滿塞悶,飲食不下。生姜二兩,陳皮一兩,空心水煎服。
脾瀉飯匙丸飯鍋焦三兩,蓮肉、山藥各炒香二兩,為末,用前鍋焦末煮糊,為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濕熱甚,青皮湯下。脾虛,白術湯下。空心食遠服。
太和羹最補脾胃,久服益精神,悅顏色。山藥、芡實、蓮肉、茯苓各二兩,早米、糯米各半升,俱炒為末,茶、湯、酒任調服,或入砂糖蒸糕食尤妙。
蓮肉膏治病后胃弱不能飲食,用蓮肉、粳米各炒四兩,茯苓二兩,為末,砂糖調膏,每五六匙,白滾湯下。
豆麥粉治飲食不住口,仍易饑餓。用綠豆、糯米、小麥各一升炒熟為末,每一杯滾湯調服。
糯米糊治泄瀉。少進飲食,大有滋補。精冷者服之有孕。用糯米一升,水浸一宿。慢火炒干,入山藥一兩為末,每半盅加砂糖二匙,胡椒末少許浸,晨極滾湯調服。
雌雞餛飩治脾胃虛弱,少食痿黃,益臟腑,悅顏色。用黃雞肉五兩,白面七兩,蔥白二合,如法切作餛飩,入醬、鹽、椒、豉,調和煮熟,空心食之。
赤石治脾胃冷氣,痢下不止。用赤石脂五兩、白面七兩煮作羹,臨熟加蔥、醬、鹽、豉調勻,空心食之。
白米飲治咽食入口,即氣壅塞澀不下。用白米研杵頭糠塵一兩,煮熱飲調勻,空心食之。
醉鄉寶屑健脾進食,飲酒不醉。用干葛、白豆蔻、砂仁、丁香各五錢,甘草、百藥煎各一分,木瓜四兩,炒鹽一兩,為末,不能飲酒者,溫酒調服一錢即能飲。
助元散白術三兩,白茯苓、陳皮各一兩,蓮肉一兩半,麥芽五錢,為末,入白糖二錢,瓷器收貯,常安火邊。空心或食遠滾白湯調服三錢,上補元氣脾胃,令人能食,年老之人,最宜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