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卻說曹彬、石守信領敢死軍殺入北營,放起信炮。只聽得北營亦放炮吶喊,曹彬等只說有軍殺來,隨即殺出。王審琦等亦只說北兵出殺,一徑殺進,俱不覺是自己之兵。鬧了一晚,及天色傲明,方認得是自己之兵,正欲收軍,繼業驅兵殺出,砍傷甚眾。太祖大慟,言曰:“二陣折傷軍士如此,將奈被何?”又問曰:“彼是何人主謀?朕必定計擒之。”石守信奏曰:“聞巡邏之兵回說是令公。”太祖曰:“名喚令公?”守信曰:“非也,名喚繼業。”太祖曰:“緣何又喚令公?”守信曰:“繼業出戰,打著紅令字旗。其妻出戰,打著白令字旗。因此號為令公、令婆。”太祖曰:“朕亦聞此人有勇善戰,北方稱為無敵將軍。不想又有玄妙之智術也。朕若得此人歸順,何愁四方征討。”遂命軍士休息,復取太原地理圖看之。即喚何繼筠、王彥升:“領兵五千,徑過石嶺關,直抵鎮定并下寨,但逢遼之兵到,令彥升拒之,汝於嶺下引兵,佯為截其歸路之狀,彼兵必退,不敢前進。”又喚王全斌、桑錦領兵三千,埋伏于莫勝坡。但有太原兵來,即出截之。太祖分撥已完,四將領兵去訖。

繼業夜觀天象

卻說繼業收軍,是夜仰觀天象。次日進漢主御帳奏曰:“臣昨夜仰觀星象,見畢舍月宿,主有久雨。”漢主曰:“將如之何?”繼業曰:“傳令軍士,出砍柴薪。軍分三停:一停擂鼓吶喊,一停執炮箭待敵,一停砍柴。臨回之際,齊吶喊幾聲,燒盡南蠻。”漢主曰:“此主何意?”繼業曰:“惑亂彼心,使不識吾之所為。”又喚張得、永吉。領兵三千,往鎮定關迎接遼兵。漢主曰:“孤望彼軍來救,緣何反遣兵去接他?”繼業曰:“日前觀宋行兵,深知地理,彼必發兵往鎮定關拒截遼兵,臣所以調兵迎之。”乃囑二將曰:“路途必有埋伏,惟謹提防。”二將領兵去訖。卻說宋軍見北軍吶喊砍柴,次日進帳,奏知太祖北軍如此如此。太祖莫解其意,憂疑不定。是夜天清氣朗,太祖與諸將出帳觀星,乃曰:“漢主氣數雖微,然亦一時不絕。”言罷,回顧皓月,大驚頓足,連聲叫苦。諸將曰:“有何故也?”太祖曰:“數日憂折軍士,未觀天象。今見月離於畢,大雨不止。”諸將日:“明日亦令軍士出砍柴薪。”太祖曰:“明日不過午未時,滂沱降矣。”次日令軍士砍柴,至午,天果大雨。北漢主日:“南蠻只有半日柴薪,能夠幾何!”有詩為證:

宋主傷軍未睹星,薪蒸未備苦難禁。

滂沱子夜傾如注,悶損沙場戍客心。

太祖因雨悶坐,中軍忽報何承睿回營。太祖曰:“天雖大雨,今得承睿回來獻捷,朕懷少慰。又足以攝服繼業,自今以后不敢輕視吾軍矣。”諸將猶未準信,既而承睿入帳奏曰:“大遼遣耶律于越領兵至鎮定關前,臣父子依圣上計策,于越果怯退三十里下寨,不敢入救。臣回至中途,又遇王全斌手下游卒,說漢主命張得、永吉領兵去接遼兵。二將驕傲,說在本境之內怕甚埋伏,及至莫勝坡,夜宿其地,眾軍暢飲,酩酊大醉。王全斌引軍圍著,盡皆殺之,并未逃走一人。”太祖曰:“惜夫天雨,不然大事濟矣。”承睿曰:“臣父乞陛下再遣兵防御,恐遼知兵少,驅大隊殺來,難以抵敵。”太祖曰:“無妨,天有久雨,俟晴破了太原,遼兵聞風自遁,不必益兵。”復曰:“繼業天文地理盡知,真神人也。”承睿曰:“臣於彼地聞人云:‘交兵若遇紅白令,生死由他不由命。’其名如轟雷貫耳。”有詩為證:

戰斗夫能婦亦能,威聲陣陣若雷轟。

令旗紅白飄揚到,十將逢之九不生。

太祖因承睿之言,乃曰:“朕設計,屢被破之,此人果非虛聲。”諸將曰:“因何張、永二將又被全斌砍之?”太祖曰:“非繼業之罪,乃二將不用命也。設繼業親行,必無是禍矣。看此人智略,過朕遠焉。欲取太原,必先獲繼業。繼業一得,太原不足取也。”

是時風風雨雨,將近一月。才睛兩日,太祖即遣兵搦戰,如是者數次。漢主召繼業進帳問曰:“南兵一晴,即出挑戰。大遼救兵又不見至。將奈之何?”繼業曰:“南兵搦戰,此不足懼。但遼兵以臣計之。久當至矣。今不見來,必路途有甚阻滯。”言罷,令軍士擺香案卜一卦,看其吉兇。遂卜得《歸妹》卦。乃曰:“阻隔之神得令,然亦無兇。”漢主曰:“已遣張永二人去接,有甚阻隔,必有回卒來報。”繼業曰:“待卜張永二人,吉兇何如。”遂卜得《師》卦三爻發動,乃斷曰:“六三師或輿尸。”業大驚曰:“張永二將休矣。”言罷,只聽得宋兵吶喊搦戰。漢主曰:“不如寫書誑宋退兵,孤上太行山去,彼奈我何哉!”繼業曰:“寫書言降,從得脫難,示弱甚矣,決不可為。”漢主曰:“宋君新受周禪。伐蜀討越,無往不利。想天意有在,我若逆之,戕害生靈,獲罪于天,必難逃活。且將天下地輿論之,宋得十之九矣。以此相較,孤本弱小之國,以小事大,以弱事強,識事勢者為之。故太王、勾踐當時行之,始以圖存,終以強大。卿謂孤示弱,彼太王、勾踐所為亦非與?”繼業曰:“主上所論極是。若要如此而行,雖出奇兵大殺一陣,使宋不得遂志,方肯從請。不然彼必不肯退兵。”漢主曰:“卿宜斟酌行之。”繼業曰:“主上亦不必寫詐降書,只陳利害,令其退兵可也。”言罷,遂喚延廣領三干鐵石弓兵,今夜前去埋伏于董澤右側山下,俟明日信炮一響,驅兵齊出射之。延廣領計訖。

次日天晴,太祖又遣兵搦戰。將至午,天忽黑暗。太祖收軍,繼業乘勢驅兵,突出趕殺,直逼宋營。延廣聞信炮響,催軍齊發弓弩,射死宋兵不計其數,奪得馬匹槍旗甚多。漢主收軍,謂繼業曰:“卿之神見,彷佛周尚父也。”不在話下。

卻說太祖被繼業大殺一陣,折軍數萬,傷感不已。忽轅門外報北漢主遣人下書,宣入呈上。太祖覽其書云:

北漢主致書於大宋皇帝麾下:孤今出師雪恨為周也,非為宋也。詎意陛下承乾,乃遘其會,第周宗既滅,

冤仇已絕,孤復何憾。實欲罷兵,休養生靈,不知陛下亦肯父母斯民否也。然太原劉氏廟貌在焉,縱欲百

計圖之,孤必百計防之,以盡世守之義,而存劉氏之血食耳。惟陛下憐之,諒之。北漢王端肅謹書。

太祖覽罷,以示諸將。諸將知太祖有退兵意,乃叩頭愿盡死力,急先攻擊。太祖曰:“汝曹皆朕訓練,無不一以當百者,所以備肘腋而同休戚者也。朕寧不得太原,肯驅汝輩冒鋒刃以蹈于必死之地乎!”眾皆感泣。

時天久雨,軍士多疾。太常博士李光贊奏曰:“蕞爾晉陽,圣上親討。糧餉浩煩,取怨黔黎。陛下肯回鑾駕,命一大將屯上黨,夏取其麥,秋取其禾。糧草充足,軍士有資,且寬力役之征,使勞者得息,此非蕩平之策乎?”太祖從之。命先鋒李繼勛屯兵上黨,又遣人撤回何繼筠等,遂令趙普曉諭諸將,解圍而還。漢主亦上太行山而去。

后乾德七年,太祖遣人馳書于漢主,其書云:

太原土宇,非遠而苗裔正朔不加者比,乃朕輦轂之下,難令外氏據而有之。譬之臥榻之旁,可容他人鼾睡

耶?子今恃強,虎踞此土。若果有勇,早下太行,決一雌雄。庶幾家國事定,否則干戈擾攘,歲無虛日,

汝欲寧居巢穴,難之難也。

漢主看罷,以示繼元、繼業。繼業曰:“主上不必回書,聽其兵來,臣自有退之之策。”

后至開寶九年,秋八月,太祖命黨進、潘仁美、楊光美、牛思進、米文義五路進兵,攻打太原。漢主慌與群臣商議遇兵之策。繼業曰;“須遣人求救于遼。”遼乃命耶律領兵三十萬救之。繼業設計,將五路之兵盡皆殺敗而回。耶律亦引兵回遼去訖。

太祖傳位與太宗

卻說開寶九年冬十月,太祖有疾。晉王入問安。太祖謂之曰:“汝龍行虎步,他日當為太平天子。然必得賢宰執相輔佐也。朕幸西都,有一儒生,姓李,名齊賢,學問淵深。因其狂妄,朕彼時怒之,未及取用,至今尤悔。汝可擢為宰輔。有文臣,必要有武將。朕征太原,有一將名繼業,人號為令公。此人天文地理,六韜三略,無不精通。行兵列陣,玄妙奠測。乃智勇兼全之士,朕恨未獲用之。他日汝破太原,獲其人,當以兵柄授之。”又曰:“朕因太后昔疾,曾許五臺山降香。朕想此疾難瘳,倘謝世之后,卿當代往酬焉。且太后遺命,深刻于心。此天位必傳於卿,卿宜恪遵朕命,無負所托可也。”晉王曰:“愿陛下萬萬春秋,臣安敢受之!”太祖曰:“卿且退,來日定奪。”晉王遂退。

是夜疾重,復召晉王、趙普入內,囑付后事。太祖謂趙普曰:“卿今為證,朕謹遵太后立長之命,將位傳與晉王。日后亦當輪次傳之,無負朕之心乜。”言罷,命立盟書,置之金滕匱中。復命趙普及左右遠避,召晉王至臥榻之前,囑咐后事。左右皆不聞聲。但遙見燭影之下,晉王時或離席,若有遜避之狀。復后,太祖引斧戵(音擢)地,大聲謂晉王曰:“好為之。”俄而帝崩,時已漏下四更矣。王皇后見晉王愕然,遽呼曰:“吾母子之命皆托賴于官家。”晉王曰:“共保富貴,無憂也。”有詩為證:

太祖之心卻似堯,皇綱授弟棄如毛。

早知身后違盟誓,何似當初不與高。

太祖既崩,太宗即位。文武朝賀畢,奉王皇后為開寶皇后,遷之西宮。大赦天下,改元太平興國元年。封弟廷美為齊王,封德昭為武功郡王,封德芳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封八王為殿前都虞候指揮使,兼南北招討大將軍。封子元侃為七王。文武大小,各升一級。

太宗既登大位,乃謂群臣曰:“先帝有遺旨,命取太原,五臺山降香二事,卿等說以何者為先?”曹彬曰:“今國家甲兵精銳,驅之以剪太原孤壘,猶摧枯拉朽耳。太原一破,乘勢往五臺山降香,甚為便也。”太宗曰:“恐去意不專,神弗鑒也。”曹彬曰:“五臺山在太原之北,今往降香,大遼戰其前,北漢襲其后,進之不能,退之不能,非自罹于虎井乎?且取太原者,即所以取往五臺山之路也,神安得不鑒其誠!”帝意遂決。乃命潘仁美為北路都招討使,統領崔俊彥、李漢瓊、劉遇春、曹翰、米信、田重進,分道征討北漢。命黨進為先鋒,又遣郭進領兵三萬往白馬嶺以截大遼救兵,遂封郭進為太原石嶺關都部署。郭進領兵去訖。

卻說大遼蕭太后遣撻馬長壽來問曰:“宋何名遣兵伐漢?”太宗曰:“太原乃朕地土,彼今據之,屢為邊患,殊為逆理,所以興兵問罪;汝歸告主,若不發兵相救,和約如故。茍或護之,無他說,惟有戰而已矣。”長壽歸奏蕭太后,太后曰:“南朝出言如此不遜,欺先帝之沒故也。”大遼上賢卒,子粱王隆緒立。生有腳疾,尊母蕭氏為太后,參決國事。至是遂遣南府宰相耶律沙為統軍大元帥,冀王敵列為監軍,領兵二十萬救漢。

太宗兵屯絳陽,北漢主兵屯柳都,兩軍相對月馀。太宗一日升帳,仍將太原地理圖看之,既畢,遣崔彥俊、石守信,各領兵五千,埋伏于太行山下,俟漢主敗回即殺出,截其歸路。又遣李漢瓊、劉遇春各領兵五千,埋伏于陰丘,俟漢主敗走至此,即出兵截住,勿使其走入大遼。又遣曹翰、王全斌領兵三萬,明日從東殺入柳都。遣桑錦、米信領兵二萬,明日從西殺入柳都。又遣先鋒黨進、李繼勛領鐵騎一萬,明日從中路殺進。又遣潘仁美領兵十萬,攻打太原城。又命曹彬、張光翰為左右救護,各領鐵騎五千,崔彥俊等領計去訖。

次日,北漢探馬忙報漢主曰:“大宋兵分三路殺來。”漢主曰:“昔日宋兵侵害,被繼業殺得不敢正視吾軍。今日不幸業病,誰復為孤破敵?”言罷,潸然淚下。忽一人厲聲曰:“主上何效兒女子所為?彼雖有攻城之策,俺亦有守城之謀。臣請為主上破之。”眾視之,乃宰相郭無為也。漢主曰:“卿有何策?”郭無為曰:“乞主上命臣調遣諸軍將,臣自有破敵之策。”漢主曰:“大宋兵臨寨外,甚為危迫。孤今命宰相退之,但有諸軍將不用命者,不必奏聞,即以此劍誅之。”無為跪授畢,即喚繼喁、李勛,領兵三千從左殺出迎敵。叉喚楚材、薛陀佳,領兵三千從右殺出迎敵。又喚淵平、方伯、任牛領兵一萬輔駕,從中殺出。又喚張明為先鋒,領兵三千,先出迎敵。又喚延惠、繼芳領軍一萬,為左右救護。諸將領兵去訖。

卻說宋兵三路大隊小隊殺到,宋黨進一馬當先,恰遇漢先鋒張明,交馬數合,被黨進一刀斬于馬下。漢兵見斬了先鋒,盡皆棄甲奔走。宋兵一涌而來,漢主走回太原。見宋兵圍著其城,遂不敢入,直走回太行山去。將至山下,忽一聲炮響,萬弩齊鳴,箭如飛蝗,漢主馬上泣曰:“不想此處有兵,阻隔歸路。孤無棲身所矣。且諸將為孤受苦,此心何忍!”遂拔劍欲自刎。諸將苦勸曰:“莫若奔走白馬嶺,投于大遼,再作區處。”漢主從之。走至陰丘,忽見宋將李漢瓊截住去路,又聽得背后喊聲大震,北漢君臣在馬上嚇得面如土色,魂不附體。漢主曰:“命合休矣。”后軍漸近,眾視之。乃佘氏令婆領兵殺來,眾方心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焦作市| 比如县| 兰考县| 建德市| 得荣县| 玉环县| 闽清县| 托克逊县| 敖汉旗| 江山市| 原阳县| 南宫市| 宜都市| 永吉县| 平阴县| 运城市| 新田县| 论坛| 文化| 乌兰察布市| 海伦市| 江门市| 科技| 敦化市| 西乌珠穆沁旗| 海淀区| 卢湾区| 商水县| 余姚市| 彭阳县| 治县。| 凤庆县| 岱山县| 古交市| 泰顺县| 玉溪市| 威宁| 大洼县| 呼和浩特市| 乐安县| 铜山县|